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温度(10~17℃、15~17℃和20℃)对不同规格(平均壳高分别为831.7μm、3.2mm和26.7mm)虾夷扇贝干露耐受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种规格虾夷扇贝的干露耐受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同规格中,以平均壳高为831.7μm的稚贝对干露耐受性最高。在起始温度15℃和10℃干露条件下,20h以前,壳高3.2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与壳高26.7mm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壳高3.2mm虾夷扇贝成活率略低于壳高26.7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20h后,壳高3.2mm虾夷扇贝的干露成活率显著高于壳高26.7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P0.05)。本研究结果对不同规格虾夷扇贝苗种运输时的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盐度突变、温度突变和盐度渐变、温度渐变及干露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方格星虫中培苗耐受盐度的范围比较广泛,为10~45,适宜的盐度为15~40;适宜温度为15~30℃,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力。方格星虫中培苗在低温保湿干露48h未发生死亡,大量死亡集中在72~96h。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方格星虫中培苗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耐温、耐盐范围较广,且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便于苗种运输。  相似文献   

3.
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4年3—5月研究了干露及淡水浸泡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同种规格稚贝耐干露和淡水浸泡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相同温度下,不同规格稚贝耐干露能力随规格的增加而增大,耐淡水浸泡能力在稚贝壳长9.5mm时,随规格增大而增大,当稚贝规格9.5mm时,耐淡水浸泡能力随规格的增大而减小。(2)经干露和淡水浸泡的稚贝在开始7d内生长缓慢,生长速度远不及未经处理的稚贝,7d后各种规格的稚贝生长明显加快,达到、甚至超过未经处理稚贝的生长速度,存在补偿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温度(4、8、12、16、20、24℃和温度突变)下干露对刺参体壁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0和24℃条件下干露24h后,刺参全部死亡,其余处理组刺参成活率为100%。刺参体壁水解酶类和抗氧化指标对于不同温度下干露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1)在本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刺参体壁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总体随温度升高而增高,随干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2)刺参体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T-AOC)活性等抗氧化指标呈现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再逐渐下降的趋势,以16℃为最高。对于干露胁迫时间的响应,抗氧化酶活性等则在低温时(4~16℃)呈现先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在高温(20和24℃)干露胁迫下,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3)而模拟干法运输的刺参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响应,总体上与12~16℃下干露胁迫相当,而且4~24h之内,其AKP、SOD活性和T-AOC和MDA数值基本保持稳定。本研究结果表明,刺参干法运输中保持适当的低温可有效降低刺参的胁迫反应,提高刺参运输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毛蚶因其具有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展毛蚶大规格苗种培育及生态养殖技术研究,毛蚶苗种的运输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山东本地没有毛蚶苗种场,需要到浙江、江苏等地购苗。低温可降低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速率,从而也降低了其对氧的消耗,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3年在五垒岛湾进行的中国明对虾放流前的本底资源调查及放流后3个航次的跟踪调查结果,对比分析中国明对虾大、小规格苗种各自的增殖放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增殖放流后五垒岛湾中国明对虾资源量明显增大,放流入海的虾苗对五垒岛湾中国明对虾资源起到了明显的补充作用。大规格苗种的阶段成活率和放流群体贡献率明显大于小规格苗种,分别为小规格苗种的2~3倍和2~4倍。8月中旬以前,大、小规格苗种存在明显的体长差异性,8月下旬以后,小规格苗种体长与大规格苗种接近,两者基本能实现同步生长,但大、小规格苗种仍然存在一定的体征差异,大规格苗种的肥满度相对较高,体征状况要优于小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7.
蒋金华 《内陆水产》1992,(3):25-25,40
露斯塔野鲮是个体大,食性广、杂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其苗种期阶段成活率低,1984,1990年我区池塘套养野鲮苗成活率仅28%。为提高野鲮苗种成活率,探讨其培育方法,为生产单位提供规格40克/尾左右的隔年鱼种。作者于1991年在和平渔场开展了野鲮苗种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毛蚶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埋栖型经济贝类。为恢复毛蚶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在毛蚶苗种育苗、生态养殖以及底播增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规格较小的稚贝通过强化培育后进行生态养殖与底播,是保证苗种成活率的重要环节。近年我们在无棣海旺贝类增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工厂化养殖车间结合室外虾池培育进行工厂化毛蚶稚贝强化培育技术研究,在规格达到20毫米以上再进行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选择以脊尾白虾为敌害生物,进行了毛蚶苗种敌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8.8~21.1℃范围内,体长4.51—5.49cm,平均体重1.63g的脊尾白虾在饥饿状态下,可以吃食壳长0.355~0.527cm的毛蚶苗种。在此范围内,脊尾白虾及毛蚶苗种的大小,对试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人工试养的河川沙塘鳢苗种规格过小(全长1 cm左右),其对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要求高,苗种成活率和养成产量不稳定,这严重挫伤了从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培育优质、充足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稳定养殖产量、提升经济效益,是河川沙塘鳢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采取“一步培育法”,即将水花苗种直接培育成大规格苗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苗种规格参差不齐、个体间自相残杀现象严重以及培育成活率低。为此,该试验通过比较两种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以期筛选出更为高效的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培育方法,旨在为河川沙塘鳢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大规格鲤鱼种的健康养殖模式,2010年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体系资金的支持下,白银综合试验站在张掖市临泽县示范点开展了大规格鲤鱼种健康培育模式试验。本试验针对过去鲤鱼一龄苗种培育阶段养殖规格小、成活率低的问题,在试验中采取放养大规格夏花,同时在夏花至鱼种阶段投喂通威鲤鱼鱼种全价配合饲料,鲤鱼一龄鱼种成活率达到71.6%,  相似文献   

12.
管角螺对几种环境因子的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管角螺幼螺生存温度为6~32 ℃,适宜温度20~30 ℃.管角螺对低盐具有较强的耐受力,适应盐度为13.0~39.0;生存pH为6.2~10.4,并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气温28~30 ℃,壳高10.0 mm的幼螺干露12 h无死亡,干露24 h和36 h的死亡率分别为75%和100%.幼螺营底栖生活,底质条件对管角螺的个体成活率无明显影响.饵料以双壳贝类为主,对贝肉、鱼虾肉糜具明显的趋食性.  相似文献   

13.
北方刺参苗种南方越冬培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南方冬季水温优势对北方当年刺参苗种进行越冬培育试验,并对比北方升温越冬试验结果,对不同规格的苗种成活率和增重率作了分析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北方刺参苗种在南方自然海区越冬培育的适宜规格范围为800~15 000头/kg,在此规格范围下,幼参的生长指标呈现出随着规格的增大递减的趋势.同时通过对比试验,北方刺参苗种在南...  相似文献   

14.
不同规格和投苗密度对仿刺参池塘网箱保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刺参室外池塘网箱保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半生态式的保苗方式。于2014年7—11月在仿刺参室外池塘网箱保苗期间,通过现场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投苗规格[大规格(0.093±0.004)g/头,小规格(0.024±0.001)g/头]和密度(低密度125g/m3、中密度250g/m3、高密度375g/m3)两因素对仿刺参苗生长、成活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规格的仿刺参苗,低密度组体质量与特定生长率高于中、高密度组;相同密度条件下,大规格苗种成活率显著高于小规格(P0.05),小规格低密度组仿刺参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大规格低密度组仿刺参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中、高密度组(P0.05)。不同密度组收获仿刺参苗的总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低密度组收获仿刺参苗的净产量高于中、高密度组。通过两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规格的主效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仿刺参苗成活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密度的主效应对仿刺参苗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两因素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对仿刺参苗总产量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规格主效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仿刺参苗净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密度主效应对仿刺参苗净产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仿刺参室外网箱保苗过程中投放大规格、低密度苗种能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净产量,而且可以节省苗种资源和饵料投喂量,降低单位面积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产出投入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草鱼一龄苗种培育是草鱼养殖过程中的最关键环节,其成活率的高低、规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草鱼商品鱼养殖的效益。本试验针对过去草鱼一龄苗种培育阶段成活率低、养成规格小的问题,在试验中采取二级培育的方法,同时在夏花至鱼种阶段投喂草鱼鱼种全价配合饲料,草鱼一龄鱼种成活率达到73.6%,平均规格达到156g,池塘亩产达到1099.28kg,亩利润2572.2元,投入产出比1:1.34,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17.
正虽然近江蛏生产性人工育苗已获成功,但多数养殖者在池塘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成活率还是比较低,造成近江蛏苗种资源浪费,本文对近年来近江蛏池塘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进行总结,结果为近江蛏苗种最适宜的比重是1.004~1.006,近江蛏苗种最适宜的温度是15℃~28℃,最适宜的pH值是7.8~8.8。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 sp.nov.)为一种河口埋栖型双壳贝类,隶属于双壳纲,灯塔蛤科,缢蛏属,为缢蛏属中的一新种。该蛏形似  相似文献   

18.
梭子蟹池塘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底质的池塘,设置不同的隐蔽物,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放养不同规格的苗种,调节不同的透明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梭子蟹养殖池塘以面积在5亩~30亩、水深在1.5m~2.0m、底质为泥沙质和沙泥质,养殖效果较好;幼蟹规格为720只/kg时,亩放养2000只~2500只,单产较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1000只/kg的苗种,单产最高;透明度为30 cm~40 cm的池塘,平均单产、成活率均较高,设置隐蔽物对防止梭子蟹互相残杀效果不明显;透明度大于40 cm时,设置隐蔽物的池塘养殖梭子蟹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池塘、  相似文献   

19.
黑鲷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万土  竺俊全 《海洋渔业》2003,25(2):86-86,72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属鲈形目,鲷科,俗称黑加吉、铜盆鱼等,是一种自然分布于我国沿海的习见经济鱼类。北自山东,南至两广及海南都把它作为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近年来,随着网箱养殖鱼类品种结构的调整,黑鲷养殖业呈上升趋势,养殖苗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宁波海湾水产苗种繁育中心于2001、2002年分别进行了黑鲷规模化育苗及海区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以期为浙江省的黑鲷海水网箱养殖业提供批量的优质种苗。两年来,共培育出5~8cm的大规格苗种2.35×10~6尾,海区网箱培育平均成活率达89%。现将黑鲷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俗名瓦楞子,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埋栖型贝类,具有分布广、产量高、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蚶类中主要养殖对象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捕和受近海环境污染的影响,其资源量大幅减少。目前,国内关于毛蚶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尚不成熟。2008年4月,滨州市水产研究所从浙江引进毛蚶大规格苗种,在黄河三角洲闲置虾塘内进行了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