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取不同药剂,选用不同种子处理方法进行水稻恶苗病防治试验,调查并比较不同处理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防效最好的为福美双·多菌灵包衣+甲霜·种菌唑浸种处理,防效为97.94%;其次为种衣剂福美双·多菌灵+精甲·咯·嘧菌混配处理,防效为95.88%;单独使用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较差,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2.
除草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陇东旱塬区正常土壤墒情背景下,以白色地膜为对照,测定了化学除草地膜、黑色地膜2种除草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的除草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除草地膜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在80%以上和70%以上,黑色地膜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在66%以上和93%以上;化学除草地膜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影响甚微或无影响,黑色地膜对玉米出苗率、出苗力影响微弱,对玉米叶色、长势等有一定影响,但随生育时期推后能较快恢复,玉米生育期延后8 d;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对玉米成熟期株高、穗粗、穗有效长度和穗粒数均无明显的影响,且均可明显提高玉米株高整齐度和籽粒百粒质量;与白色地膜比较,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分别提高玉米产量9.63%和4.19%,分别增加纯收益2 071.20元/hm~2和850.50元/hm~2。可见,2种除草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玉米生长及病虫害防治的种衣剂配方,选取6种种衣剂,设置5种处理组合,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各种种衣剂配方防病虫及助长、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高巧300 mL+顶苗新100 mL+立克秀100 mL+普绿通375 g的助长、增产效果最明显,达到18.5%;防效较好,对地下害虫、蚜虫、褐斑病的防效分别达85.94%、95.09%、77.06%。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乙草胺·莠去津52%悬乳剂对夏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对夏玉米产量和安全性的影响。使用乙草胺·莠去津52%悬乳剂1.80~3.00kg/hm2(制剂量)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对北方夏玉米田主要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药后21~42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达95%以上,夏玉米产量比清水对照增加1.1%~2.0%,且对夏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5.
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关键措施。为了解浸种药剂在当前生产上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特选择4种药剂开展水稻恶苗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效最好,苗期与大田期防效分别为93.44%、91.74%;4种药剂均具有较好防效,苗期防效在90%以上,大田期防效在85%以上,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按推荐剂量使用对水稻发芽及生长均安全。因此,生产上该4种药剂作浸种剂可推广应用,并可相互交替使用,从而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产生抗性影响防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玉米田杂草的机械防除需求,设计了一种行间锄铲式玉米中耕除草机,从土壤和杂草运动、土壤破碎、除草效果等角度对其作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锄铲式玉米中耕除草机作用下,表层各位置土壤的水平位移显著大于其纵向位移,且位于锄铲高效运动范围内的土壤运动位移显著大于非高效运动范围内的土壤运移;同时,靠近锄铲高效运动范围内的杂草运动比例高达80%。锄铲式除草机的除草株防效为83.4%、鲜重防效为82.6%。锄铲式玉米中耕除草机作用后,土壤结构典型直径为10.4 cm,5 cm深度处土壤紧实度降低了64.4%。研究结果为除草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化学除草地膜、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的最佳覆膜时期。【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测定了3种地膜在不同时期覆膜的控草、增产、增收效应。【结果】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在不同时期覆膜,对田间杂草均有理想的控制效果,阔叶杂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超过85%和95%,禾本科杂草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超过60%和75%;对玉米出苗率、叶绿素相对量等无明显影响;对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产量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有较明显影响,提前覆膜有利于改善各农艺性状并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上年秋覆膜较播期覆膜分别增产4.19%和9.85%、分别增收839.51和1 855.31元/hm2。白色地膜在不同时期覆膜,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果均明显低于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但推迟至播期覆膜亦可起到较好的控草作用,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鲜质量防效分别达到90.21%和74.70%;对玉米出苗率、果穗粗度无明显影响;对玉米叶绿素相对量有一定的影响,在玉米幼苗期以顶凌期覆膜较高,播期覆膜的次之,在玉米快速生长期则无明显影响;对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双穗率、穗有效长度、穗粒数、百粒质量、产量及经济效益有明显影响,均随覆膜时期的提早而明显降低,上年秋覆膜较播期覆膜减产19.09%、减收3 861.73元/hm2。【结论】在陇东旱塬区杂草严重或较重发生条件下,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以上年秋季覆膜最佳,顶凌期覆膜次之;白色地膜在土壤墒情较好时应尽量安排在玉米播期覆膜。  相似文献   

8.
选用50%乙草胺乳油+72%2,4-滴丁酯乳油混用进行玉米地杂草防除实验。结果表明,对玉米地混合杂草药后7天防效达86.7%~93.5%,药后14天防效达90.5%~96.8%,与同类药剂38%莠去津胶悬剂在速效性、安全性及药效诸方面基本一致,而药效及速效性好于50%乙草胺乳油和72%2,4-滴丁酯乳油单一施用,是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除草剂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土壤封闭除草剂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垄沟底、全垄沟和全地面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垄沟底、全垄沟和全地面施药方式下玉米出苗率依次为83.33%、83.06%和82.78%,均较CK略低,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垄沟底、全垄沟和全地面施药处理玉米株高略有增高,增幅依次为0.10%、0.39%和0.95%,且玉米株高整齐度依次为17.63、15.99和16.05,三者差异不显著。垄沟底和全垄沟2种局部施药方式下玉米成穗株率略高于CK,增幅依次为1.02%和0.40%;全地面施药方式则略低,降幅为0.41%。全垄沟和全地面施药下,玉米增产效果较好,较CK分别增产10.30%和10.53%。全垄沟施药方式的除草效果较好,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59.23%和62.41%。垄沟底除草剂施用量最少仅为全地面施药方式的1/4,玉米纯收入较CK提高6.93%。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四氯虫酰胺等5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悬浮剂的卷叶防效和虫口防效均为最低,其余4种药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虫口防效优于卷叶防效。药后14 d,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悬浮剂的卷叶防效和虫口防效仅为45.92%、17.16%,其余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与40%甲氧·茚虫威悬浮剂、6%阿维·茚虫威微乳剂的防效相当,且持续性较好,短期内的虫口防效比卷叶防效好。  相似文献   

11.
蔬菜种子包衣工作参数的智能调节,能提高包衣加工效率和成品质量。为了研究包衣工作参数的智能调节,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蔬菜种子包衣品质鉴定方法。针对蔬菜种子包衣过程中种子包衣完整性、包衣颜色深浅、包衣颜色均匀性3个重要指标,提出依据单粒种子的种子包裹率、种子颜色及纹理特征将包衣种子分为合格与非合格两类。对于种子图像中粘连的问题,采用分水岭算法将图像分割为单粒种子。通过对单粒种子的多阈值分割,实现种子包衣完整率的计算。基于HSI颜色空间提取H、S分量的颜色矩特征与I分量的灰度共生矩阵特征,融合种子包衣完整率、颜色矩特征和灰度共生矩阵特征这3种特征为一个11维特征向量,构建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包衣结果进行品质鉴定。实验选用包衣后辣椒种子验证算法,结果表明:包衣结果识别准确率为90.93%。该研究可为后续研究包衣机工作参数的智能调节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涛  郭程建  张小仪 《农业工程》2014,4(4):137-138
介绍了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玉米种子制种企业规划设计玉米种子精选、包衣包装加工设备的经验,并根据玉米种子精选加工的实际情况,列举了几种玉米种子机械包衣加工辅助工艺。   相似文献   

13.
种子丸化技术及其研究与应用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种子丸化技术的概念、类型、特点以及种子丸粒化包衣材料;介绍种子丸粒化加工工艺和质量指标;分析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概况,并对种子丸化技术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的包衣单籽粒玉米品种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近红外定性识别研究中,玉米籽粒为表皮裸露状态,未经种衣剂覆盖处理,但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为抵御病虫害侵袭,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达到保产增产的功效,玉米种子常需经种衣剂包裹处理。玉米种衣剂的类型多样,对近红外光谱具有一定的吸收,因此种衣剂对近红外定性识别具有干扰作用。本文针对种衣剂对玉米品种识别准确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SAE)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建模方法。首先采用无种衣剂玉米籽粒光谱作为训练集,通过栈式自编码无监督学习算法与softmax分类器构建栈式自编码网络定性分析模型,再利用所建模型对有种衣剂玉米籽粒进行品种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AE的建模方法能够将种衣剂对玉米籽粒识别率的影响降低至3%以内。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番茄种子扁圆轻薄、人工播种效率低及无法机械化播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番茄种子自动包衣丸粒化装置,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试验。该装置主要由喂料器、转盘、滚筒、供液设备、控制箱及支座组成。在5g番茄种子与400 r/min的供液泵转速条件下,以滚筒转速、包衣时间、包衣剂质量及胶悬液体积为试验因素进行了正交与回归试验,并通过DPS数据处理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试验范围内试验因素对丸粒化后种子抗压强度、有仔率和单仔率等指标的影响规律。同时,优化确定了包衣装置包衣丸粒化番茄种子的最佳参数组合:在滚筒转速为500r/min、包衣时间为300s、包衣剂质量为55g及胶悬液体积为40m L时,抗压强度、有仔率、单仔率分别为316.8 g、87%、93%。该研究可为番茄、辣椒等茄果科种子包衣丸粒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韬 《农业工程》2021,11(6):131-136
以百农207为试验材料,选用35%咯菌腈·精甲霜、31.9%戊唑·吡虫啉、12%吡唑·灭菌唑和12%噻·咯菌腈·苯醚4种种子包衣剂,以清水为对照,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种子发芽特性和幼苗生长变化特征。室内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能够提高种子发芽率,但是降低了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提高了种子贮藏物质的转运量和转运速率。田间试验表明,包衣剂处理的小麦幼苗根系健壮,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优于对照,幼苗质量较好,干物质积累量较多,叶色浓绿,光合特性较好。整体来看,12%噻·咯菌腈·苯醚悬浮种衣剂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对《种子法》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法》是我国种植业第一部法律。自实施以来,为依法加强种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促进我国种子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依法管理工作的深入和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种子法》及配套规章的一些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对《种子法》及配套规章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需要进一步补充的章节以及需要调整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求更加完善和明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辣椒等小颗粒、不规整种子机械化精量排种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吹悬浮供种的气吸滚筒式排种器。为此,阐述了气吹悬浮供种的气吸滚筒式排种器的工作原理,确定了各部件主要结构参数,并对种子吸附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以新疆新选8819辣椒种子为试验对象,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排种器性能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排种器性能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气室压力、滚筒转速、吸种角度。当吸种角度为20°、种箱气室正压值为2kPa、滚筒转速为12r/min时,可获得单粒率为91.5%、多粒率为5.4%、漏播率为3.2%。经试验验证,样机满足辣椒育苗精量播种的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包衣机普遍存在的包衣成膜低、包衣不均和种子破损率高等问题,结合国家对种子包衣作业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气流悬浮的种子包衣机。该包衣机通过对上升气流的引入再分配和切向气流的引入,使种子始终处于漂浮旋转的状态,减少运动阻力和种子间的磨损。同时,计量泵定量给药,喷头切向喷药,保证了稳定的药种比。该包衣机可一次性完成包衣、干燥和输送的功能,确保种子包衣的高质量且覆膜均匀不脱落。   相似文献   

20.
种子清选是种子采后加工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但目前国内种子清选设备在作业质量、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国内实际需求。在对市场上常用的4种种子清选机类型、工作原理以及适用范围分析的基础上,阐述目前国内外种子清选机的发展概况并对国内外部分设备性能分析比较,总结我国种子清选机存在的性能不稳、适应性不强、可靠性差、原材料质量和加工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加工质量等问题,提出今后我国应因地制宜研发国产化新型高效种子清选机,提升企业加工能力,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升级换代与应用等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