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继以梅山猪为母本,以国外瘦肉型猪种汉普夏和杜洛克为父本进行二元杂交,取得汉梅和杜梅两个胴体瘦肉率较高、生长较快、肉质较好的适合内销的二元杂种一代商品肉猪优秀杂交组合以后,为进一步利用二元杂种一代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较高和二元杂种一代母猪基本保持与梅山猪相近繁殖力的优势,我们决定在二元杂交的基础上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2.
梅山猪多元杂交组合配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山猪以其高繁殖力与肉质优良而著称于世。我场在过去开展杂交试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以梅山猪为母本的多元杂交,其目的为了配合出既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又繁殖力强、肉质好的优秀杂交组合,以应用于商品瘦肉猪生产,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瘦肉猪不断增加的需求。 近年来,我场共进行了二批共12个组合的杂交肥育试验,并观察了杂交母猪的繁殖性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梅山杂一代母猪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梅山猪具有产仔多、哺育能力强,肉质细嫩鲜美等优点,是国内外著名的繁殖力高的猪种。经试验测定其瘦肉率较低,一般为42%左右,尚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从长远利益看,积极利用外来瘦肉型品种猪作父本与梅山猪进行二元或多元杂交,是提高瘦肉率的有效手段,这不仅利用了瘦肉型父本品种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梅山猪的高产仔性能,近20年来已被国外竞相引进,主要目的是用以改良其本国猪种的产仔性能。这些国家对梅山猪并不局限于杂交利用,还从基础理论方面进行研究,如梅山猪高产仔性能的生理机制、基因定位.主效基因检测等,探索梅山猪的高产仔性能的机理和控制基因。随着分子遗传技术的进展,有可能将高产基因直接插入西方猪的基因组,以避免梅山猪生长慢、瘦肉率低的缺点,创建新的合成系,以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猪肉中部分矿物质元素与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3个亲本品种即梅山猪、长白猪和大白猪及4个杂交组合即梅山猪×大白猪、大白猪×梅山猪、长白猪×大白猪和大白猪×长白猪等杂种猪的背最长肌K、Na、Ca、Mg、Cu和Zn的元素含量,并与肉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具有品种差异,K、Mg含量差异显著(P<0.05),Na、Cu、Ca和Zn则无明显差异(P>0.05).梅山猪K和Mg含量都低于两外来品种.在与肉质关系上,各元素有降低肉质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8,(6)
为分析巴克夏猪与梅山猪的杂交效果,研究对巴×梅猪开展生长性能及胴体肉质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巴梅猪(巴克夏猪♂×梅山猪♀)的初生均重为1.13 kg,肥育阶段日增重为680.94 g,肥育阶段料重比为3.34;120 kg体重屠宰,肌内脂肪含量为3.78%,瘦肉率为44.69%,肉色5.90,剪切力28.58 N。巴梅猪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兼具父本初生重大、生长速度快和母本肉质好的特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经济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7.
杂交父本和外血含量对苏钟猪杂交后代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品猪生产杂交体系中 ,随外种猪血统含量提高 ,瘦肉率显著提高 ,但肉质普遍下降。一些高瘦肉率携带氟烷敏感基因的品种对肉质的负面影响最大。本文以含太湖猪血统的苏钟猪为母本与美系杜洛克、英系大约克和皮特兰杂交 ,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外血含量的肉质 ,以期为商品猪杂交生产体系选择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猪  以 1 /2太湖猪血统的苏钟 1系 (SZ1 )和 1 /4太湖猪血统的苏钟 3系 (SZ3 )为母本与杜洛克猪(D)、大约克猪 (Y)和皮特兰猪 (P)分别进行杂交 ,得到1 /4和 1 /8太湖猪血猪的六个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1 2 饲养…  相似文献   

8.
梅山猪、通城猪与湖北白猪的杂交猪生产性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先文  华升  梅书棋  张健 《养猪》2006,(6):49-50
此试验以梅山猪、通城猪为父本,测定其与湖北白猪的杂交猪肥育性能、胴体与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梅湖杂交猪肥育期日增重514.39g、料重比3.56、瘦肉率56.53%、肌内脂肪含量3.91%,初产母猪产仔数12.36头、产活仔数11.73头,二胎母猪窝产仔数15.67头、产活仔数15.17头;通湖杂交猪肥育期日增重511.47g、料重比3.72、瘦肉率53.72%、肌内脂肪含量3.51%,初产母猪产仔数10.32头、产活仔数10.24头,二胎母猪产仔数12.20头、产活仔数11.80头。两组合料重比、初产产活仔数差异显著;瘦肉率、肌内脂肪含量、初产及二胎产仔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杂交猪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和胴体与肉质性状,且梅湖杂交组合效果优于通湖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莱芜猪是国内知名的地方猪品种,隶属于黄淮海黑猪类群。鲁莱黑猪是莱芜猪与大约克夏猪通过杂交培育而成的地方黑猪新品种。新品种具备高繁殖性、耐粗饲、瘦肉率高、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好等种质特性。鲁莱黑猪作为杂交母本与长白猪、杜洛克猪等杂交后,其后代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肉质好,是生产高端猪肉的优良品种。鲁莱黑猪在2005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2006年获原农业部鲁莱黑猪新品种证书。  相似文献   

10.
互助猪及其杂交猪的肉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互助猪、杜洛克猪和以互助猪为母本,用国内外6个不同品种猪为第一和第二父本的8个杂交组合猪的肉质测定结果:互助猪肉质优良,肌肉干物质、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各杂交组和杜洛克猪(P<0.01),嫩度接近80%,背脂和板油的融点低,肌肉颜色、大理石纹也优于其它各组合;各杂交组猪的眼肌面积比互助猪提高47.8—133.8%(P<0.01),以杜苏互和杜长互为最高,分别增加133.8%、115.4%,瘦肉率比互助猪提高5.0—10.1%,以杜苏互和长苏互较高,分别增加10.1%和9.3%;肌肉pH值以杜苏互、长苏互、杜长互和汉巴互较佳,均比亲本杜洛克猪有明显提高(P<0.05)。由此看出,互助猪虽然眼肌面积小,瘦肉率低,但其与瘦肉型品种的杂交后代,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都有较大提高。就肉质比较而言,杜苏互和长苏互是较好的瘦肉型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利用从国外引入的猪种与地方猪种杂交育成了许多新品种。这些品种的瘦肉率比原有的地方猪种高一些,且具有我国猪种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性情温顺、肉质好等特点,已成为进行经济杂交生产瘦肉猪的优良母本,与其他瘦肉型品种一起,构建了我国商品瘦肉型猪繁育体系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城猪的两个杂交利用模式效果比较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长大通和大长通两个杂交组合的生长、胴体及肉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大通在平均背膘厚、测定期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大长通;长大通的眼肌面积、腿臀肉骨率、估计瘦肉率等极显著优于大长通组合.二者的肉质性状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评价,长大通组合是一个较理想的杂交组合,可作为通城猪杂交利用的繁育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杜洛克猪(D)、长白猪(L)、大白猪(Y)和梅山猪(M)组合的配套杂交商品猪(DLYM)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本试验对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DLYM瘦肉率为53.97%±6.82%;平均背膘厚为3.32 cm±0.52 cm;眼肌面积为46.01 cm2±3.14 cm2;屠宰后45 min的pH1为6.69±0.52;熟化24 h后pH2为5.68±0.74;屠宰后45 min光反射值为41.59±4.24;屠宰后24 h光反射值为49.42±5.61;大理石纹为2.33±0.07;滴水损失为3.58%±0.25%;剪切力为4.82 kg±1.36 kg。综合测定结果表明,DLYM杂交商品猪瘦肉率适中,在肉质性状和胴体品质方面表现突出,非常适应西南地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达到了胴体与肉质平衡发展的需求,是一种简洁高效的优质杂交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 赣北“六白猪“又称都昌小型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但其体型矮小,日增重偏低。为了筛选出生长快,瘦肉率高,经济效益兼优的杂交组合,我们于1986年在都昌县家畜品种改良站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东北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肉质好和杂交效果显著等优点,杜洛克、长白、大白等引入品种具有增重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等优点.利用这些优良的品种进行杂交,会提供能够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优质肉猪,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嵊县花猪纯繁、大嵊(大约克×嵊)、长嵊(长白×嵊)杂交一代商品猪为研究对象,比较2个杂交组合与嵊县花猪纯种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性能。结果显示:杂交猪增重显著高于嵊花纯种,以大嵊杂交猪杂交优势最为明显;与嵊县花猪纯种相比,杂交猪的瘦肉率明显提高;通过肉质性能比较,杂交猪继承了嵊县花猪优良的肉质性能;从氨基酸总量上看,嵊县花猪最好,大嵊猪次之,长嵊猪最低。  相似文献   

17.
含地方猪血缘的四元杂交组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试验探讨含江西地方猪血缘的四元杂交效果,选用地方猪乐平花猪和南城黑猪,设4个四元杂交组合试验组,即长大杜乐、长大皮乐、长大杜南、皮杜长大,1个对照组杜长大,进行繁殖性能、肥育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测定,并以综合评定指数公式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含地方猪血缘的四元杂交组合,在繁殖性能、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胴体瘦肉率、肉质及毛色等诸多方面都较好,以长大杜乐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21,(2)
为了研究四川地方猪种的杂交效果,试验以6个地方猪种(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凉山猪)作为母本,巴克夏猪、杜洛克猪分别作为第一父本和终端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藏黑猪为参照,测定了7个组合杂种猪的肥育、胴体、肉质常规理化性能、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90kg和100kg两个体重阶段,杜巴丫日增重、瘦肉率最高,料重比最低,杜巴凉屠宰率最高,杜巴雅眼肌面积最大;川藏黑猪、杜巴青与杜巴丫肌纤维较细,肌内脂肪含量更丰富,肉质风味更优;地方猪三元杂交组合中杜巴丫综合性能最好。与90 kg体重相比,100 kg体重三元杂种猪的日增重、肌内脂肪含量有明显提高,瘦肉率有所降低但基本差异不显著,料重比及其它肉质指标差异也不显著。推荐川藏黑猪及四川6个地方猪种采用杜巴本三元杂交方式生产商品猪时以100 kg体重出栏为宜。  相似文献   

19.
张佳  张桥宗 《养猪》1990,(1):30-31
当前我国瘦肉型猪生产已初具规模,广东新建扩建猪场林立,引进国外种猪较多,但在商品猪生产中应选取何种杂交组合尚嫌根据不足,尤其在当前设计的生产能力已超过出口指标配额的强烈竞争形势下,市场对“瘦肉率”指标的要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今后对“肉质”指标将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为进一步检测两场所采用杂交组合和猪种的生产性能和肉质,于1988年4—10月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本项试验是继1983~1984年完成小型梅山猪与外来瘦肉型猪二元杂交组合试验和小批量三元杂交预备试验之后进行的三元杂交组合试验.试验于1985年在嘉定县种畜场进行,共完成中猪和大猪试验各两批,共计饲养17个杂交组合肉猪384头,屠宰273头(其中饲养中猪193头,屠宰分割134头;饲养大猪191头,屠宰分割139头)。目的为筛选出胴体瘦肉率较高,前后腿肌肉比较丰满,经济效益较好的最佳组合以推广应用于供港中猪生产,为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