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玉华  李妙芳 《食用菌》2007,29(1):46-46
反季节栽培香菇或菌草栽培香菇时,常常产生菇筒未转色先出菇现象。这种现象倘若未依其生物学特性寻找产生原因和采取技术措施加以补救,则会导致菌筒发软或霉菌爆发,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带来极其不利影响。为此笔者根据香菇的生物学特性和未转色先出菇现象,结合多年的栽培管理实际,谈谈其产生原因及补救技术措施,以供栽培者商榷。  相似文献   

2.
1春栽香菇难出菇和出畸形菇的原因及对策1.1难出菇春栽袋料香菇不出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转色过度,呈黑褐色。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制袋拌料时水分过多,越夏时菌袋接地汲潮浸水过多,或拌料不均,营养失调。由于袋内水分偏大,影响培养基内菌丝养分的吸收,菌袋表面气生菌丝突长,易形成封闭的转色过深的菌丝体。对策:进  相似文献   

3.
代料香菇的转色与出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料香菇 (包括花菇、保鲜菇、覆土地栽菇 )的经济效益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 ,产品质量和产量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许多菇农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不能如愿以偿 ,甚至劳而无功 ,即使成品率较高的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香菇菌种接入菌袋后 ,其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后 ,逐渐向四周培养料蔓延伸长。其生长的速度 ,取决于香菇品种特性 ,温度高低 ,培养料营养优劣、装料的松紧度和培养料的含水量等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最关键因素 ,香菇菌丝生长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4.
用南酸枣、秃瓣杜英、马褂木、麻栎、锥栗、枫香、银荆等7个优良菇木树种的不同年龄树木木屑作为栽培基质,选用126香菇品种做供试菌株,通过香菇总产量、冬菇产量、香菇营养物质含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7种菇木林树种7年树龄木屑栽菇香菇的性能优于或不低于15年成年树龄,用南酸枣、秃瓣杜英、马褂木、麻栎、锥栗、枫香、银荆作为经营短轮伐期菇木林树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吴嵩  沈士庆 《食用菌》1989,(4):31-32
人造菇木露地栽培香菇,畸形菇发生率比较高。畸形菇的发生原因及如何预防?是广大菇农所关心的问题。据我们多年生产实践和对十多个菇场的调查结果看,畸形菇的发生与香菇品种、菌种质量、环境条件、生产工艺等密切相关。现将目前常见的  相似文献   

6.
颜振兰 《食用菌》2002,24(4):25-26
代料栽培香菇的经济效益 ,决定于制袋接种成品率、产品质量和产量以及市场销路和价格 ,但因缺乏栽培管理技术而影响经济效益 ,即使成品率较高也未必有高效益 ,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培菌转色和出菇管理技术。1 培菌转色 香菇菌种接入料袋后 ,菌丝在适宜温度条件下 ,经恢复萌发定植  相似文献   

7.
厂家生产菌棒,出售给菇农,由菇农负责菌棒的促熟、转色和出菇管理,达到应有的出菇效果。采取这样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就需要厂家为菇农提供技术服务。为此,现就有关技术问题总结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9.
正香菇栽培者对夏季出菇,开发反季节鲜菇市场,普遍怀有高收益预期。但夏季的长时间高温,已经超越了香菇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生物学属性,即使在相对冷凉的北方山区,选用耐高温的品种也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出菇前期菇蕾丛生集中涌现,朵小肉薄、商品价值低,出菇后期菌棒变干变硬、感染绿霉丧失出菇能力。对此,笔者根据多地生产经验和走访种植能手,提炼成了减轻和克服越夏出菇障碍的技术措施,即进行香菇菌棒的二次转色。该技术经河北阜平鑫  相似文献   

10.
因为香菇栽培是巧妙地利用山林的气象条件来进行的,所以能源消耗少,也不必担心污染环境.此外,香菇是山林中经济价值很高的产品.为了发展这种优秀产业,必须改进栽培技术来提高单位菇木的香菇产量.本文主要介绍与提高香菇产量有关的菇木水分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卢胜民 《吉林蔬菜》2014,(10):32-33
<正>接种后的段木称作菇木。从菌丝体定植到大量长出香菇,菇木需要在菇场堆放将近1年的时间,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很大。香菇菌丝体能否在菇木中旺盛地生长发育,第2年能否正常投产,关键在于接种后菇木管理水平的高低。所谓菇木管理,就是根据菇场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情况,不断地创造适宜香菇菌丝体生长发育及其子实体发生的良好条件,有  相似文献   

12.
曹建刚 《食用菌》2006,28(5):56-56
传统的香菇生产是在香菇菌袋转色之后上室外菇棚或在畦内覆土栽培出菇,笔者将香菇菌袋放在室内进行出菇管理,省时省钱省力,简单易行,获得高产,现介绍如下:1菌筒制作①拌料装袋:培养料配方为阔叶树粗木屑60%,细木屑18%,麸皮20%,白糖1%,石膏1%。北方2~4月底开始生产,将料拌匀,含水量在60%左右装袋,松紧适度,手指按袋有弹性不下陷。②灭菌接种:将料袋装入蒸锅内料  相似文献   

13.
耿立  李直鸿  李龙 《食用菌》2016,(4):34-36
从设施设备、品种特性、季节安排三个方面,简述香菇庆科212工厂化生产及周年式出菇的背景条件;分析工厂化制棒、集控式发菌、菇房统一转色及顺季出菇和反季节出菇两种模式的关键技术节点;提出了香菇工厂化生产的技术难点及突破这些瓶颈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菇木林资源是指在一个地区或某局部林区中 ,能提供用于栽培香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菇木林数量。菇木林资源应以菇木树种、蓄积量、生长量、轮伐期、资源再生情况、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难易程度等综合指标来衡量。尽管在我国约有2 0 0种阔叶树种能用于生产香菇 ,但一般由于壳斗科、金缕梅科、桦木科、杜英科等树种柔和力较强 ,容易被香菇菌丝分解 ,菌丝生长旺盛 ,能取得较理想的制菇效果。因而被认为是香菇的优良树种而被广泛利用。有些树种香菇菌丝生长缓慢 ,菇产量低、菇质差 ,利用率不高 ;另外有些树种如樟科的樟树、楠木及山茶科的木荷等则…  相似文献   

15.
贾亚妮 《食用菌》1997,19(2):27-27
菇农称鲜销出口的保鲜香菇为“冰菇”。“冰菇”的销售价明显高出昔通菇,农户省了剪柄、烘干等工序,经济效益好于干菇。但由于“冰菇”的质量标准较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冰菇”的比例仅占总产的5%~20%。为此,如何提高“冰菇”的比例即产量,是一个直接关系经济效益的大问题。出口保鲜香菇的质量标准:朵形圆整,菇柄正中,菇肉肥厚,菇盖卷边、拉膜,色泽深褐。一般菇面直径在4cm以上(不同厂家要求不同)。菇体含水量低,无粘泥、无虫害、无破缺,5~6成成熟的菇体。笔者根据几年的种菇经验,从“冰菇”的质量标准和出菇管理角度,提出几项技术措施供菇农参考。 (一)栽培种的选择 在选择栽培种时应考虑菇形较大、单生、不易开伞、菇肉厚实、富有弹性不易破损的品种,如9015、L26—A、62、申香、苏香等。 (二)头潮菇的控制 香菇菌棒的头潮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试验针对目前晋东南地区香菇菇棚结构不规范,效能不高的现状,开展了该地区合理香菇菇棚结构筛选的研究,选取3种不同结构的温室作为试验棚,对菇棚内环境以及该条件下香菇长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结构菇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能高效产出优质香菇。  相似文献   

17.
定向转色出菇是玉米芯袋栽香菇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玉米芯结构致密坚实 ,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淀粉、蔗糖、玉米素等理化因子看 ,它应该是袋栽香菇的上好原料。但生产上的情形并非如此 ,正是由于其结构的致密坚实特性使得在制袋和出菇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吸水性差、水容量小 ,制袋成品率低 ,后期补水困难 ,菌棒易硬僵干死等弊病。近年来 ,笔者针对玉米芯的理化特征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 :改多面接种为单面接种 ;改菌棒整棒转色为定向面转色 ;改菌棒全暴露在空气中周身出菇为覆土、半覆土定向水平位置出菇。使玉米芯袋栽香菇的高产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现将主要技…  相似文献   

18.
香菇代料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效敏 《中国食用菌》2006,25(5):56-56,60
香菇代料高产栽培。首先要掌握好制袋技术和做好菌袋培养,其次是脱袋后能正常转色.出菇管理及时到位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为创造良好的菇场环境条件,以适宜香菇等菇类的生长需要,应用人工林地菇场,与人工菇棚进行研究比较。实践表明人工林地菇场能克服人工菇棚的不足,改善盛夏和寒冷冬季菇场中的生态条件,能明显提高香菇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可增加林木和菇木资源。在以香菇等菇类为主的段木和代料栽培中可大力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着重对香菇菇木的腐朽过程和可以形成子实体的菇木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菇木为接种后1~6年的菇木和未接种的原木。3月接种,在林内培养、出菇和采收。菌种选用冬春发生子实体的TMI-563和TMI-891以及在夏季浸水处理后也可以发生的TMI-6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