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玉米纹枯病侵染来源与侵染途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纹枯病侵染来源与侵染途径的初步研究徐家兰,周保亚,刘逸卿,林明政(徐州农业学校221006)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在徐州地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玉米制种田,杂交亲本发病严重。本研究旨在探明玉米纹枯病的初侵染来源和病菌的侵染途径,及其在病株上的发展情...  相似文献   

2.
黑粉病和丝黑穗病是玉米常见病,不仅危害玉米质量,更降低了玉米产量,只有认清病源,摸清发生规律,科学防治,才能保证玉米质量,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由真菌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雌、雄穗。该病属积年流行性病害,调查表明,近年来黑龙江省严重发生,田间平均发病株率达10%,减产达30%以上,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玉米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又称玉米瘤黑粉病。广泛分布于各玉米产区,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在全国大面积发生,给玉米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如2000年全国玉米发病面积180万hm^2,绝收3万hm^2。一般减产10%~30%。2001年豫北山区发病率5%~10%,严重地块15%~30%。一般山区和丘陵地带比平原地区发病重。发病早,病瘤大,特别是果穗或植株中部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玉米苗期人工接种镰刀菌后,对抗性不同的玉米品系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的测定,初步明确了不同抗性玉米品系的PPO,PO,PAL酶活性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感病品系在接种12h PPO酶活性均降低,抗性品系的PPO酶在24h内均增强,抗病品系在接种24h PO酶活性有一个增强过程,感病品系的酶活性减弱,接种后,抗感玉米品系的PAL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6.
宁夏玉米霜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年以来,随着玉米高产品种掖单13号的大面积推广,宁夏灌区普遍发生玉米霜霉病。经鉴定引起此病的病原菌为大孢指疫霉玉蜀黍复种。种子带菌传病是本区此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土壤种试验和大面积多点病情调查结果表明,土壤中卵孢子传病作用不明显。田间病情与玉米品种关系密切,掖单系列品种病害严重,中丹2号和单玉13号基本上不发病。在品种相同的情况下,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玉米田,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7.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过程康绍兰,李兴红,郭华强(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张国保,马跃辉(河北省植保总站,石家庄050000)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菌;叶片侵染TheInfectionofSphacelothecaReiliana...  相似文献   

8.
玉米霜霉病的侵染途径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综述了玉米霜霉病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强进境植物检疫、及时清除病残体和选育高抗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玉米霜霉病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侵染概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初步测定了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病害侵染概率。结果表明,玉米弯孢菌侵染概率界于0.0101-0.2628之间,其中玉米拔节期室内离体叶保湿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为0.1627,而玉米拔节期田间雨天 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为0.1543;玉米开花期室内离体叶保湿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为0.2628;而玉米开花期田间干旱条件下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仅为0.0101。玉米在开花期比拔节期抗病性差,同时湿度是影响侵染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试验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模型的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君 《现代农业》2011,(10):24-25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霉米、乌米",是由孢子菌侵染所引起的玉米系统性病害,一年侵染一次。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由于今年气候条件适合,该病在全省发生比较严重,使玉米产量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而且个别年份,个别地块发生较重,病株率达3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吉林省玉米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由真菌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雌、雄穗。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蕊。桃花基部粗大,内包一团黑粉。雌蕊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调查表明,近年来吉林省严重发生,最严重的地方达50%,田间平均发病株率达15%,减产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玉米纹枯病病菌侵染过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纹枯病菌侵入玉米叶鞘的显微和超微过程,结果表明:在接种病菌后12~24h,病菌通过表皮、乳孔和自然孔口3种途径侵入寄主,其中以表皮直接侵入为主。侵染垫是病菌主要侵入结构。接种12h,可在叶鞘表面形成少量近圆形的侵染垫。接种24h,则有大量侵染垫形成,侵染垫下可见侵入钉直接侵入寄主表皮。接种24h后叶鞘组织细胞内可见大量侵入的菌丝。  相似文献   

14.
玉米苗期室内菌土接种丝黑穗病菌侵染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高感丝黑穗病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模拟大田环境在室内研究温度、土壤湿度、菌土浓度等因素对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侵染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借助PCR检测技术分析9种不同条件下病菌侵染率,通过多重比较筛选出最优侵染条件;在优化的侵染条件下室内接种已知不同抗性级别的20份玉米自交系,并移栽到田间验证侵染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接种丝黑穗病菌最佳侵染条件为土壤湿度20%,菌土浓度1%,20℃光照培养8 h和15℃暗培养16 h变温培养;20份玉米自交系室内接种后移入田间发病率均高于历年田间直接接种发病率,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优化并验证玉米苗期丝黑穗病菌室内侵染条件,可为研究该病室内快速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土壤温湿度对玉米茎腐病菌生长和侵染的影响研究宋佐衡,咸洪泉,梁景颐,孟繁祥(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万景芳,相玉秀,许宝民,张立志,张月清,宋井玉(大连金州亮甲店农科站)(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连金州杏树屯农科站)玉米茎腐病(俗称青枯病)是全世界各...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玉米全蚀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全蚀病是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在山东省已普遍发生。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玉米全蚀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系统地综述了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危害、症状、分级标准、侵染规律、抗病鉴定和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进展,列举了各单位抗玉米茎腐病骨干自交系的鉴定结果,为抗病育种及种质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乌霉”。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在玉米栽培区,对玉米产量危害严重。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在各生育期,在植株的不同部位,都能生出瘤状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9.
甜糯玉米属于特种玉米,因其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甜糯玉米栽培技术不同于其他玉米品种,因此合理科学的栽培技术对于甜糯玉米生产十分重要,对于产量和质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工作实践,对于甜糯玉米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希望对甜糯玉米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玉米黑粉病在我们大关县已上升为玉米主要病害,发病损失很重,成为当地玉米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该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叙述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只有培育抗病品种才是最根本、彻底地解决黑粉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