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农民增收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农业科技宣传应该根据当前农民增收的需要,着力进行科技宣传、科技创新、科技推广、科技培训“四大工程”建设.为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2.
建设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是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县域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技为支撑,建立农业生产技术攻关与技术指导、农业科技示范、农产品物流、农民培训、农村组织制度创新、农民生活服务环环相扣、综合高效的农村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科技从单向突破到链条整合;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统一模式、规范运作,市场主导、长效发展,政府引导、多方合作;建设的重点是三大综合服务平台,即:农村物流综合体、农业综合实验站(专家大院)和智慧农业博览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在运行机制方面,一是全面推行企业化运作,二是以农民合作组织为重点依托,三是有效整合农村服务力量,四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0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抓起.近年来,博州在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方面始终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各农业生产,为农业服务、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方针,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博州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发展至今,在城镇化的背景下遭遇了诸多困境。解决困境可行的思路有:调动农民的种地积极性,扩大农村科技服务需求和服务市场;加快与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农村科技服务的多样化、专业化和一体化上下足功夫;加大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现代化建设力度,做大做强农村科技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5.
蒋亚美 《新农村》2013,(5):52-53
农业、科技、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农村的发展要依靠科技和教育。作为乡镇成校,教育必须明确为农民、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方向;坚持教育部门与农业、科技等部门结合的体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农民、农业和  相似文献   

6.
农广校发展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市农广校创办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农民、面向农村、面向农业,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和为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三面向四服务"办学宗旨,突出农民科技教育的办学重点,开展学用结合,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使农广校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
1998年底,地处闽北山区的福建省南平市。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南平的"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社会矛盾激化,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南平市政府派出3000多名干部驻村调研发现,在导致"三农"困境的诸多矛盾中,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与科技服务缺位成为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突出矛盾。由此,南平市政府从农民群众最需要的科技服务入手,将大批科技人才下派到农村生产一线,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为农民提供包括示范、培训、咨询在内的各类科技服务,把科技直接导入农村基层;与农民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正>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农民自发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由各级科协培育形成的科技经济合作组织。它以农村科技专业户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服务为纽带,使农民按专业和地域自愿组织起来,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服务、互利互惠,变分散式的家庭小农耕作为集中的专业化商品生产,把农户小生产与商品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证  相似文献   

9.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存在认识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及科教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应从整体认识入手,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基点,通过创新科技文化服务机制和科普教育等途径,为科技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广东省近年来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村科技特派员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进行布局,深入农村基层、农业一线,为当地产业和科技需求开展创业和服务,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为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山东省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协会,会员已逾40多万人。这种农民群众科技组织兴起,加速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促进了农村人才的成长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使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协会健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与保障体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5个方面的科技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开展农业生物等技术研究,促进农业现代化;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农村社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面向产业化、模式多元化、服务专业化为方向,构建科技服务新体系;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使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说到今年赣南农村经济的可喜形势 ,自然要论及几年来为农民致富奔小康而不懈努力工作的乡村干部和他们创办的经济服务组织 ,是他们燃起了农村科技致富的燎原大火 ;是他们带动了农民勇闯市场 ;是他们在为农民群众服务中树立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据赣州市委组织部统计 ,到今年5月底止 ,全市共创办农村经济服务组织2494个 ,其中示范服务基地872个 ,其他经济服务组织1622个 ;选派的7258名乡镇机关人员带动了3205个村、278913户农民加入市场经济。预计 ,今年仅农村经济服务组织创造的产值就可达到8亿多元 ,被带动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闽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状况的基础上,对二者制度及运行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推进福建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组建的建议:一要加强组建福建多元化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组织;二要以科研机构为依托,筹建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三要发挥闽台合作优势,推动农民自治基层合作社的建立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村科技超市是农村科技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借鉴了现代商品超市的理念,将品种、技术、成果信息等科技要素整合到科技超市平台,提供各种农业科技服务,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剖析了句容经济林果产业分店与农民联结机制的实践,提出了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与农民联结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欢迎订阅     
《吉林科技报》和《农村科学实验》杂志,是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为农业、农村和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服务的科学普及性的报刊。2015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立足科普,服务三农的宗旨,做农民科技致富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7.
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培育一代新型农民。唐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河北省农村远程教育的主体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始终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农村专业人才为出发点,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手段和文字、音像教材,VCD光盘等传播媒体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千方百计把课堂办到农民家门口,实现了大容量、广覆盖、低成本和快捷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为农村培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气象信息对新农村建设服务状态和广大农牧民对气象产品的认识以及获取渠道的调查研究,指出当前西藏广大农牧民利用气象产品中存在的的主要因素是是气象科技发展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不高、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建设不到位、气象事业投入不足、农牧民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对气象科技服务的认识上的不足等.提高气象为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应当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中心,以减轻气象灾害对新农村建设影响为重点,增强气象科技支撑,使气象信息进村入户,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以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服务为重点,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高科学防御气象灾害的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以提高农民气象科技素质为关键,切实加强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和服务技术推广,促进农民科学生产、有效防灾减灾、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9.
目前,老区农民增收面临诸多困难,通过对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干部思想保守落后、流通服务落后、科技服务消极、农民素质较低及负担过重等六个方面的分析,说明老区要加快农民增收的速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流通为重点,不断完善服务网络;以改革为契机,不断保护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加快现代农民培训 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自身的特点,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培养各类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提供知识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服务,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提供人才服务,为科教兴农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