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为了明确藻类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富集特征,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不同质量浓度Zn~(2+)和Cd~(2+)的富集能力以及对其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Zn~(2+)、Cd~(2+)均有一定的富集作用,而且Zn~(2+)的富集量明显高于Cd~(2+)。当Zn~(2+)质量浓度为0. 05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快,当Zn~(2+)质量浓度超过0. 05 mg/L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即Zn~(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具有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作用。Cd~(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不具有低质量浓度促进作用,质量浓度为0. 05 mg/L的Cd~(2+)作用96 h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Cd~(2+)质量浓度越高,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Zn~(2+)、Cd~(2+)质量浓度分别为0. 20 mg/L和0. 15 mg/L时,连续培养24 h后,铜绿微囊藻的酯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当Zn~(2+)、Cd~(2+)质量浓度分别达到0. 20 mg/L和0. 25 mg/L时,与对照相比,藻细胞光系统II(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显著降低。在Zn~(2+)、Cd~(2+)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灵芝液体发酵富集锌离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探讨不同锌离子添加量对灵芝液体培养富锌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固体平板上,当ZnSO4浓度小于或等于500μg/mL时,菌丝生长不受抑制,ZnSO4浓度为500μg/mL时菌丝体生长状况最佳,达到1 000μg/mL时菌丝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液体发酵条件下,锌离子浓度在300μg/mL时,菌丝体的富锌能力最强,菌丝体的含锌量高达25.09 mg/g,胞外多糖含量为57 g/L。  相似文献   

3.
以优化北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为目的,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对北冬虫夏草液体菌丝生物量及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用北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相比,采用麸皮作为碳源,北冬虫夏草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含量均较高;有机氮作为氮源的菌丝生物量及胞外多糖含量均优于无机氮源;Zn~(2+)对北冬虫夏草菌丝体生长影响较大,当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ZnSO_4,北冬虫夏草的生物量为1.45 mg/mL,菌丝体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含量分别是32.91 mg/g和6.48 mg/100 mL。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浓度的Zn~(2+)、Cu~(2+)溶液处理白三叶种子,研究Zn~(2+)、Cu~(2+)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白三叶在Zn~(2+)、Cu~(2+)污染土壤中的种植适宜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当Zn~(2+)浓度达到125 mg/L、Cu~(2+)浓度为60 mg/L及以上时,白三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均受到显著抑制,对发芽指数无明显影响,但却显著影响种子的活力指数,并显著抑制了幼苗胚根、胚芽以及生物量的增加,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对胚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胚芽;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Zn~(2+)的耐受力大于Cu~(2+),不适宜在Zn~(2+)浓度达125 mg/L及以上的土壤中种植,而Cu~(2+)污染的限制浓度为60 mg/L、且250 mg/L可认为是白三叶幼苗的致死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津田弯孢C12(Curvularia tsudae C12)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并分析相关的理化机制,为该菌在重金属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并丰富真菌重金属抗性机制理论。【方法】采用固、液两种培养方法,分别检测不同Pb~(2+)质量浓度(0,200,400,800,1 200,1 600,2 000 mg/L)胁迫下津田弯孢C12的生长状况,并依据菌丝体干质量计算铅对该菌的半效应浓度(EC_(50)),明确该菌对铅的耐受性;测定不同Pb~(2+)质量浓度胁迫下津田弯孢C12培养液的pH值和有机酸含量、菌丝体中的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初步分析津田弯孢C12可能的铅耐受性机制。【结果】津田弯孢C12在所测Pb~(2+)质量浓度下均能生长,但相同Pb~(2+)质量浓度下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干质量和EC_(50)(990.8 mg/L)均显著高于固体培养(P0.05);铅胁迫下(200~2 000 mg/L),津田弯孢C12菌落直径、菌丝体干质量和培养液pH值均显著(P0.05)低于不加铅(0 mg/L)的对照,而培养液中4种有机酸含量和有机酸总量及菌丝体内GSH含量均高于不加铅的对照,且草酸和柠檬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酒石酸和苹果酸。随培养基中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质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草酸含量先升高后稳定,在Pb~(2+)质量浓度800~2 000 mg/L时达到最大;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的含量和有机酸总量都呈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平稳,在Pb~(2+)质量浓度400~800 mg/L时达到最大值;培养液pH则呈先降低后升高并稳定的趋势,Pb~(2+)质量浓度为800 mg/L时培养液pH值最低;菌丝体内GSH含量逐渐上升,低Pb~(2+)质量浓度(200~1 200 mg/L)下显著低于(P0.05)高Pb~(2+)质量浓度(1 600~2 000 mg/L),而MDA含量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再升高,但各个Pb~(2+)质量浓度下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津田弯孢C12对重金属铅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其在液体振荡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铅耐受性均明显优于固体培养,改变形态以增加吸附表面积、分泌黑色素、积累GSH和有机酸,尤其是草酸和柠檬酸,可能是该菌减轻重金属铅毒害、具有较高铅耐受性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采集湖南某铅锌尾矿周边土壤,通过浓度梯度筛选得到1株耐镉菌株,菌株编号为KYN。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判断为贪铜菌(Cupriavidus sp.)。对菌株进行电镜形态观察、菌株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Cd~(2+)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菌株形态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在Cd~(2+)浓度为250 mg/L条件下,菌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当250 mg/L Cd~(2+)浓度≤700 mg/L条件下,菌株迟缓期均延长,但稳定期OD值与Cd~(2+)浓度为250 mg/L时相当;菌株对Cd~(2+)最高耐受浓度为700 mg/L。菌株对Pb~(2+)和Zn~(2+)均具有耐性,Pb~(2+)浓度和Zn~(2+)浓度大于500 mg/L时菌株生长受到抑制。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菌株对镉去除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在Cd~(2+)浓度为200 mg/L时达19.106 mg/g。可见,该菌有较好的耐镉能力和镉处理能力,为镉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平板培养试验及袋栽试验,观察米糠和光皮树籽粕对平菇受铅、汞毒害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当Pb(2+)、Hg(2+)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50、15 mg/L时,对应的基础培养基中平菇菌丝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在正常的培养基中添加米糠和光皮树籽粕能显著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20.0 g/L最佳),同时米糠和光皮树籽粕对pb(2...  相似文献   

8.
锌对硫磺菌菌丝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的锌盐对硫磺菌菌丝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锌培养前后,培养液的电导率变化与pH值变化呈一定的反比关系;低浓度的锌可促进硫磺菌菌丝生长,锌浓度高至500mg/L后则抑制菌丝生长,在培养液中添加锌,可显著提高菌丝的含锌量,当锌浓度为400mg/L时,单位菌丝的含锌量最大,为88.5μg/g干菌丝;随着锌浓度的增加,菌丝可溶性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株镉耐受性较强的弯孢属真菌C12进行分类鉴定,评估其对重金属镉的耐受能力,并初步分析和探讨其相关的镉耐性机制,为揭示真菌的重金属抗性机制及其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C12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固体和液体2种培养方法研究不同Cd~(2+)质量浓度(0,20,40,80,160,320mg/L)下菌株C12的生长状况,比较不同Cd~(2+)质量浓度下菌株C12培养液中pH值和有机酸含量以及菌丝内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菌株C12被鉴定为津田弯孢(Curvularia tsudae);该菌在Cd~(2+)质量浓度高达320mg/L时仍有菌丝生长,菌丝体干质量在固体培养时随Cd~(2+)质量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Cd~(2+)质量浓度为20mg/L时达到最大(P0.05),而液体培养时却随Cd~(2+)质量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P0.05);培养液中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含量较高,琥珀酸仅在高Cd~(2+)质量浓度(80~320mg/L)时才会产生,未检测到草酸和酒石酸;随Cd~(2+)质量浓度的升高,柠檬酸、苹果酸、乙酸和琥珀酸质量浓度以及菌丝内的GSH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160mg/L时达到最大(P0.05),而培养液的pH值并无显著变化(P0.05),但均显著低于不加镉的对照(P0.05);菌丝内的MDA含量则随Cd~(2+)质量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再降低后又升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津田弯孢C12具有较高的镉耐受性,且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和镉耐受性明显优于固体培养,GSH和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和琥珀酸)的大量积累可能是其减轻镉毒害、提高镉耐受性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重金属锌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并以大型溞24 h半致死浓度(24 h-LC50)作为参考,设定不同水平(0.2 mg/L,0.31 mg/L,0.5 mg/L,0.79 mg/L,1.26 mg/L,2 mg/L,3.2 mg/L)Zn~(~(2+))对大型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对大型溞的24 h-LC50为0.75mg/L,LC95为15.63 mg/L,95%置信限为0.55~1.04 mg/L;SOD和CAT活性都随Zn~(2+)质量浓度增大先升后降,且均在同一Zn~(2+)质量浓度(0.79 mg/L)时酶活性最高,其值分别为(1 232.4±43.01)U/mg和(106.5±2.65)U/mg;而GSH含量则随Zn~(2+)质量浓度增大表现为先降后升,且Zn~(2+)为0.31 mg/L时GSH含量最低,其值为(35.6±9.31)U/mg.结论:在Zn~(2+)的诱导下,大型溞体内SOD和CAT活性及以GSH为底物的酶很好地表达了抛物线型剂量-效应关系,可作为锌对大型溞毒性影响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离子色谱技术在土壤离子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试样中的阴离子为例,介绍了离子色谱技术的分离原理,分析了离子色谱技术在土壤监测中的优势,包括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可同时测定多种离子,选择性好。从固相萃取法、溶剂提取法、高温炉焙烧法、高温水解法等几种方法,着重介绍了离子色谱技术在土壤预处理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离子色谱技术在土壤离子监测中的常见问题,包括取样量,亚硝酸盐氮和氟离子的测定,淋洗液的浓度和流量的选择,样品净化与干扰的去除。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植物中的氯离子的测定进行研究,并与国标法进行对比。试验以抑制型离子色谱仪为测定手段,以浓度为20mmoL/L,流速为1.0mL/min的KOH为淋洗液,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在6min内测定植物中的氯离子。得到结果与国标法对比无显著差异,加标回收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3.
Ion diffusion     
  相似文献   

14.
Ion implantation     
Wick GL 《Science (New York, N.Y.)》1970,170(3956):425-427
  相似文献   

15.
离子色谱法测定盐卤水中溴离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盐卤水中的溴离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降低了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结果的准确度,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其加标回收达到93%~104%,精密度相对偏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6.
17.
With a noncomplexing anion such as perchlorate ion, the uranyl ion coordinates to five monodentate oxygen ligands. The relation of this observation to the work of Ev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A review of the known crystal structures containing the uranyl ion shows that plane-pentagon coordination is equally as prevalent as planesquare or plane-hexagon. It is suggested that puckered-hexagon configurations of OH(-) or H(2)O about the uranyl group will tend to revert to plane-pentagon coordination. The concept oft of pentagonal coordination is invoked for possible explanations of the complex crystallography of the natural tiranyl hydroxides and the unusual behavior of polynuclear ions in hydrolyzed urany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9.
邵坚  刘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819-5821
通过阳离子壳聚糖对铅、汞离子的吸附试验和共吸附试验研究了阳离子壳聚糖对铅、汞离子吸附时间、温度、pH值等影响因素及由相关实验所得到的最佳吸附条件求得的吸附方程。结果表明,阳离子壳聚糖对汞、铅单独存在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31、1.14mmol/g;阳离子壳聚糖对共存汞、铅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0.96、0.42 mmol/g,阳离子壳聚糖在汞、铅离子共存时优先吸附汞离子,且总吸附量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A three-dimensional x-ray analylsis of a crystallinie solid of Xe(+8) formed by the reaction of XeF(6) with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indicates that it is sodium perxenate octahydrate, Na(4)XeO(6) * 8H(2)O. The perxenate ion, XeO(6)(-4), has approximately a regular octahedral configuration with a mean xenon-oxygen bond length of 1.875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