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解影响西宁市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科学地进行林木培育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通过测定油松1年的平均树高、胸径生长量,调查影响其生长的11个指标因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关联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油松年均树高生长量的影响因子排序:年平均空气湿度年平均最低温度年平均温度海拔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年平均最高温度坡度坡位造林密度坡向;影响油松年均胸径生长量的影响因子排序:年平均温度坡度年平均最低温度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年平均最高温度坡位年平均空气湿度海拔造林密度坡向。所以,影响西宁市油松人工林树高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年平均空气湿度,其次是年平均最低温度,影响西宁市油松人工林胸径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年平均温度,其次是坡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陕西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以确定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适宜的生长环境,为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及油松林生产潜力提升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林龄、林分密度、海拔、坡向、坡位、坡度等因子,在陕西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区域设置52个20 m×20 m的样地,调查样地内油松树高、胸径、立地环境因子和林分密度等指标,利用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分析各调查因子对油松生长的影响。【结果】(1)在陕西黄陵的油松人工林中,油松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但在其生长的20~50年,每10年间油松的生长速率并不相同,其中以30~40年的生长速度最快,而40~50年的生长速度较慢。(2)海拔对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最大,坡度和坡向次之,坡位的影响最小。(3)以海拔、坡度、坡位和坡向为主要立地因子,将研究区油松人工林划分为36种立地类型,75%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处在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4)建立人工林质量评价模型并对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92.3%样地为中等或者优,说明黄陵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良好。【结论】黄陵地区油松最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为中海拔、缓坡、下坡位、半阴坡。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最适合泡桐人工林生长的立地条件,对湖北荆门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泡桐人工林生长量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了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坡位是影响泡桐人工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立地因子,坡位对年均单位面积蓄积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等指标存在显著影响.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对泡桐人工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影响.坡度、坡向、坡位等3个立地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泡桐人工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大青山林区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测定47块临时样地的常规立地因子和西南桦生长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等方法探讨立地指数与立地因子间的关系,系统评价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坡位、海拔、土壤养分、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和土壤容重7个立地因子与立地指数数量化拟合的复相关系数为0.964,达极显著水平(P0.01);7个因子中,坡位、海拔和土壤养分对立地指数的贡献达59.36%,且影响均极显著。采用坡位、海拔和坡向3个因子组合划分立地类型,并对47个样地所属立地类型的立地质量进行分析得出,西南桦喜温凉气候,在较高海拔,阴坡、半阴坡立地栽培时生产力较高。  相似文献   

5.
立地因子对芳香樟工业原料林含油率和含醇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芳香樟工业原料林中设置12块标准地,研究立地因子对其含油率和含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立地因子对含油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坡位、坡度、土壤质地、坡向;对含醇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坡位、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土壤因子中,容重、全氮、有机质、速效锌、速效钙等因子,对含油率和含醇率有显著的影响.同叶提出了缓坡、阳坡、轻(砂)壤上为原料林基地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6.
油松立地质量的划分与评价可以为其人工林的速生丰产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不同的林龄、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因子,在洛南古城林场设置了63块20 m×30 m的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了样地内的油松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通过数量化理论Ⅰ,对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并通过数量化理论II建立了陕西洛南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类型判别模型。结果表明:1)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树高、胸径随着林龄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增加,其中油松在第10~20年时生长迅速,随后在第20~40年时生长速度较快。2)以海拔、坡向、坡位、坡度为主要立地因子将油松人工林划分为36个立地类型区。建立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表,研究区范围内有71.43%的油松人工林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在中等及以上,结果说明在洛南地区阴坡、高海拔(≥970 m)且平缓坡度下较适宜油松的生长;洛南地区油松人工林种植区域内油松生长情况较好。3)以51组不同立地样本数据进行数量化理论Ⅱ判别分析,得到相应的判别系数矩阵,确定不同立地类型的样本中心点。用12组样本数据对该判别模型进行检验,正确率达91.67%,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可以用来判别预测洛南油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滇西南亚热带山地尾叶桉人工林植被数据及相关生境因子,利用典范主分量分析和材积—因子相关分析法,分析比较了研究区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①CPCA排序较好地描述了植物与环境间的生态关系。在滇西南亚热带地区地形特征是一组解释能力最强的变量因子,影响尾叶桉人工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因子是坡向、海拔和坡位,坡度的影响次之,气温和降水影响最小;②海拔因子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制约因子,1 900 m高度是其生长分布上限,尾叶桉林生长与海拔呈反比关系;③坡向是尾叶桉林生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东南坡和西南坡生长最好,南坡、东坡、西坡、西北坡次之,北坡和东北坡较差;④坡位对尾叶桉林的生长影响较大,中坡位尾叶桉林生长最好,其次是下坡位和河谷,上坡位和山脊尾叶桉林生长最差;⑤坡度对尾叶桉林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生长影响较小,在任何坡度上都适宜尾叶桉生长。考虑到尾叶桉人工林喜肥喜水,为保持水土,不宜在坡度陡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8.
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格局分析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对影响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分布格局的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DCCA排序将喀纳斯森林群落划分为9个类型;②DCCA排序第一轴与坡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pH值显著相关,第二轴主要与海拔、坡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相关,但是对森林群落分布格...  相似文献   

9.
卢炳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49-7551
以小班的平均树高为立地条件的判定因子,选择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和腐殖质层6个因子,通过数量化理论Ⅰ,构建了漳平市杉木林适宜性立地判定模型。结果表明:各因子对杉木生长和林地适宜性的影响均为显著状态,贡献大小依次为:腐殖质层、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构建的模型适合于杉木林的林地适宜性判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栽植的杏树幼树为研究对象,对4个立地因子下的各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坡向、坡度、坡位对幼树生长影响显著,整地方式对幼树生长影响不大。而坡向、坡度、坡位三个立地因子中,坡向影响最大,坡度、坡位次之。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晋西王家沟小流域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数量化理论Ⅰ方法,对王家沟小流域土壤水分与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壤等定性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的因子按大小依次为坡向、土壤、坡度和坡位。结合G IS技术,科学地实现了立地类型划分和造林立地数字产品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张菲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3):78-79
该文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其材积生长的影响,按照实验区的地形特点、土壤状况和调查需要,确定了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层厚度作为主要环境因子,运用Forstat和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并对其进行了F检验。结果表明:海拔和坡度是华北落叶松林分材积生长的主导因子,华北落叶松的材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随坡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广西不同地点江南油杉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地中,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均以六万林场2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有机质、有机氮、全磷、全钾含量受样地坡度、海拔及坡向影响较大,坡度较大的样地土壤有机质、有机氮、全磷含量较高,海拔较高的样地全钾含量较高。该研究结果为江南油杉人工林培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均值t检验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小篷竹生长的地形和土壤因子,结果表明:①在地形因子当中,影响小篷竹生长的主要因子为坡向和海拔,阳坡和较低海拔更利于小篷竹的生长,海拔900m为小篷竹生长良好与否的分界线.此外,坡下部生境、坡度30°以下较利于其生长,但影响不显著.②在土壤因子当中,影响小篷竹生长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厚度、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土层厚度大于15cm、有机质质量分数100g/kg、有效磷质量分数2~3mg/kg、速效钾质量分数125mg/kg以上最适宜其生长,尤其对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要求苛刻.此外,中性土壤和较高的碱解氮质量分数较适宜其生长,然而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在现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数量化理论Ⅰ,根据贡献率排序筛选出4个主导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将样地划分为24个立地类型区,建立了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对黄龙山人工油松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有70.83%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于了解林分现状,提升林地景观状态与经营水准,充分发挥森林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尺度土壤容重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揭示土壤容重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变异能够为容重制图以及土地质量评价服务。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测定土壤容重与环境因子。在分析土壤容重与环境因子空间变异的基础上,建立二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表现为弱变异性。土地利用、坡位与坡形对土壤容重产生显著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容重表现为乔木林地园地灌木林地荒草地耕地的总体趋势;坡位之间土壤容重表现为上坡山顶中坡下坡;坡形之间土壤容重表现为凹形坡凸形坡线形坡梯田。根系密度、枯落物蓄积量、植被盖度与生物结皮盖度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坡位之间只有生物结皮盖度差异显著。不同坡形之间只有根系密度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表层土壤容重与生物结皮盖度及坡向相关不显著,容重与植被盖度、枯落物蓄积量、根系密度及坡度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地利用、坡度与植被盖度是影响土壤容重的主要因素,能够解释58.15%的土壤容重变异,本研究建立的拟合关系为土壤容重空间制图提供了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形对红花木莲分布的影响,筛选其适生条件。[方法]在腾冲市界头大营林区红花木莲分布区随机布设27个样地,研究其盖度和显著度与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土壤类型5个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影响红花木莲分布的主要地形因素为土壤类型、海拔,红花木莲的适生海拔为1 800~2 300 m,坡度为20°左右。红花木莲的分布与坡向和坡位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红花木莲造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刺槐胸径生长与立地因子之间的关系,经计算,关联度排序为R4(土层厚度)〉R2(坡位)〉R3(坡度)〉R5(海拔高度)〉R1(坡向),表明土壤厚度对刺槐生长的影响最大,坡向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区,以该流域典型水土保持植被为研究对象,探究水土保持植被的生长特征及其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1)砒砂岩区典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植被种类相对单一,沙棘和柠条林生长发育状态相对稳定,油松,山杏林的生长发育状态受立地条件影响较大;2)各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45~6.23 g·kg-1,土壤容重在1.51~1.71 g·cm-3,土壤含水率在10%~18%,研究区土壤紧实,肥力条件较差;3)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为限制砒砂岩区人工林生长发育的直接限制性因子,坡度和坡向因子为间接限制性因子。研究砒砂岩区水土保持植被的生长发育特征,建立其生长特征与环境因子的联系,对于深入解读生态恢复过程,减轻入黄泥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辽西地区两个试验点的油松人工林下草本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密度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人工林生态功能恢复评价和植被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密度条件下,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影响油松林植物多样性较重要的因子是海拔高度、坡度和坡位、林分密度和坡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