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木直径和树高生长的GAM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晓筠  李永启  刘继新 《林业科技》2005,30(3):25-25,39
GAM模型是在灰色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灰色代数曲线模型,它解决了连续代数曲线建模的许多重要问题,本文对建立兴安落叶松生长的GAM灰色动态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某地广玉兰胸径生长数据建模,并与多项式模型、S曲线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数据较少的情况下,灰色系统模型比多项式拟合和S曲线模型更实用、更准确,灰色系统建立林木胸径生长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郁闭林分中11年生落叶阔叶用材树种亚美马褂木伐倒木带皮各分段圆盘为研究对象,圆盘处理后数码拍照,导入 SketchUp 软件进行模拟树干生长和不同干形曲线旋转体3D 模型建模及模型材积分析。建立了不同干形曲线旋转体树干模型,比较各模型材积,中央断面法模型材积适用性较好。该模型为树干3D 建模及其应用初探。它可作为构建整个树干生长基础构建和建模方法,为进一步构建动态3D 生长模型和数据分析应用,以及人工林林分3D 群体模型提供建模依据。  相似文献   

4.
兴安落叶松在东北地区有着广阔的天然分布,是我国寒温带落叶针叶林的代表种和主要建群树种,并具有生长快、成林早、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本文试图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的建模方法。来拟合兴安落叶松生长过程,并根据生长变量自身的数据序例,建立起兴安落叶松个体生长的灰色动态预测模型。一、原始资料及建模方法1.资料来源建模所用原始资料数据,是国家“六五”期间攻关项目《兴安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区日本落叶松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分析了日本落叶松在豫西伏牛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前期生长为指数曲线,后期生长为对数曲线,全期生长为S型曲线;日本落叶松生长状况、速生期及数量成熟随立地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6.
对赣南树木园内521个引种树种物候、生长动态长期观测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如用聚类分析揭示物种间物候期与生长的相似性并进行数量分类;用典范相关分析揭示两组物候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为物候期预报与控制提供信息参考;对一些物种苗期进行生长节律分析与月生长建模,为物种苗期田间管理进行有价值技术储备;对物种测树指标进行数学建模,有利于了解物种生长特性,为引种与推广提供有价值的技术资料.统计分析手段以简取繁,除引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外,还藉助于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建模与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毛白杨树干解析木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和Vcrhulst模型,对毛白杨生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GM(1,1)模型优于Verhulst模型;根据树木生长变化规律,分段建模,效果很好;提出了毛白杨树高、胸径及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刺槐树干解析木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对刺槐生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GM(1.1)模型优于verhulst模型;根据树木生长变化规律,分段建模,效果很好;提出了刺槐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树高、胸径及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阈值找出年平均降水量原始数据波形曲线上阈值出现时刻,依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建模,对波形本身进行波形拓扑预测,较波形曲线趋向性值预测更为实际的反映数据在一段时间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论述了森林病虫害灾变预测的建模方法,并建立了大袋蛾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精度较高,利用该模型对未来10年内大袋蛾的灾变时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目前常见的树木生长过程计算机建模方法,针对它们不同的特点和用途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基于细胞的树木生长建模设想,讨论树木生长模型在今后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滇中云南松胸径和树高生长的GAM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利用GAM模型对林木的胸径和树高进行模拟的原因,并结合云南松胸径和树高的实测数据,分别用传统的GM(1,1)模型和GAM(1)模型进行模拟.模型精度检验结果,GAM(1)模型具有更高的模拟精度;实际检验分析表明,GAM(1)模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树木高生长的灰色动态模型(GM),並将GM模型与残差辨识相结合,对树木的高生长进行了灰色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长山核桃嫁接苗的生长规律,以1年生嫁接苗为研究对象,对其嫁接成活后穗粗、砧粗、枝粗和枝长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测,并通过回归分析构建了其生长模型。结果表明:(1)长山核桃1年生嫁接苗的穗粗、砧粗、枝长、枝粗等性状指标均呈快速升高后逐渐放缓生长的变化曲线,4—5月为新梢萌动期,5—8月为其生长盛期,8月以后其生长速度放缓直至停滞;(2)长山核桃嫁接苗的生长模型以平方和三次方曲线为主,其中穗粗和砧粗的生长模型均以三次方曲线生长模型拟合的为更优,其拟合精确度分别达到99.29%和97.76%,枝粗和枝长的生长模型均以平方曲线生长模型拟合的为更优,其拟合精确度分别达到98.82%和92.90%;模型拟合的精度较高,表明该生长模型可运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黄纹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扬州大禹风景竹园的黄纹竹(Phyllostachys vivaxcv.Huanwenzhu)出笋、退笋以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纹竹发笋期在3月下旬—6月下旬;退笋多出现在出笋末期(5月11日—6月30日);高生长的Logistic曲线模型为:H=517.593/(1+e6.505-0.231t),Doseresp生长曲线模型:H=0.367+517.03/(1+102.820-0.100t);生长盛期时,昼夜24 h平均生长量达22.38 cm,白天生长量是夜间生长量的1.29倍。  相似文献   

16.
林木结构—功能模型是指能明确表达由生理过程和环境因子调控的植物三维结构生长和变化的一类模型。它既考虑树木生长的结构发展, 又考虑树木的生理生态过程和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 是目前植物建模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从林木结构—功能模型构建方法入手, 以目前主要的几类结构—功能模型为例, 对组成树木结构的理想化基本单元、结构模型的建立及功能模型的同化物生产和传输分配模型进行了述评, 最后指出结构—功能模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对 GM(1,1)灰色模型与指数曲线 Ae~(ak)拟合进行比较。经实例证明,GM(1,1)模型不是唯一的最佳预测方法,当原始数列呈较强的指数变化时采用指数曲线 Ae~(ak)拟合预测,计算简单,精度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势高随年龄增加呈上升非线性变化动态,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意非线性映射的特性,将其建立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并用单纯形法优化求解人工神经网络参数。建模结果将为研制地位指数曲线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模型的仿真运算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马尾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方法科学合理,预测误差较小,在林业生产上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福建柏人工林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柏人工林优势木树干解析材料,选择McDill——Amateis生长方程建立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结果表明:McDill——Amateis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福建柏人工林优势高生长规律,是研制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的一个理想的生长方程,在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中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西速丰桉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广西速生丰产桉树人工林776块样地数据为基础,运用现代建模思想和方法,优选模型结构,研究建立了速生丰产桉树人工林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经检验,桉树人工林合并树种建模和分树种建模的效果同样十分理想,模型用于林分蓄积估计的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远小于规定的±3%;预估精度达98.5%以上,大于规定的97%;满足林业数表建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