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1983年我们以青蛇子养殖场为试验点,对207尾亲鱼,采取淡水饲养,混合海水过渡的方法,经30~40天的春季强化培育,亲鱼成熟率平均为44%。用促黄体释放素类似物和梭鱼、鲤鱼、鲫鱼垂体对53尾雌鱼、38尾雄鱼分9批46组进行催产,获产26组,产  相似文献   

2.
中华鲟蓄养中的活动与性腺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鲟能在面积为85平方米的流水池中正常成活,但性腺退化,在面积为2138平方米流水池中性腺能正常发育成熟。蓄养的2尾雌鲟,在约一厨年的时间内卵细胞重分别由7.0和4.6毫克增长到30.8和33.5毫克,其增长速度与温度成正相关。解剖证实2尾雌鲟均达到Ⅳ期中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所80年梭鱼人工繁殖实验获得了突破性成功。为模索其工艺流程,根据科技项目任务书所要求的育成梭鱼夏花40万尾,83年进行了梭鱼人工繁殖扩大实验。一九八三年我们以青坨子养殖场为试验点,对207尾亲鱼,采取淡水饲养、混合海水过渡的方法,经30-40天的春季强化培育,亲鱼成熟率平均为44%。用促黄体释放素类似物和梭鱼、鲤鱼、鲫鱼垂体对53尾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催产和未催产的长吻鮠脑垂体中腺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GTH 细胞) 的分泌活动分析,证实了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 A) 50μgkg 加DOM5mgkg 混合注射催产长吻鮠,能有效地促使GTH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催产效果显著。超微结构的进一步观察,揭示了长吻鮠脑垂体GTH 细胞中存在两种分泌颗粒,即分泌小球,直径1200~2000nm ,电子密度低;分泌颗粒直径300 ~500nm ,电子密度高。分泌小球释放与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有关,分泌颗粒的释放则与排卵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用鲤鱼垂体激素催产发育成熟的雌鲤鱼,催产效应时间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观察了240尾催产后顺产的鲤鱼,经数理统计分析,水温(x,度)和效应时间(y^,小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曲线回归方程式y^=-x/3.15-0.2426x表示。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梭鱼(Mugilsoiuy)是海水经济鱼类,又是淡水和咸淡水养殖对象。60年代开始,国内外开展了梭鱼人工繁殖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提高这项工作的效果,有必要了解它们性腺发育变化的规律。鱼类性腺周年变化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关于鲻科鱼类这方面的资料很少,而且开始也比较晚。Kuo,C.M.,Nash,C.E.and Shehadeh1974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河北省水产研究所1980年分别描述了普通鲻鱼和梭鱼卵母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长吻鮠脑垂体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Azan、PAS-MB、AF以及H.E染色方法,时长吻鮠脑垂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注射催产激素前后的GTH分泌细胞分别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长吻鮠脑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构成。神经垂体较简单,腺垂体结构较复杂,明显分为前腺垂体(RPD)、中腺垂体(PPD)和后腺垂体(PI)。腺垂体内可鉴别出7种激素分泌细胞,其中RPD内2种: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催乳激素(PROL)分泌细胞;PPD内3种:为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PI内有2种:为促黑色素激素(MSH)分泌细胞和1种嫌色细胞。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充足的鲤鱼茁种,采用了鲤鱼人工催产的方法。虽然可以采用注射鲤鱼垂体激素诱使鲤鱼排卵,但鲤鱼垂体很难采集,成本也很高,因此企图寻找一种替代物或一种可以诱使鲤鱼排卵的有效药物。Jalabert(1976)证实雌激素(雌酮、雌二醇)稍微提高了群鱼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有效剂量,睾九激素提高促性腺激素的有效剂量的2倍,低剂量固醇激素在卵母细胞水平上加强了群鱼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效果。Epler发现1μg/ml剂量的固醇激素和100μg/ml剂量的垂体激素对鲤鱼的诱熟效应。按此剂量固醇激素和垂体激素一起使用比固醇激素或垂体激素分别单…  相似文献   

9.
伪雌鱼的培育是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全雄制种技术研发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外源雌激素诱导获得的伪雌鱼表现出卵巢发育迟滞,降低了其育种价值和效率。为探讨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巢发育迟滞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从孵化后20日龄开始,用10 μg/L 17 β-雌二醇(E2)浸泡红鳍东方鲀稚幼鱼,每天浸泡1次,每次2 h,至90日龄结束。在90、180和330日龄分别采集处理组(10 μg/L E2)遗传雄性幼鱼和对照组(0 μg/L E2)遗传雌性幼鱼,比较两组幼鱼性腺的组织学和形态学变化特征、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激素(FSH、LH、E2和17α, 20βOH-PROG)和基因(fshr、lhr、erα、erβ1、erβ2)及脂质积累相关基因(lpl和vldlr)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10 μg/L E2可将遗传雄性幼鱼全部诱导为伪雌鱼,且伪雌鱼直至330日龄未二次反转为间性或者雄性,但其性腺系数、卵母细胞数量及卵黄生成前期的卵母细胞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雌鱼。此外, 90日龄伪雌鱼的lhr和pgr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期对照雌鱼,而17α, 20β-PROG的含量及fshr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80日龄伪雌鱼的vldl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30日龄伪雌鱼的激素含量及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伪雌鱼性腺发育的形态学、组织学和性腺轴相关激素及基因变化规律可见,足够浓度的外源E2能够诱导并维持伪雌鱼的卵巢特征,但E2浓度过高,一方面可能抑制fshr和vldlr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脂质在卵黄生成早期卵母细胞中的积累,导致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母细胞生长迟缓;另一方便,高浓度E2抑制伪雌鱼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启动,是导致红鳍东方鲀伪雌鱼卵母细胞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鲟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7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Brandt),第1次产卵前4个月,放入2组不同温度的水池中越冬,Ⅰ组水温13~14℃;Ⅱ组7~8℃。每组4尾雌鱼,6尾雄鱼。催产前水温升至15~16℃,人工催产结果,Ⅰ组1尾雌鱼排卵和2尾雄鱼排精,Ⅱ组3尾雌鱼排卵,5尾雄鱼排精;雌鱼排卵全部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得成熟卵3.26kg,共计21.5×104粒;用“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19.11×104粒,受精率86.7%~95.6%;孵出鱼苗12.5×104尾,孵化率40%~68.9%。结果说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西伯利亚鲟能够成熟并成功地进行人工繁殖;产前培育温度变化对西伯利亚鲟性腺发育和人工繁殖效果有明显影响;与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比较,催产效应时间基本相同;雄鱼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11.
大银鱼卵巢的成熟期和产卵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水产学报》1985,9(4):363-368
本文对崇明长江口及金山沿海大银鱼的卵巢进行了周年的组织学观察,将大银鱼的卵巢发育划分为六期,还有重复发育的Ⅵ-Ⅲ′期(或Ⅲ′期)、Ⅳ′期和Ⅴ′期。在生殖时期,至少产二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时间从12月底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产完卵后鱼体消瘦,不久死亡,寿命仅一年。  相似文献   

12.
黄硕琳 《水产学报》1990,14(1):72-78
一、新海洋法中的渔业规则 (一)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渔业规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8年底召开,经过长期协商,于1982年4月23日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始签字,有119个国家立即签了字。到1985年11月为止,共有159  相似文献   

13.
14.
河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安静 《水产学报》1983,7(2):153-158
本文报道了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结果。试验表明,河蚌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在试验中还能观察到所培养的组织块上皮细胞,能分泌出茶褐色的有机珍珠质,使组织块逐渐变成茶褐色。  相似文献   

15.
四片式中层拖网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雪忠 《水产学报》1997,21(1):49-56
通过拖网系列模型水池试验,研究四片式中层拖网网衣主要部件尺寸变化对网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因侧网宽度变化对扫海面积影响的规律是侧网密度越小,扫海面积越大,在拖速3.5 ̄5.0knot的范围内,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当其比值大于30.936%以后,扫海面积随着网袖长度的增长而减小,网袖长度对网具阻力影响的趋势是网袖长度越长网具阻力越大,(3)网身长度与网口拉直长度之比为25.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人工授精大银鱼卵的胚胎发育的观察表明:在水温7±1℃条件下,大银鱼胚胎发育历时894h。仔鱼孵出6—8d后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非受精卵发育到原肠期死亡,原肠晚期是计算受精率的可靠时间。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学报》1988,12(2):156-156
上海水产大学王素娼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海藻超微结构的研究》一书即将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的主体由120版约360幅图片和约12万字的文字论述组成。该书中研究的对象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为中国主要的养殖种类如海带、紫莱、裙带菜、江蓠、石花菜;第二类为经济海藻或者是中国特产的种类,如鹿角菜等;第三类为常见种或引进种  相似文献   

20.
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EDTA对紫彩血蛤幼虫生长,存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的EDTA浓度均能促进幼虫生长,前期3.0×10^-6浓度组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35.6μm增至239.7μm,后期则以1.0×10^-6浓度且生长最快,幼虫平均壳长由对照组的247.4μm增至253.0μm;0.5×10^-6-5.0×10^-6EDTA均能提高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其中以1.0×10^-6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