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牡丹切花涂膜保鲜剂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延长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切花的保鲜时间,在对海藻酸钠、柠檬酸和壳聚糖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并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优化牡丹切花涂膜保鲜剂配方。结果表明牡丹切花涂膜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海藻酸钠16.9 g ? L-1,柠檬酸3.1 g ? L-1,壳聚糖15.3 g ? L-1。在此条件下,牡丹切花常温贮藏一周后的总色差值(?E)为2.11,失水率为2.01%,与对照组相比切花的观赏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增加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切花的弹性、韧性和质感,用20 g ? L-1壳聚糖与5%柠檬酸(1︰1)复合涂剂,采用高压电动喷涂工艺处理切花,在对真空度、喷嘴孔径和喷涂距离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并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牡丹切花高压电动喷涂的最佳工艺为:真空度72.5 kPa,喷嘴孔径1.1 mm,喷涂距离51.2 cm。在此条件下对牡丹切花进行复合涂剂喷涂处理,其在常温下贮藏一周后花瓣的拉伸强度为14.40 MPa,穿刺强度为8.13 MPa,与对照相比该工艺可保持牡丹切花原有的组织结构,并使其抗磨、抗压、抗震等物理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高树林  张超  杜丹妮  刘爱青  董丽 《园艺学报》2015,42(7):1356-1366
以‘洛阳红’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Luoyanghong’)切花为试材,研究10 μL ? L-1乙烯处理、1 μL ? L-1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90 g ? L-1葡萄糖处理、90 g ? L-1葡萄糖 + 10 μL ? L-1乙烯复合处理对切花花色和花青素苷含量的影响,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处理的切花花色明度增加,红度和彩度下降,花瓣花青素苷含量下降;1-MCP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葡萄糖处理花色明度下降,红度和彩度增加,花瓣花青素苷含量增加;葡萄糖乙烯复合处理对切花花色及花青素苷积累也有明显改善与促进作用。对花青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乙烯处理对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而葡萄糖处理有显著的正调控作用,葡萄糖乙烯复合处理则显著缓解了单独乙烯处理对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葡萄糖信号和乙烯信号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互作,葡萄糖缓解了乙烯对牡丹切花花青素苷合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紫斑牡丹‘京墨洒金’为试材,通过测定其最佳观赏期、瓶插寿命、花径变化率、鲜质量变化率、水分平衡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研究了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对紫斑牡丹切花采后瓶插品质及生理特性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延长紫斑牡丹切花瓶插寿命和观赏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多胺均可以延长切花最佳观赏期,延迟了水分平衡值到达0的时间,减少水分亏缺,增加花枝鲜质量。Spm处理能够显著延长瓶插寿命、增大花径。2种多胺均能提高花瓣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维持了活性氧代谢的平衡。Spm可以显著延缓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而Spd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于瓶插末期低于对照。Spm处理能有效维持紫斑牡丹切花花瓣的水分平衡,提高抗氧化防御能力,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雷帕霉素靶标激酶TOR在牡丹开花衰老过程中的生理作用,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洛阳红’切花为试材,用0.01 μmol • L-1雷帕霉素预处理2 h后瓶插,并测定瓶插寿命、能量物质含量、糖分含量、乙烯释放速率、呼吸速率、MDA含量以及PsTOR、PsSnRK1和PsHXK1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雷帕霉素预处理可延长该牡丹切花的瓶插最佳观赏期和增大花朵的最大花径;另外,雷帕霉素预处理还可提高花瓣可溶性糖含量和能荷积累,降低呼吸耗能和MDA含量,并下调瓶插初期PsSnRK1和PsHXK1的表达水平,上调瓶插后期PsTOR和PsSnRK1的表达水平。说明雷帕霉素可通过TOR途径调控能量感知,延缓牡丹切花的开放和衰老进程,进而提高瓶插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牡丹"朱砂垒"品种为试材,在常规保鲜液成分的基础上添加一定浓度的硫代硫酸银(STS)和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SB),筛选对延长牡丹切花瓶插寿命和相关生理特性的适宜处理浓度。结果表明:STS+SB处理能延长牡丹切花的单花寿命,有利于提高花瓣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花瓣浸出液相对电导率(REC)的上升幅度;其中以STS 0.5mmol·L~(-1)+SB 300mg·L~(-1)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黄中黄"切花菊为试材,通过调查瓶插寿命、最大花径、鲜质量变化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采用表面涂膜和瓶插液保鲜2种方法,探讨了羧甲基壳聚糖对切花菊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如20.0g·L-1)不利于切花菊的保鲜,适当的低浓度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切花菊的保鲜效果。如1.0g·L-1的喷涂处理或0.5g·L-1的瓶插液处理可以延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1.0~2.3d;4.0g·L-1喷涂处理和0.1g·L-1瓶插液处理均能增加切花菊花径。并且羧甲基壳聚糖还能减缓切花菊叶片中叶绿素的分解和切花失水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发育时期牡丹切花瓶插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发育时期牡丹切花采后的瓶插生理特性以及保鲜液的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馏水(对照)瓶插牡丹切花,从露色期到盛开期随着开放级别的升高瓶插寿命和最佳观赏期相应缩短,保鲜液能够延长瓶插寿命和最佳观赏期,提高最大花径和花枝鲜样质量;牡丹切花瓶插期间花枝吸水量和失水量持续下降,水分平衡值在瓶插1 d 达到最大,保鲜液能够改善花枝的水分状况,延迟水分平衡值趋于0 的时间,瓶插期水分平衡值降为零的时间与瓶插寿命呈显著的正相关。牡丹切花的适宜采收期为绽口期到初开期,保鲜液能够改善切花的观赏品质。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涂膜保鲜剂对牡丹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张战  王婷  孙芳莉 《北方园艺》2011,(2):168-170
通过对牡丹切花瓶插寿命、水分平衡值、花瓣可溶性蛋白含量、花瓣细胞膜透性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涂膜保鲜液对壳聚糖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液可明显抑制牡丹切花水分的蒸腾,减缓花瓣中可溶性蛋白的降解和细胞质膜的损伤,延长瓶插寿命。其中,以4g/L的壳聚糖处理对牡丹切花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4种保鲜剂成分对唐菖蒲切花的瓶插保鲜效果及其最佳组合配方.结果表明:(1)蔗糖和KC1对唐菖蒲切花有延长瓶插寿命,提高开花率,增加观货值,改善切花品质的作用.(2)蔗糖可促进花朵开放,具有催花效应;而其余3种保鲜成分均延迟切花开放.(3)8-HQ低浓度处理缩短瓶插寿命,降低开花率和总观赏值,而高浓度处理效果相反.(4)AgNO_3降低开花率,其低浓度处理可延长瓶插寿命,增加总观赏值.(5)本试验处理组合V和Ⅵ对唐菖蒲切花综合保鲜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11.
牡丹NCED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庆  张超  王彦杰  董丽 《园艺学报》2012,39(10):2033-2044
 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中编码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加双氧酶蛋白(NCED)的一条cDNA基因全长(暂命名为Ps-NCED1)。进化树分析显示Ps-NCED1的氨基酸序列与葡萄、马铃薯、胡萝卜等植物中的NCED一致性均达到了70%以上。通过与拟南芥中CCD(类胡萝卜素分解加双氧酶)家族氨基酸序列比对后发现,Ps-NCED1与调控ABA合成的At-NCED3一致性最高。对花朵中内源ABA的研究发现,ABA在花朵蕾期及衰老期含量较高,盛开期时含量较低,表明ABA对于植物的开放衰老具有促进作用。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花朵完全开放的牡丹植株中,Ps-NCED1在根、茎、叶、花托、萼片、花瓣、心皮、雄蕊中的表达量以在根和雄蕊中较高,在叶和萼片中最低。在外源ABA处理的牡丹花瓣中,Ps-NCED1表达量变化与内源ABA含量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推测该基因是调控内源ABA含量的主要基因。  相似文献   

12.
牡丹切花ERF转录因子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  张超  郭加  刘爱青  董丽 《园艺学报》2016,43(1):109-120
利用已获得的‘洛阳红’牡丹花瓣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3个与植物乙烯响应因子ERF蛋白同源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利用RACE及RT-PCR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对3个ERF基因最大阅读框进行扩增并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sERF1、PsERF2和PsERF3分别含有长为1 158、747和60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3、248和202个氨基酸残基,且均含有1个典型的AP2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3个牡丹ERF转录因子分别属于ERF亚家族的B2组、B1组和B3组。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3个ERF基因在牡丹乙烯敏感型品种‘洛阳红’和乙烯不敏感型品种‘雪映桃花’不同花器官(花瓣、雄蕊、雌蕊和萼片)以及不同发育级别切花花瓣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sERF1在2个品种花瓣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花器官,其表达量在‘洛阳红’切花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而在‘雪映桃花’切花发育过程中逐渐降低,推测PsERF1可能对牡丹切花的乙烯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sERF2和PsERF3则可能同时参与了多种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复合涂膜结合紫外线照射对牡丹切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延长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鲜切花的保鲜时间,利用聚乙烯醇、壳聚糖、柠檬酸、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纳他霉素制成复合涂膜保鲜剂,在20 ~ 25 ℃及相对湿度68% ~ 86%条件下采用高压电动喷涂工艺并结合紫外线照射技术处理‘洛阳红’牡丹切花,考察对切花品质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显著增强切花的弹性和坚韧性,较好地保持切花色泽,减少水分损失,同时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增长。通过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各因素与瓶插寿命之间的数学方程,并得到最佳复合涂膜配方与紫外处理参数为:聚乙烯醇35 mg · mL-1,壳聚糖21 mg · mL-1,纳他霉素1.0 mg · mL-1,SDS 2.1 mg · mL-1,柠檬酸5.4 mg · mL-1,在紫外线强度为90 μW · cm-2、波长为253.7 nm时处理20 min。本处理方法可使牡丹鲜切花的瓶插寿命保持12 d。  相似文献   

14.
紫斑牡丹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静  成仿云  钟原 《园艺学报》2016,43(5):947-956
为了科学界定紫斑牡丹的花色,利用色差仪对466个紫斑牡丹单株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和CIELab颜色体系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将紫斑牡丹花色分为白色、黄色、浅粉色、粉色、蓝色、红色、紫色和黑色等8大色系,并划分出每类色系表型参数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