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1999,(1)
1.鲜食玉米的经济效益鲜食玉米由于营养丰富、食味佳、经济价值高,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种植户欢迎。以定海区为例,种植一亩商品鲜食玉米一般产值在1000元以上,高的可超过2000元。经济价值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上市的早迟,上市越早经济价值越高。以1998年苏玉糯1号为例,5月25日前上市的每亩收入达2200元,6月25日至7月1日上市的每亩收入达1800元,7月1日至7月10日上市的每亩收入800~1000元。平均亩效益鲜食玉米比常规饲料玉米高出500~1000元,在局部地区具  相似文献   

2.
菜用玉米系指利用糯玉米收青穗,作蔬菜用,这是近几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蔬菜品种。菜用玉米营养丰富,食味好,易消化,深受人们喜爱。如皋市地处长江北岸,我们通过提早播种、塑盘培育乳亩、双膜栽培、合理密植等多种栽培手段,使菜用玉米比常规玉米上市期提早15~30天,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青穗1210千克,产值2000元以上。如皋市每年栽培菜用玉米基本稳定在700公顷左右。主要栽  相似文献   

3.
《脱贫与致富》2001,(7):23-24
春季低温阴雨 , 糯玉米种植采用单层覆盖栽培 , 难以建立起适宜的生长环境 , 而利用大棚多层覆盖技术 , 即地膜、小拱棚、草帘、地膜组合式覆盖方式 , 却能实现特用玉米的特早栽培 . 特用糯玉米一般是春季提前播种 , 初夏生产出鲜食玉米 , 从而弥补季节的空缺 , 其播种期、上市期分别比单项覆盖栽培提前 30- 35天和 20- 25天 , 比露地栽培分别提前 45- 50天和 35- 40天 . 糯玉米一般在 5月上旬采收上市 , 每亩产量达 800千克 , 高产栽培超过 1000千克 , 产值达 4000元以上 . 现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 :  相似文献   

4.
菜用玉米系指利用糯玉米收青穗,作蔬菜用,这是近几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蔬菜品种。菜用玉米营养丰富,食味好,易消化,深受人们喜爱。近几年我们通过提早播种、塑盘培育乳亩、双膜栽培、合理密植等多种栽培手段,使菜用玉米比常规玉米上市期提早10-15天,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青穗1210千克,产值2000元以上。如皋市每年栽培菜用玉米基本稳定在700公顷左右。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产品品质的竞争越来越大。近年来,高枧乡村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选准了一种提早种植地膜鲜食早玉米或地膜鲜食早玉米套早蔬菜(白瓜、南瓜)的种植模式。到目前为止,全乡已发展地膜鲜食早玉米56.7hm^2,占全乡玉米总面积的83.4%,比常规玉米667m^2增产181.5kg,增产161.3%,增值38%。地膜鲜食早玉米比常规鲜食玉米提早60d成熟上市,填补了西昌4、5、6月份早玉米市场供应的空白。2003年,西昌市高枧乡农技站对该模式作了详细调查,调查田块前作为水稻,地下水位较低,干湿分明,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种植地。  相似文献   

6.
黑玉米香、甜、粘、嫩,味美无比,具有高营养、高滋补、高免疫功能,可菜可粮,深受消费者喜爱.实践证明,采用提早播种双膜覆盖栽培技术,比常规栽培提早30~40天上市,每亩收入在4500元以上,高者愈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江苏里下河地区栽培历史较长的蔬菜之一,一般在6月中下旬上市,此时由于受北方马铃薯大批上市的影响,价格低而效益差。近年来,本地部分农户采用双膜栽培的方式(即大棚 地膜),从而将马铃薯的上市期提前至4月中下旬,避开了马铃薯的上市高峰,提高了种植效益。据调查,采用该种栽培方式平均每亩(1亩=1/15公顷)可产马铃薯1100公斤左右,产值达2600元以上,纯效益为19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菜用玉米就是利用栽培的糯玉米采收青穗作菜用。近年来,通过将播种期提早、用塑盘培育乳苗、双膜栽培、合理密植等多种栽培手段,使菜用玉米比常规玉米提早15~30天上市,平均每亩产青穗1210千克,产值2000元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菜用玉米系指利用糯玉米收青穗,作蔬菜用,这是近几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蔬菜品种.菜用玉米营养丰富,食味好,易消化,深受人们喜爱.近几年我们通过提早播种、塑盘培育乳亩、双膜栽培、合理密植等多种栽培手段,使菜用玉米比常规玉米七市期提早10~15天.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青穗1210千克,产值2000元以上.如皋市每年栽培菜用玉米基本稳定在700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本镇部分农户采用大棚内直播、再铺地膜等技术栽培早熟毛豆,每年亩产毛豆达500千克左右,比露地栽培不但提早20天上市,而且每亩增收1 000元左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鲜食糯玉米海鲜玉1号为例,介绍了双膜栽培(地膜+小拱棚薄膜覆盖)能为早春鲜食糯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地下生态环境,促进早熟,提早上市,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压砂地拱棚甜瓜覆膜栽培,是利用人工设施创造局部小气候,使甜瓜能够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宁夏中部干旱带,早春气温低而多变,露地甜瓜栽培成熟时间在7月中旬,期间大量甜瓜集中上市,造成价格下跌,种瓜效益不佳。利用拱棚设施栽培,可以比露地覆膜栽培提早上市50~60天,效益提高3倍以上;比压砂地覆膜栽培提早上市25~30天,效益提高1倍以上。每亩拱棚产值6000元以上,纯收入3600元,该项技术已在海原县压砂地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菜用玉米系指利用糯玉米收青穗,作蔬菜用,这是近几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蔬菜品种。菜用玉米营养丰富,口味好,易消化,深受人们喜爱。江苏省如皋市地处长江北岸,通过提早播种、塑盘培育乳苗、双膜栽培、合理密植等多种栽培手段,使菜用玉米比常规玉米上市期提早15—30d,每667m^2产青穗1210kg,产值2000元以上。如皋市每年栽培菜用玉米基本稳定在700hm^2左右,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景宁县渤海镇梅坑村农民,近年来采用大小棚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使春马铃薯提早到3月中旬上市,比地膜覆盖栽培提早到3月中旬上市,比地膜桥头栽培提早20多天,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收入近4000元,大小棚栽培春马铃薯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松阳县新兴乡农民积极探索大棚栽培茭白新路子,经过两年努力,取得了成功。大棚茭白一般在3月底至4月中旬上市,比常规种植的茭白提早1个多月,且产量显著提高。据统计,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茭白产量3041.5千克,产值4133元;而常规种植的每亩产量只有1583.5千克,产值1667元,大棚栽培比常规栽培亩增收2466元,除去大棚成本600元(接3年平均计),净增收1866元。  相似文献   

16.
鲜食玉米(即甜玉米和糯玉米)作为食用蔬菜水果销售具有上市早、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易消化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种植鲜食玉米,已正在全国各地得以迅速发展,必将成为城郊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特色产业.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种植鲜食玉米多采用常规地膜栽培,一般要到6月下旬才开始收获上市.  相似文献   

17.
双膜覆盖反季节栽培莴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春季利用竹木结构的简易塑料拱棚加地膜覆盖等保护设施栽培反季节莴笋,上市期比常规栽培提早30~40d,每亩(1亩=1/15ha)产量3.5t左右,亩产值在3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焦敏 《新农业》2001,(3):14-14
花生双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湿、促早熟的作用,在产量和效益上都优于地膜和裸地花生。实践证明,双膜花生每667平方米(亩)平均产鲜果530,公斤以上.折干果290公斤,比一般地膜花生增产20%,比裸地花生增产30%。双膜花生鲜果上市比地膜和裸地的早20~30天,每667平方米效益在2600元以上。双膜花生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农民增收,介绍了"青蒜、地膜大蒜/鲜食玉米"的栽培模式,即采用当地选育的大蒜品种,在5~8℃条件下,通过10d以上冷藏处理,7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中旬青蒜上市,再种第2茬,覆盖地膜,翌年4月下旬收蒜苔、5月中旬收蒜头,收获前20d套种鲜食玉米,7月上旬采收鲜食玉米,每667m2可增收3900元。  相似文献   

20.
菜用玉米系指利用糯玉米收青穗,作蔬菜用,这是近几年来开发的一种新的蔬菜品种.菜用玉米营养丰富,食味好,易消化,是餐桌美食中离不开的佳肴,深受人们喜爱.黑龙江的很多地区通过提早播种、塑盘培育乳亩、双膜栽培、合理密植等多种栽培手段,使菜用玉米比常规玉米上市期提早10~20天,每亩产青穗1210千克,产值2000元以上.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