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1病原与症状水稻立枯病可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生理性立枯病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由于秧苗体内水分蒸腾与吸水失调引起(播种密度过大或者通风不及时,造成根系吸收的水分少,通风时蒸发量大)。心叶卷筒状,随后下叶很快失水萎蔫呈筒卷状。  相似文献   

2.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 1、病原与症状 水稻立枯病可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生理性立枯病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由于秧苗体内水分蒸腾与吸水失调引起(播种密度过大或者通风不及时,造成根系吸收的水分少,通风时蒸发量大).心叶卷筒状,随后下叶很快失水萎蔫呈筒卷状.  相似文献   

3.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1病原与症状水稻立枯病可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生理性立枯病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由于秧苗体内水分蒸腾与吸水失调引起(播种密度过大或者通风不及时,造成根系吸收的水分少,通风时蒸发量大)。心叶卷筒状,随后下叶很快失水萎蔫呈筒卷状。全株呈污绿色枯死。生理性立枯病,因为未受到病菌危害,死苗后茎基部不腐烂,根毛稀少。  相似文献   

4.
水稻立枯病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 生理性立枯病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由于秧苗体内水分蒸腾与吸水失调引起.发病时,心叶卷筒状,全株呈污绿色枯死.有的病苗初期呈暗绿色,继而转成黄褐色.因为生理性立枯病未受到病苗危害,死苗后茎基部不腐烂,根表皮易脱落,根毛稀少,根系色泽变暗,往往一簇簇地死苗,并迅速蔓延,用手把秧苗,可连根拔起不折断.从病株上分离不出立枯病原菌,严重时成片枯死,造成大量缺秧,但在发病点周围仍有键、病株交错现象.  相似文献   

5.
水稻幼苗期烂秧是生理性病害与绵腐病和立枯病等等造成的,长期低温阴雨和温差变化大导致生理失水和用肥不当、播种质量差、缺氧以及绵腐病、立枯病等病原菌的侵染发病引起的秧苗死亡是主因.  相似文献   

6.
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春季4月份相对温度高于常年,很多农户在4月上旬开始播种,到4月中旬已播完60%。到了5月初温度偏低,此时恰好是水稻秧苗的离乳期,而此期是水稻秧苗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能力最差的时期,加上部分农户苗床管理不当,秧苗根系发育不好,秧苗长势弱,遇到持续低温多雨的气候,导致部分苗床立枯病大量发生(尤其是生理性立枯病),轻者点片发生,重者全床秧苗枯死,造成缺苗现象,增加了种稻成本。所以做好水稻立枯病防治工  相似文献   

7.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对水稻秧苗危害较大,尤其以旱育秧发生严重。此病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水稻秧苗不足,影响农业生产及水稻产量。因此,做好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水稻秧苗质量、增加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呈加重趋势,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为此,文章介绍了寒地水稻育秧期立枯病的症状、发病时期、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青枯病、立枯病是水稻苗床常发性病害.常因气候条件异常或管理不当导致青枯病、立枯病发生危害,严重时可造成人片苗床秧苗死亡,甚至毁种现象.给水稻生产带来极人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一、水稻立枯病的类型及发生规律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由于低温寡照、苗床偏湿、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影响水稻的返青缓苗,使水稻生育延迟,影响水稻单产,严重时造成全床缺苗、毁苗,影响水稻插秧。因此必须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机插秧作业的关键在于与之配套的育秧方式。目前,广泛采用旱育拱棚盘秧,但这种育秧方式易发生水稻秧苗立枯病。防治秧苗立枯病的核心技术是床土调酸培育壮秧,盘育壮秧依赖于科学的床土配方和合理的通风炼苗等措施的落实。通过采用打孔通风炼苗的创新技术,实现拱棚昼夜自然通风,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3.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4.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5.
水稻立枯病对旱育秧田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遇到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时发病尤重,可造成秧苗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为使水稻高产优质,对水稻苗期病害恶苗病、立枯病、水稻纹枯病,提出防治措施. 一、水稻立枯病 1、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入秧苗所引起的,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等症状. (1)芽腐是在出土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霉层.(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中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易折,根变成黄褐色.青枯是水分失调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病苗最初不吐水,天气骤晴高温,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整株萎蔫,成簇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17.
为使水稻高产优质,对水稻苗期病害恶苗病、立枯病、水稻纹枯病,提出防治措施. 一、水稻立枯病 1、立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病菌侵入秧苗所引起的,立枯病主要有幼芽腐死、立针基腐等症状. (1)芽腐是在出土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芽或幼根变褐色,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和芽基部生有霉层.(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中枯黄,叶片不展,种子和茎基交界处常有霉层,茎基软易折,根变成黄褐色.青枯是水分失调造成的生理性病害,多发生在3叶期前后,病菌最初不吐水,天气骤晴高温,迅速出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打绺",叶色青绿、整株萎蔫,成簇成片枯死.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1997,(1):13-15
<正> (一) 水稻旱育秧稀植技术作为我国水稻增产增收的一项重大措施,1995年已在全国推广近1亿亩。但在水稻旱育秧中经常发生毁灭性的秧苗立枯病,即植株水分和能量代谢失衡造成茎叶的急性枯萎。有些地区秧苗1995年的立枯病发病率竟达60%~80%。极大地阻碍了该项先进技术的普及。1994年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张军  相似文献   

19.
水稻烂秧是在秧苗期发生的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类.生理性烂秧主要是低温和秧田管理措施失误或不善所致;传染性烂秧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稻绵腐病、稻腐败病和稻立枯病.  相似文献   

20.
立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诱发立枯病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旱育苗水稻该病发生比较严重。发病较轻时大田内成片发生,发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幼苗全部死亡,严重影响水稻的秧苗质量和产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从而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