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施用范围越来越广,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用药常识,对农业生产以及生活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建议农民朋友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9个方面:1施药时间要准及早发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施药,用药少、药效好,容易防控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施药必须对症因为病虫害复杂多样,不能盲目用药,要有针对性地施药,不能用杀真菌性的药剂防治细菌性或病毒病害,甚至不能用杀虫药替代杀菌药等。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农药科学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无公害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包括安全用药、对症用药、决策用药和适期用药、选用适当方法施药、选择最佳环境条件施药、适量用药、合理用药等方面内容,以提高农药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安全使用技术,主要包括处置剩余农药和农药包装物、注意用药时期和农药安全间隔期、掌握施药技术、确定防治对象与对症下药、掌握喷施农药时间、把握用药量与施药次数、选好农药品种、禁止乱用农药等,以期促进农药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中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导致减产,因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大量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但是农业生产者在实际的用药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自身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导致无法进行精准用药,而且在实体店咨询用药的方式也极易会错过用药时间,因此基于大数据的农业用药推荐可以节省很多线下咨询的时间,而且用的药也可以在很大概率上保证是最好的。基于此,本文基于大数据进行了农药用药推荐模型的构建,以此实现农业生产中的配方施药、精准施药,从而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残留降解及其安全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环境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消解动态和残留情况,并据此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联苯肼酯2 000倍液施药1次,其在设施栽培草莓上的半衰期为3.15 d;设施栽培草莓上联苯肼酯的残留量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呈正相关。参考国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及作用剂量施药;在施药2~3次的情况下,草莓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3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6.
刘永 《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69-170
对麦田杂草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几种麦田杂草的防除措施,同时指出了在麦田杂草防除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包括要合理按量用药、注意适时适温用药、综合考虑施药的条件、采取适当的施药方法等,以期指导麦田化学除草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3Y—35型烟雾机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y—35型烟雾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林用施药机具。该机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工作可靠、操作方便等特点,适用于高山陡坡,地形复杂等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并克服了在山上用药防治受水源限制的不利因素。经生产应用证明成本低、工效高、防效好,是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施药机械。该机达到80年代初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飞机除治水稻虫害,在我市已有10多年的历史,这项除治措施,具有除治快速、效率高、不留死角、施药安全、用药经济和适宜大面积除治等优点。但在飞机除治水稻虫害时,还应注意施药时间、用药种类和数量、施药面积的计算以及高大建筑物的勘察与标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药期防治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开展不同施药时期防治玉米螟药效的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玉米螟防治合理选择田间施药时期提供技术指导.[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施药时期玉米螟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纯增效益、投入产出比等,筛选出新疆地区防治玉米螟的最佳田间施药时期.[结果]在各施药期玉米螟防治药效试验中,玉米螟孵化盛期施药处理的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88.48;、113.31 kg/667 m2、195.76元/667 m2和1∶24.87.其次是产卵盛期施药,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也分别为81.71;、85.75 kg/667m2、146.15元/667 m2和1∶18.82.羽化盛期施药效果不佳,其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和投入产出比分别仅为75.31;、35.64 kg/667 m2、55.95元/667 m2和1∶7.82.[结论]综合考虑大田实际防效、挽回产量损失、用药成本以及纯增效益等因素,在玉米螟药剂防治中,于玉米螟卵孵化盛期施药防效最好,但生产中由于该时期玉米植株普遍高大,田间施药不便且难以保证施药质量,建议施药期适度前移,在生产实际中优先推荐于玉米植株较低时的玉米螟产卵盛期进行施药,不建议在羽化盛期或其它时期施药.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合理用药原则,一是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避免滥用药、乱用药,做到对症下药;二是加强对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选择合理的施药时间;三是选择正确的施药方法;四是农药的合理混配和轮流使用;五是掌握施药剂量,提高施药质量;六是使用农药要结合其它有关的防治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效,尤其是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方法的结合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河北衡水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也是华北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农药是该市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通过对农民购药用药、施药操作、安全使用常识等方面的调查表明,目前在农药使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科学用药,提高用药水平,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宣传和对农民的培训,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为全面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中麦田阔叶杂草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和施药时间,采用快灭灵、巨星、霸草灵和麦喜4种除草剂对关中冬麦田阔叶杂草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对4种药剂在不同时期施药的除草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冬前施药防效优于春季施药,快灭灵、巨星、麦喜这3种除草剂对阔叶杂草婆婆纳、猪殃殃、播娘蒿具有明显的防除效果.生产中除草用药的关键时期应掌握在11月中、下旬进行.  相似文献   

13.
粉尘施药是防治棚育蔬菜病害的新技术。实践证明,粉尘施药效果与喷雾相比,可提高防效30%左右,且能降低棚内湿度。但要达到预期防治效果,必须掌握以下技术: 1. 对症用药。目前生产的粉尘药的剂型有5%、7.5%、10%的百菌清复合粉剂和速克灵复合粉剂等,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炭疽病、黑星病、白粉病和番茄灰霉病、晚疫病等。 2. 适期施药。据多点试验,应在早晨或傍晚施药,切忌在中午施药。因在高温光照条件下,植株与空气温差较大,会增加植株表面的拒附作用,影响吸附着药,从而降低药效。 3. 及时用药。应在蔬菜发病初期用药,每隔7~10天用药一次,全生育期至少用药2~3次。粉尘施药不仅方便效果好,而且还省工省力。 4. 掌握用量。一般每次用药量在15~18kg/hm2为宜。 5. 选好器械。选用丰收5型或10型手摇喷粉器,前者使用时每分钟转速掌握在30转,后者为50转,排粉量每分钟0.2kg左右。 6. 用药方法。喷粉管平直或向上仰,去掉鱼尾罩,对着前方空间均匀施药,由里向外,边退边喷。打药人员要戴口罩和风镜避免药粉进入口、鼻、眼内。喷药时将棚室密闭。 (本刊辑)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部把推进科学用药作为密切联系群众、为农民办实事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组织实施了"百县万名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培训行动",普及科学用药知识,着力解决超范围、滥用农药带来的人畜中毒、农产品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大力开展科学用药科普宣传,着力提高施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多种药剂、不同剂量、不同用药时间、不同药次数试验,收集各处理小区的稻谷、稻草、土样,在室内对稻谷糙米中的农药残留量、降解动态进行检测分析,明确了大米中的农药残留量,直接与施药时间,农药品种、施药频数密切相关,残留量三唑磷>乙酰甲胺磷>甲胺磷>毒死蜱>吡虫啉>敌敌畏,从而为无公害优质米产业化、标准化生产中科学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玉米田化学除草面临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影响除草效果的因素有:气候干旱、用药不当、施药技术不规范以及施药器械质量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市农业生产过程中,在耕地、播种、收割等环节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唯独植保机械化程度低,大多数采取传统的手动作业,存在防治不专业,用药泛乱,药害现象时有发生,农药残留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落后的植保机械和粗放的施药技术,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高效、精准、低容量施药装备与技术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迫切需要发展无人机等高工效植保药械,发展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是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冀北山区苹果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情况的调查分析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抓住适时用药、科学选药、重点部位施药等关键技术环节,既可减少农药用药量又可控制病虫为害,是优质苹果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设施栽培黄瓜上使用后的残留行为及环境安全性,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两种杀菌剂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并以残留分析结果为依据,对实际生产中的用药模式进行调整,探索最适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18~2.925),(2.204~2.638)d,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消解速度慢;设施栽培黄瓜中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量均受施药浓度、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不同农药种类消解速度也有差异,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比嘧菌酯更快,相同采样间隔时间和相同用药模式下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残留量低.参考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设施栽培条件下,按常规方法施药及使用剂量,施药2~3次的情况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黄瓜上的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20.
田金柱 《河北农业》2011,(10):36-36
一、要保证施药人员的安全 保证施药人员安全的有效办法就是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民对农药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能够选择合适的农药、以科学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应用药。要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并按照农药操作规程科学用药,对人的皮肤裸露部分特别是面部要有防护罩,穿长袖,用完药后立即洗澡,禁止施药时段进食等。应避免中午高温、高湿时段,大风天气严重影响施药人员的环境下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