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A气田已压裂井储层岩石学特征、孔渗物性特征、孔隙及喉道类型、孔隙结构类型等储层特征及压汞和气水相渗等资料,研究了储层特征对压裂效果的影响,明确了渗透率决定压后产能、含水饱和度决定压后产水的规律。低渗储层渗透率主要受粒度、填隙物、微观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储层的含水饱和度接近相渗分析的束缚水饱和度时,压后产大水的可能性不大;含气饱和度接近相渗分析的残余气饱和度时,压后以产水为主。为提高A气田低渗气藏压裂效果,压裂选层时应重视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的求取。  相似文献   

2.
为了搞清油水在特低孔低渗油层中的运动规律和水驱油效率,特开展安棚特低孔低渗油田水驱渗流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特低孔低渗油层油水渗流均存在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梯度与临界压力梯度较高,水驱油存在一最佳驱替速度。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类型多,具有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和无水期驱油效率较高,等渗点水饱和度低、相对渗透率低,两相流动区间窄的特点。该成果对改善低孔低渗油层注水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恒速压汞技术对苏里格气田西区盒8段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研究。该类储层孔嚏半径分布范围变化不大。对储层渗透率影响不明显,储层渗透率主要受控于喉道半径的大小以及孔隙与喉道的配置关系;毛细管压力曲线揭示出在不同的开发阶段,孔隙和喉道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处于开发中后期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注重对于喉道的开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J油田深层低孔低渗复杂砂砾岩储层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传统的孔隙度-渗透率模型无法准确计算渗透率。利用物性分析试验数据和测井资料,对J油田深层低孔低渗复杂砂砾岩储层岩性及渗透性表征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开展了岩性识别、孔隙结构评价和储层分类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岩性的渗透率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钻井取心资料符合度较高,有效提高了研究区深层低孔低渗复杂砂砾岩储层的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5.
鉴于沉积作用对低效气藏形成的影响,以新疆依南地区低效气藏为例,从岩石成分与储层物性的关系、岩石结构与储层物性的关系和沉积作用对低渗气藏相对高渗砂体分布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了沉积作用对低渗气藏相对高渗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渗气藏孔隙度和渗透率与砂岩的岩性变粗呈正相关关系,粒度粗、分选好的砂岩,其孔隙也较为通畅,渗透率较高,易形成相对高渗储层;高能环境以及古水流能量集中的主流带上易形成粒度粗、物性好的相对高渗储层。  相似文献   

6.
裂缝的存在对致密砂岩油藏渗流特征和开发效果有较大影响。选取松辽盆地北部致密砂岩岩样,采用恒定驱替压差、恒定净围压2种试验方法评价了人工裂缝对致密砂岩岩心应力敏感性影响,通过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模型,利用非稳态恒压法测定得到了致密砂岩储层岩心造缝前后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评价了裂缝对致密砂岩油藏渗流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带裂缝致密砂岩岩心具有强应力敏感性,增大孔隙内压可以促进裂缝开启,降低应力敏感性损害程度;裂缝的存在,使致密储层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共渗区范围增大,驱油效率增加,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相对渗透率显著增大,改善了致密砂岩储层的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W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最为宽广的伊陕斜坡中段,整体表现为西倾单斜,坡度仅1°左右。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典型低孔、低渗储层。利用恒速压汞测试获得不同渗透率岩样的孔道半径、喉道半径分布曲线,其孔道半径分布差异不大,而喉道半径差异较大。运用核磁共振技术结合离心法确定W区横向弛豫时间τ2的截止值(τ2, cutof);渗透率低于0.1mD的岩心核磁图谱主要为单峰结构,平均可动流体饱和度为23.68%,流体主要受到纳米级和亚微米级喉道所控制;渗透率高于0.1mD的岩心核磁图谱主要为双峰结构,平均可动流体饱和度为55.56%,可动流体主要赋存在亚微米和微米孔隙中。  相似文献   

8.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储层的地质特征,研制了均质、非均质及裂缝型等3类模拟目标储层性质的人造岩心,并利用研制的储层模型开展了水驱窜流影响因素评价实验。实验可知,长6油层组储层受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见水时间早且见水后含水率上升快,同时受微观非均质影响,驱油效率比中高渗透储层驱油效率低10%以上。岩心非均质程度增大,见水PV数逐渐减小,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当渗透率级差为50时,采收率比等渗透率均质油藏低12%。含裂缝的岩心中,注入水窜流严重,裂缝型特低渗油藏与同等渗透率均质油藏相比,采收率降幅近50%。  相似文献   

9.
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的长6储层进行研究,通过利用孔隙度、渗透率及其两者之间关系的直方图、电镜照片、铸体薄片及测井曲线图对其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成岩阶段和电性特征的研究,表明长6储层是低孔低渗的,是砂泥岩互层,因而长6储层是相对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10.
以储层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理论为基础,对合水-正宁地区长72油层的岩心、测井及物性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均较低,属典型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储层由下至上、由南西至北东有逐渐变好的趋势;储集空间类型以长石溶孔和粒间孔为主;孔隙度、渗透率与分选系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致密砂岩油藏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之一。台盆区志留系柯下段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套海相碎屑岩含油气储盖组合,储层为典型致密砂岩。依合2A井是新钻探的一口重要的区域探井,该井在志留系柯下段获良好油气显示,通过该井系统取心、取样分析,使深入研究这套致密储层特征成为可能。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岩石薄片、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黏土矿物等系统测试分析,详细研究了柯下段致密含油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柯下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细粒、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为特低—超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粒内孔等微孔隙,次为粒间孔;孔喉结构为细孔 —微孔微细喉型,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的特点可分为4类。造成储层致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较弱的溶解作用,使得孔隙不发育,同时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孔隙空间和结构进一步变差,储层渗透性进一步降低,并具较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石西地区八道湾组已对12口井、21个层位进行了试油,在射孔井段较大的条件下,各井段产液量普遍极低,且无一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在老井油层复查中,共发现6口井有油层,但都位于圈闭边缘或圈闭外。对石西地区八道湾组进行了孔隙度和渗透率分析,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属于低孔特低渗至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导致油气在储层内的侧向运移不通畅。  相似文献   

13.
应用压力早期恢复资料确定低渗地层压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芳 《长江大学学报》2007,4(3):42-43,52
低渗透油藏的压力恢复曲线,不能用Horner外推压力求取地层压力。基于Horner方程的等轴双曲线形式,提出了应用压力早期恢复资料确定低渗地层压力的新方法。通过油井实际资料计算验证,用该方法计算的地层压力准确可靠,较好地解决了低渗透油藏求地层压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耕地土壤导气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开垦对典型黑土土壤导气率的影响,以未经开垦天然次生林(0 a)和开垦年限为17、30、40 a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PL-300型土壤导气率测定仪测定耕作区0~20 cm土层水平、垂直2个方向的土壤导气率,并计算其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平、垂直导气率均随开垦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与未开垦天然次生林相比,土壤垂直导气率下降22.44%~95.44%,土壤水平导气率下降40.45%~92.50%;不同开垦年限土壤水平、垂直导气率均呈现出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的一致规律。不同开垦年限土壤导气率各向异性表现出随着开垦年限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30、40 a表现出显著性(p0.05)。土壤导气率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孔隙度、非毛管空隙度、有机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黑土土壤的气体传输能力随开垦年限逐渐降低,密度、孔隙度、非毛管空隙度、有机质均显著影响黑土土壤导气率。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区土壤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代表性土壤的渗透性能。[方法]从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阿里等地区采集黏土与砂壤土,测定其基本性质和渗透性能。[结果]西藏3地区土壤的渗透系数变化为0.93×10-3~7.82×10-6cm/s;土壤渗透性能存在着空间上的变异性,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渗透性能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孔隙类型和土壤黏粒含量均对渗透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渗透系数的大小与含水量、土的结构、颗粒组成、密实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包括岩石类型、碎屑组合特征及填隙物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孔渗、压汞、常规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孔喉特征、孔隙的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岩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该区东营组储层从低孔低渗到低孔特低渗储层到高孔高渗储层均发育;纵向上,储层物性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储层总体上较好,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常见,主要为粒间溶蚀扩大孔;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因素,而受成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储层层间物性差异是影响非均质油藏水驱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层系内合理层间渗透率级差是提高储量水驱动用程度的关键参数。针对胡状集油田进行多层不同渗透率级差的长岩心水驱油试验,研究渗透率级差组合对采收率的影响,发现胡状集油田层系内渗透率级差小于6倍能显著提高水驱采率。据此在胡状集油田6个开发单元按渗透率级差重组细分开发层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e moisture permeability of sandy soils in the unsaturated moisture content regime has been studied. The intensity of moisture conductivity was measured at certain values of the current moisture. It is shown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range of unsaturated soil moisture makes it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point of break in the monotony of the curve of simulation of moisture permeability due to the rupture of the capillary connecti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moisture permeability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oil porosity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9.
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导水导气性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合分析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透水通气能力的影响,对改善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和空气环境,提高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在陕西关中平原塿土上开展了2年(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田间小区定位试验,以单施化肥为对照,分析不同有机物料(麦秆、麦壳、土粪和生物肥)配施化肥对0—30 cm土层土壤孔隙性、导水性和导气性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土壤导水导气性。【结果】 有机物料还田可改善土壤孔隙性,促进土壤已有孔隙向较大孔隙发育,尤其在0—1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大孔隙较对照显著(P<0.05)增加12.3%—136.4%;而在10—20 cm土层仅增施麦秆2 年后土壤大孔隙显著(P<0.05)增加。有机物料还田显著(P<0.05)提高了0—10 cm和10—20 cm土壤导水性,增加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90 min累积入渗量和饱和导水率,其中增施麦秆在0—10 cm土层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5.3—8.8倍,增施生物肥在10—20 cm土层增幅最大,较对照增加2.0—4.5倍;增施生物肥也显著改善了20—30 cm土层土壤导水性。在土壤导气性方面,增施麦秆和麦壳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孔隙连通性进而增加土壤导气率;而增施生物肥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了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土壤导气率。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0—30 cm土层土壤导水导气性,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增施麦秆最优;10—20 cm和20—30 cm土层增施生物肥最优。【结论】 综合考虑,增施生物肥是关中平原相对较好的有机物料还田方式,对10—30 cm土层导水导气性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优,可有效缓解塿土亚表层紧实化,改善根区土壤的透水通气效能。  相似文献   

20.
红岗北油田于2004年底投入开发,由于存在东西向天然微裂缝,造成东西向油井暴性水淹。对常用油层改造方法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对比后,确定采用复合射孔技术,对注水层段进行改造。根据油层发育状况不同,采用变参数射孔技术,并且增加脉冲次数,从而提高油层渗透率;另外,通过控制注水压力在裂缝启动压力之下,确定东西向油井合理穿透率,进一步降低了注入水沿裂缝推进的机率。应用后东西向油井暴性水淹得到了有效控制,采收率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