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玉米穗位叶光合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高产施肥的角度,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旱作春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条件下,穗位叶全展后期Pn、Cond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而Ci、Tr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不同氮、磷、钾用量对穗位叶4个光合指标的影响也较明显:穗位叶全展前期,Pn、Cond、Ci和Tr均随施氮、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随钾肥水平的提高,Cond、Ci、Tr均降低;而后期,表现出适宜氮、磷、钾施肥量有提高光合能力的优势,即氮、磷、钾养分缺乏或过量均会使后期光合能力降低.可见,适宜的氮、磷、钾用量(N240kg·hm-2、P2O5150kg·hm-2、K2O75kg·hm-2)可保持春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的适宜状态,并能保持较长的高光合持续期,有效地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郑单958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冀南平原生态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郑单958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果穗叶的叶绿素含量(Chl)、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增大,实测产量以6.5株/m2密度下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氮磷钾施肥水平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桑树品种川826为试验材料,探讨氮磷钾不同施肥条件下桑叶的光合特性,分析其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与N、P、K肥及其施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桑树光合指标具有显著影响,适宜氮、磷、钾施肥量可以提高桑树LAI、Chla+b、Pn、Cond以及Tr,而缺少或过量施肥可使其光合能力降低;不施肥处理桑树叶片Ci显著高于施肥处理。适宜的氮、磷、钾施用水平(N600kg/hm2、P210kg/hm2、K300kg/hm2)可保持桑树功能叶适宜的光合状态,并能保持较长的高光合持续期。[结论]该研究阐明了桑树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光合作用的调控效应,为优质高产桑园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光光度计和LI-6400XT光合仪对8个地黄品种(系)的叶绿素、花青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进行测定,比较地黄新品系与主栽品种叶片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差异,为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怀地津8(新品系)、怀地81、85-5、金九、怀地83(新品系)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分别为2.84、2.71、2.69、2.66、2.63mg/g;金九、怀地津8花青素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0.169、0.165,怀地83花青素相对含量最低,为0.060;怀地81、怀地83、怀地津8的Pn较高,分别为2.41、2.37、2.25μmol/(m2·s);叶片叶绿素含量与Pn呈正相关关系,叶片花青素含量与Pn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新品系怀地津8和怀地83光合性状表现良好,可在生产中适当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不同旱地小麦品种花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年来北部和黄淮北片麦区在生产中主推的6个不同旱地高产小麦品种作为参试材料,对其花后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旱地高产小麦的生理生化机理,为北部旱地小麦育种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降雨较为充足年份,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和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947),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和产量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2、0.852),但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性状与抗旱指数间无显著相关关系;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在灌浆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小麦品种长7080在花后15 d前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SPAD),长6990则是灌浆后期叶片衰老较慢,从花后20 d起,其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旱地小麦品种的旗叶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在灌浆不同时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品种间的差异主要在花后15~25 d,表明旱地小麦品种在降雨较为充足年份,旱地小麦品种在灌浆中期叶片有较高的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是能够获得高产的关键生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甘薯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甘薯品种遗306、豫薯8号和Ayamurasaki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甘薯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下,3种甘薯幼苗叶片的Pn、Cond和Tr均降低,而Ci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遗306与豫薯8号的Pn、Cond和Tr降幅均远远大于Ayamurasaki。[结论]Ayamurasaki的耐旱性强于遗306和豫薯8号。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核桃的光合作用的响应机制,以‘新温185号’核桃为试验品种,比较其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NPKM)、单施有机肥(M)、单施化肥(NPK)、农民经验施肥(CK)4种施肥处理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PKM处理下核桃叶片的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M处理、NPK处理、CK处理提高了3.64%、5.13%、13.39%;与CK处理相比,NPKM处理、M处理、NPK处理均能提高核桃叶片的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II反应中心潜在活性(Fv/F0),肥效响应为:NPKM处理M处理NPK处理CK处理;各处理下核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升-降-升-降"的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值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相似,光合施肥效应表现为:NPKM处理M处理NPK处理CK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杂交种先玉335(X-335)和玉米杂交种郑单958(Z-958)为供试材料,研究远红光对玉米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红光环境下,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量和叶片胞间CO2浓度均下降,叶片蒸腾速率减弱,叶片气孔导度减小,光合电子传递效率下降,但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提高,非光化学淬灭系数上升;X-335光化学淬灭系数上升,Z-958下降;两个玉米品种在远红光环境下光系统的功能都下降。  相似文献   

9.
徐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16-3217,3220
[目的]揭示玉米(Zea mays L.)光合生理指标和产量间的关系,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及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研究了3个春玉米品种(紧凑型品种铁研124和郑单958,半紧凑型品种丹玉39)在4.5万、6.0万、7.5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灌浆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负影响;铁研124与郑单958在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丹玉39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铁研124与郑单958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负相关;丹玉39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结论]郑单958与铁研124的产量增加得宜于群体数量的增加,适宜密植.丹玉39主要来源于单株产量,不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盐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光合色素的影响,以地方品种玉米杂交种"润农35"和"万单杂交种"为实验材料,对盐(0.1mol/L的NaCl溶液)胁迫条件下玉米的光合作用、光合色素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润农35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与CK相比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显著高于CK;万单杂交种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与CK相比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和糯玉米生育后期光合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对甜、糯玉米生育后期的叶片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类型的叶片平均光合速率和不同叶位叶片光合速率存在类型间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生育时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糯玉米叶片比甜玉米叶片具有明显的光合优势。  相似文献   

12.
董华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96-7698
[目的]探讨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玉米(Zea mays L.)间作条件下的番茄叶片光合特性。[方法]以6629、金矮红、豫星3浓度,与单作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番茄品种变化幅度不同,其中6629受影响较小,金矮红和豫星受影响较大。[结论]个番茄品种和甜糯八号、田蜜二号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将番茄与玉米进行间作,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测定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参数。[结果]番茄玉米间作降低了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大了其叶片胞间CO2该研究可为番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变暖,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且生产中高温干旱时常相伴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影响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生理机制。【方法】选用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生育时期高温(T)、干旱(D)以及高温干旱复合(T-D)处理。2019年于三叶期(V3)、拔节期(V6)和抽雄期(VT)进行,2020年于三叶期(V3)、大喇叭口期(V12)和抽雄期(VT)进行,以自然温度和正常水分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干旱复合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处理后,夏玉米LAI和SPAD值均显著降低,光合性能下降,净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其中VT时期复合胁迫对Pn影响最显著,VT时期的T-D处理的Pn较CK平均下降39.0%,且高温干旱复合处理后夏玉米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大于高温、干旱等单一胁迫。高温干旱复合处理引发夏玉米光合性能降低,导致夏玉米干物质积累能力及向籽粒分配比例的下降,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2019年V3、V6、VT时期的T-D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降低27.4%、18.3%和66.5%;2020年V3、V12、VT时期的T-D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降低14.5%、14.6%和68.7%。【结论】不同生育时期的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导致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降低,气体交换受抑制,光合性能下降,导致光合同化物的积累与分配受阻,产量显著降低。其中,抽雄期遭受高温干旱复合胁迫后对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最大,且复合胁迫对其影响大于单一胁迫。  相似文献   

14.
弱光涝渍复合胁迫对夏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不同生育时期弱光涝渍复合胁迫影响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生理机制。【方法】选用DH605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生育时期遮阴、淹水以及遮阴+淹水处理,即分别为三叶期淹水(V3-W)、拔节期淹水(V6-W)、开花期淹水(VT-W);三叶期遮阴(V3-S)、拔节期遮阴(V6-S)、开花期遮阴(VT-S);三叶期遮阴淹水(V3-S-W)、拔节期遮阴淹水(V6-S-W)、开花期遮阴淹水(VT-S-W),并以自然光和常规水分处理为对照(CK),以模拟不同生育时期的寡照、涝渍及其复合胁迫,研究不同生育时期遮阴淹水复合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遮阴淹水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下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小幅上升,其中V3-S-W、V6-S-W和VT-S-W处理的Pn较CK分别下降43.7%、41.1%和35.1%,且遮阴淹水复合处理后夏玉米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大于遮阴、淹水等单一胁迫。遮阴淹水复合处理引发夏玉米光合性能降低,导致夏玉米干物质积累能力及向籽粒分配比例的下降并最终导致产量降低。从2018年和2019年的产量平均值来看,V3-S-W、V6-S-W和VT-S-W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降低32.5%、28.3%和24.7%。与单一遮阴和淹水处理相比,V3-S-W处理的产量较V3-S和V3-W处理分别降低26.3%和13.1%;V6-S-W处理的产量较V6-S和V6-W处理分别下降14.9%和6.2%;VT-S-W处理的产量较VT-S和VT-W处理分别降低2.9%和15.0%。【结论】遮阴淹水复合处理导致夏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叶绿素相对含量下降,光合性能受到抑制,进而导致夏玉米光合同化物的积累与分配受阻,最终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三叶期遮阴淹水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下降幅度的影响最大,拔节期次之,花期的影响较小。同时,遮阴淹水复合处理造成的光合特性及产量下降程度高于任一单处理。  相似文献   

15.
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Zea mays L.)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玉米品种,2009~2010年在西辽河平原研究了高产栽培下氮肥运筹对春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运筹下春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单株光合能力随生育期的推移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指标均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不同生育时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单株光合能力均表现为Opt N处理最高,CK最低,其他处理介于二者之间。各处理瞬时光能利用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均随生育期的推移呈持续上升趋势,瞬时光能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移不同处理间差异增加,瞬时水分利用率处理间的差异在各生育时期变化不大。瞬时光能利用率和瞬时水分利用率均表现为Opt N处理下最高,CK最低。2年的产量结果均以Opt N处理最高,130%Opt N处理次之,CK最低。不同处理下,产量与各生育时期的净光合速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单株光合能力、瞬时光能利用率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Opt N处理(优化施氮300 kg/hm2,种肥、拔节肥、大喇叭口肥按1∶3∶6施用)是试验地区超高产玉米栽培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其生理特性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目的】研究超高产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超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超高产栽培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而叶向值均大于普通高产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超高产栽培与普通高产栽培光合势的差幅增大;吐丝期和乳熟期,两种栽培模式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但冠层光合能力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吐丝后40 d内,超高产春玉米叶片SOD和POD酶活性总体上高于普通高产栽培,而MDA含量低于普通高产栽培。【结论】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高,群体光合势大;叶倾角小、叶向值大,冠层结构合理;叶片SOD 和POD活性强,MDA含量低,衰老缓慢,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冠层光合能力强。在合理的栽培技术调控下,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结构与个体功能实现了协同增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距离植株中心不同距离处根系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作用,为生产上通过筛选理想根系构型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夏玉米品种登海661(深根型,DH661)和郑单958(浅根型,ZD958)为材料,于大喇叭口期(V12)的植株为中心,沿行向分别在植株两侧10 cm(T-10)、20 cm(T-20)处侧向垂直断根,断根深度60 cm,以不断根处理为对照(CK),共6个处理,研究在玉米植株两侧不同水平距离处侧向垂直断根对不同根型夏玉米品种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结果】深根型品种DH661在距离植株10 cm范围内其根系干重(RDW)、总根长(RL)、根表面积(RSA)、根系体积(RV)分别占总体根系的83.18%,69.55%,68.74%,66.44%,浅根型品种ZD958则分别为75.19%、51.17%、53.85%、56.49%,DH661根系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距离植株中心0—10 cm范围内,相对于ZD958根系在横向分布上更为紧缩。在距离玉米植株两侧10 cm及20 cm处垂直断根对于DH661各根系指标的影响较ZD958要小。断根显著影响了两玉米品种叶片的光合性能,抑制了花前叶片的生长,加速了花后叶片的衰老。两年中DH661的T-20处理在抽雄期(VT)叶绿素含量下降4.29%和6.32%,净光合速率(Pn)下降5.16%和4.66%,T-10处理降幅分别为6.37%和6.86%,6.47%和8.66%;ZD958的T-20处理降幅分别为6.52%和9.91%,6.48%和9.15%,T-10处理降幅分别为15.40%和15.01%,11.89%和15.49%。断根同时造成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显著下降,各指标的下降幅度均为T-10T-20,且对深根型品种DH661的影响显著小于浅根型品种ZD958。【结论】侧向垂直断根显著降低了两种不同根型夏玉米品种的穗位叶净光合能力、植株生物量和最终产量,降幅随着侧向垂直断根距离植株中心靠近呈显著增加趋势。两品种相比,深根型夏玉米品种(登海661)对于远距垂直断根(T-20)的响应明显弱于浅根型夏玉米品种(郑单958)。深根型与浅根型夏玉米品种从根系构型、分布和垂直断根后保留的根系功能方面相比,深根型品种根系性能更适宜纵向压缩的栽培空间,是其较浅根型耐密种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与不同作物间套作方式对玉米生长、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玉米单作方式相比,玉米与不同作物间套作更能提高玉米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以及产量。4种间套作方式中,玉米花生、玉米大豆间作在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方面提高幅度较大;植株氮磷钾养分累积方面,则以玉米大豆间作处理的氮素累积最大,可达224.6 kg/hm2,以玉米红薯套作处理的磷、钾养分累积最大,分别为117.72、352.84 kg/hm2;产量方面,玉米红薯套作、玉米大豆间作较玉米单作增产率分别达75.7%、47.5%。  相似文献   

19.
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试验在盆栽人工控制水分的条件下,选用耐旱性不同的玉米杂交种沈单10、掖单13号和丹玉13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对不同耐旱性玉米杂交种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光合速率随胁迫增强而下降,而在重度胁迫下光合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杨有为  吴锡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3-8405
[目的]找出玉米合理栽培密度时的光合截获率,也为其他糯玉米栽培密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方式下天农糯5号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结果]试验表明,天农糯5号玉米在密度为6.00万彬hm^2左右时,就整个群体光合作用而言,此密度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Pn)、袁观量子效率(ε)、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荧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了叶片呼吸速率(Rd)和荧光非化学猝灭系数NPQ。在6.00万耕/hm^2左右的密度时,能使天农糯5号玉米获得较高的一级果穗率。[结论]不同密度对糯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的研究,对玉米栽培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群体光能截获率与产量呈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