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白菜(大白菜×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白菜(叶片绿色)和紫色小白菜(叶片紫色)为亲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研究大白菜叶片紫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F1的叶片均为紫色,但其叶片色泽较亲本紫色小白菜浅.在F2群体中,叶片颜色分离比例接近3紫色:1绿色,BC1群体为1紫色:1绿色,而BC2群体叶片全部为紫色.x2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大白菜和紫色小白菜杂交后代叶片紫色对绿色受1对遗传基因控制,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决定叶片紫色的基因具有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橘红色和紫色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球内叶橘红色的大白菜和外叶紫色的普通白菜(小白菜)为亲本进行杂交、自交和回交,研究大白菜橘红色、紫色2对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球内叶橘红色的大白菜和外叶紫色的普通白菜杂交,F1植株颜色为非橘红心-紫色|在F2群体中出现4种基因型,非橘红心-紫色、非橘红心-非紫色、橘红心-紫色、橘红心-非紫色,比例接近9∶3∶3∶1,其中获得橘红心-紫色基因型ororPr-的概率为18.75%,获得纯合橘红心-紫色基因型ororPrPr的概率为6.25%|在BC1群体中,4种基因型之比接近1∶1∶1∶1|BC2群体中,全部植株颜色为非橘红心-紫色。x2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球内叶橘红色的大白菜和外叶紫色的普通白菜杂交后代球内叶橘红色和外叶紫色为非连锁、互为独立遗传、自由组合的2对基因,二者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球内叶橘红色基因or已定位在A基因组1号染色体末端,据此推断,来源于外叶紫色的普通白菜的紫色基因不在1号染色体上,而是在A基因组其他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3.
紫色大白菜育种思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大白菜与紫色小白菜亚种间杂交转育紫色性状,获得2份紫色大白菜中间材料。比较了转育获得的紫色大白菜与普通大白菜的外叶颜色、球内叶颜色以及包球的球色等。结果表明,转育紫色小白菜获得的紫色大白菜材料只在叶片的正面表现紫色,而叶片的反面依然表现绿色;剖开后的剖面表现为紫色、白色和黄色相间排列的几种颜色。研究认为,该类型的紫色材料可以在小白菜、半包球大白菜,如快菜类型和娃娃菜等紫色品种中应用,所育成的大白菜品种可以作为拼盘搭色时凉拌或做汤食用,效果会更佳。桔红心品种的VC含量在4种球色大白菜品种中最高。初步探讨了国内外紫色大白菜研究的育种思路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紫色大白菜育种思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白菜与紫色小白菜亚种间杂交转育紫色性状,获得2份紫色大白菜中间材料.比较了转育获得的紫色大白菜与普通大白菜的外叶颜色、球内叶颜色以及包球的球色等.结果表明,转育紫色小白菜获得的紫色大白菜材料只在叶片的正面表现紫色,而叶片的反面依然表现绿色;剖开后的剖面表现为紫色、白色和黄色相间排列的几种颜色.研究认为,该类型的紫色材料可以在小白菜、半包球大白菜,如快菜类型和娃娃菜等紫色品种中应用,所育成的大白菜品种可以作为拼盘搭色时凉拌或做汤食用,效果会更佳.桔红心品种的VC含量在4种球色大白菜品种中最高.初步探讨了国内外紫色大白菜研究的育种思路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以橘红心大白菜自交系(LH)、普通心大白菜自交系(91-12)为亲本,研究了橘红心大白菜子叶颜色的遗传特征及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橘红心大白菜和普通心大白菜正反交后代(F1和F1′)子叶颜色均为黄色,F2和BC1F1群体子叶颜色分离比分别为3∶1和1∶1(黄色子叶∶橘红子叶),这说明橘红心大白菜子叶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橘红色对黄色表现为隐性|子叶颜色、花色和球心色三者的遗传表现为一因多效,即橘红子叶植株的球心色和花色也为橘红色。在遮光或者弱光处理结束后,光照2 h橘红心大白菜的子叶颜色可以稳定表现,在低温遮光条件下表现最为显著,催芽时间不同(24 h或48 h)不影响橘红心大白菜子叶颜色的表现。因此,子叶颜色可以作为橘红心大白菜选育中的一个理想的形态标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叶片刺毛性状AFLP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大白菜杂交F1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基础上,对大白菜的叶片刺毛性状进行连锁群定位及遗传分析。发现大白菜叶片刺毛受两个独立的QTL位点控制,主效位点LOD值高达126.5,贡献率为82.7%,微效位点LOD值为5.48,贡献率为13.1%。  相似文献   

7.
紫色辣椒夏季坐果率及其主要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季在塑料日光温室中采用人工蕾期授粉法,对18份紫色和21份绿色辣椒进行自交,并选择其中10份紫色和9份绿色材料做完全随机相互杂交,统计坐果率;选择叶片颜色具有代表性的5个品种,绿色品种7035、浓紫7033、中紫7037、略紫7034(叶脉为紫色)和略紫7039(叶脉为绿色),检测其叶片色素含量、主要光合过程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紫色品种平均自交坐果率(72.19%)高于绿色品种(37.12%),紫色品种×绿色品种坐果率(55.99%)高于绿色品种×紫色品种和(21.60%)。(2)紫色品种叶片花青素(An)含量、叶绿素a、b比值(Chl.a/b)都显著高于绿色品种,但两者Chl.b含量无差异;多数紫色品种的Chl.a及类胡萝卜素(Car)含量高于绿色品种。(3)所有品种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Pn日变化趋势一致,紫色品种Pn达极大值时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以及一天中的高温时段实际Pn都显著地高于绿色品种,而表观量子效率(AQY)低于绿色品种。(4)绿色辣椒只在光系统Ⅱ(PSⅡ)的“反应中心水平”减轻过剩能量的伤害,紫色辣椒除此之外还在“天线水平”防止太阳能被原初反应过多吸收;与绿色品种相比,7033和7034所吸收(ABS/CS)、捕获(TRo/CS)和传递(ETo/CS)的能量总量较低,但同时耗散(DIo/CS)也低,而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电子传递效率(ETo/TRo)等都很高。  相似文献   

8.
以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 为母本,以大白菜品种金春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AABBCC×AA);再以大白菜品种义和5 号为母本,与F1 进行杂交,在多亲本杂交后代中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该不育系花瓣为黄色,花药浅黄色、退化、败育彻底,柱头正常,蜜腺发达。同时,利用北京新3 号的父本832172 与雄性不育系MS200712 进行回交,获得了转育的MS20071208-916 不育系。  相似文献   

9.
以甘蓝型油菜作为母本,大白菜作为轮回父本,杂交获得BC1 和BC2 群体。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法从BC2 群体中筛选出大白菜-甘蓝型油菜C 基因组6 号单体异附加系,利用甘蓝型油菜C 连锁群特异SSR 标记鉴定,确定该单体异附加系中的外源染色体与甘蓝型油菜C6 连锁群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30 快菜是以大白菜DH 系P35 和自交不亲和系175 为亲本配制而成的半结球食用型速生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30 d(天)左右,生长速度快,包心早,株型直立,叶片绿色、无茸毛、叶缘全缘,质地柔软,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高抗病毒病。株高25 cm,叶片数达到10 片时即可采收。从播种到采收25~45 d(天),一般产量3 000 kg·(667 m 2-1 左右,适合全国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1.
对古、近代有关大白菜的文献试行勘校和补充。首次利用AFLP技术,通过聚类分析初步查明白菜类和芜菁亲缘关系不在同一类群;北方现有的几个大白菜品种和南方的黄芽白、黄秋白虽在同一类群但不属于同一亚群。在中青麻叶大白菜×四月慢小白菜的试验中F3发生了严重的分离现象,不仅出现了"白苗",还表现出多种亲本不具备的性状;自交F9部分株系出现球叶顶部抱合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抗根肿病遗传规律初探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从国外引进的抗根肿病大白菜杂交种中分离出大白菜抗根肿病自交系48个,并利用抗病自交系9617CR80-2-1和感病自交系华白2-3-196-954-1-85-1的F1、F2及BC1,对大白菜抗根肿病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确认大白菜根肿病遗传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大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的标记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高抗大白菜根肿病的F1金锦2号(编号A00645)及其自交F2群体197个单株为材料,通过根肿病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发现该材料中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和InDel分子标记技术,在F2分离群体中构建抗感病池,筛选了720对InDel引物,多态性标记进一步单株验证并利用JoinMap4.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获得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连锁的InDel标记9个,其中最近的两侧标记为BrID90269和BrID11683,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和2.5 cM。该抗病基因定位在大白菜染色体A8的Scaffold10上。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耐热性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吴国胜  王永健 《园艺学报》1997,24(2):141-144
以两组耐热和热敏感的大白菜对应亲本(177与276;176与279)及其杂交、回交世代(F1、F2、B1、B2)为材料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得到一致的结果:大白菜的耐热性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兼有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以耐热和热敏感的5个代表性亲本材料采用Grifing的双列杂交方法Ⅱ配制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加性遗传方差组分很高,而显性遗传方差组分很小,与上述结果一致。同时,耐热亲本材料176和177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是耐热性选育的较好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AFLP标记技术在大白菜种子真实性及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种子生化鉴定技术的应用对种子纯度检验的准确、快速和实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生理生化指标(如同工酶等)存在组织特异性和可利用位点有限,针对性强等限制因素。笔者对AFLP标记技术在大白菜种子真实性及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一种稳定、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植物材料 本实验中所用到的13个大白菜材料(包括5个目前大白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杂交种和各自的亲本)均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大白菜组提供(表1)。样品材料取自大白菜成熟期的叶片。表1 5个大白菜杂交组合及…  相似文献   

16.
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叶色正常(绿色)与叶色突变(黄色)黄瓜材料为亲本,配制正反交杂交一代(F1)、回交一代(BC1)及F2代分离群体。以此为试材,对黄瓜叶色突变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叶色突变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F1、BC1及F2后代中绿叶植株与黄叶植株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叶片绿色对黄色为完全显性,叶片黄色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AFLP技术和BSA方法,筛选到1对引物组合在绿叶和黄叶亲本与绿叶和黄叶池间同时表现多态性,绿叶亲本和绿叶池在大约200bp处有1条特异条带,而黄叶亲本和黄叶池无带。F2代验证发现鉴定结果符合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17.
为了拓宽大白菜紫色种质资源,创制深紫色大白菜亲本材料,并研究深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以深紫色大白菜种质15NG28 ×绿色大白菜F_1中深紫色植株的自交、回交后代为材料,观察深紫色大白菜染色体数目,并利用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转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96,调查各世代叶片颜色及分离比例。结果表明:在深紫色大白菜的自交4代中,可以获得染色体数22条、深紫色大白菜材料,叶片的紫色性状自交后不再分离,即获得纯合的深紫色材料,推测其基因型为20A + 2B,为A基因组附加B基因组的异源单体附加系。深紫色大白菜紫色性状的遗传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规律,主要表现为分离后代中深紫色和绿色植株随机发生,只有纯合的深紫色双亲的自交后代、双亲间的杂交F_1才能表现出稳定的深紫色。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主要性状为:子叶和真叶的正面、背面、叶脉以及叶柄的正面均为深紫色,叶柄背面为绿色,叶片数增多,抱球所需的时间稍长,叶球略松,球内叶紫红色,心叶浅黄色。  相似文献   

18.
目前种植的小白菜为芸薹属白菜亚种(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一般叶片为绿色,不同
的品种绿色的深浅有差别。1998 年笔者在与国外合
作生产小白菜种子时,在田间的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
特殊的紫色变异株,于是自交留种,编号B- 1。1999
年种植后分离多种类型,色泽有深紫色、紫红色、绿色
等多种颜色;株型有油菜型、小白菜型、芥菜型等多种
类型。从中选出5 株紫色且株型好的小白菜型单株
(B- 1- 1 至B- 1- 5),继续自交。同时用奥古拉型
(Ogura CMS)小白菜不育系作母本,进行雄性不育系
的转育(A×B- 1- 1 至A×B- 1- 5)。2000 年播种5 个
株系,在紫色比例高的株系中继续选择紫色单株自交
(B- 1- 3),并继续进行雄性不育系的转育[(A×
B- 1- 3)×B- 1- 3- 9]。通过连续4 代自交筛选和回交
转育,于2003 年成功选育出不育率100 %、不育度
100 %、蜜腺正常的紫色小白菜雄性不育系,即A 系;
紫色小白菜株系B- 1- 3- 9,即B 系。2004 年进行试验
性种子生产,2005 以后在国内外进行试种示范,2009
年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组织的有关专家鉴定,并登
记注册,定名为好地紫罗兰(Pak Choy,Horti- Violet)。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根据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对橘红心和白心大白菜内叶类胡萝卜素组分进行鉴定;以橘红心大白菜自交系‘A21530’和白心大白菜自交系‘A21445’为亲本构建了一个269 单株的F2 分离群体,进行橘红心基因精细定位;根据大白菜基因组注释信息,筛选橘红心候选基因并克隆测序分析;基因内部开发标记,在F2 群体进行候选基因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橘红色是由于前番茄红素(7, 9, 7′, 9′–四顺式–番茄红素)、9–顺式–β–胡萝卜素、前链孢红素(7, 9, 9′–三顺式–链孢红素)和其他胡萝卜素组分积累造成的。通过精细定位将橘红心基因定位于A09 号染色体末端,其两侧紧密连锁的标记是SB13037 和SB13049,这两个标记各有一个重组单株,与橘红色基因分别相距0.3 和1.1 cM,物理距离为98.904 kb。根据大白菜基因组注释信息,分析定位区域的23 个基因,筛选出1 个编码类胡萝卜素异构酶的基因CRTISO,基因编号Bra031539。测序结果表明,Bra031539 的编码区有53 个SNP 和6 个碱基缺失,造成12 个氨基酸突变和2 个谷氨酸的缺失。根据缺失突变位点设计标记,在F2 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候选基因与橘红心性状共分离。  相似文献   

20.
大白菜裂球性状的遗传与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有裂球现象的杂交一代大白菜单株自交构建的F2群体为试材,研究了大白菜裂球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分子标记。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延长生育期20d为大白菜裂球性状的最佳分析时期,其F2群体中不裂球与裂球植株符合3∶1分离比例,说明裂球性状是受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的,同时发现分离后代单株间裂球的速度和程度存在差异,说明裂球性状还受到微效基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同时以06J31×92S24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采用BSA法进行裂球性状RAPD标记,从6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与裂球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S15-222。连锁分析发现,标记S15-222与裂球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8.876cM,可用于大白菜耐裂球材料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