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藻类是生活在水中,无胚、形体结构简单 繁殖方式以细胞分裂为主、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的叶状体孢子植物。水生藻类植物生态类型多种多样,其中营浮游生活的称为浮游藻类。淡水浮游藻类是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是水域原始生产者,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传统的养殖品种结构的原因,长期以来浮游藻类对养殖生产的正面作用受到我们的重视,但是近几年的深  相似文献   

2.
浮游藻类又称浮游植物,生活在水层中,营浮游生活。个体一般较小,通常用肉眼看不清其形态结构。浮游藻类不仅是鱼类和其他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而且还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在自然条件下,静水养鱼池内溶解氧的总收入中,由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氧约占89%。由此可见,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体的溶解氧。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3.
3.9浮游植物 也称藻类,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它是养殖水体是否达到"肥、活、嫩、爽"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藻类是养殖水体中最大的初级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许多海水养殖动物幼苗期的天然饵料,也是浮游动物及甲壳动物的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4.
盐碱土质上开发的养鱼池,有时在水温较低,水质清瘦,溶氧充足,而又未受到工业废水有毒物质污染,也检查不出有足以使鱼致死的病原体,常会出现暴发性大批鱼死亡。这是由生活在半咸水中一种有毒藻类——三毛金藻所引起的一种中毒症。一、形态特征三毛金藻是一种肉眼看不见,营浮游生活的单细胞藻类,细胞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顶端有三根鞭毛,二长一短,短鞭毛位于长鞭毛之间,长度为长鞭毛的K左右,长鞭毛基本与细胞等长。二、生发条件三毛金藻是生活在低盐度海水或半咸水中的一种广盐性浮游藻类,在我国北方的春、秋季节,多是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5.
有毒的浮游植物及其毒素(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是浮游藻类,它悬浮在水域中.营自养生活,并为其它生物提供营养,是水库.池塘,湖沼等水域生物生产的初级生产者,也是鱼虾、蟹、贝类的天然饵料.浮游植物种群和数量经常随着水环境的变动而变动,其生产量和现存量常常是衡量水域水生动物的生产力和鱼产潜力的依据,对水体中生物化学良性循环及水域物质资源转化等,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优化养鱼水体生态结构和调节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不同藻类及浮游动物被鱼、虾等消化吸收率并不相同 ,有的易于利用 ,有的甚至造成危害。水产养殖和生态学对养殖水体的生态结构和化学因子进行了大量研究 ,关于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对水体化学环境影响的研究有许多报道 ,但其调节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种群结构 ,特别是关于直接接种藻类 ,调节水体生态结构的研究报道较少。根据研究 ,滩涂鱼塘水体藻类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门 ,而蓝藻门中许多藻类不易被鱼消化 ,本文研究了接种易被鱼消化吸收的小球藻和有益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调控水质和优化水体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选用市场销售的益生活水素和高浓缩芽孢杆菌进行水质改良的试验。两种微生态制剂在净化水质、降解NH_4~+-N、NO_2~--N等有害物质,培养藻类,平衡藻相,保持水质鲜活,减少疾病发生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1生活习性与生理生态 刺参喜生活于岩礁底的浅海中,特别喜在海藻繁茂的地方.刺参也分布于大型藻类生活的沙泥底质.纯泥底很少有刺参分布. 摄食量最高值出现在2~3月份,最低为8月份.刺参主要摄取海底表层的细菌及底栖硅藻,还兼食海藻碎片、原生动物、螺类及双壳类的幼体,桡足类、虾蟹类的蜕皮壳等.  相似文献   

9.
孙兴涛 《齐鲁渔业》2013,(11):14-16
在对虾人工养殖过程中,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的优劣是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长期以来,水产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优化养殖水体生态结构的研究,如利用化学物质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和生长,以高等水生植物抑制藻类生长等,但用生物法调节水化学环境和水体生态结构比化学法有更大的优越性。为此,笔者在虾池中进行了接种小球藻的试验,研究其对浮游生物和水化学环境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山东省藻类产业创新团队2019年工作推进会在烟台长岛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藻类产业体系、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水科院长岛增殖站有关专家领导,省藻类团队日照试验站成员参加了会议。会上,省藻类团队专家与国家藻类团队专家就山东省藻类增养殖、资源养护、产品加工、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讨。省团队首席专家詹冬梅  相似文献   

11.
在鲤科鱼类中雅罗鱼亚科鱼类起源较早,形态差异显著。迄今为止,有关雅罗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以新疆分布的雅罗鱼亚科鱼类为对象,采用线粒体DNA中的cyt b基因序列,用贝叶斯联合模型分析数据,重建了雅罗鱼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鲤亚科和裂腹鱼亚科,用松散分子钟估算了雅罗鱼亚科属间的分歧时间。结果显示:丁鱥属(Tinca)处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新疆雅罗鱼亚科鱼类中丁鱥属(36Ma)和鱥属(Phoxinus)(29Ma)的起源于渐新世,而欧鳊属(Abramis)(20Ma)、拟鲤属(Rutilus)(18Ma)、雅罗鱼属(Leuciscus)(13Ma)起源于中新世。  相似文献   

12.
王睿琪  陈斌 《畜禽业》2010,(3):12-15
随着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转基因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综述了我国猪的分子育种现状以及转基因研究方法及其在猪的育种上的应用,同时指出了转基因动物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子生物学与动物营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营养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利用生物学技术改变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或生产酶制剂、氨基酸等动物营养物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匡梅 《水产学报》1996,20(4):348-351
红藻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匡梅,王素娟,曾呈奎(上海水产大学,20009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红藻,分子系统学ADVANCESINTHESTUDYOFMOLECULARSYSTEMATICSINRHODOPHYTA¥Kuan...  相似文献   

15.
贝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菊  尤仲杰 《水产科学》2006,25(12):663-666
系统发生(phylogeny)分析是系统学研究的热点。形态学性状从17世纪起就被应用于解决系统发生问题,并一直是重建地球上绝大多数物种间亲缘关系的唯一依据。而系统发生学研究的中心任务是将从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同源性(homology)和由于趋同进化从不同祖先演变而来的相似性(analog  相似文献   

16.
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单胞菌(Aeromonas)是一类人和水产经济动物的严重致病菌,本文从青岛某中华鳖养殖场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病灶部位分离一株病原菌HBJY01,对该菌进行鉴定。采用传统鉴定方法结合HBJY01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克隆的方法,鉴定该菌的属种(Aeromonas)。结果表明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一...  相似文献   

17.
气单胞菌(Aeromonas)是一类人和水产经济动物的严重致病菌,本文从青岛某中华鳖养殖场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病灶部位分离一株病原菌HBJY01,对该菌进行鉴定。采用传统鉴定方法结合HBJY01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克隆的方法,鉴定该菌的属种(Aeromonas)。结果表明传统鉴定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结果一致。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HBJY01感染健康中华鳖,死亡率100%,症状与不明原因死亡的中华鳖大体相同。取其病变肝脏分离到相同病原菌。  相似文献   

18.
镜鲤体重相关分子标记与优良子代的筛选和培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的QTL分析结果进行品种培育是分子标记用于水产育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利用镜鲤与体重相关的3个基因座(HLJ302、HLJ338、HLJ343)作为快速生长的标记,筛选出一批镜鲤亲本进行繁殖,对得到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并将基因分型结果与检测的最大10尾个体与最小10尾个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最大10尾具有优势基因型为每尾1.7个,最小10尾具有优势基因型为每尾0.7个,生长速度快群体与生长速度慢群体在体重相关基因型的富集上呈现显著性差异。同时选出具有富集体重相关优势基因型的子代且生长速度快的群体一个,2008年生产出子二代。综合性状好生长速度更快的镜鲤新品系正在培育之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RAPD技术筛选马口鱼性别差异相关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晴  罗文 《水产养殖》2012,33(1):38-42
选用SBSA和SBSB两组随机引物(各20条)分别对马口鱼卵巢DNA和精巢DNA进行RAPD扩增,并用1.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结果表明,在40条随机引物中,有11条引物可以扩增出明显的雌雄性别差异条带,条带范围以SBSA5、SBSA6、SBSA9、SBSA16、SBSA19、SBSA20、SBSB2、SBSB3、SBSB9、SBSB16、SBSB17为主。运用RAPD筛选获得马口鱼性别DNA标记将有助于了解其调控雌雄性别发生的差异基因,为进一步的遗传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occurrence of Mycobacterium marinum in fish kept in aquaria and those living in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 Species‐specific qPCR targeting the erp and IS2404 genes together with the conventional culture method were used. The analysis of 72 ornamental fish (n = 216 samples: gills, muscle and intestine) collected from aquaria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M. marinum in 30 individuals (41.7%) of whom 17 (23.6%) were later culture positive. Culture‐independent detection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M. marinum in 16 of 83 environmental samples (19.3%) collected in aquaria. The presence of viable M. marinum cells was later confirmed in 5 samples (6.0%). No qPCR or culture positivity was observed when 123 groundwater fish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samples (n = 142) were analy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