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赛新 《中国农资》2014,(13):23-23
<正>水稻控释肥是在水稻专用肥的基础上,应用天然植物还有这些植物的衍生物、农作物的营养添加剂和肥料增效长效剂等等经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制作形成的复合包膜材料,在经过混合展着工艺研制形成的新型复混肥料。这种肥料具有很强的缓释性,这种肥料养分的释放过程与水稻在生长过程的营养吸收过程基本相同。施用这种肥料的效果表明,水稻种植过程中施用控释肥可以起到显著的增产增收的效果。施用这种肥料,水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实施一次基施来满足。使水稻的施肥技术得到简化,而且可以达到"省工、省肥、增产、高效、低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稻施肥的科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吸取氮、磷、钾、钙、镁、硅、铁、硫、硼等养分,其中以氮、磷、钾的需要量最多,最为重要,因而称为肥料三要素。在土壤中,除氮、磷、钾的含量远不能满足水稻的需要外,其他均可基本得到满足。所以,水稻的施肥一般指施用含有氮、磷、钾的肥料。  相似文献   

3.
<正>市场火爆满足需求成关键在2017年磷复肥产销会等多场行业展会中,新型肥料都表现抢眼,各个企业纷纷推出新型肥料产品,论坛之上也常听到对新型肥料的研讨,火热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新型肥料迎来了市场的成熟期?对此,刘统棋表示,新型肥料的走热,主要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变化。一方面,随着生态问题的严峻以及新型农业和新型农民的发展,对肥料产品的技术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使得普通种植户希望种植过程更加省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肥料产学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肥料利用效率不高仍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当前,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决定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农资投入品必须满足高效和低环境风险,稳定性肥料技术已被国际肥料科学中心选定为环境友好农业的首选。稳定性肥料通常是指生产供应过程当中加入了硝化抑制剂或者脲酶抑制剂的肥料产品。这类肥料能够调解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少尿素的水解过  相似文献   

5.
膜控型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菲克定律,运用数学物理方法,对膜控型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过程作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作解析.在分析水分及养分的质量传递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单个肥料颗粒养分释放过程中每一步的养分释放速率、持续时间的关系式;解释了肥料颗粒群养分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即开始阶段释放速率很小,随后释放速率上升很快,再进入恒速释放阶段和减速释放阶段.通过该模型,提供了该类扩散控制过程处理及解析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常规施肥方式不能满足杨树生长和农民需求.缓释效果好的高分子材料包膜肥价格昂贵,针对树木施肥的特殊性,把包裹型肥料和包膜型肥料结合在一起.形成缓释型杨树专用配方肥料,并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缓释型杨树专用配方肥料配方合理、营养全面、安全高效、施用方便、使用技术配套,可以有效地解决杨树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施肥和施肥不合理现象.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正>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晓霞:调整价格体系,倡议推广颗粒水溶肥从营销角度看,水溶肥未来发展有两大趋势。首先,由于水溶性肥料目前处在新型肥料市场的前沿,价格比较高,所以水溶肥第一个发展方向应该是价格体系的变化,要从高端肥料变成老百姓都用得起的肥料。然而,水溶肥与一般肥料对比特点突出,使用要求较高,既要满足水溶物的要求,又要把价格降下来,过程是漫长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我国农田土壤肥力不断下降,作物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产量和质量直线下降,为社会安定和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态肥料、病虫害控制和种植技术都得到长足的前进,本文主要从土壤肥料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1.土壤肥料技术土壤肥料是指通过研究土壤中原本含有肥料量,使农业种植过程中的施肥作业更加科学合理,实现满足作物生  相似文献   

9.
水稻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吸取氮、磷、钾、钙、镁、硅、铁、硫、硼等养分,其中以氮、磷、钾的需要量最多,最为重要,因而称为肥料三要素.在土壤中,除氮、磷、钾的含量远不能满足水稻的需要外,其他均可基本得到满足.所以,水稻的施肥一般指施用含有氮、磷、钾的肥料.  相似文献   

10.
在惯性导航系统中,定量分析了景象匹配过程中惯性导航系统漂移和无线电气压高度表测量误差对实测图的旋转和尺度所造成的影响,引入了对数极坐标变换.基于图像边缘特征提取,提出了一种结合中心点的4-邻域点共同参与计算的抗旋转和小尺度变化的图像匹配算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流程.仿真分析表明,在导航系统误差漂移所引起的图像旋转和气压高度表所引起的尺度变化范围内,该算法能满足匹配准确性的要求,并能有效给出系统的定位误差修正信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复混肥生产配料过程中所涉及的植物营养、配方施肥和复混肥生产加工等领域知识的分析、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基于网络的网络化专家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信息技术将复混肥优化配料与Internet相结合的网络化复混肥优化配料专家系统的具体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配方施肥对潮土区蜜柚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在蜜柚上进行有机肥、氮肥、钾肥3因素5水平的配方施肥试验。[结果]与传统施肥习惯相比,配方施肥处理能明显提高果实的产量及改善果实的品质,而有机-无机配施的处理在提高蜜柚果实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方面的效果优于单施化肥的处理。综合产量和品质2个因素,株施有机肥料80.0 kg、化学肥料N 1.0 kg、P2O50.5 kg、K2O 1.4 kg(2号处理)的施肥配方显著提高蜜柚的产量和品质,株产达到109.87 kg。[结论]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可提高蜜柚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对3年生树龄的珍珠番石榴进行配方施肥的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果实含糖量、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和果肉中VC均有明显增加,与对照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以鸡粪5.00kg 尿素0.26kg 钙镁磷肥1.10kg 氯化钾0.34kg配合施用处理增幅较大,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单施无机肥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不同配方复混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配方复混肥的比较试验,为水稻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施用NPK化肥和各配方复混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株高、有效穗、穗长和单穗重明显增加,穗粒数显著增多。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肥的空白对照增长38.1%-53.7%,平均增产43.7%。施肥增收1450—4012元/hm^2,产投比为1.73—3.06:1。三种复混肥料中。测土配方专用肥效果最好,增产节本增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推广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根据超级稻的特征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适合南平市延平区推广的超级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适宜和适应性强的超级稻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精量施肥、病虫防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连续11年在洋芋—玉米和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中,年度产量随施肥的不同产生变化,空白区产量逐年下降,常规区产量稳定,配方区产量稳中有升。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呈上升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变化大,2种种植模式养分变化不同。2种种植模式土壤N和P2O5的投入量都较作物吸收量大,N盈余93.75~192.75 kg/hm2,平衡系数大于1.5的占2/3;P2O5配方区盈余10.20~43.65 kg/hm2,常规区洋芋—玉米模式盈余137.40kg/hm2,小麦—玉米模式亏损5.85 kg/hm2,平衡系数大于1.5的占1/3;K2O的投入量不足,平衡系数小于0.9的占2/3。  相似文献   

17.
基于ComGIS的精准农业变量施肥处方推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组件式GIS技术开发了精准农业变量施肥处方推荐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以土壤采样测试分析数据作为土壤背景养分,并根据已有的历史产量及其他信息分析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产量,通过集成施肥模型和专家知识实现智能决策,生成田间定位施肥处方。该系统可以与智能农机进行数据交换,将生成的处方安装到变量施肥机上,能够很好地指挥田间作业控制器进行变量施肥。  相似文献   

18.
利用农肥、生物菌肥及磷素活化剂等生物肥料,研究了有机肥、氮肥及生物菌肥的施用量、配比以及对水稻优质米品种秋田小町产量、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生物菌肥与氮肥配施比氮、磷、钾;氮、磷;氮、钾配合以及单独使用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明确了各种生物肥料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农肥、生物菌肥及磷素活化剂与氮肥配施,减少氮肥用量12.5%~37.5%,不施用磷、钾肥的高产配方。  相似文献   

19.
红壤旱地肥料配施对秋芝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红壤旱地秋芝麻的需肥规律,开展了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红壤旱地肥料配施以N∶P2O5∶K2O=6∶4∶6对秋芝麻产量构成有利,且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秋芝麻蒴果及籽粒的形成,进而提高秋芝麻的产量。另外,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秋芝麻能起到一定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掺合复肥与混合复肥的制造工艺,经济效益及在玉米上的肥效进行了比较。应用对辊式造粒机,将氮磷钾基础肥料分别制在成粒径一致的粒状肥料,然后按配方要求进行计量和混匀,制成掺合复肥。与混合复肥相比,掺合复肥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其工艺能适应各种氮磷钾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