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农村科技》2007,(5):59-60
为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壮大县乡财政实力,科技部、财政部于2005年启动实施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专项行动以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转化和推广为核心,围绕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强化县(市)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部、财政部在2005年启动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并共同研究制定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迄今为止,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已经启动三批国家级科技示范试点县(市),完成了富民强县第一步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3.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自2005年启动至今,已经走过了三个不平凡的年头。398个试点县(市)通过试点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有效地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县乡财政增收。同时,加快了县(市)科技进步的步伐,县(市)科技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得以明显提升,科技真正起到了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针对试点工作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等问题,本刊记者对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4.
服务三农,启动专项行动计划 县(市)是我国行政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层单元,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基本集中在县(市)一级,而多数县(市)目前的经济实力还相当薄弱,处于各种要素的积累阶段,传统的支柱产业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缓慢。另外,欠发达县(市)的基层科技基础和服务能力差,农村科技工作仍然存在投入严重不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是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部署之一。浙江省苍南县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和壮大地方特色支柱产业,为县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广西县(市)科技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以进一步推动广西县(市)科技工作,并使之更好地为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服务.[方法]在文献分析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广西县(市)科技工作的成效及主要做法,分析当前广西县(市)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广西县市科技进步的建议.[结果]广西县(市)科技工作推动了县(市)科技进步、带动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促进县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增强了县域科技管理服务能力.主要做法包括加强科技兴县(市)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县域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并拓展县(市)自身科技服务能力、营造基层科技进步工作环境等.但仍存在科技投入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和队伍不够稳定、地级市通过考核率较低、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尚未完全到位、县(市)参加科技进步考核的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广西县(市)科技进步工作可从着力提升科技促进县(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能力和县(市)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农村科技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进一步提升县(市)科技管理能力以及强化组织管理、加大支持投入、加强宣传、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推动.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积极抓住国家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机遇,以实现民“富”县“强”、促进农民增收和壮大县(市)财政实力为宗旨,以培育具有较强区域带动能力的特色支柱产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富民强县工作。 2005年以来,安徽省共有15个县(市)开展富民强县工作,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有效提高了试点县(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特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  相似文献   

8.
根据农业厅开展领导干部包村联县(市)增收活动统一部署和实施方案的要求,我站于5月下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包县住村点,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农业发展为主线,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主攻方向,以延伸产业链为主导,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民致富进程,住村以来,我们先后采用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入户询问、召开村民座谈会和书面征询意见等方式,对“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技推广十大模式之一,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源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帮扶十弱县,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与县(市、区)签约共建,双方共赢。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和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也为巩固千亿斤粮食产能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科技部和财政部启动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是国家通过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根据对全国各地专项行动试点工作总结的统计,截止到2007年2月,223个试点县(市)以2.72亿元的国拨资金为引导,带动了超过52亿元投入,培育和壮大了223个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了财政增收总额超过32亿元,平均每个试点县(市)财政增收近1500万元。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该专项)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这样显著的成绩关键在于,它能有效集成各种科技及相关资源,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支柱产业,特别是得到县(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该专项的集成作用既表现在国家层面,又表现在各级政府之间,还表现在政府与企业之间。  相似文献   

11.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与县(市、区)开展科技合作共建,探索了科技服务"三农"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新模式。以农业专家大院为服务平台,以科技成果展示为载体,省、县(市、区)科技专家联合编队,紧密配合,为农民提供零距离科技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正>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全域强,县域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蓄水池、动力源和增长极。湖北将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实施“三统筹”“五下沉”,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成效凸显,进一步抬高湖北全域协同发展的底板,夯实科技强省建设基础,推动创新型县(市、区)成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弥勒市是红河州玉米生产和草食牲畜养殖规模较大的县(市)之一。为了促进玉米生产和草食牲畜养殖业的协调发展,增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后劲,2017年,弥勒市卓有成效地完成了玉米青贮饲料增产模式攻关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玉米生产方式的转变,为草食牲畜养殖提供了较好的青贮饲料来源,达到了玉米生产和草食牲畜养殖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芦湾村党总支在市、县组织部门的支持下,购置电脑4台,建成了集远程教育、科技信息、文化宣传为一体的村级信息中心,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同时,坚持落实“逢十”集中播放收看制度,使党员群众的培训教育走出了念念报纸、写写笔记、看看碟片的传统模式,成为党员群众学习科技,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5.
农民要致富,最盼科技常入户。为跨过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入户这“最后一道坎”,2004年。农业部组织制定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规划(2005~2010年)》。农业科技入户全面铺开后,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和高效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应用,示范户、辐射户的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的应用率均达到了90%以上,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明显作用,形成了广大农民争做科技示范户,勇当致富领路人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爱国  林涛  胡宝民  尹昌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39-12241
介绍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在河北省的分布、类型等基本情况,在对试点工作促进河北试点县(市)科技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成效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试点工作在提升河北县(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河北县域经济发展、破解河北“三农”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河北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遇荣 《新农业》2009,(10):51-52
2007年,吉林省做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进行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把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作为全省现代农业的引导工程、增产百亿斤粮食的保障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纳入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首批建设有粮食主产区15个县(市)。2008年,新增15个县(市),两年累计建设30个县(市)。  相似文献   

18.
2000年,辽宁省学习福建省南平市开展农村科技特派活动的经验,在辽阳、沈阳、大连、本溪等市的14个县(市、区)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试点工作。 200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促进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辽宁省是个工业大省,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9.
借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的实施,建立健全了县乡村农技推广网络,建立了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育了科技示范户,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了棉花提质增效、粮食增产增收、养殖业迅猛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加快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算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判断其变动趋势,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方法】利用Luenberger-Hicks-Moorsteen(LHM)指标具备加性完备条件,基于自由处置壳(Free disposal hull,FDH)模型构造LHM TFP指标,将县域划分为一般县(市)、贫困县和发达市(区),测度2003—2018年福建省全省及县域的农业TFP,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分析其收敛性特征。【结果】2003—2018年福建省农业TFP整体上呈增长趋势,2018年达0.840,年均增长率为5.731%;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31%、2.032%和4.930%,表明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效率变化拉低TFP增长。从福建省一般县(市)、贫困县、发达市(区)的划分来看,各区域农业TFP及其分解指标与全省层面表现基本一致。福建省全省及一般县(市)、贫困县农业TFP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发达市(区)农业TFP不存在收敛趋势。TFP低的县(市)有追赶效应,城镇化、工业化对福建省全省及一般县(市)农业TFP收敛过程有促进作用,但工业化对贫困县农业TFP收敛具有抑制作用。【建议】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园区集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各县域应因地制宜,发达市(区)发挥技术引领与辐射作用,一般县(市)着重提升技术效率级规模效率,贫困县则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快形成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优势,实现农业劳均产出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