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坦洋工夫是"闽红"三大工夫红茶之一。随着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和市场需求变化,市场上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综述了茶树新品种在坦洋工夫红茶加工中的应用和工艺创新进展,旨在为我国新型红茶的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香型坦洋工夫缸茶初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发而成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本文就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鲜叶要求及萎凋(晒青→回青→做青→摊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加工技术做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创新坦洋工夫红茶优质产品提供加工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陈天志 《中国茶叶》2012,(12):16-17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独具风格的红茶产品,也是传统出口茶叶商品,曾一度垄断了整个世界红茶市场。随着内销红茶比重连年上扬,工夫红茶内销市场也日趋火爆,工夫红茶的再次崛起,为闽中腹地-尤溪县茶业创造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当地丰富的主栽良种福云6号、梅占等为优质鲜叶原料,借鉴名优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尤溪特色工夫红茶制作,探讨在烘干与造型工艺相结合,创新开发出具有眉形、螺形等各种特色外形的高档红茶,达到汤色橙红或红亮、香高味醇的新型高端特色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促进更多高档新产品抢占市场。  相似文献   

4.
不同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抗10号、福云6号和凌云白毫三个品种的螺旋形红茶、针形红茶以及传统的工夫红茶三个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针形红茶品质最好、螺旋形红茶次之、传统工夫红茶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乌龙茶栽培品种为原料,传统红茶工艺结合乌龙茶晒青、做青技术生产的花果香型工夫红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其品质突破传统红茶甜香甜醇,带馥郁花果香,滋味鲜爽。本文就栽培品种、加工原料、加工技术和季节性等方面对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生产香型独特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美人采工夫红茶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加工场所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整理、归堆、包装、贮藏和试验方法等方面内容,通过此红茶加工技术规程的总结和提炼以期为江苏地区生产类似工夫红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加工而成的新型工夫红茶。本文在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设置不同晒青、摇青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轻晒重摇或重晒轻摇有利于花果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提高,而且采用重晒轻摇比轻晒重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萎凋技术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夫红茶的加工工艺中,萎凋是第一道丁序,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基础工序。茶鲜叶经过萎凋,既有物理方面的失水,也有化学方面的物质转化。影响萎凋品质的因素主要有萎凋方式、萎凋时间、萎凋温度及萎凋程度等,萎凋效果对红茶最后品质的形成影响较大。因此,本文通过综述萎凋方式、萎凋时间、萎凋温度及萎凋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期生产企业能在实际生产中对萎凋工序及萎凋各因子对红茶品质的影响有足够的认识,为生产优质红茶和新工艺产品开发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以优化工夫红茶发酵配套工艺参数为目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中心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不同萎凋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同时对加工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做出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加工福建工夫红茶的茶厂,采集加工过程的样品,做出化学测定分析及感官品质分析,找出福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最优参数,新工艺发酵的茶样品质均匀、叶底红亮,香气和滋味品质明显提升,感官品质总分较传统发酵提高2.1分。  相似文献   

10.
以优化福建工夫红茶发酵配套工艺参数为目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中心试验设计,优化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不同萎凋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同时对加工过程中茶色素的变化做出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加工福建工夫红茶的茶厂,采集加工过程的样品,做出化学测定分析及感官品质分析,找出福建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最优参数,新工艺发酵的茶样品质均匀、叶底红亮,香气和滋味品质明显提升,感官品质总分较传统发酵提高2.1分。  相似文献   

11.
宜红茶史略     
翁寿楠 《茶报》2004,(3):13-13
宜昌红茶简称宜红茶,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由于宜红茶系条形茶,加工精细又称为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红茶是世界饮料之一,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红茶的国家。近几年,国内掀起红茶热,红茶生产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宁波市宁海县就增加了近20家,但有限的加工技术水平和相对落后的设备,阻碍了当地红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本试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工夫红茶可视化富氧发酵机进行发酵,同时对其他工艺参数进行相应调整,提出工夫红茶新工艺加工技术,并与传统工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更有利于红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李永菊 《茶叶》2009,35(4):207-210
本文对云抗10号、福云6号和凌云白毫三个品种的螺旋形红茶、针形红茶以及传统的工夫红茶三个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三个品种都是针形红茶品质最好、螺旋形红茶次之、传统功夫红茶品质最差。在同种工艺条件下,福云6号和凌云白毫的红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4.
福建红茶的生产现状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福建“小种红茶”和三大“工夫红茶”的生产现状和在茶树品种、生态栽培、加工工艺、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并提出展望,旨在为红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祖枝 《中国茶叶》2019,(7):49-51,56
福建省福安市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红茶曾风靡国内外。近年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出花果香坦洋工夫红茶,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对花果香坦洋工夫红茶进行简要介绍,并根据其加工特点、品质特征和市场反馈,结合烘焙加工设备现状,针对性地研究提出一种初制采用自动翻板式干燥机(选用生物质燃料)烘干,精制采用炭焙工艺的烘焙方式,对改进福安市花果香坦洋工夫红茶烘焙方式,提升品质,拓展市场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嗅觉可视化技术的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是工夫红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对红茶品质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嗅觉可视化技术的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判定方法。基于硅胶薄层层析板与16种卟啉衍生物设计构建了嗅觉可视化传感器及气体检测系统,用于工夫红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气体数据采集。采用Fisher判别分析与BP-AdaBoost算法建立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判别模型。分析表明,Fisher判别函数可以实现不同发酵程度红茶100%分类,交叉验证分组正确率达90.74%;BP-AdaBoost算法建立判别模型,训练集相关系数(Rc)和预测集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578和0.9132;嗅觉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工夫红茶发酵程度判定,为工夫红茶发酵过程实时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荒野坦洋菜茶原料制作的坦洋工夫红茶具有滋味醇厚、老枞韵味浓郁的特色.本文通过对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制茶关键工艺参数系统研究及经验总结,探索荒野坦洋菜茶为原料加工高品质坦洋工夫红茶技术.  相似文献   

18.
工夫红茶加工中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对茶叶微生物和铅、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初制加工是微生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发酵工序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初制过程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与机具均可造成茶叶铅、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宜红茶是传统的外销工夫红茶,于清光绪初年诞生在湘北鄂西交界的武陵山脉东部山区,至今已近150年历史。本文从不同时期的设备条件、加工方式和工艺变化等方面,探讨和阐述宜红茶初精制工艺的演变过程,研究和弘扬宜红文化。  相似文献   

20.
工夫红茶为中国所特有。目前,我工夫红茶主要销往波兰、苏联、英国、西德、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虽然目前世界红茶市场上工夫红茶贸易量占的比例很小,还不到2%,但它的卖价一直比较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不象红碎茶那样价格有大起大落变化。如1985年我国出口工夫红茶13583.57吨,金额3062.22万美元,平均单价为每吨2254.35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