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茶文化中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思维,事实上对赣南采茶戏的创作与形成有着根本性的推动力。大量丰富的艺术化色彩看,因此在赣南采茶戏转型传承与发展提升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对整个文化进行深度传承,就值得我们有效分析。本文拟从赣南采茶戏的形成背景及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对我们对整个客家茶文化的成熟理解与具体认知,通过深度探究文化与艺术之间具体关联性,进而全面、精准的探究客家茶文化对整个赣南采茶戏艺术风格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红英 《福建茶叶》2017,(12):299-300
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传承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艺术元素也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寻找到很多与其本地区发展有着重要关联的音乐艺术元素。本文拟从赣南采茶戏音乐的表现方式和展现特点分析入手,结合采茶戏音乐传承发展的具体价值,通过分析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具体价值内涵,结合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创新发展要求,进而探究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创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在幼儿教育中融入这项艺术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内涵,并进一步介绍了赣南采茶戏对幼儿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介绍了赣南采茶戏对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策略。  相似文献   

4.
丰富而具体的茶文化造就了赣南客家的采茶戏艺术,也让我们对客家文化和赣南地域文化形成了全面认知。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出发来理解赣南采茶戏艺术的产生背景,通过分析赣南客家采茶戏的艺术形式,进而诠释赣南客家采茶戏艺术中具体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坚 《福建茶叶》2016,(8):311-312
赣南采茶戏与赣南民歌根植于同样的文化土壤,二者在艺术表现特点方面具有明显的共同之处。但类别上赣南采茶戏与赣南民歌属于两种不同的声乐艺术形态,因此在艺术表现特点方面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从而为二者之间的相互借鉴、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本文在对赣南采茶戏与赣南民歌艺术特点的异同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以推动赣南采茶戏与赣南民歌的协同发展为出发点,对二者的相互借鉴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宗莉加 《福建茶叶》2016,(5):371-372
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特有的一个戏种,是在当地文化、历史、人文风俗的基础上赋予歌唱的形式表现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心情的一个曲调。赣南采茶戏的历史悠久,后经过代代相传和继承发展,形成了当地独特成熟艺术形式,并且作为传统艺术文化被国家列为保护对象。赣南采茶戏的唱腔是结合歌曲和戏曲两种形式的结合体,所以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对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以希望对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赣南采茶戏音乐承载着赣南客家人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性格,是极具地方文化色彩的音乐艺术形式。将赣南采茶戏音乐应用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当中,无论是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文化内涵的提升还是对于赣南采茶戏音乐艺术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赣南采茶戏音乐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赣南采茶戏音乐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赣南灯彩艺术与赣南采茶戏,都是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这两种艺术作为客家文化的奇葩,以其简单幽默的语言和轻松活泼的氛围,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而这在当前整个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有着重要价值。本文拟从赣南灯彩艺术的起源发展及传承发展分析入手,结合赣南采茶戏的起源以及主要特点及传承危机认知,全面探究赣南灯彩艺术与赣南采茶戏的渊源以及融合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由于地域环境、文化精神、民族历史差异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音乐文化,随着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加,地方音乐资源开发日益受到关注。音乐美学是独立艺术学科具备完整理论体系,通过对音乐艺术进行多项美学特性分析,确定不同特性间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到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赣南采茶戏是传统客家劳动人民思想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和两江文化烙印,戏曲音乐的艺术价值研究有助于传统茶文化的保护传承,使地方音乐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当前我国高校自发开设专门地方音乐课程,增加对传统民俗音乐介绍,但是由于现代采茶戏受众较少,相关作品艺术价值探讨还很不足,学生无法充分理解采茶戏的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针对赣南客家采茶戏展开,首先概述音乐美学视域下采茶戏发展现状,其次分析赣南采茶戏艺术特点及音乐美学视域下赣南采茶戏艺术价值,以期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赣南采茶戏是流传在赣南地区的民间小戏,其中以"两旦一丑"为最具代表性表演模式。而"旦角"又可分为"小旦"与"彩旦"。赣南采茶戏"两旦一丑"之间的关系大致概括为"彩旦来搭桥,正丑配小旦,反丑来捣乱,彩旦揍坏蛋"。当"三寸金莲式"的小旦遇上"夸张漫画式"的彩旦,最终形成了赣南采茶戏别具特色的女性舞蹈表演风格。本文旨在梳理与总结赣南采茶戏中的"旦角"舞蹈表演的形成成因及其独具个性的人物性格特征,明晰赣南采茶"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和艺术价值,提升和完善赣南采茶舞蹈文化内容,整体促进赣南采茶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们认识到各种传统音乐艺术的价值色彩和人文内涵日益突出,而这实际上,也成为我们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理解与认知视角出发,切合实际的探究赣南采茶戏艺术的发展来源与传承状况,通过具体认知赣南采茶戏艺术中所展现的音乐艺术形态,当然也要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艺术特征形成精准认知,并且尝试性寻找到多元价值观下赣南采茶戏音乐的传承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波 《福建茶叶》2016,(2):185-186
赣南采茶戏是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客家方言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健身操是一项极具韵律的健身项目.高校引入采茶健身操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仅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健身价值,而且拓宽了民俗传统文化,促进了采茶健身操的传承。本文正是对采茶健身操在高较体育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民族传统项目提供更多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赣南采茶戏盛行于赣南客家聚居区,又称"灯子戏"、"茶蓝灯"、"三脚戏",是客家文化滋养出来的戏剧形式。戏中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鲜明的音乐是赣南采茶戏的一绝,在全国有很大的知名度。本文以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为视角,在阐述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征。同时,提出了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以助推赣南采茶戏复兴发展,创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李豫虔 《福建茶叶》2016,(11):323-324
采茶戏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广泛存在于我国南方诸多地区,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与民间传统文化相融合,以小调、歌舞等作为基本辅助手段,逐渐发展壮大,创造了辉煌传奇的历史文化。基于此,本文笔者将着重以赣南采茶戏为例,对采茶戏的产生根源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细致剖析和解读,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未来采茶戏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进而为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江西的客家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中采茶戏便是这些精神财富中的瑰宝。赣南采茶戏则是江西采茶戏中的重要代表。本文以赣南采茶戏为切入点,在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江西采茶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演唱艺术作为一种植根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完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乃至具体的情感启迪,实际上都是基于价值认知的关键素材。本文拟从客家民歌艺术的内涵及形成背景认知入手,结合赣南采茶戏艺术的价值内涵理解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客家民歌艺术与赣南采茶戏的演唱对比,从而全面探究融入多种艺术元素实现赣南采茶戏演唱艺术提升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黄海燕  梁婧 《福建茶叶》2016,(8):297-298
江西赣南采茶戏是在赣南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方小戏,其以通俗易懂的客家语言,优美动听的民间音乐,欢乐明快的节奏,曼妙的舞姿和妙趣横生的表演,成为享誉全国的江西两大剧种之一,曾被田汉先生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本文通过对赣南采茶戏中音乐特点、类型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旨在揭示音乐在戏中的重要性,促进人们对赣南采茶戏音乐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许乐乐 《福建茶叶》2016,(12):302-303
赣南客家采茶戏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至今仍旧屹立不倒,赣南地区长期的茶叶生产形成了独特的客家茶文化,推动了赣南采茶戏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由茶事发展而来的戏曲种类。采茶戏经历了茶叶发展的过程,并且与茶文化共同融合形成独特的戏曲风格。本文通过对客家茶文化的内涵分析,探讨了客家茶文化对赣南采茶戏风格的影响,从而为更好地领悟客家茶文化和赣南采茶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内容中包含民间的采茶戏。民间采茶戏也丰富了我国的文化传统,它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魅力。在我国的采茶戏发展过程中,采茶戏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就是赣南采茶戏。并且,这部分采茶戏具有非常浓郁的异域风情,也是形成我国民间茶文化,茶艺术的重要形式。它融入了很多客家文化的精髓,也吸收了外地和本地之间所流传的很多民间的舞蹈,灯彩艺术和歌曲等形式。所以它具有非常独特的美感,不仅是在他的音乐形态上,还表现在他的舞蹈美感方面,已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就对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和舞蹈美的共性进行分析,探索其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雁  胡虹娟 《福建茶叶》2016,(5):335-336
赣南采茶戏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需要得到继承和发扬。然而,在现代文化的熏陶下,赣南采茶戏却一度与新时代的观众需求脱节,从而导致市场不景气,后继无人。针对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中国民俗经典文化不再流失,并得到继承和发扬才是根本。本文主要从赣南采茶戏的来源着手,研究了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现状和发展,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