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为了解异丙隆在大豆、玉米苗期除草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等情况,开展了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3 750、1 875、900 g/hm2处理均对狗牙根无效,对灰绿藜、苘麻、田旋花、苍耳等阔叶杂草有防治效果。在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900~3 750 g/hm2对三至八叶期玉米安全,但对大豆不安全,大豆药害重。综合考虑药效、成本和药害等,建议施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900 g/hm2防治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杂草。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我国玉米、大豆田主要杂草发生种类及简单识别,梳理了我国现有登记在玉米、大豆作物田的除草剂有效成分及作用靶标;同时详细概述了登记于这两种作物田的除草剂作用机理和应用特点以及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下田间除草剂如何合理选择与科学使用,以期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防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汉寿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和种植效益,针对汉寿县的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探讨了大豆玉米间作和大豆玉米套作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包括田间配置相关核心技术,以及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降高防倒、绿色病虫害防控等配套技术,讨论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汉寿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2022年,汉中市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在镇巴县九阵坝村精心打造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也是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10个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点之一。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杂草的防除效果,本研究测定了96%精异丙甲草胺EC、80%唑嘧磺草胺WG、33%二甲戊灵EC和50%乙草胺EC 4种除草剂的大田防效,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EC 900~1200 mL/ hm2+80%唑嘧磺草胺WG 56.25~75 g/ hm2以及33%二甲戊灵EC对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效,而33%二甲戊灵EC的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并且对禾本科杂草也具有较好的防效。这说明33%二甲戊灵EC具有较广的杀草谱,且防效稳定。综合所有防效结果及生态安全,33%二甲戊灵EC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纪磊磊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12):128-129+13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可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证玉米与大豆的产量,实现集约化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玉米与大豆为博兴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保证博兴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从选种制种、选地整地、种植方法和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可为类似地区实施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和大豆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重要的农业产品,既是重要的食物需要,又是畜牧业的优质饲料和工业的加工原料.然而,玉米和大豆是同季旱粮作物,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将永远无法满足玉米和大豆净作用地需求[1].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短缺决定了我国农业必须走高产出、可持续发展道路. 1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  相似文献   

7.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有效途径,既可使玉米不减产,又能提高大豆产量。对宁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与优势、推广示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及分析,提出下一步的发展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高低作物搭配间作、套作代替单一作物的大小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的产量,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单位面积内大豆和玉米产量提升。2022年,梁山县第1年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工作,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和示范片,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作者依据2022年梁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实际情况,从复合种植工作取得的成效、取得成效的原因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今后梁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为缓解争地矛盾,在确保玉米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直接增加大豆播种面积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安徽省萧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与玉米、大豆常规种植存在较大差异,在栽培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种植品种选择不当、栽培措施不够完善、化学除草药害发生普遍、化学调节剂控制较差、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从生产实际出发,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对充分发挥生产潜力、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健康发展、提高大豆和玉米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效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结果表明,虽然间作玉米、大豆产量有所降低,但玉米与大豆间作总体上比玉米单作或大豆单作收益高,玉米与大豆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提高经济收入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难题,江苏省新沂市开展了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对2022年新沂市春播和夏播两种种植模式进行效益分析,并从品种选配、种植模式、精细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新沂市在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总结的技术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下一步推广提出建议。试验证明,虽然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和玉米产量均有所降低,但综合收益比大豆单作或玉米单作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耕地面积有限、大豆玉米供需缺口巨大及争地问题突出等困扰国家粮油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起在全国试点着力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对传统间套作模式的重要创新,兼具土地资源优化、土壤肥力及作物产能提升等多重优势,最初在我国西南地区推广应用,增产增收效果良好,但该技术模式对品种选择、田间配置、机械化应用等要求较高,在全国推广成效中存在区域差异。本文通过淮北市连续两年的示范基地测产和田间调研分析结果,准确掌握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当地的应用推广成效,探讨技术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优化完善区域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济宁市积极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攻关,通过多点试验、示范和推广,实现了“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并总结出了适宜本地生态条件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效化、规模化推广提供技术支持,亦为黄淮海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豆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研究分析东营市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可行性,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东营市发展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结合东营市玉米、大豆产业现状,提出了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发展的4个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分析表明,东营市发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充分发挥东营市的资源优势,为全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提供一个借鉴和样板。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的基础是这两种植物的生长特性互补以及种植季度相同的特征,在单位面积上同时种植玉米与大豆,提高单位面积生产率,促进集约化农业发展,是立体农业的一种.文章从目前四川大豆的生产状况出发,阐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点,结合四川大豆生产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当地玉米大豆带状种植的改进策略,以期在...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的除草剂,选用7种除草剂5种不同处理进行土壤封闭试验,对杂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和作物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20 g/L异丙甲草胺+51%丙炔氟草胺、40%砜吡草唑+51%丙炔氟草胺2种处理的株防效均在87%以上,鲜重防效均在98%以上,对大豆和玉米安全,且能促进大豆增产43.38%以上,促进玉米增产21.76%以上,可以作为适宜鲁西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的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剂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玉米、大豆间作的种植模式,利用玉米和大豆植株的高度差,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和大豆的固氮作用,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提高耕地土壤肥力,促进玉米、大豆共同增产。吉林省四平市于2022年开展了玉米、大豆间作试验示范,成效显著。结合四平市田间试验,从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田间配置、播种、化学除草、施肥、化学调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4):122-123+14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通过阐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提升聊城市玉米大豆作物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吉林省东部山区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选择问题,该研究采用8个大豆品种、3个玉米品种随机组合设置不同处理,对不同大豆、玉米产量及大豆+玉米产量产值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在品种间、不同玉米品种间、大豆×玉米互作间均有显著差异,最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为雁育豆8号和东生77,带状/净种比分别达到61.9%和59.5%,对大豆遮阴影响最少的玉米品种是先玉1219;不同品种玉米产量,仅玉米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迪卡A6565表现边行优势最强、产量最高,带状/净种比达到66.4%;大豆+玉米产量和产值表现最好的组合均为雁育豆8×迪卡A6565,其产值比净种迪卡A6565增值12.2%。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模式的选择对于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大豆和玉米分别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它们的种植模式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概念以及在实际农田中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