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六堡茶理化指标符合广西地方标准,且3个批次有较好的重复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bliss法计算得出六堡茶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9.38 g·kg~(-1),95%的可信限为8.43~10.44 g·kg~(-1),大于5 g·kg~(-1)的经口急性毒性标准;采用大鼠30 d喂养实验发现,期间动物的生长发育良好,六堡茶3个剂量组(0.47 g·kg~(-1)·d~(-1)、0.94 g·kg~(-1)·d-1、1.88 g·kg~(-1)·d~(-1)的动物体质量、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六堡茶属于无毒级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修订了GB 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及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新出台的国家强制标准中均有涉茶指标.本文通过分析新标准出台背景及新旧标准涉茶指标变化,阐述了新标准实施对茶叶行业的意义,并对新标准中涉茶指标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厂生产奥申牌花旗参茶(冲剂型),主要成份为西洋参总皂甙,委托陕西省食品卫生防疫站,对西洋参总皂甙做毒理实验。现将结果摘要发表,仅供参论。 一、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采用霍恩氏法选择雌、雄性小白鼠,分别对西洋参总皂甙作一次性经口急性毒性试验,结果雌鼠LD_(50)=5.84(4.30~7.94)g/kg;雄鼠LD_(50)=5.01(3.44~7.3)g/kg。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中,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本次实验西洋参总皂甙属实际无毒级。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08,30(4):6-7
据《食品产业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茶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中国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配方普洱茶饮用的安全性,以标准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理化成分,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测得标准普洱茶、灵芝普洱茶、洋参普洱茶、橄榄普洱茶、荞芽普洱茶等5个茶样对小白鼠的LD50依次为10.32、10.02、10.02、10.96、10.32 g/kg;在理化指标上:配方普洱茶与标准普洱茶没有明显的差异,且符合普洱茶的国家规定。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普洱茶的急性毒性与标准普洱茶同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4个配方普洱茶都属于实际无毒。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中国茶食品的市场现状、地域性、合理搭配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茶食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自主品牌,以及完善茶食品的合理搭配理论,促进茶食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茶叶科学》2009,29(3)
《茶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CAB等收录,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指标列同类期刊第一。主要报道最新涉茶科技成果,内容包括茶树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生化、机械、技术经济、茶饮料、茶食品和保健品、茶的医用保健等。  相似文献   

8.
以宋朝茶画为研究样本,重点分析三幅茶画作品:赵佶的《文会图》、马远的《西园雅集图》、刘松年的《撵茶图》,探究宋代茶画中香炉的造型设计特征和影响香炉造型的因素。综合文献检索、博物馆考察和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对茶画的理解,进一步归纳总结出茶画中的香炉造型与其背后隐藏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人意趣及工艺技术,茶画中细节的描绘真实传达了传统文玩器物的信息,可见宋代香炉是一种满足各种功能的日常生活器皿,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随着消费者对陈香型岩茶、铁观音等的升温,老茶市场一片乱象,没有标准,消费者无所适从。在陈香型乌龙茶国家标准没出台之前,企业制定标准十分有必要。为此,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特制定此标准。本标准的感官指标和特性指标(水分、总灰分、碎茶、粉末)根据产品特征及配料制定,其他指标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用茶掺食做菜肴、茶食品,供人食用,在中国由来已久。茶食品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风味独特,堪称中国美食的一奇。 用茶掺入其他食物煮食,可以说是古代吃茶法的延伸,《晏子春秋》、《食忌》、《广雅》、《茶经》等古书中都有饮食茶叶的记载。茶叶入莱,除有营养、药理作用外,对菜的风味也具有独特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从营养和保健角度安排和丰富自己的饮食生活,茶叶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也同时倍受人们的关注。茶叶食品集食品工业与茶叶综合利用开发于一身,无论从现代食品工业开发还是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都值得研究和探索。 为了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节  相似文献   

11.
林燕腾 《福建茶叶》2023,(4):172-174
清代《茶经》一文记录清代漳州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贮茶、施茶的方法,保留许多古代制茶和茶艺的科学技术,也表达了清代漳州人对茶品的精神追求。对于研究茶史和地方史提供可贵资料。作者陈常夏为清初会元,任过清代官员。晚年隐居漳州江东,生前关心民瘼,敢为民请命,人称“铁山先生”。著有《江园集》14卷,《茶经》出于该书集。  相似文献   

12.
读《茶经》的一点新解薛德炳(四川万源市茶果站万源·636350)陆羽著《茶经》实地考察过山川、河谷的野生茶树或园地(农地)中生长的茶树。亦亲自动手采制、烹品茶叶。对茶的知识有直观和理性的感受。《茶经·一之源》中,(茶树生长)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  相似文献   

13.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7):33-34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茶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一般认为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的“茶”写成“荼”(读作“ú”)。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经·邶风·谷风》中记载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相似文献   

14.
王玉京 《福建茶叶》2023,(2):190-192
宋代形成体系的文人情趣生活,被总结成越来越完善的体例,晚明时期,品茗乃文人雅士重要的娱性活动,每每雅集或是文士相聚,除却品茶抚琴以外,总有庭园中栽植花木或插花作品相伴,茶之味与花之香,共同在味觉与嗅觉上丰富了文士的品茗活动。陈洪绶画有多幅与茶事生活相关的作品,如《玉川子图》、《高隐图》、《高贤读书图》以及《品茶图轴》等,其茶画中多伴有瓶花形象出现,在丰富画面的表现形式之余,也为研究晚明时期茶事生活以及茶事生活中的瓶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本文分别从瓶花与茶在画中的隐喻和瓶花与品茗的关系两个角度考察陈洪绶茶画中的瓶花,从而了解晚明文士品茗插花生活的情境。  相似文献   

15.
《茶叶科学》2008,28(4)
<正>《茶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CAB等收录,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指标列同类期刊第一。主要报道最新涉茶科技成果,内容包括茶树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生化、机械、技术经济、茶饮料、茶食品和保健品、茶的医用保健等。《茶叶科学》为双月刊,大16开本,每期定价10元,全年订价60元。为简化  相似文献   

16.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们都把茶叶称为茶米。为什么叫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都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茶谱》中则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  相似文献   

17.
《茶叶科学》2011,(5):376
<正>《茶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资助项目,中国科学引文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CAB等收录,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指标列同类期刊第一。主要报道最新涉茶科技成果,内容包括茶树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生化、机械、技术经济、茶饮料、茶食品和保健品、茶的医用保健等。《茶叶科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18.
《茶叶科学》2011,(3):170
<正>《茶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资助项目,中国科学引文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CAB等收录,影响因子等期刊评价指标列同类期刊第一。主要报道最新涉茶科技成果,内容包括茶树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生化﹑机械﹑技术经济﹑茶饮料、茶食品和保健品、茶的医用保健等。《茶叶科学》为双月刊,大16开本,每期定价10元,全年订价60元。为简化手续,订刊只需  相似文献   

19.
林更生 《福建茶叶》2013,35(4):51-52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引《晋书》说:"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饮,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这一句话大意是说:"《晋书》中记载:"‘桓温任扬州牧时,由于秉性节俭,每逢请宴会,只有七盘茶果招待喝茶’。""茶果"古代不专指一种什么果品,一种解释为茶和果品。唐·自居易《曲生访宿》:"林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也是这一意思。再一种解释则是泛指点心。《六都成语·茶果费》注:"衙门茶果,例有官项,  相似文献   

20.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最早以具有解毒功效而被发现。之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以茶治病的经验,并对茶的保健功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就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记载。17世纪后期,中国饮茶习俗和茶的保健知识一同传入欧洲,当时茶是在药房里销售的,而且价格昂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茶叶从药用到饮用,直至今天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时尚之所以能在全球风行,茶叶具有保健功效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茶医学研究的广泛开展,探明了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等功能成分,对人体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以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各种功能性的茶饮料、茶食品、茶医疗保健品也因此相继开发,走入市场。茶已成为“绿色、健康”的代名词,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为了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本刊约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撰写“茶与健康”专题,按茶叶的不同保健功能对茶与人体健康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