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并验证大粒花生品种产量构成,为高产育种和品种评价提供有效指导.以2018—2019年河南省大粒花生区域试验为基础数据,对大粒花生进行可视化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同时利用GGE(Genotype+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进行丰产稳产性评价.结果表明,出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侧枝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单株生产力、百仁质量、百果质量、单株结果数与荚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性综合排名为开农99>商花27号>商花34号>豫花120号>周花7号>豫花133号>豫花9326>安花8号,与单株生产力排序基本一致.综上所述,GGE双标图能有效评价花生区域试验中的参试品种,大粒花生在育种时需侧重对单株生产力和百仁质量的选择,同时适当控制旺长.  相似文献   

2.
宜昌黑花生多点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进行了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多点品种(系)比较试验,参试的3个品种(系)平均单产4 290 kg/hm~2。其中宜昌黑花生新品系全生育期114 d,植株直立状,主茎长58.1 cm,单株分枝数8.3个,单株结果枝数6.8个,平均单产4 664 kg/hm~2,比豫花22号增产35.5%,居第二位。室内考种单株产量为17.9 g,500 g荚果饱果重482.6 g、总仁重量324.9 g、饱仁重量304.5 g,单株结实荚果数18.5个、饱荚果数16.4个、秕荚果数2.1个、无发芽果和烂果。中花9号全生育期113 d,平均单产4 767 kg/hm~2,比豫花22号增产38.5%,平均单产居第一位。豫花22号全生育期105 d,平均单产为3 441 kg/hm~2。  相似文献   

3.
<正> 豫花四号是我省新近推出的花生新品种。在一般生产条件下,麦套和夏播亩产荚果250kg左右。1992年在本所试验田(沙壤土、地力中上等)于5月14日播种,9月5日成熟,亩产达307.3kg。大田最高潜力产量431.55kg。一、产量构成因素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果数和果重。果数一般通过种埴密度和提高单株结果数获得。果重除了种性,主要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管理技术。豫花四号品种用于麦垄套种,种植方式常采用“二垄靠”。适宜密度每亩1.0—1.2万穴,双粒播种留苗,实收株数1.8万株以上。从1988年以来的资料统计表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株结果数变异系数较大。因此,管理技术的重点是提高和稳定单株结果数。据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不同花生品种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生产中推广的花生品种白沙1016、远杂9102、豫花7号和豫花15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花生形态及产量的影响2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4个参试品种的主茎高度、侧枝长、干物质质量、产量和经济系数均表现为降低,其中远杂9102主茎高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0.073 cm、1.24g;产量和经济系数在4个参试品...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豫花四号在豫西旱地种植密度以每亩1.246万穴的产量最高;每亩种植密度在0.8万穴—1.4万穴范围内,其单株结果数随密度增加而明显减少,而500g果数则随密度增加而明显增多,出仁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椰树行间间距大,林下间种花生能够提高椰园非生产期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通过幼龄椰树林下栽培15个花生品种,分析农艺性状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农艺性状差异大.以当地东方种为对照,四粒红、中花12号、桂花36号、桂花771、桂花红132的植株长势显著优于当地东方种,中花26号的单株饱果数显著高于当地东方种,中花16号、中花24号、中花26号、桂花黑1号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当地东方种,中花6号、中花9号、中花12号、桂花771的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低于当地东方种.变异分析表明,无效果数、秕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出仁率、饱果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单株结果数、结果枝数、百仁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侧枝长,结果枝数与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百仁质量,单株结果数与单株饱果数、百仁质量,百果质量与百仁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侧枝长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总分枝数与百仁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在一定范围内,主茎越高,侧枝越长,分枝数和结果枝数越少,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和秕果数也越少,百果质量与百仁质量也相对越小.  相似文献   

7.
杂交小麦组合的灰色综合评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灰色分析,对20个K型杂交小麦组合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单株穗数,主茎小穗数和穗粒数对单株粒重的影响较大,K豫3A*豫麦2号等6个组合的评判值较高,是有苗头的杂交组合。K型不育系中K豫3A和恢复系中豫麦2号的平均评判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黑龙港低平原地区直播春花生高产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种引进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通过两年大田品种比较试验对黑龙港低平原地区引进的9个春花生品种进行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株饱果数,荚果产量受百果重影响较大,而百果重与百仁重、主茎高、侧枝长、籽仁长极显著正相关,但与总分枝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地种植品种‘冀花4号’相比,‘豫花25’、‘豫花9326’、‘豫花22’具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平均籽仁产量分别增加28.95%,17.91%,17.67%,且‘豫花9326’粗脂肪含量较高。综合分析,黑龙港低平原地区通过引进春花生品种‘豫花25’、‘豫花9326’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审定编号豫审花2008004选育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郑9327×海花一号特征特性"漯花6号"疏枝直立,夏播全生育期114天;叶片长椭圆形,叶片较大,叶色浓绿;主茎高40.6厘米,侧枝长44.0厘米,总分枝数8.3条,结果枝数6.0条,单株饱果数10.3个;荚果为普通型,果嘴钝,网纹粗、浅,百果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豫综5号糯质化改良取样的可行性,明确选取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方法]采用田间种植、室内测量等方法对豫综5号的894个单株进行调查和数据处理。[结果]894个单株穗位高变异系数为19.9%,单穗重变异系数为35.1%,穗长变异系数为18.1%,穗行数变异系数为19.7%,行粒数变异系数为22.5%,单穗粒重变异系数为36.3%。[结论]这些性状在各单株之间变异比较大,能够代表豫综5号进行糯质化改良。  相似文献   

11.
周豆12号     
品种来源:豫豆24号×豫豆12号(花粉管通道法杂交) 特征特性:生育期105天,属于中熟夏大豆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5cm左右,主茎有效节数15节左右,有效分枝数2~3个.单株荚数43.8个,单株粒数78.8粒.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2016年河南省麦套组区试试验中的26个参试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抗性进行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花生新品种商花17号产量达5 430.49 kg/hm2,排名居第1位,比对照豫花15高出19%;其单株结果数、百果重和饱果率均高于其他品种(系),且高抗倒伏;适于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引进新品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2年(2015年和2017年)大田试验,比较了14个夏播花生品种在黑龙港低平原区的生态适应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试验年份显著影响花生的经济和农艺性状。与‘冀花4号’(对照)相比,‘豫花9620’‘豫花25’‘远杂9102’‘豫花9326’‘远杂9847’‘远杂9307’和‘豫花9719’等多个品种均具有产量优势,其中‘豫花9719’表现最好。两年试验中‘豫花9719’的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高出43.1%~46.4%和59.1%~73.5%。此外,荚果产量与籽仁产量、出仁率及百果重等均显著相关,但与单株饱果数、主茎高及侧枝长等的相关性受试验年份的影响。综合来看,在黑龙港低平原区引进种植‘豫花9719’是提高该区域夏花生产量的有效途径,可为该区域花生产业发展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高产花生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正>审定编号豫审花2010002选育单位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鲁花12号×豫花8号特征特性"漯花4号"属疏枝直立型花生品种,生育期124天;连续开花;主茎高39.6厘米,侧枝长43.5厘米,总分枝8.8条,结果枝6.8条,单株饱果数11个;叶片绿色,长椭圆形;荚果斧头形,果小、均匀,果嘴锐,网纹细、较浅,缩缢浅;百果重170.8克,饱果率76.6%;籽仁椭圆形、粉红色,百仁重75.6克,出仁率71.6%。经鉴定,"漯花4号"抗网斑病、病毒病,感叶斑病、锈病、根腐病。  相似文献   

15.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特色优质油料作物。提高芝麻单产水平是实现我国粮油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为建立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本研究以耐密植黑芝麻新品种豫黑芝1号为试验材料,在3个产区(漯河、信阳和三门峡),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12万株/hm2、15万株/hm2、18万株/hm2、21万株/hm2)下豫黑芝1号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豫黑芝1号在不同产区的生育期差异明显;种植密度对豫黑芝1号的株高、有效果节数、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化程度不同;对小区产量及单株产量影响显著。在21万株/hm2密度下,豫黑芝1号单产水平最高达到1463.33 kg/hm2(三门峡)。研究为芝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罗汉果的生产投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试验以龙脊1号扦插苗为供试材料,设挂肉免点花、未挂肉免点花和人工点花3个不同处理,对其单株挂果数、大果数、中果数、小果数及纯收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挂肉免点花与人工点花单株挂果数和大果数差异不大,且纯收益高于人工点花。因此,挂肉免点花技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参试的12个花生品种进行品比试验,鉴定出适宜河南省夏播种植的花生品种。[方法]对不同花生品种的生育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性表现、产量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开农86、豫花98、商花24号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增产极显著,综合表现较好。其中,开农86、商花24号果型中等,出仁率高,单株生产力大,特别适宜夏播。豫花98和豫花92果小、仁小,荚果显著增产,推荐参加小粒花生品比试验;商花25号、开农85荚果分别比对照仅增产6.84%、5.09%。[结论]该研究为夏播花生新品种在河南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6×6完全双到杂交,对供试亲本及其杂交组合产量的配合力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豫麦10号的每穗粒数、单株粒重、陕农7859的千粒重、西安8号的单株穗数GCA最大;豫麦10号×陕农7859组合的每穗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穗数以及冀麦5418×偃师4号组合的千粒重SCA最大.同时又采用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的GCA相对效应值之和与产量的GCA相对效应值以及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的SCA相对效应值之和与产量的SCA相对效应值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据此,讨论了如何根据配合力选配强优势组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品种名称:开农37审定编号:豫审花2003003品种来源: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母本:豫花7号,父本:豫花1号特征特性:属直立疏枝型,生育期115天,连续开花,荚果发育快,饱果率69.9%,主茎高43.8厘米,叶色淡绿,叶片中大,结果枝数7.2个,荚果普通型,缩缢稍显,果嘴稍钝,结果数13个,百果重190.4克,出仁率73.2%,籽仁椭圆形,种  相似文献   

20.
花生群体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花生群体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生理特性。【方法】应用红外测温仪对豫花9331、豫花9327及鲁花11号花生的冠层温度进行了长期观测,并测定了饱果期花生主茎功能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以及该时期花生荚果的干物质积累量,并对一些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品种花生群体的冠层温度存在着明显的分异现象,鲁花11号、豫花9331持续偏低,豫花9327持续偏高。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豫花9331、鲁花11号功能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在逆境条件下变化平缓,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持续时间较长;相关分析表明,主茎高、分枝数和侧枝长均与冠层温度呈负相关。【结论】冠层温度偏低的花生品种生理活性高于冠层温度偏高的花生品种,且温度型归属与功能叶片生理性状的优劣及植株农艺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