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成县地处浙南山区,茶叶生产上由于茶类单一、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茶园基础差,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低产、低效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该县采取了“攻春茶,重点开发名优茶,抓好低产茶园改造,积极发展名优早茶基地和优化茶园、茶类结构”的做法,使低产茶园走上了“一优两高”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已改造低产茶园3450亩,平均亩产由改造前的13.6kg上升到改造后的45.3kg,年增干茶110吨,1993年生产名优条38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0万元,使茶叶生产走出了低谷,开创了茶叶产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低丘红壤茶园在浙江省茶园面积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大多数茶园长势较差,品质不高,经济效益低,不利茶叶生产的发展,应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茶叶质量,调整茶类结构,是改变低丘红壤低产低质低效益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低丘红壤发展名茶生产,对提高目前茶叶的总体质量,促进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兰溪市茶场地处金衢盆地中部平缓丘陵区,海拔45~70m,是典型的低丘红壤茶区,茶园土壤全部为第四纪红土砾石层发育而  相似文献   

3.
1 概况 茶叶系多年生经济作物,资阳茶叶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茶树多为群体品种,由于粗放经营,鲜叶产量低、质量较差,种茶效益逐步下降。至90年代初,每667m^2茶园产值已降到300元以下。为了扭转茶叶生产连年滑坡的被动局面,资阳区委、区政府于1992年开始引进良种,开发新茶园。1995年又启动了益阳竹峰有机茶系列产品产业化开发项目,由资阳区农业局组织实施,决定以有机茶生产为突破口,以产业化开发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1995年我县实施了“福建省果茶园改造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由于大力开展低产茶园改造,开发名优茶等项目,先后获得了农业部“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和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经济作物先进单位”称号。1998年投产茶园2533hm2,茶叶产量达1930t,比1994年增736t,增产6385%,平均6667m2,产507公斤。茶叶产值1680万元,比1994年增917万元,比增1201%。茶叶税收占全县税收10%。1999年茶叶又获得好收成。1 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11 茶叶发展不平衡 经营效益悬殊。80年代,我县社队两级都办茶场,各乡镇都设茶叶收购站,生产收购规模相差不大,发展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5.
茶园土壤定向培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化县地处闽中山区,是我省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近年来,茶叶生产发展迅速,新垦茶园面积较大,茶园土壤多为山地红壤或黄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产量普遍偏低。茶园土壤肥力与茶叶产量、质密切相关,增施有机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是茶  相似文献   

6.
由农牧渔业部技术推广总站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协作、研讨会,于1984年11月6—11日在湖北省宜昌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教育、技术推广和生产主管部门的代表共86人。会上共收到典型材料和学术论文43篇,有11位茶叶技术推广项目示范县(区)的代表,汇报了一年来茶叶技术推广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执行情况;有9位专家,就如何进行低产茶园改造,提高茶叶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还有更多的代表,围绕上述问题,在分组讨论中,交流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茶树是以采摘鲜叶为主要目的经济作物,氮肥的施用占主导地位,磷、钾肥也不可缺少。我县茶园现行施肥普遍偏趋氮肥,结果导致茶园土壤中氮、磷、钾及其它营养元素之间比例严重失调,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理体性质恶化,地力退休,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出现氮肥增产效果下降,茶叶品质下降,生产出的茶叶“香低、味谈、不耐泡”成为名优茶开发生产和茶叶经济效益提高的致命弱点,制约了“两高一代”茶叶的发展。为解决目前茶园生产中有机肥用量不足,土壤磷、钾缺乏以及偏施氮肥的问题,推广茶叶栽培新技术、促进茶叶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衰老茶园改造一直是茶叶科研和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改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配套,各地都涌现了许多茶树复壮、茶园换貌、增产增收的改造更新茶园。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分散种植的旧茶园基数很大,既有至今尚未改造的,又有虽经改造而又重新衰退的。50~60年代开辟的新茶园茶树已陆续进入衰老期,品质和产量相继下降,70年代集中发展的新茶园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建园基础差和采摘、管理失调而使茶树未老先衰。可见衰老茶园改造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当今茶叶生产正朝着优质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衰老茶园改造已不仅仅是“低改”的内涵,而是一项全面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提高茶园生产力水平的综合工程,是发展我国茶叶经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茶叶的卫生指标和保健作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绿色食品的发展。据报道,日本从70年代开始就试产“有机茶”,80年代试制“无农药茶”,而今许多茶叶店里都设有“有机茶”和“无农药茶”专柜,卖价远远高于其他茶;坦桑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和出口无公害茶的国家,其产品由英国包销,目前已扩展到美国、加拿大等国;英国1989年销售无公害自然茶达到0.3万吨,为80年代初的30倍;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等国由于市场需要和价格吸引,也在努力扩大无公害自然茶的生产;在我国,绿色食品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欲购茶叶绿色食品的消费心理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 为适应国内外茶叶消费的新趋势,我国近年来开始重视茶叶绿色食品的开发,农业部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准;云南、广东、安徽等地已在开发茶叶绿色食品,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应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以加快我国茶叶绿色食品的开发。我国不少茶区生态环境优越,有的茶园从未施用过化肥、农药以及其他化学制剂,而且茶园又远离城镇、工厂及居民生活区,无废水、废气、废物的污染,所产茶叶属天然无公害的产品。因此,我国开发茶叶绿色食品具有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只要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吴道芳 《茶叶科学技术》1998,(3):F003-F003,F004
闽北是我省重点茶区之一,“七五”、“八五”期间我市茶叶生产发展迅速,全市茶园每年以4——5万亩速度递增,产量以豆.5—2万担速度增加,茶叶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大支柱产业。“九五”期间,由于市场变化,茶叶生产经济效益下降。如何使茶叶生产进一步巩固、提高,走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在新一轮创业中再创新高,要把我市中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纳入“九五”全市某区突出的重点来抓,在省农业厅经作处的大力扶持下,大力开展中低产茶园的改造实施工程。现将低改的效益与措施简述如下:一、M&$1$N省厅95年开始在我市松溪、顺昌…  相似文献   

11.
浙江十里坪农场四大队地处金衢盆地,是典型的低丘红壤地区,拥有生产茶园393亩,由于茶园土壤养分贫瘠,茶树品种杂乱,加上管理不善,导致茶树长势弱,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下,1991年产值仅为6.9万元,亏损3.3万元。针对这种局面,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1992年开始实施了“一培二改三配套,春茶重点抓高效”的综合配套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茶叶品质不断提高,茶叶产值连年翻番,在实施该技  相似文献   

12.
低丘红壤地区的主要生态条件很适宜茶树生长,但在立地的气候、土壤、地形与植被等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茶树品种混杂和农艺管理粗放等人为因素,常造成大面积茶园低产低质、效益不高的现象。据调查,低丘红壤地区茶园平均亩产值多在500元左右,茶叶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也不具竞争力。为此,笔者近年在浙赣低丘红壤茶区设置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区,对10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和大区观察分析,为该地区调整茶园品种结构,推广多茶类组合生产技术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提高低丘红壤茶园水肥利用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丘红壤遍布我国南方14个省(区),境内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适于茶树生长,是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基地。但是红壤地区常有季节性干旱,且红壤本身土性粘重、养分贫瘠,加之管理粗放,水土流失严重等,影响了红壤茶园生产潜力的发挥,致使目前红壤地区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生产力低下。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按客观规律合理施肥和用水,提高茶园水肥利用率,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的,这是当前我国红壤地区茶叶生产中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省农业厅1997年就开始组织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项目,三明列入全省10个示范点之一,通过七、八年的实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本该与无公害茶园建设协调并进的生态茶园建设在近些年来则出现了令人担忧态势。本文在回顾三明市无公害茶园建设历程的同时,对茶园生态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剖析,旨在进一步深化茶叶安全生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大悟县三里茶场200亩茶园严格按照国家有机茶标准,进行了改造升级并施行安全生产管理,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为该县有机茶生产的典型。2005-2007年连续3年被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茶。该场生产的“三兄山茶”2005年获湖北省名优茶评比金奖;2006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为质量安全食品;2007年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2007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检查组以及湖北省茶叶学会专家现场考查后,高度赞扬了这种有机茶生产模式,认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调整茶叶生产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务院国发(84)75号文件精神,1985年开始,浙江省所有茶类都将实行议购议销,茶叶销售将为多渠道销售,茶叶市场将为开放式市场,茶叶的产销体制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为适应茶叶生产的新形势,开创茶叶生产的新局面,调整茶叶生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一、调整茶园结构茶园结构包括树龄结构、品种结构和生态结构。树龄结构浙江省现有茶园275万亩,其中生产茶园215万亩,幼龄茶园60万亩,在生产茶园中,老茶园约70万亩。面对这种情况,应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保证质量的原则下,采取“发展、改造、淘汰”同步进行的措施,在生态条件优越的名茶、高山地区,  相似文献   

17.
闽清县地处闽江下游,属中亚热带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几年来该县共改造低产茶园2980亩,占总面积的1/5左右。平均亩产从改前的38公斤,上升到87公斤。年增茶叶146吨,1996年生产名优茶21.5吨。全年茶叶总产值增加226.5万元。初步改变了长期低产、低效的状况,开创了茶叶生产新局面。(一)推行“四改四结合”的方法,改造低产茶园1.改土改园与改树相结合。改土改园重点抓住深翻土层,整修梯坎,畦内侧修建“竹节沟”及重施有机肥。达到改善土壤环境和保土、保水、保肥的目的。深翻时每亩施入腐熟饼肥200公斤,尿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NZN有机微肥在茶园中效果。结果表明:A休园喷施NZN有机微肥能促进茶芽萌发和芽叶生长,增加单位面积的芽头数和混合芽叶重,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在花岗岩红壤花茶园中喷施,增产幅度为0.1-27.3%,在第 红壤茶园中施用增产4.4-8.7%,而施NZN有机微肥对茶树的氮素营养及茶叶品质主要成分影响效果不显著,但能降低芽叶的酚氨比,这地名优绿茶品质有利。该微肥在茶园中的喷施浓度以400-600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福州茶叶生产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有了较快的发展。1、茶园面积稳定,茶叶质量逐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十年来,福州茶叶实行“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方针,茶园面积稳定在7333hm2左右,年产量和产值分别以年增3%和5%的速度稳步提高。2002年总产8600t,产值1.07亿元。茶叶单产从当初的41.5kg,提高到现在的81.3kg,良种普及率从73%提高到94%。2、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从1997年罗源中房镇被确定为全省十大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以来,全市已建立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2000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5%。分布在罗源、连…  相似文献   

20.
温岭县大吕公社彭家大队,茶园109亩,其中采摘茶园99.2亩。1982年茶叶生产实行“四统一”前提下,建立包产到户责任制,产量增加,品质提高,集体和个人收入增加,调动了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他们的“四统一”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具体做法是:统一指挥(大队成立茶叶专业组,由两名支委负责,统一指挥茶叶生产);统一施肥(化肥由大队统一分配保管,统一时间施肥);统一治虫防病;统一初制(大队收鲜叶,统一初制和出售)。茶园逐块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