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鸟山矿井是鹤岗矿业集团新建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面设施的兴建、开挖、填筑以及排放弃土、弃石、弃渣的压埋等都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扰动了原地貌形态,损坏了地表土体结构和地面林草植被。分析水土流失总量得出,在预测期水土流失总量4.36万 t(含背景值)中,扰动地表流失量0.29万 t,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6.7%;由于堆放、排放弃土弃渣矸石可能造成的直接流失总量4.07万 t,占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93.3%。因此,在运行期把排矸场作为重点防治区。随着工程施工进度的进行,各阶段的水土流失形式、强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施工安排,分时段分别进行水土流失预测;空间上,对每个施工阶段内,根据建设区域的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特点及主体工程总体布局,将划分不同的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流失预测。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引细入汤工程及项目区概况,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公式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预测的结果为:项目施工期与运行初期水土流失总量为1 035.65 t(包括现状侵蚀量),新增水土流失量618.61 t,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施工期隧洞开挖时扰动地表和隧洞弃渣堆置引起的,隧洞建设区、枢纽建设区、弃渣场区及生产管理区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公路建设过程往往更容易引起剧烈水土流失。通过对甘孜州出州通道泸(定)汉(源)路沈宜段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析和研究,泸汉路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311.63 hm2,因工程项目建设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预测总量为13.46万t,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时段为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为路基工程和弃渣场,根据计算结果,对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路基工程和弃渣场提出了具体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和典型设计。  相似文献   

4.
以南宁市综合档案馆为例,分析了点式市政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及危害。该项目预计新增水土流失量843.91 t,其中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分别有777.22、43.38 t,占总量的92.10%和5.14%,新增水土流失比较集中。考虑到市政项目位置独特及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遵照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为主,临时措施为辅的原则,在各施工单元布设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西气东输工程郑州至上海段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气东输工程线路长、规模大 ,涉及地貌类型多 ,施工方式多 ,造成的水土流失形式多 ,局部水土流失量不大但总量较大。郑州至上海段扰动地表面积 2 0 81 47hm2 ,将新增水土流失量 78万t ,其中弃渣流失量 64 4万t。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包括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临时措施和水工保护四方面 ,其中弃渣拦挡保护是治理措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宁东基地南湖中水厂建设工程为例,对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将项目区划分为中水厂区、进厂道路区、泵站区、厂外管线区、输电线路区、维修便道区6个预测单元,分别对各单元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时段内,原地貌水土流失总量为7 880.23 t,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7 838.38 t(施工期9 347.77 t、自然恢复期8 490.61 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9 958.15 t;施工期内,厂外管线区及中水厂区水土流失量约占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的96%,应作为施工期的重点防治区域;自然恢复期内,厂外管线区水土流失量约占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的77%,应将厂外管线区作为自然恢复期的重点防治区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尤溪县际头大理石矿区的现场调查和开采方案的评估,预测该项目的水土流失总量为25 268.7t,排土场、临时堆土场是该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水土流失量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量的48.58%、29.16%。堆渣流弃是该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途径,其水土流失量占水土流失总量的96.96%。建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当重点针对排土场、临时堆土场、临时石料场的堆渣提出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监测高速公路线形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掌握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特点,采用现场调查、定位观测和数字模拟等手段,分析了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地表扰动面积及水土流失量的变化特点,为有效防治高速公路线形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加强边坡水土流失防治、强化恢复植被人工管理与合理规划弃渣场选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煤矿井田面积46 km2,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扰动损坏原地貌植被并产生弃土弃渣,可能形成煤矿塌陷区。经分析计算,煤矿建设过程中,损坏以天然稀疏草地为主体的水保设施面积85.86 hm2,产生弃土弃渣3.78×106t,煤矿塌陷区面积为540.24 hm2,煤矿建设新增土壤流失总量为22 667 t。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选煤厂工业场地及生活办公防治区等五个防治区,依据各自水土流失特点对位配置防治措施,达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兰成渝输油管道工程甘陕段全长 5 3 8km ,建设中损坏原地貌和地表植被 ,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经分析计算 ,新增土壤流失量为 3 3 5 5万t,其中弃土弃渣流失量 2 3 19万t ,占流失总量的 69% ;损坏原地貌和植被新增土壤流失量 10 3 6万t。弃土弃渣是土壤流失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建设中侵蚀环境及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属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类型,水土流失类型、程度和强度与主体工程建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侵蚀环境由侵蚀动力系统、侵蚀对象和侵蚀地貌单元3部分组成;高速公路水土流失在空间上表现为沿高速公路呈离散型分布,在时间上与主体工程具有高度同一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重庆市已建、在建和拟建高速公路实地调查和现场量测,对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的侵蚀地貌单元及其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对高速公路沿线不良地质结构稳定性特征及关键控制因子进行了分类探讨,最后也讨论了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敏感区特点,以期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水土流失监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根据调查和研究,滇南地区山体切割侵蚀较强烈,地形起伏大,原地貌被高扰动后,将造成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在论述了滇南地区土壤侵蚀环境背景及土壤侵蚀营力作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滇南地区开发建设造成的高扰动地表的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该地区及类似地区的水土保持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输变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扰动地面,造成土壤侵蚀,而山丘区自然条件复杂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为明确山丘区水土流失特征,以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整理与实地勘测,探讨了其侵蚀环境、不同建设阶段、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侵蚀动力系统中,输变电工程以人为扰动为主,塔基区和站区、施工道路及弃土(渣)场是输变电工程的主要侵蚀单元; 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可达自然恢复期的1.3~16.1倍,施工期的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5~25.3倍; 站区和塔基区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占比均高于其他侵蚀单元,山丘区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平原区域,是平原区的1.2~1.9倍; 在众多建设区域中以变电站建设、塔基开挖、线路施工临时道路为重点,着重山丘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防治。山丘区输变电工程不同建设期、不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特征差异显著,进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时应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国家重点公路重庆奉云段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对重庆奉云段高速公路工程特点、施工工艺深入分析并类比其他地区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进行了准确界定,并充分考虑了路线经过区诱发性滑坡、泥石流影响及潜在危险性.提出了包括主体工程防护、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及诱发性滑坡、泥石流预警防护三位一体的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并对高速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强度大的弃渣场进行了分类典型设计。  相似文献   

15.
南方山地丘陵城市水土流失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重庆市为代表的南方山地丘陵城市建设造成的弃土坡 ,年土壤侵蚀模数达 10万t/km2 以上 ,比裸露荒地年侵蚀模数大 9~ 11倍 ,丰水年可达 30万t/km2 以上。城市化把地面大面积变成不透水层 ,使径流系数增大 ,汇流时间缩短 ,洪水总量与洪峰流量增大 ,城市河流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大。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时注意对原有水域的保护利用 ,加强城市水文特征及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 ,严格按水土保持法的规定编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并切实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为顺应国家电网公司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防治输电线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以黄土丘陵区和红壤丘陵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选取区域内两条典型线路,就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对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黄土丘陵区相较于红壤丘陵区侵蚀营力除水力之外还有风力。(2)黄土丘陵区土壤渗透性强、土层深厚,而红壤丘陵区质地粘重、遇水易板结、入渗能力差。(3)黄土丘陵区植被自我恢复能力较差,施工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补植,而红壤区植被遭受破坏后恢复能力强,即使施工中植被遭受破坏,在短期内也可自然恢复。(4)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在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是自然恢复期的1~10倍。黄土丘陵区输电线路各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是红壤丘陵区的2.5~31.25倍。(5)黄土丘陵区侵蚀模数在换流站站区、电机电缆区和榆林市线路工程塔基区的侵蚀模数取最大值,换流站站区和线路工程塔基区新增水土流失量最大; 而红壤丘陵区输电线路工程侵蚀模数在宜昌市线路工程塔基区取最大值,塔基区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亦为最大。塔基区是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因此,根据当地自然因素差异,分区域设计工程措施,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5.3%,年侵蚀量22.4亿贫,年侵蚀模数3981.8t/km~2.经过4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长江流域已高标准地完成治理面积4.58万km~2,既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又增加了粮食产量,培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的治理目标是:“九五”期间治理5.0万km~2,2000~2010年治理15万km~2,2010~2025年治理30万km~2,基本实现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与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第三次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总体状况和水蚀、风蚀、冻融侵蚀状况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4个经济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结合水利部开展的第一、二次全国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分析了15年来我国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情况和主要河流多年来土壤流失变化状况。研究表明,不论是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水土流失,水蚀严重地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和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风蚀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在减少,强度在下降。  相似文献   

19.
几种降雨侵蚀力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降雨—入渗—产流原理、土壤侵蚀原理及河流输沙理论为基础,根据天然降雨、人工降雨、放水冲刷等试验研究成果及典型区域开发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量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开发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评价的数学模型法、新增土壤侵蚀系数法和水土流失系数法等3种方法,它可应用于黄河中游地区开发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预测和分析评价,对其它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庆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 5 2万km2 ,年进入江河的泥沙量达 1 4亿t。“长治”工程实施 12年来 ,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1 5 18万km2 ,已治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量减少近 80 % ,农民年人均增收 2 0 0元。全市建立健全了水土保持监督机构 ,培养出一支能征善战的行业骨干队伍。新世纪初期拟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 ,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水土保持投入 ,强化监督执法 ,提高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 ,依法开展水土流失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