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不同天气背景下春季大棚小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佳木斯地区塑料大棚的内外小气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典型天气下,晴天中午大棚内外最高气温差异达20.8℃,棚内最高气温为36.5℃,超过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范围;雨夹雪天内外温差最小,最高温度差异6.4℃。夜间大棚内外最低气温差异在0.65℃~1.75℃之间,其中,晴天和多云天傍晚(18:00~20:00)棚内温度低于棚外。三种典型天气下大棚内均维持较高的湿度(80%~99%),远高于棚外的湿度(50%~80%)。大棚内的光强随着外界光强的增加而增加,雨夹雪天气的透光率最高可达74%,晴天最小为69%。  相似文献   

2.
夏季不同结构塑料大棚的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夏季不同结构塑料大棚的小气候变化特征,为指导农事生产及大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棚附近裸地为对照,对单栋、三连栋、六连栋3种结构塑料大棚内外的夏季小气候进行了为期14 d的观测,同时对晴天、阴天、多云3种典型天气状况下3种结构塑料大棚的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大棚相对照度为54%~79%,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负相关;棚内日平均气温增温1.1~3.8℃,但晴天夜间单栋大棚气温会出现轻微的"温度逆转"现象;棚内气温日较差高于棚外4.0~10.2℃;0~20 cm土层地温平均增温1.6~3.4℃;棚内地温日较差大于棚外2.6~13.9℃,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负相关;棚内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棚外1%~5%,但全天各观测时次棚内减湿与增湿现象并存,白天以减湿为主,夜晚则出现增湿现象。通过数理分析,建立了棚内外150 cm光照、气温、空气湿度的相关方程。【结论】夏季单栋、三连栋、六连栋3种不同结构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差异显著,这种差异在晴天、阴天、多云天3种典型天气状况下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夏季单栋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对单栋塑料大棚夏季小气候条件进行观测,并且对比分析棚内外小气候特征。[结果]棚内透光率为76%~7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1~2.9℃,晴天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22:00~06:00棚内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2~1.1℃;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明显高于棚外10℃,阴天则为5℃;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3种典型天气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2.2~4.2℃;晴天与多云天气地表最高温度棚内较棚外增温达15~16℃,最低气温增温则仅为1~2℃,日较差达13~14℃;3种典型天气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低于棚外3%,但8:00~18:00棚内湿度平均低于棚外8%,其他时次棚内湿度则平均高于棚外3%。[结论]该研究为农业工作者指导夏季大棚生产提供切实的小气候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型大跨度非对称塑料大棚内冬季温光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跨度非对称塑料大棚内冬季温光变化特征,为新型棚体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思路。【方法】根据跨度和覆盖层数不同,选取5座大棚,分别为17m单层(17-1)、17m双层(17-2)、18m单层(18-1)、18m双层(18-2)和20m单层(20-1),并以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为对照,对大棚进行连续气温监测及典型晴天、阴天、雪天条件下气温、土壤温度(20cm深)和光照环境的监测与比较。【结果】①2017-12-01至2018-01-31,18-1、18-2、17-1、17-2、20-1温室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4.1,4.9,-1.9,0,-1.8℃,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31.7,27.8,32.6,31.9,33.9℃。②典型晴天条件下,18-1、18-2、17-1、17-2、20-1温室最低气温分别为4.4,5.0,-3.4,-2.6,-3.1℃,较室外分别高11.6,12.2,3.8,4.6,4.1℃,较塑料拱棚分别高10.5,11.1,2.7,3.5,3.0℃,较日光温室分别低6.3,5.7,14.1,13.3,13.8℃;典型阴天条件下,最低气温分别为6.3,7.5,1.0,1.6,1.7℃,较室外分别高8.4,9.6,3.1,3.7,3.8℃,较塑料拱棚分别高7.7,8.9,2.4,3.0,3.1℃,较日光温室分别低5.4,4.2,10.7,10.1,10.0℃;典型雪天条件下,最低气温分别为4.9,6.0,-2.7,-1.0,-1.4℃,较室外分别高10.7,11.8,3.1,4.8,4.4℃,较塑料拱棚分别高10.0,11.1,2.4,4.1,3.7℃,较日光温室分别低5.0,3.9,12.6,10.9,11.3℃。典型晴天条件下,18-1、18-2、17-1、17-2、20-1温室20cm深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12.2,12.3,10.0,11.1,9.6℃,较塑料拱棚分别高6.0,6.1,3.8,4.9,3.4℃;典型阴天条件下,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11.9,12.1,9.5,10.6,9.6℃,较塑料拱棚分别高5.8,6.0,3.4,4.5,3.5℃;典型雪天条件下,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11.2,11.4,9.9,10.5,9.5℃,较塑料拱棚分别高5.4,5.6,4.1,4.7,3.7℃。③对大棚内南北方向气温和光照分布进行比较可知,各试验温室内气温以中部最高,南北次之,分布差异大小排列为17-1温室18-1温室20-1温室18-2温室17-2温室;各试验温室南部光照最好,中部略低于南部,北部最差,透光率大小排序为18-1温室18-2温室20-1温室17-1温室17-2温室。【结论】综合考虑温光环境性能可知,18-2温室大棚的保温性能较好,平均最低气温和土壤平均温度高,无极端低温和高温情况,且南北方向气温、光照分布差异小,透光率高,更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桂南地区春季不同结构的塑料大棚内外的小气候差异规律,更好地指导大棚的设计、调控大棚小气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三种常见结构大棚内外的光温条件进行观测并分析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棚内相对照度为40%~60%,大小与大棚体积成反比;不同结构大棚日平均气温增温效果以三连栋最大,增幅达2.1~3.2℃,单栋其次,增幅为1.3~2.6℃,六连栋最小,增幅只有0.9~2.1℃;地温增温效果由大至小依次为三连栋、六连栋、单栋,平均增温为2.6℃、2.2℃、0.9℃。晴天夜间单栋气温出现轻微“温度逆转”现象,而0㎝地温“温度逆转”现象则显著地在晴天各大棚及阴天的三连栋、六连栋10∶00~18∶00出现,晴天时最大降幅高达14℃。还通过数理分析,建立了棚内外光照、气温、地温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6.
气泡膜覆盖对南方塑料大棚冬季保温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南方冬季塑料大棚蔬菜生产,以气泡膜为材料,研究了气泡膜不同覆盖方式对玻璃温室、连栋大棚、单体大棚的保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温室和连栋塑料大棚内侧悬挂气泡膜覆盖,夜间平均气温较室外可提高2.0~6.2℃和1.1~5.6℃,基本可以满足寒潮期间蔬菜作物的生长;单体大棚内气泡膜作为二道膜覆盖、普通二道膜+气泡膜覆盖、普通二道膜+无纺布覆盖3种方式来看,夜间平均气温较室外分别提高2.6~2.9℃、3.2~6.7℃和2.1~6.4℃,增温效果以二道膜+气泡膜覆盖处理较好,同时试验也证实了气泡膜在大棚冬季保温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对桂南地区春季六连栋塑料大棚内外的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棚内透光率很低,多云天气和阴天为40%、晴天仅为37%;棚内透光率对地温影响较明显,在晴天及多云天气气温较高的10:00~18:00时地温出现"温度逆转"现象,最大降幅达7~13 ℃,但透光率对棚内气温影响不明显;棚内日平均气温增加0.9~2.1 ℃,晴天增温最大,阴天增温最小;棚内各土层平均增温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20 cm土层增温1.8~2.2 ℃,但晴天与多云天气地表出现负增温,晴天高达3.7℃、多云天气也为1.8℃.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大棚内外离地150 cm处的光照与气温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8.
长沙地区春夏之交塑料大棚内温度和光照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塑料大棚,对长沙春夏之交塑料大棚内温度、光照等小气候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棚内旬平均温度高于棚外,棚内锂温度在17.0-28℃,最高气温的最大增幅为12.0℃,棚内外平均气温差值以晴天最大,阴天次之,雨天再次之,阴转晴天气最小,地温变化幅度小于气温,棚内外光照均以12:30最强。  相似文献   

9.
桂南地区冬季不同结构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桂南地区冬季不同结构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给农事生产及大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3种常见结构塑料大棚内外的冬季小气候进行了观测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结构大棚内相对照度为70%~80%,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反相关;棚内日平均气温增温1.3~3.2℃,但晴天夜间18:00~6:00单棚出现0.3~0.9℃的轻微"温度逆转"现象;棚内气温日较差高于棚外2.3~7.9℃;0~20 cm土层地温平均增温3.2~3.5℃;棚内0 cm地温日较差大于棚外-11.4~1.4℃,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反相关,除了多云天的单棚及阴天的单棚与三连栋棚内日较差稍大于棚外外,其它情形棚内日较差均小于棚外;棚内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棚外3%~23%,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正相关.通过数理分析,建立了棚内外150 cm光照、气温、空气湿度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12年生大五星枇杷为材料,研究了大棚内外空气温湿度变化规律与枇杷春梢、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大棚栽培能使气温较露地提高0.25~3.90℃,使空气相对湿度较露地提高0.69~31.66个百分点,并使枇杷果实与春梢生长发育物侯期比露地提早至少7d以上;②大棚内气温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存在极显著负相关;③露地气温与枇杷果实生长发育及春梢仲长生长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枇杷果实、春梢生长发育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土质墙体内温度与室内气温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日光温室土质墙体的保温性及室内温度环境特征,对日光温室的后墙、地面、空气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温度监测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后墙在传热过程中,由内向外随墙体厚度的增大传入热量逐渐减少.在后墙垂直方向内表层0.2 m处,墙体中下部温度最高,顶部和基部温度较低;3月份一日内墙体表面温度平均比地表面温度高3.3℃;夜间放热时间比地面长约3 h,且单位面积墙体比单位面积地面放热多.白天,在温室南北方向由北向南气温逐渐增高;垂直方向气温由下到上逐渐升高;夜间,在南北方向由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垂直方向气温没有明显变化.无论白天夜间,日光温室内南北方向气温差异比垂直方向气温差异大.  相似文献   

12.
金太阳杏设施栽培主要生态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金太阳杏高产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6年3~5月研究了金太阳杏在塑料大棚内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大棚内光照度(I)与外界光照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棚内低于棚外。透光率晴天为41.2%~49.6%,阴天为61.1%~69.2%。棚内气温(Ta)旬变化为13.5~26.6℃,0cm地温(Ts0)为12.5~23.3℃,20cm地温(Ts20)为9.8~20.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RH)旬变化为55.4%~80.3%,日变化晴天为44%~88%,阴天为53%~94%。晴天和阴天,T、Ta、Ts0先升后降,峰值和谷值均出现在14:00pm。在不同因子变化中,T起主导作用,Ta、Ts0与I呈正相关,RH与T、Ta、Ts0呈负相关。Ts0在1天内较为平稳少变,受Ta影响较小。[结论]塑料大棚内的环境因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3.
磷酸氢二钠相变墙板在温室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改善日光温室热环境,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为相变材料,依据普通温室墙体夜间累计放热量计算出相变材料的用量为16.7kg/m2,在此基础上制备了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相变蓄热墙板。建造后墙结构为"80mm相变蓄热板+40mm×60mm×2.5mm方钢+80mm菱镁聚苯保温板"日光温室,与"240mm红砖+100mm聚苯板+240mm红砖"后墙温室比较。结果表明:典型晴天时,相变蓄热板温室的气温波动幅度比对照小4.2℃,最低气温高1.5℃,最高气温低2.7℃,平均气温高1.2℃,相对湿度增加3%,墙体夜间累计放热量略大于对照;典型阴天时,相变蓄热板温室的平均气温比对照高1.6℃,相对湿度提高2.6%,墙体夜间累计放热量增加0.16MJ/m2。与此同时相变蓄热板墙体造价比对照低22元/m2,土地利用率提高4.2%~12.2%。综合保温蓄热性能和建造成本,相变蓄热墙板是一种有推广价值的温室墙体类型。  相似文献   

14.
肖波  饶贵珍 《现代农业科技》2014,(5):216-216,223
以双屋脊玻璃温室和双脊窗圆拱型薄膜温室为研究对象,观测春季时典型晴天和典型阴天天气条件下2种温室内的气温及地温日变化。结果表明:晴天及阴天时,玻璃温室的日均气温和日均地温均比塑料温室高。晴天时玻璃温室的室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日均气温分别比塑料温室高1.7、0.6、1.5℃;玻璃温室的室内最高地温、最低地温以及日均地温分别比塑料温室高1.3、0.9、1.1℃。阴天时玻璃温室的日均气温、日均地温分别比塑料温室高0.5、0.6℃。因此,在保温性能方面,玻璃温室优于塑料温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啥尔滨地区1989~1990年塑料大棚(前期扣棚膜)内巨峰葡萄生长小气候环境的系统观测表明,从萌芽至落叶休眠需要168~187天(3~4年生)。需≥10℃的活动积温2871.9℃左右。萌芽至开花期间,中午相对湿度控制在20%~30%、夜间相对湿度95%以上较适宜。果实发育期,中午气温控制在25~28℃,夜间气温保持在15~18℃。在扣棚膜期间,≥7℃活动积温比棚外多450℃左右,充分利用了当地前期的光、热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番茄栽培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南疆干旱气候区春季沙尘频发期,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番茄栽培环境因子变化特征,为合理调控戈壁温室内环境因子,指导温室番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无线远程环境监控系统监测典型的晴天、多云和沙尘天气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对温室内环境因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温度和光照强度日变化在晴天呈明显的“双波峰型”曲线,多云、沙尘天气则呈“单波峰型”,三种天气条件下气温、土壤温度变化均能达到番茄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晴天、多云天气光照强度完全达到番茄生长发育光强的需求,沙尘天气对温室内光强影响较大,日最高光强为29.3 Klx.晴天天气湿度早晚下降的幅度远比沙尘、多云天气小,其变化范围在26.2;~61.1;,沙尘天气湿度下降相对滞后.[结论]南疆早春茬沙尘频发期气温、土壤温度变化均能满足番茄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沙尘天气通风应使降湿与保温互相兼顾,及时清除棚膜上的尘土,改善温室内光照条件.晴天及时通风降温降湿.  相似文献   

17.
 针对滇中地区广泛使用的塑料温室类型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进行了全年的观测研究,其中以温度为测试重点,并对测试所得的大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地区冬季夜晚普通单栋塑料大棚内最低温度低于5 ℃的天数超过2/3,1,2月份则达到94.9%;冬季单栋塑料大棚白天升温作用明显,处于封闭状态时室内气温可超过40 ℃,而夜间保温效果不明显,最低气温等于或低于室外气温;冬季太阳辐射强,有利于大棚蓄热升温。夏季室外最高气温基本低于30 ℃,因此大棚的最便捷的散热方式就是利用室外较低温度的空气进行通风散热。  相似文献   

18.
GRP新型温室覆盖膜温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现有温室塑料覆盖膜使用寿命短、变光性能差、造价高的问题, 研制成功了经济耐用、变光性能优的GRP新型覆盖材料。在实验基础上, 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 初步分析了GRP温室覆盖材料的温热特性, 防雾和防滴性能及对栽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证明, GRP膜具有良好的温热性与保温性, 在最低气温条件下, 试验温室室内最低气温比对照温室室内气温高2℃, 而最高气温均为32℃; 在阴天, GRP膜的增温效果较EVA膜好,最好时比对照温室内气温高3 30℃。另外, 在实验期间, 试验温室从未见过起雾, 滴水也很少, 说明新材料具有良好的防雾、防滴性能。因此, GRP膜对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增产效应, 与对照温室相比, 增产幅度高达16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