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羊毛弯曲是影响羊毛品质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毛股弯曲的减少以及毛股由紧实变得蓬松会导致羊毛品质下降,从而影响皮毛价值。毛囊是调控毛发生长的皮肤附属器官,对于毛发弯曲形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羊、小鼠等动物毛发纤维弯曲形成的相关研究以及毛囊发育调控等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介绍了羊毛纤维结构的特点,阐述了毛囊发育相关重要调控信号通路及其对毛发弯曲的影响,最后,基于羊毛弯曲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羊毛弯曲及毛囊发育相关生物学机制进行总结,以期对羊毛弯曲及毛囊发育的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对改良羊毛弯曲性状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弯曲是羊毛纤维的一个特征,对加工过程和最终的毛纺织品特性有显著影响。羊毛弯曲与毛囊中细胞的不对称分裂、毛纤维中正副皮质的双边排列、不同角蛋白的不对称组成及角质化过程等相关。尽管羊毛弯曲形成的分子机理鲜有报道,但小鼠锯齿状及波纹状毛发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表明,IGFBP5/Krox20、Eda/Edar、Wnt、EGFR/TGF-α、Msx2/Foxn1/Ha3等介导的信号通路及毛发角蛋白基因和一些转录因子对纤维弯曲形成有重要影响。皮肤基因表达模式比较分析表明,哺乳动物毛发产生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是相似的。这些信息为研究羊毛弯曲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可能。本文旨在对羊毛及小鼠等动物毛发弯曲形成机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解析羊毛弯曲形成分子机理进而为改善羊毛弯曲性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绵、山羊毛囊发育与毛发弯曲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囊作为唯一的一个终生呈周期性生长的微器官,其生长、代谢都处于一个相对活跃的状态。毛发是由毛囊生长发育后的终末分化细胞构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生长的结构。毛发的生长依赖于毛囊结构干细胞特性的分裂、增殖、分化,因此毛发生长的形态变化取决于毛囊结构生长发育的情况。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与更新,近年来针对毛发弯曲性状分子遗传学层面的研究进展较迅速,一些影响毛囊形态发育和毛发弯曲过程的基因和调控通路相继被发现和鉴定。本文旨在先通过对毛囊结构及其形态发生特点的剖析,进一步对近年来毛囊各细胞层在毛发弯曲产生的影响和特异性调控基因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绘制出与毛囊发育相关的经典通路和相关调控基因的互作网络,为今后对羊毛弯曲动态现象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绵山羊养殖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羊毛按纤维类型可分为同质毛和异质毛,同质毛的特点是被毛由同一类型的羊毛纤维组成,其特点是羊毛的纤维直径、长度、卷曲等外表特征基本相同,异质毛的特点是被毛中兼有绒毛、有髓毛、无卷曲和少卷毛等不同类型的羊毛纤维,其化学、物理性能均不相同。毛囊是控制哺乳动物被毛生长的重要器官,是唯一具有周期性发育并可终生再生的器官,控制着被毛发生发育与自然脱落。毛囊依据其形成时间和结构可分为初级毛囊(primary follicles)和次级毛囊(secondary follicles),初级毛囊生长髓质发达的粗毛,次级毛囊产生无髓毛的绒毛。有髓毛较粗长且弯曲少,多用于加工粗纺织品、毛毯、地毯、毡制品;无髓毛直径一般不超40 μm,弯曲多,是毛纺工业的优质原料。毛囊的发育受到不同信号通路和基因的影响,如Wnt信号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质(BMP)信号通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通路、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以及角蛋白家族基因、BMPs家族基因、同源异型盒基因(Hox)等。作者对国内外对绵山羊胎儿期皮肤毛囊发育及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以绵山羊被毛产量及改善被毛品质为主要育种目标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产毛(绒)量是绒毛用羊主要的经济性状,毛(绒)的质量和产量受毛囊发育的影响。众所周知,毛囊控制羊毛(绒)的生长,而毛囊干细胞决定着毛囊形态的发生。因此,文章从绒毛用羊毛囊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鉴定、增殖与分化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阐述,为进一步开展毛囊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选育绒毛性状优良的绒毛生产用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究中卫山羊羊毛弯曲随生长发生变化的分子机制,挖掘不同发育时期影响羊毛弯曲度的关键基因。试验采集了3只中卫山羊出生后45日龄(弯曲毛)和365日龄(直毛)的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使用WGCNA与GSEA分析找出Hub基因。以P-value<0.05和|log2FoldChange|≥1作为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的标准,45日龄为对照组,365日龄为试验组共筛选得到1 25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包括812个表达上调基因和440个下调基因。基于WGCNA方法分析共得到14个模块,其中黄色和绿松石模块与被毛弯曲表型相关。利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网络,筛选到20个影响羊毛弯曲度的核心基因。从GSEA结果中筛选的被显著富集通路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等参与了毛囊发育调控。综合KEGG、WGCNA、分子网络构建、GSEA分析结果,共同筛选得到基因CCL27、IL7、WNT2,推断这3个基因在调控毛囊发育中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动物毛发弯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毛囊的研究一直是毛发再生和皮肤移植及构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动物毛囊的性状和结构决定着其毛发品质,直接影响其商业价值。回顾国内外关于毛囊体外培养研究进展,结合哺乳动物毛囊体外培养条件、影响因素和信号通路等进行综述,对今后实验室毛囊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提出以水貂毛囊体外培养为研究模型,为探讨水貂毛囊发育特殊的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为提高水貂毛皮品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Wnt10b作为Wnt家族重要成员之一,是通过经典WN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在动物绒毛的生长、发育和周期维持等过程均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研究Wnt10b在毛囊各发育周期的表达规律,有利于揭示该基因对绒毛细度、被毛密度、长度、S/P等指标的影响机制。本文介绍了wnt10b基因的发现、分子结构、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毛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理,为今后改良和提高动物毛发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因此,wnt10b的研究也成为动物毛囊形态的发生和周期生长的调控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因表达调控是动物被毛生长和发育的决定性因素。microRNA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基因调控元件,在多种哺乳动物皮肤及毛囊中均有表达,并在转录后水平调节皮肤和毛发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从microRNA水平上解析绵羊、山羊及羊驼等被毛生长特点及发生机理,为提高毛用型经济动物的毛发品质和产量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更深入地研究皮肤组织中microRNA的功能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作者主要针对目前已报道的在绵羊、山羊及羊驼等哺乳动物皮肤及毛囊发育中microRNA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的毛囊是产生被毛的组织,是哺乳动物生后少数具有周期性再生功能的器官之一。文章从哺乳动物毛囊的结构特征、毛囊的形成发育过程、毛乳头结构及其在毛囊发育中的作用、毛囊周期性变化过程与形态变化、调控毛囊形成与发育的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深入了解哺乳动物毛囊的发育机制,尤其为指导毛用动物选育及治疗脱毛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全基因组选择信号研究不同羊毛类型绵羊的群体结构及遗传分化程度,以挖掘与毛囊发育及脱毛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以3种羊毛类型的21个品种共290只绵羊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Ovine SNP 50K芯片基因分型数据,基于群体分化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θπ Ratio方法对无绒毛型、细毛型和中毛型绵羊进行选择信号检测。将Fst和θπ Ratio的top 5%作为阈值检测受到强烈选择的SNPs位点并进行注释。结果表明,SOX18、ALX4、FGF1和LRP4等与毛囊发育及脱毛性状相关的基因受到强烈选择。本研究通过Fst和θπ Ratio两种方法检测出与毛囊发育周期、羊毛形成以及毛囊和皮脂腺部分细胞相关的重要基因,这将为进一步研究绵羊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机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毛囊是哺乳动物皮肤上重要附属结构,是控制被毛生长最重要的器官。毛囊发育主要包括毛囊形态发生以及毛囊再生。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毛囊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引起学者及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机制和核内激活,Wnt/β-catenin对毛囊形态发生和毛囊再生的调控作用以及成骨细胞抑制因子(Dkk)和营养物质对毛囊发育的调控作用。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哺乳动物毛囊发育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绒山羊皮肤毛囊由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共同组成,羊绒是次级毛囊长出的无髓纤维,绒毛的产量以及品质直接受到毛囊生长发育、周期性变化的影响和一系列分子的调控。因此,研究重点集中在了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结构特点、遗传特性、生长发育与周期性变化及其相关分子调控,这对提高绒毛产量并改善绒毛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在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规律及毛囊发育分子调控机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以期为提高绒山羊绒产量和品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毛囊是一个形态和结构较为复杂的皮肤附属器官。目前,有关毛囊研究的文献报道多见于人与小鼠。本文通过梳理已在人与小鼠毛囊生长发育及分子调控机理方面的相关报道,以期为家养动物毛发生长及皮肤毛发相关疾病的研究等提供借鉴。1毛囊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毛囊是控制毛发周期性生长的重要结构,由上皮和真皮组成。毛囊形态发生的起始信号源于真皮。作为真皮的衍生物,毛囊的发生和维持涉及到来自不同胚层的不同种类的多个细胞,在毛发发育  相似文献   

15.
成纤维生长因子5(FGF5)是羊毛抑制生长基因,主要调控毛囊周期性发育,在毛囊的生长过程中均有表达。在鼠、兔、猫和狗等其他动物的研究中均表明FGF5与毛被的长短有关。探索FGF5基因在绒山羊品种改良和分子育种方面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有研究证实FGF5是抑制毛发生长和体内诱导退行期毛囊分泌的信号蛋白,因此敲除FGF5能促进绒山羊绒的生长,增加绒产量和提高绒品质。文章主要对近年来FGF5基因在绒山羊毛囊生长发育中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分离山羊毛乳头细胞,并探索其中TGF-β/smad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为体外开展山羊毛囊发育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良好模型。采用中性蛋白酶与胶原酶两步消化法对山羊背部皮肤做处理,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毛乳头细胞并进行纯化。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VIM)在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并检测TGF-β/smad通路中相关基因在山羊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分离后进行贴壁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生长较慢,在分离15 d后具有成熟形态,可进行传代培养。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α-SMA和VIM在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中均表达,TGF-β/smad通路中smad4、smad5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mad2、smad6、smad7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些与毛囊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均呈现高表达,表明毛乳头细胞可能通过TGF-β/smad通路的调控从而影响毛囊的发育。本研究成功分离出山羊毛乳头细胞,为体外研究山羊毛囊发育机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7.
动物的毛囊产生毛发,而且有调节体温、感觉外界环境、避免损伤皮肤、社会交往等功能,绵羊和山羊还能为人类提供羊毛和羊绒.毛囊发育是表皮角质化细胞向毛发特异性分化和形成毛乳头的真皮成纤维细胞群之间发生的表皮-真皮相互作用的结果.毛囊的形态发生涉及多个信号途径的调节,阐明这些信号途径发生作用的过程对于理解皮肤中毛囊的特征是非常关键的.文章综合了有关动物毛囊发育调节分子机理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 驼毛是骆驼皮肤的衍生物,是由毛囊发育形成的,初级毛囊发育形成粗毛,次级毛囊发育形成绒毛。当驼羔出生后,全身已布满粗毛和绒毛,形成完整的毛被结构。说明毛囊发育在胎儿期就已基本完成,并为生后的被毛生长发育奠定了基础。关于绵羊的毛囊发育和羊毛发育,早已有不少研究报道,而骆驼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则颇感缺乏。为此,我们对双峰驼胎儿期皮肤毛囊、毛及皮脂腺、汗腺、竖毛肌的发生发育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是为今后双峰驼育种和提高产毛性能,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毛囊发育与周期性生长的调控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囊是皮肤的重要附属结构,也是控制哺乳动物被毛生长的重要器官。哺乳动物出生后,毛囊具有终生呈周期性生长的特性,毛囊干细胞、毛乳头细胞、毛母质细胞及脂肪细胞等参与了毛囊周期性生长,Wnt、BMP、Notch等信号通路与毛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本文从哺乳动物毛囊的结构、周期性生长特征以及参与毛囊周期性生长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深入了解哺乳动物毛囊的周期性生长调控机制,以及为今后指导绒山羊、绵羊、长毛兔等毛用动物和獭兔、水貂、狐狸、貉等皮用动物选育和提高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miRNA在皮肤组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iRNA参与生命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进程,包括发育进程,造血过程,器官形成,凋亡,细胞增殖,甚至是肿瘤发生。近期的研究发现,miRNA在毛囊的形成及毛发的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小RNA作为一类新型的转录后调控小分子,所调控的靶向基因众多,为研究动物毛发形成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