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饲养密度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择22 d的黄羽肉鸡14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6只鸡。试验处理中不同的饲养密度分别为8、10、12、14和16只/m~2。结果表明,饲养密度为8、10只/m~2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饲养密度为12、14、16只/m~2组(P 0.05)。饲养密度为10只/m~2组热休克蛋白70水平显著低于饲养密度为14只/m~2组(P 0.05),其中饲养密度为16只/m~2组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最高(P 0.05)。饲养密度为16只/m~2组血清T-AOC和SOD活力最低(P 0.05),而饲养密度为10和12只/m~2组的CAT活力显著高于饲养密度为14和16只/m~2(P 0.05)。饲养密度为8只/m~2组T-AOC活力显著饲养密度为12、14、16只/m~2组(P 0.05),饲养密度10只/m~2组CAT活力显著高于饲养密度为14、16只/m~2组(P 0.05)。饲养密度为10只/m~2组肝脏SOD活性最高(P 0.05)。随着饲养密度从8~10只/m~2增加到16只/m~2,白细胞介绍-4(IL-4)浓度显著升高(P 0.05),与饲养密度为8、10和12只/m~2组相比,饲养密度为16只/m~2组IL-1β浓度显著升高(P 0.05)。综上所述,肉鸡饲养密度达到8或10只/m~2时可以防止对肉鸡生长和免疫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21日龄雌性临武鸭300羽,分别设3、4、5、6、7只/m~2 5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网床面积为2m~2),试验期42d。结果表明:不同饲养密度组间试鸭平均采食量和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7只/m~2组试验鸭末重和日均增重均显著低于3、4、5只/m~2组(P0.05);而料重比以7只/m~2组最高,显著高于3只/m~2组(P0.05);3、4、5和6只/m~2 4个饲养密度组间试验鸭末重、日均增重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总体上试验鸭末重、日均增重和料重比项指标均表现出以下规律:3只/m~2组最好,其次为5、4和6只/m2,7只/m2组最差。回归分析表明,平均日增重随饲养密度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关系:y日增重=-0.1464x2+1.0313x+19.777(P=0.003,R2=0.9277),求导得出饲养密度为3.53只/m~2时,试鸭获得最大平均日增重21.59g/d。结合生产实际,21~63日龄临武鸭网上平养密度以3.5~5只/m~2为宜。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配合全价颗粒饲料饲喂喀什地区3个本地品种和1个引入品种的肉羊。结果表明:饲喂维持型全价配合颗粒饲料中诺维什羊、多浪羊和湖羊的日增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塔什库尔干羊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育肥型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湖羊和诺维什羊日增重高于其它品种(P0.05),以湖羊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塔什库尔干羊和多浪羊日增重差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养殖效益分析,育肥型全价颗粒饲料短期的育肥效果明显,特别是湖羊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芦丁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及瘤胃发酵的影响,将36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湖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占1/2)。在3组湖羊所喂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试验Ⅰ组,作为对照组)、50(试验Ⅱ组)和100 mg/kg BW(试验Ⅲ组)的芦丁。试验期为70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1)正试期第1~14天,试验Ⅰ组湖羊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料重比则相反。2)正试期第14天,试验Ⅰ组湖羊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湖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正试期第35天,试验Ⅲ组湖羊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则相反。正试期第56天,试验Ⅲ组湖羊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3)正试期第14天,试验Ⅱ组湖羊血清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瘦素、胰岛素以及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正试期第35天,试验Ⅲ组湖羊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瘦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正试期第56天,试验Ⅱ组湖羊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试验Ⅲ组湖羊血清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以及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4)试验Ⅱ组湖羊瘤胃液乙酸、丙酸、异戊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瘤胃液乙栖瘤胃普雷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或P0.01);试验Ⅱ组瘤胃液白色瘤胃球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或P0.01)。综上所述,芦丁能够调控激素分泌和瘤胃发酵,进而改善湖羊的生长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湖羊饲粮中添加50 mg/kg BW芦丁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饲养密度对蛋用鹌鹑生产性能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养密度对蛋用鹌鹑生产性能和行为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为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福利水平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71日龄体况相近健康的蛋用鹌鹑4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设4个重复,饲养密度分别为65、80、95、110只/m~2,鹌鹑自由采食、饮水,其他饲养管理条件相同,试验期为4周。试验期间测定了蛋用鹌鹑生产性能和行为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饲养密度对蛋用鹌鹑生产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产蛋率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3组产蛋率呈现升高趋势;料蛋比3、4组显著低于1组(P0.05)。不同饲养密度对蛋用鹌鹑行为影响不同,采食行为3、4组显著高于1、2组(P0.05),且1组显著高于2组(P0.05);饮水行为3组显著低于1、2、4组(P0.05);站立行为2组显著高于1、3、4组(P0.05);趴卧行为3、4组显著高于1、2组(P0.05)。行走行为1组显著高于2、3、4组(P0.05)且2组显著高于4组(P0.05)。梳羽、伸展等舒适行为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啄物等异常行为3、4组显著高于1、2组(P0.05)。因此,饲养密度95只/m~2时有助于提升饲料转化率且产蛋率存在升高趋势。高饲养密度(95、110只/m~2)有助于采食、趴卧行为的发生,低饲养密度(65、80只/m~2)有助于饮水、行走、站立行为的发生;而且高饲养密度(95、110只/m~2)增加了啄物异常行为的发生,并使梳羽、伸展等舒适行为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对湖羊及其杂种羊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进行比较研究。选择体况良好、体重接近(24.1 kg±1.1 kg)的湖羊、澳湖杂交一代羔羊(澳洲白×湖羊♀)、陶湖杂交一代羔羊(无角陶赛特羊×湖羊♀)各24只,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饲喂相同全日粮颗粒饲料,一段式育肥。试验期84 d,于63 d末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澳湖杂交一代羔羊和陶湖杂交一代羔羊21、42、63和84 d体重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且澳湖杂交一代羔羊各期和全期日增重也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陶湖杂交一代羔羊0~21、22~42、64~84和0~84 d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澳湖杂交一代羔羊22~42 d和43~63 d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陶湖杂交一代羔羊(P0.05);陶湖杂交一代羔羊ADF消化率有高于湖羊的趋势(P0.05)。由此可见,在相同饲粮与饲养管理条件下,无角陶赛特羊×湖羊杂交一代羔羊和澳洲白羊×湖羊杂交一代羔羊生产性能均优于湖羊,更适于肥羔生产。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冬季不同舍饲密度对育成公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和饲养环境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44只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育成公羊随机分为4组,即Ⅰ、Ⅱ、Ⅲ和Ⅳ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每组饲养密度分别为0.70、1.05、1.40和1.75 m~2/只,试验期55 d。结果显示:(1)Ⅱ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Ⅲ、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体增重最高,分别比Ⅰ、Ⅲ和Ⅳ组高20.27%、11.98%和10.23%(P0.01),Ⅱ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Ⅰ、Ⅲ和Ⅳ组(P0.01);(2)Ⅱ组宰前活重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净肉重、净肉率和肉骨比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Ⅱ、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除心脏和脾脏重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器官重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Ⅳ组心脏和肝脏重占活体重量比最高;(4)舍内的NH_3和CO_2平均浓度大小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与羊饲喂空间大小呈负相关(R~2=-0.995和R2=-0.999);(5)在不计算人工和饲料成本的情况下,Ⅰ、Ⅱ、Ⅲ和Ⅳ组分别获利6 345.67、7971.77、6977.80和7 025.42元,Ⅱ组经济效益最高。综上所述,试验Ⅱ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3组,舍饲育肥羊饲养密度与生长性能的物理性拐点是1.05 m~2/只。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比较研究日粮中添加单宁与饲用纤维素酶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及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3月龄生长发育良好、平均体重(18.36±1.65)kg的肉用公湖羊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CK)和3个处理组,每组18只湖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加入0.1%单宁(T)、0.1%饲用纤维素酶(FC)和0.1%单宁+0.1%饲用纤维素酶(M),试验共94 d,其中过渡期7 d,预饲期7 d,正饲期80 d。结果表明:①FC组和M组湖羊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CK组(P0.05),FC组湖羊料重比(F/G)显著低于CK组(P0.05),各组间湖羊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3个处理组湖羊的白球比显著低于CK组(P0.05),球蛋白、总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各组之间湖羊的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FC组湖羊宰前活重显著高于CK组(P0.05),FC组和M组湖羊胴体重显著高于CK组(P0.05),M组湖羊屠宰率显著高于CK组(P0.05),T组湖羊背膘厚显著低于CK组(P0.05),FC组和M组湖羊GR值显著高于CK组(P0.05),各组间湖羊的净肉率、骨肉比和眼肌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除各处理组湖羊蹄重均显著高于CK组(P0.05)外,各组湖羊头重和毛皮重、肝脏重、肺脏重、肾脏重、心脏重及蹄器官指数、内脏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试验结果,在日粮中同时添加饲用纤维素酶和单宁可以提高湖羊的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降低料肉比,提高湖羊的免疫力,对器官发育无不良影响。本试验结果可为单宁和饲用纤维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肉鸡免疫和应激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肉鸡免疫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756只,采用3×2因子设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活动空间分大、小2种:2.88(2.4 m×1.2 m)和1.44 m2(2.4 m×0.6 m),密度分高、中、低3种:14、10、6只/m2。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21日龄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大空间中密度组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小空间中、高密度组(P0.05)。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中密度组显著低于高、低密度组(P0.05),并且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饲养密度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影响(P0.01和P0.05)。饲养密度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2)42日龄时,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体重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大空间中、低密度组和小空间低密度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平均体重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大空间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小空间组(P0.05),大空间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小空间组(P0.05),大空间中、高密度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小空间中、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中、低密度组(P0.05)。中密度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低于高、低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饲养密度与活动空间对平均日采食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平均体重及血清FFA、IL-1β及IL-6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可引起肉鸡的应激免疫反应。其中,中密度大空间组(10只/m2、2.88 m2)免疫应激最小,更适宜肉鸡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夏季肉牛的合理饲养密度,在排除群体效应的情况下,试验采用固定动物数量、通过改变栏舍面积控制饲养密度的方法,于夏季选择初始体重在163~277 kg范围内的西门塔尔杂交小公牛32头,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1~4组,各组间试验牛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设置饲养密度分别为3.0,3.6,4.5,6.0 m~2/头进行饲养试验,分别测定了试验肉牛的生产性能、动物福利水平和环境指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饲养密度下,试验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4组的料重比最低;试验1组肉牛平均站立时间较长,为(11.84±1.07)h/d,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试验组肉牛平均站立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组肉牛脏污评分为(2.18±0.62)分,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4个试验组试验期间牛舍内的平均温度、湿度及风速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1组牛舍中CO_2浓度及NH_3浓度显著高于3,4组(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建议夏季肉牛饲养密度为3.6 m~2/头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玉米秸秆黄贮和全株玉米秸秆青贮对羔羊的育肥效果,笔者于2017年2月20日-6月29日,在河南省新安县三森牧业种羊场,对200只断奶湖羊公羔进行为期90 d的育肥效果对比试验。2组湖羊断奶公羔在一般舍饲条件下,一组羊饲喂全株玉米青贮(A组),另一组羊饲喂玉米秸秆黄贮(B组),其他饲料、饲养条件完全一致。经过90 d的饲喂试验,A组全期平均日增重254.67 g/d·只,B组全期平均日增重204.33 g/d·只。A组比B组提高24.64%,差异显著(P0.05)。A组只均毛盈利229.03元,B组只均毛盈利166.35元,A组比B组只均毛盈利多62.68元。A组饲料投入产出比为1∶2.1,B组饲料投入产出比为1∶1.9。  相似文献   

12.
澳湖、杜湖杂交一代羊育肥效果观察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河南地区杜泊羊、澳洲白羊与湖羊杂交一代育肥效果及经济效益,试验选择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2月龄左右纯繁湖羊公羊和杜湖、澳湖杂交一代公羊各12只,分别设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试验结束后对各组羊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及经济效益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1组、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济效益试验1组、试验2组均高于对照组;综合比较,试验2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好。说明澳洲白羊更适合在河南地区对湖羊进行杂交育肥。  相似文献   

13.
以育肥期湖羊公羔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栏饲养的方式,以20 d为一个测定周期,测定80~180 d湖羊公羔的采食量、体尺和体重等生长性能指标,旨在研究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对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生长性能指标测定结束后立即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指标。按照80~180 d期间ADG将试验群体分为高(H)、中(M)和低(L) 3组,分别为76、110和66只湖羊。结果表明:1) H组湖羊的体高、体长和胸围增加幅度显著高于L组(P 0.05),优于M组(P 0.05)。2) H组的湖羊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长显著高于L组(P 0.05);L组的湖羊头蹄重和器官重(除肝重外)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H组的肝重及其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L和M两组(P 0.05);H组的GR值、背膘厚、尾脂重、肾周脂重和肠系膜脂肪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肠系膜脂肪重占宰前活重的比例显著高于L组(P 0.05)。3) 3组湖羊的熟肉率、失水率、滴水损失、剪切力、pH_1和24 h肉色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L组45 min a~*(红度)和45 min b~*(黄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05),H组的pH24和45 min L~*(亮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0.05)。由此可见,H组湖羊的生产性能最优,有较高的机体质量和产肉绝对值,3组肌肉品质无较大差异;肝脏相对重对湖羊生长速度有显著影响,可能与肝脏代谢能力有关,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补饲水平对放牧沂蒙黑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为沂蒙黑山羊健康饲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100只6月龄沂蒙黑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公∶母=2∶3)。试验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喂模式,各组试验羊分别补饲0(对照组)、0.10、0.15、0.20 kg/(d·只)精料补充料。预试期10 d,正试期12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的终末体重、体重增加、终末体长、终末体高、管围增加和终末腰角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饲0.20 kg/(d·只)组的体长增加、体高增加、终末管围和腰角宽度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补饲0.20 kg/(d·只)组显著高于补饲0.10 kg/(d·只)组(P0.05)。2)各试验组的宰前活体重、胴体重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饲0.20 kg/(d·只)组的后腿比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补饲0.10 kg/(d·只)组(P0.05)。3)补饲0.20 kg/(d·只)组的肌肉pH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饲0.15和0.20 kg/(d·只)组的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试验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各试验组的复胃相对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补饲0.20 kg/(d·只)组的瘤胃液pH、瘤胃相对重量和小肠总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补饲0.10 kg/(d·只)组(P 0.05)。补饲0.15 kg/(d·只)组的瘤胃乳头长度、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空肠隐窝深度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补饲精料补充料能够提高沂蒙黑山羊的生长性能,改善肌肉品质和胃肠道发育。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等各项指标,育成期沂蒙黑山羔羊补饲0.15~0.20 kg/(d·只)精料补充料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不同海拔环境下饲养的湖羊小肠组织学结构的异同,探讨湖羊在高原集约化养殖的可行性。试验在同源同胎次异地繁育饲养的湖羊群中,各挑选40只体重相近的90日龄健康湖羊,分为低海拔组(山东)和高海拔组(青海),常规饲养,试验期150 d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只公羊剖杀采集小肠,采用组织学及图像分析法,对肠绒毛高度、黏膜层厚度、杯状细胞数量、隐窝深度进行观测。结果显示:低海拔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海拔组(P0.05),料重比则显著低于高海拔组(P0.05);低海拔组小肠各段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层厚度均显著高于高海拔组(P0.05);高海拔组小肠各段的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低海拔组(P0.05)。结果表明:在遗传背景、日龄、饲料营养物质基础相近的情况下,海拔环境的改变使湖羊肠道生理结构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导致2组湖羊生产性能上的差异,提示环境差异较大的地区引种后更应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分析湖寒杂交与湖羊2个品种羔羊应用不同饲料补饲的增重效果、饲料报酬以及经济效益。采用完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选择体重、年龄相近的2周龄羔羊76只(湖羊38只、湖寒杂交38只),随机将2个品种羔羊各分为2组,即试验Ⅰ组(湖羊,自配料组)、试验Ⅱ组(湖羊,商品料组)、试验Ⅲ组(湖寒杂交,自配料组)、试验Ⅳ组(湖寒杂交,商品料组),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自配料能达到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无论饲喂自配料还是饲喂商品羔羊料,湖寒杂交羊的增重速度都高于湖羊羔羊,湖寒杂交羔羊每增重1 kg的饲料成本都低于湖羊羔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新疆绵羊繁殖率,加快杂交育种进程,试验采用RFLP-PCR技术将多胎主效Fec B基因,以湖羊为载体导入哈萨克羊群体中。结果表明:多胎基因导入群体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湖羊的日增重(P0.01),脂臀率极显著低于哈萨克羊(P0.01)。  相似文献   

18.
海南夏季羊舍小气候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热带地区舍饲羊舍内小气候环境条件,选用34只成年海南黑山羊于海南夏季高温季节(5月末~8月末)开展饲养试验,测定不同饲养密度下羊舍空气温湿度、个体生长性能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双坡顶单列式高床羊舍内平均温度与羊舍外界环境温度差异不大(P0.05),但舍内温度稍低于羊舍外界环境约1~3℃;羊舍外界环境相对空气湿度显著低于中高饲养密度的舍内湿度(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温湿度指数测算结果反映试验羊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高温季节不同饲养密度的舍饲养殖对羊干物质采食量、直肠温度和脉搏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高饲养密度下,羊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饲养密度的个体(P0.05),呼吸频率也较中低饲养密度的个体明显加快(P0.05)。因此,双坡顶单列式高床羊舍小气候基本满足环境能够满足肉羊生产需要,适宜在海南推广使用。在高温季节需加强通风降温,同时要调整合理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究粗饲料中不同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72只体重相近的湖羊公羔,单栏饲养,根据粗饲料中不同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将试验羊随机分为4组:100%玉米秸秆组(CS组)、33%全株玉米青贮组(33MS组)、66%全株玉米青贮组(66MS组)和100%全株玉米青贮组(MS组),每组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期70 d,包括7 d适应期和63 d正试期。结果表明:1)不同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对湖羊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66MS组和100MS组戊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CS组(P0.05);3)100MS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3MS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66MS组(P0.05),数值上也高于其他各组;4)33MS组肌肉中滴水损失较其他各组低,说明33MS组湖羊肌肉的保水性能最好,提高了肉品质;5)100MS组血中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CS组和33MS组(P0.05),但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CS组和33MS组(P0.05)。综上所述,考虑综合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在本试验条件下,粗饲料中适宜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为33%。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杜湖杂交一代羊、杜湖杂交二代羊与湖羊为研究对象,对其日增重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杜湖杂交一代羊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湖羊和杜湖杂交二代羊(P0.01),且其平均日增重较湖羊提高了18.13%;杜湖杂交二代羊日增重较湖羊提高了4.85%(P0.05)。可以看出,杜湖杂交羊的育肥效果优于湖羊,充分利用杜湖杂交是改善湖羊品种产肉性能,增加羊肉生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