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北疆苜蓿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玉芬 《草业科学》1998,15(3):13-18
采用等位酶技术,研究了新疆北部地区苜蓿属植物种群的遗传状况并与栽培的紫花苜蓿种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野生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2.2,多态位点比率60%,平均观察杂合度和平均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587和0.435,固定指数为-0.375。由于异型交配,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压力,使得所有参试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呈现出杂合体过多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部(北疆)几种苜蓿属植物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17份国内外紫花苜蓿栽培品种为对照,对新疆北部地区28份四倍体苜蓿属植物即紫花苜蓿(Medicage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多变苜蓿(M.varia)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种群为外繁育类型,其总遗传变异的90%以上来源于各群内部,但由于地理或生殖隔离等因素导致个体别群表现出内繁育衰退现象,因此,应加强对这些种群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3.
苜蓿属植物种和品种具有丰富的形态和遗传变异,在分类上亦分歧很大。论述了我国苜蓿属植物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不同的分类系统、遗传资源保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由此强调指出加强对苜蓿属植物资源的研究、防止种质资源丧失和保护苜蓿遗传资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两类SSR对苜蓿属种质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33对细胞核SSR标记和28对叶绿体SSR标记对38份苜蓿属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在38份苜蓿属种质中,叶绿体SSR标记的平均等位变异数高于细胞核SSR标记,而遗传多样性指数则相反;分别用细胞核SSR、叶绿体SSR和61对SSR标记对38份苜蓿属种质进行聚类,结果显示:3次聚类都把38份苜蓿属种质划分为一年生和多年生苜蓿两个大类群;以相似系数0.8为准,3次聚类结果的差异主要显示在一年生苜蓿内部尤其是蒺藜苜蓿种质内的品种(系)划分上。  相似文献   

5.
不同退化梯度克氏针茅种群形态及等位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韩冰  赵萌莉  珊丹 《草业科学》2004,21(12):78-83
通过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l退化系列种群分析表明,形态变异随退化程度而异.营养枝和生殖枝长度随退化的加重变短,中、小株丛减少,生殖分配减少,生殖枝数量减少.重度退化种群,植株小型化明显.等位酶分析表明,多态位点的百分率均在100%;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是2.25,有效等位基因数(Ae)和遗传多样度指数(He)在种群内的分布规律是中度退化种群》重度退化种群》无退化种群》轻度退化种群,当放牧压力达到一个阈值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克氏针茅种群间的分化系数GsT为0.236 4,退化系列克氏针茅种群间出现一定的分化.克氏针茅退化种群,生产力衰退明显但遗传多样性并未丧失,反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遗传结构适应环境(放牧)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以苜蓿盲蝽属昆虫为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苜蓿盲蝽属的7种昆虫进行了同种内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同一种群内不同的个体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共性,通常具有1~2条共有酶带;同一种群内由于个体、性别的不同,酶带的数目、颜色、宽窄稍有差异,但差异的程度远小于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美国9个秋眠性标准对照品种为参照,按Barnes(1991)方法测定了中国新疆野生苜蓿种群117份、伊朗及其它国家35份材料的秋眠性。结果表明,中国新疆北疆苜蓿野生种群没有半秋眠性种质,均为秋眠性种质,而南疆苜蓿则有秋眠性等级为4和5的种群多份;来自伊朗等国的材料则具有秋眠、半秋眠、非秋眠类型材料,对中国南疆、北疆野生种群秋眠性差异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疆苜蓿野生种群秋眠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美国9个秋眠性标准对照品种为参照,按Barnes(1991)方法测定了中国新疆野生苜蓿种群117份、伊朗及其它国家35份材料的秋眠性。结果表明,中国新疆北疆苜蓿野生种群没有半秋眠性种质,均为秋眠性种质,而南疆苜蓿则有秋眠性等级为4和5的种群多份;来自伊朗等国的材料则具有秋眠、半秋眠、非秋眠类型材料,对中国南疆、北疆野生种群秋眠性差异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9种披碱草属植物的系统学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单一遗传标记研究不同分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由此可产生不同系统发育关系,对正确解释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带来很多困难。本试验采用形态学、等位酶和微卫星3种遗传标记对我国9种披碱草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标记把9 种披碱草分为披碱草组(Sect.犜狌狉犮狕犪狀犻狀狅狏犻犪(Nevski)Tzvel.)和老芒麦组(Sect.犈犾狔犿狌狊)两大类;等位酶标记虽然没有严格按照穗子的形状分为2组(披碱草组和老芒麦组),但同一组内或相同的基因组构成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微卫星标记没有把9种披碱草分成几个明显的组,且各种间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3种遗传标记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标记反映的亲缘关系与种本身之间,形态学标记的遗传关系支持基于形态特征分类系统而与种本身的亲缘关系更加相符(R=0.3276,P<0.01),其次是等位酶标记(R=0.3006,P<0.01),微卫星偏离相对较远(R=0.1350,P<0.05)。因此认为形态学是最直接、最能反映披碱草属植物本身特点的标记方法,但要考虑指标之间的线性化,并非越多越好;等位酶分析是一种研究种群内部遗传结构和变异比较好的方法,也是种、种群间遗传关系有价值的预测者;尽管SSR 在属或种间分析不是最适用的,但由于SSR 是最多态的标记,对种内分析非常适合。  相似文献   

10.
苜蓿属植物分类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卢欣石 《草地学报》2009,17(5):680-685
回顾了近百年世界苜蓿属(Medicago L.)植物分类的不同结果和演变历程,重点讨论了中国和西方学者对苜蓿属植物分类系统的主要分歧。依据中国学者的分类系统,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胡卢巴(Cermmon Fe-nupreek)、扁蓿豆(Huthenian medica)、黑荚豆(Medicago varia Martyn)等植物种被分别归属于苜蓿属、胡卢巴属(Trigonella L.)、扁蓿豆属(Melissitus Medik.)和黑荚豆属(Turucania),按照西方学者的分类系统,均被列入苜蓿属,并提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复合体的概念,将紫花苜蓿、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杂花苜蓿(Medi-cago Httyenica(Lnn.)Trautv)同归为紫花苜蓿亚种。文章建议为了充分挖掘中国苜蓿种质资源的优势,发挥优异基因的改良作用,有必要对中国目前的遗传资源基因库的现状和分类系统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复核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以36份新疆野生黄花苜蓿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新疆黄花苜蓿资源评价和核心种质库构建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9对SSR分子标记引物PCR共扩增出93条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变异范围为3~19条,平均10.33条/对,多态条带总数为86个,多态条带百分比为92.47%,平均多态性条带数为9.55,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55%,表明居群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OPGENE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11处可将36份野生黄花苜蓿材料划分为2个混合群体和4个特定类群,表明材料具有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15对SSR引物和10个ISSR引物对紫花苜蓿复合体3个种黄花苜蓿、多变苜蓿及紫花苜蓿共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SR标记下,10个居群中多变苜蓿VG 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ISSR标记下,黄花苜蓿FH居群以上3个指数均最高;黄花苜蓿居群FH在2种分子标记下都存在特有位点。说明在10个居群中多变苜蓿居群VG与黄花苜蓿居群FH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值得进一步保护。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分子标记下3个种可以被有效区分,结合它们在新疆境内的分布,本研究支持仍将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多变苜蓿划分为3个种。  相似文献   

13.
青藏扁蓿豆(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对高海拔极端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本研究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对青藏扁蓿豆的EST-SSR标记进行了开发。结果发现,随机选取的477对引物中,350对可在青藏扁蓿豆中有效扩增,其中346对引物在扁蓿豆(M.ruthenica)中可实现跨物种扩增。利用其中64对独立遗传且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的标记引物对青藏扁蓿豆和扁蓿豆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两个物种存在明显的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分化,且提示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隔离或环境选择有关。本研究所开发的EST-SSR标记为今后进一步评价青藏扁蓿豆和扁蓿豆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解释其适应极端环境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水分渗透胁迫,模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对我国西北地区3个广泛种植的苜蓿品种:甘农一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Gannong No.1)、牧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Amerigraze401+Z)、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Xinjiang Daye)的萌芽和幼苗部分保护酶活性及幼苗叶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升高(PEG-6000浓度5%~25%),甘农一号杂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的种子萌芽、幼苗叶片含水量及部分保护酶活性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3个苜蓿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势皆明显降低,幼苗叶片含水量基本无显著变化,幼苗本体保护酶活性变化各不相同。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3个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强弱次序为:甘农一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牧歌紫花苜蓿,根据综合评价均值来看,甘农一号杂花苜蓿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抗旱性较强,而牧歌紫花苜蓿稍弱。  相似文献   

15.
王玉祥  张博 《草业科学》2012,29(9):1396-1400
以新疆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通过测量其荚果长度、荚果宽度、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以及千粒重等,研究新疆不同地区黄花苜蓿果实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群体间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荚果长、荚果宽、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都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群体分为三类:阿勒泰群体单独聚为一类,主要为圆籽粒型;北屯、塔城和富蕴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多边籽粒型;其余9个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肾形籽粒型。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苜蓿的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苜蓿地方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Ⅰ 种子贮藏蛋白标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SDS—PAGE方法对我国18 个苜蓿地方品种和北美9 个苜蓿基本种质来源的代表品种各20 粒单粒种子贮藏蛋白及14 份豆科牧草种(品种)种子贮藏蛋白进行了分析,根据电泳分析结果计算品种间的欧氏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14 份豆科牧草种(品种)种子贮藏蛋白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种内种子贮藏蛋白带谱差异较小,同属不同种间的差异明显,而属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种间。在聚类分析中,以3.61 的遗传距离划分时,14 份材料被分为4 组,分属于4 个属,这与分类上是一致的。我国18 个苜蓿地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7,以0.5 的遗传距离进行划分时,18 个品种可分为7 组,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品种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北美9 个苜蓿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89,聚类结果表明,杂花苜蓿(Medicagosativa ssp. varia)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ssp. sativa)之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小,而与黄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ssp. falcata)间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与北美9 个苜蓿品种相比,我国苜蓿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这与我国苜蓿地方品种的地理分布相对较窄,品种间基  相似文献   

17.
苜蓿遗传图谱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苜蓿遗传图谱构建是解析重要农艺性状(QTL)遗传特性和基因连锁分析的前提条件。由于复杂的四体遗传特性,目前已构建成功的苜蓿遗传图谱大多数是二倍体苜蓿,四倍体栽培苜蓿遗传图谱较少。本研究就苜蓿遗传图谱构建研究已取得的成就、图谱绘制过程中的限制因素、解决策略和已有图谱的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回顾和讨论;对苜蓿遗传图谱研究,特别是构建四倍体苜蓿遗传图谱,在揭示苜蓿遗传特性和定位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位点(QTL)方面的应用现状和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就苜蓿遗传图谱在苜蓿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就我国苜蓿育种现状和开展苜蓿遗传图谱构建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杂花苜蓿种质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于2009年5月对来自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波兰等地区的31份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探究中亚及欧洲等地区杂花苜蓿种质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为杂花苜蓿品种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179条清晰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41条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9.89%,材料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59到0.874之间,平均相似性系数值为0.723,与中亚和欧洲的参试种质材料相比,新疆的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显示,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来自中国新疆的7份材料分别聚在第1类和第3类,反映出中国新疆的供试材料间遗传变异丰富,与中亚材料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不同杂花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地理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孙启忠  柳茜  李峰  陶雅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8):155-174
由于最早记载苜蓿的典籍没有明示其是紫花还是黄花,导致对我国古代苜蓿物种认识上存在分歧,目前大致有5种观点:一是古代苜蓿专指紫花苜蓿;二是南苜蓿;三是紫苜蓿与南苜蓿的合称;四是黄花苜蓿;五是不确定。本研究应用植物考据学原理,通过收集整理记载苜蓿植物生物学的典籍,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考证苜蓿物种。研究表明,汉代从大宛国传入我国的苜蓿与紫花苜蓿的起源地相一致,并且唐代韩鄂《四时纂要》明确记载了苜蓿开紫花,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这与我国汉代苜蓿最初引种地相一致,在之后也有不少典籍同样记述了苜蓿开紫花,乃至苜蓿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可以确定,我国汉代引入的苜蓿应该是开紫花的苜蓿,即紫花苜蓿。宋梅尧臣和明李时珍记述的开黄花的苜蓿,至少说明在宋代和明代开黄花的苜蓿就在我国存在和被利用。据清《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在古代我国有3种苜蓿被利用,即紫花苜蓿、南苜蓿和黄花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