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划分了四川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的基础上,选择了乐山市洪雅、青神和眉山三个县进行以采伐更新为主的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研究,总结出了8个低产林经营类型的最佳改造技术组合。分析了调整林种结构,发展经济林在低改中的重要意义,试验表明幼林阶段适当地间种农作物有助于林地土壤改良和提高林分生长量,试验和调查结果还表明封山育林对于保持水土、保护现有林分不受破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提高林分产量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  相似文献   

2.
廖正思 《吉林农业》2014,(16):77+76
本文对融水县贝江河林区中部分低产林进行了改造试验,并从劈山清理、保护冬笋,留养春笋、合理施肥、合理采伐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析了毛竹低产林改造关键技术,阐述了具体获得的效益,以期为竹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晓生 《吉林农业》2011,(5):261-261
如何对贫困落后地区的低质低产林进行有效改造,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林业部门要长期解决的问题。文中分析了通榆县低质低产林改造的现状,并对形成低质低产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低质低产林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凯  胥蓉 《吉林农业》2011,(1):75+72-75,72
文章总结了川中丘陵柏木林区盐亭县低产低效林改造实施2年来的主要做法、组织管理措施和经验教训等,并探索出川中丘陵区柏木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中如何确定采伐方式、规划设计和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杉木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谦  智扬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5,(9):164-165,270
通过对贵州省杉木低产低效林成因的分析,将杉木低产低效林分为次生型杉木低效林和人工型杉木低效林,或者低效杉木防护林和低效杉木低产林。提出了关于贵州省杉木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对策,指出了杉木低产低效林改造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全国油茶林面积为5500万亩,平均亩产油仅3~4公斤.主要原因是品种杂劣,管理粗放.近年.湖南省完成了世界粮食供应计划署援建的0万亩油菜低产林改造工程.承担了国务院下达的南方油茶低产林改造综合开发项目,总结出油茶低产林改造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我国的低产林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我国低产林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我国的低产林问题。一方面应看到大量低产林的存在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应看到低产林的巨大或潜在资源和正在发挥的综合效益。针对我国的低产林问题,建议应首先查清全国低产林资源现状,加强对低产林资源的保护和对低产林问题的研究,对低产林资源应实行分类定向经营。  相似文献   

8.
设置固定样株对硬头黄竹生长进行观察,初步摸清硬头黄竹的生长规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松土除蔸培土、施肥育竹、合理采伐、正确疏笋、护笋养竹等措施,进行硬头黄竹低产林复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时硬头黄竹低产林的出笋、成竹率、平均胸径增长率、竹材产量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融安县油茶发展状况,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主要包括优良品种更新、高接换冠、科学抚育等,为后续融安县大面积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福建毛竹低产林成因、类型及改造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根据福建省毛竹低产林的形成原因划分为荒芜型、衰败型、灾害型、立地贫瘠型与竹杂混生等5种类型.依不同类型低产林的特点,提出改造原则、途径和相应的改造技术措施,并分析了不同类型低产林的改造效果,防止采用同一模式指导低产竹林改造.  相似文献   

11.
林区道路开发伸长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区道路开发伸长效率的研究旨在解决林道的优化设计问题。本文就林业发达国家对林道开发伸长效率的研究进行分析比较,介绍了林道开发伸长效率的概念和几个公式的推导;选取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林区25条林道,并对其褶曲系数K_1、山坡平均坡度I_m、河床坡度系数K_2等影响林道开发伸长效率的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甲类地区不同等级林道开发伸长效率的推荐值,该值可用于林道设计的优化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介绍德国培育柞林的经验与技术──注重种源选择和种子基地建设,注重选择适宜的更新造林方式,注重森林抚育与保护,注重培育混交林及柞树大径材;同时,结合黑龙江省柞树资源现状,提出了黑龙江省培育柞林的对策及建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森林立地分类的几个概念,回顾了森林立地分类研究的历史。对森林立地分类研究的环境因子途径、植被因子途径和综合多因子途径的有关方法作了介绍和评述。并展望了未来森林立地分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火在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火是一个活跃的生态因子,经常作用于森林生态系统,而且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火能烧毁森林,严重破坏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火可以作为营林的工具和手段,用火可以改善森林环境,有利于维持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文主要从干扰与自我更新、逆演与顺演、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稳定性及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等五个方面剖析了火在森林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规律。并且指出以上五个指标可作为确定火灾性质、评价火在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及开展营林用火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突变现象、正反馈作用以及涨落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对内、外涨落的深入分类和理论分析,证明了涨落具有必然和偶然的双重性质,进而以森林季相变化为例,说明了涨落导致有序的条件。森林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是在内部自组织导致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耗散结构看,这种稳定依赖于系统各类涨落之间的协调,无数微涨落积累而成的巨涨落可使系统发生突变而产生新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东部森林中雪的水文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定量研究雪的水文过程,采用冬季野外直接观测法,研究森林对降雪,截雪,积雪,融雪的航森林融雪径流的特点。结果表明,森林的截雪率与林冠郁闭度关系密切,针叶林的截雪率是落叶林的2-3倍;人工红松林内积雪厚度最小,融雪持续的时间最长,而落叶杂木林内积雪厚度最大,融雪持续的时间较短,针混产林则介于二者之间;天然次生林的融雪径流占年径流量的21.7%,河道径流主要以降雨径流补给为主,占年径流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森林面临着可采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严峻问题,应用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森林采伐量的最优控制策略。森林采伐量采用这一控制策略,既可收获最多的木材总量,又能保证森林总蓄积始终保持在最优水平上,实现森林永续利用。同时,森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可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即可满足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要,又能使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从而使我国森林工业摆脱目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进行林地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区划成果和林业生产实际,提出了林地合理利用的适地适树、经济性和社会公益性原则,地质地貌的规划方法,并进行了科学计算,提出了林地合理利用布局。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黎蒴栲混交林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研究了异龄马尾松、黎??混交林的生物现存量、净生产量、热能和生产结构.结果表明:该混交林的总现存量、乔木层净生产量和现存能量分别比英对照纯林高47.75%、112.99%和46.37%.混交林中马尾松乔木层现存量、净生产量和现存能量分别比纯林高6.82%、7.60%和6.82%.生产结构为:混交林的同化部分与非同化部分的比例略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生产量的垂直分布较均匀,光能利用更充分.总的看来,混交林的生产力较高,形成了更合理的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20.
森林公园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目前国内对森林公园规划及建设中存在的认识问题,从森林和公园含义入手,结合森林的功能及中国特定文化背景,并对森林公园、城市公园、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进行比较,提出森林公园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