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苜蓿品种对低磷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以甘农3号、甘农5号、甘农9号、甘农10号、WL358HQ、WL343HQ、WL363HQ、WL354HQ、金皇后9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株高、生物量、磷含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对不同品种苜蓿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结合鲜重和干重,WL343HQ品种生长速度较其他品种快;9个苜蓿品种的磷含量排序为:甘农10号>WL354HQ>WL343HQ>WL358HQ>WL363HQ>金皇后>甘农3号>甘农5号>甘农9号;WL343HQ磷吸收效率最高,为1.32 mg/pot,金皇后最低,为0.58 mg/pot,总体表现为WL343HQ>WL358HQ>甘农5号>甘农9号>WL363HQ>甘农10号>甘农3号>WL354HQ>金皇后;甘农3号磷利用效率最高,为0.84 g/mg,甘农10号最低,为0.53 g/mg.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WL343HQ、WL358HQ、WL354HQ和甘农5号为低磷土壤条件下表现较好的4个品种,适宜在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的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合科尔沁沙地种植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本试验探究了沙地生境下不同苜蓿品种在低温锻炼期的形态特征,并分析其与苜蓿半致死温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低温锻炼期“肇东”和“公农1号”苜蓿休眠较早;“肇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对低温较敏感;随季节性降温苜蓿秋眠芽数增加,根颈增粗,根重增加,根长增长,根冠比增大。根颈活力法拟合Logistic方程所得半致死温度表明,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 > “草原3号” > “农菁1号” > “公农1号” > “龙牧801” > “肇东” > “农菁8号” > “草原2号”;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半致死温度与苜蓿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其他生长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东苜1号”、“草原3号”等抗寒性较强的苜蓿品种适合在科尔沁沙地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13个苜蓿品种耐盐性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通过对13个品种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在NaCl不同体积分数溶液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及幼苗进行耐盐性研究,观察其发芽率、苗高、根长,计算发芽势、耐盐极限量、耐盐半致死量。结果表明,这13个苜蓿品种中,其耐盐能力最强的为宁苜1号,最弱的为朝阳苜蓿。耐盐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宁苜1号、WL-525、龙牧801号>胜利者>公农2号>龙牧803号>MagnumV-wet>朝阳苜蓿>公农3号、农宝、竞争者>公农1号>大叶苜蓿。同时供试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活力指数与盐体积分数呈显著至极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冀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本试验对引进的国内外21个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燕麦品种对同一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差异较大,其中‘张莜9号’和‘白燕2号’的干草产量较高,达到7 000 kg·hm-2以上;‘青引2号’的干鲜比和叶茎比较高,适口性较好;而‘牧思乐’的营养品质较好。参试燕麦品种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干草产量 >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 > 粗蛋白含量 > 叶茎比 > 株高 > 相对饲草品质 > 粗脂肪含量 > 干鲜比 > 粗灰分含量,通过加权关联度评价得出综合表现较好的燕麦品种为‘牧思乐’、‘坝莜3号’、‘领袖’和‘贝勒2’,这4个品种可以作为冀西北及周边地区的优良燕麦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几种冷地型草坪草在江淮地区前期适应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4种冷地型草坪草品种在江淮地区的前期生长进行了观测评价,同时对其若干生理指标做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草坪草前期生长表现出的质量优劣依次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凌志>美洲虎3号>猎狗5号;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凌志Festuca arundinacea cv. Barlexas> 美洲虎3号Festuca arundinacea cv. Houndolog5>猎狗5号Festuca arundinacea cv. Jarguar3>多年生黑麦草;越夏和越冬表现较好的为美洲虎3号和凌志,猎狗5号和多年生黑麦草次之.  相似文献   

6.
饲用玉米生产性能与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饲用玉米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肥量的生产性能以及主要营养物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经过物候期观测,东陵白和中原单32为早熟品种,而科多8号、科青1号、科多4号为晚熟品种。各品种的鲜体产量差异显著(P<0.05),依次顺序为科多4号>科多8号>科青1号>东陵白>中原单32。②不同施肥水平对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450kg/hm2和300kg/hm2的氮肥施肥水平与150kg/hm2和0kg/hm2(对照组)差异显著。茎叶比的变化显著,以中原单32和东陵白变化幅度较大,与其它3个品种差异显著。③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的CP、Ca、P、CA含量显著下降(P<0.05),NDF、ADF、OM含量则显著上升(P<0.05)。各品种在同一生育期内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测定了11个桑品种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蚁蚕取食24小时绝食生存时间、5龄第1日排粪量、消化量和消化率等指标,探讨了不同品种的叶质和饲料价值。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7946、农桑14号和剑持的粗蛋白含量最高,达26.875%,陕桑305和育71-1的含量较低。分析了各品种的叶质综合指数,其中以嘉陵16号综合指数最高,陕桑305最低。5个大田栽培品种的叶质综合指数依次为:湖桑32号>7946>农桑14号>育71-1>陕桑305。  相似文献   

8.
对25个燕麦品种对麦无网长管蚜为主的蚜虫自然混合种群的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的燕麦品种对蚜虫的抗性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白燕3号为免疫品种,高抗的品种有青海444、白燕4号等6个品种;Pauc、白燕6号等7个品种为抗虫品种;9401-2-1等3个品种为中抗品种;青引1号、青引2号等7个品种为感虫品种;草坝1号为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鸡品种产蛋后期的鸡肉品质。选取400日龄的农大3号、洛岛红、洛岛白和350日龄白来航各100只,通过测定屠宰性能、胸腿肌的物理特性、组织学特性、化学组成以及感官评价,综合比较4个品种蛋鸡产蛋后期的鸡肉品质。结果表明:(1)农大3号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而腹脂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2)农大3号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3)农大3号的粗蛋白、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4)农大3号鸡肉和鸡汤的整体感观评价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综上所述,产蛋后期农大3号的鸡肉品质优于洛岛白、洛岛红和白来航。  相似文献   

10.
北方蚕区第三批桑树品种鉴定共有 9个品种 ,以湖桑 3 2号和选 792为对照。参鉴品种特色明显。高产型品种有 3 0 5和 4 0 2 -3 ,比湖桑 3 2号提高 2 8.4 3 %和2 5.83 %。优质型品种有鲁诱 1号 ,养蚕四项成绩比湖桑 3 2号提高 6%~ 1 5%。产量、叶质均较优的品种的晋选 7号、辽育 1 6号、物 4 5等 ,发条力强的品种有物 4 5、辽育 1 64号等。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散养生产模式的蛋鸡品种,选取徐州地区常见的海兰、"农大褐3号"和国内新近培育品种3种褐壳蛋鸡,对其成活率、均匀度、产蛋性能及料蛋比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3个蛋鸡品种的生长期末体重均匀度均在85%以上;48周龄末,"农大褐3号"成活率为91.67%,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海兰蛋鸡的产蛋总重为9.91 kg,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农大褐3号"产蛋率(82.24%)、料蛋比(2.50∶1)在3个品种中均为最好。结果表明:"农大褐3号"蛋鸡更适合散养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对比甘肃广泛种植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甘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苜1号和中天1号)萌发期的抗旱性,采用不同浓度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抗旱指数和根芽比,并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各个PEG浓度下均为新疆大叶苜蓿最大,根芽比和抗旱指数为甘农1号最大;随胁迫程度的加剧4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抗旱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而根芽比先升高后降低:PEG浓度为5% 时最大,分别为甘农1号6.91、新疆大叶苜蓿3.68、中苜1号4.54和中天1号6.04,0% 时次之;与PEG浓度为0% 时相比,PEG浓度为5% 时,中天1号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下降幅度最大,PEG浓度为25% 时,新疆大叶苜蓿的发芽率和中天1号的抗旱指数下降幅度最大.萌发期综合抗旱性为甘农1号>中苜1号>新疆大叶苜蓿>中天1号.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甘肃省河西地区优良紫花苜蓿品种的引进,在甘肃省高台县对引进的9个国内优质苜蓿品种进行了定量灌溉、无追肥模式的区域试验,观测分析了各品种的产草量、株高和茎叶比等指标。结果表明:9个苜蓿品种在高台地区普遍生长良好,生育期差异不明显;3年平均株高甘农3号最高,为94.3 cm,草原3号最低,为82.5 cm,中苜1号、甘农3号3年平均株高均显著高于草原3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年平均干草产量中苜1号最高,为238.41 kg/100 m^2,甘农8号最低,为200.08 kg/100 m^2,中苜1号、新牧1号3年平均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甘农8号(P<0.05),其他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评价认为,供试9个苜蓿品种综合生产性能均较好,适宜在甘肃高台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3个山西优良桑品种二年四期叶质的养蚕鉴定和一年二期叶质的化学鉴定。结果表明,叶质显著优于湖桑32号的桑品种有晋选6号和鲁选1号;叶质优于湖桑32号的桑品种有鲁选3号,晋选3号,黑格鲁和晋选1号;叶质劣于湖桑32号的桑品种有鲁46,晋选4号和鲁34。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3日,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成都召开六届十次会议。会议审定通过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多丝量春用品种"9211·9215×川58·川62"(川蚕30号)通江县柞蚕种场和省丝绸科学院选育的丰产型蛹丝兼用柞蚕品种"川柞3号"。同意"川山N×蜀水N""苏婴×熙阳"两对家蚕品种继续参加2020年鉴定。川柞3号是以四川地方品种"川08"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丰富高寒、高海拔地区豆科饲草资源,在玉树州称多县引进7个苜蓿品种进行初步的生产性能评比试验,开展了不同品种物候期、高度、产量及植物养分等指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苜蓿品种全部都能在当地安全越冬,其中龙牧801、大业3号越冬率均在90%以上;试验品种大业3号鲜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通过对生产性能较优的三个品种进行养分分析,大业3号粗蛋白含量最高。综上所述,大业3号苜蓿品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于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贝勒、魅力、陇燕2号、陇燕3号、燕王、青海444、巴燕3号、林纳、白燕7号、青引1号)进行区域试验。于燕麦乳熟期刈割,切至2 cm后进行罐贮。60 d后开封取样,测定其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结果表明:陇燕2号干物质(DM)产量最高,为4905.45 kg·hm-2,青引1号干物质产量最低,为1773.65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10个燕麦品种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在30.73%~45.47%,DM含量最高品种为陇燕2号,最低品种为巴燕3号,2个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林纳、贝勒和陇燕2号3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2.63%、12.46%和12.4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贝勒和林纳2个燕麦品种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25.11%和26.11%,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10个燕麦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为2.17%~4.33%,平均含量为3.39%,含量最高为贝勒,最低为燕王,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的发酵品质差异显著(P<0.05)。林纳的pH值最低,乳酸含量最高,为6.86%,丙酸、丁酸、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发酵品质较好。10个燕麦品种发酵品质的V-Score评分中陇燕3号、林纳、陇燕2号、青海444、魅力、青引1号、白燕7号和贝勒8个品种的分值在80以上,发酵品质为优。综合考虑产量、营养品质和青贮发酵品质,林纳适宜作为青贮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加工。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种植的优质燕麦品种。以10个燕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个燕麦品种均能够在试验区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生育期87~110 d。定燕2号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而蒙燕1号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坝莜18号籽粒产量最高,坝燕6号次之,而远杂1号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定燕2号与坝莜18号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而远杂1号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品种(P<0.05)。GL381粗蛋白含量最高,魁北克粗蛋白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坝莜3号,最低的是蒙燕1号。定燕2号粗纤维含量最高,坝莜3号粗纤维含量最低。远杂1号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魁北克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定燕2号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魁北克之外的其他燕麦品种(P<0.05),最低的是远杂1号。定燕2号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坝莜3号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坝莜3号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107.67,定燕2号最低。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显示,张燕4号、坝莜18号和坝莜3号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研究表明,张燕4号、坝莜18号和坝莜3号适宜在土默特右旗及其周边地区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以36个桑品种的枝条为材料,对低温胁迫后的冬芽、幼叶的萌发、生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的33个品种中,抗寒能力的强弱依次为:蒙古桑≥依兰16号〉龙桑1号〉扎旗18号=动物园10号;在江浙蚕区应用的3个品种中,杂交桑品种沙2×109的抗寒性最差。  相似文献   

20.
以河西走廊3个日光温室主栽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品种(陇椒2号、陇椒3号和陇椒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30、60、90、120、180 mmol·L-1)的中性盐NaCl溶液对3个品种的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个辣椒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而相对盐害率则逐渐升高,并以陇椒3号的耐盐性最好,当盐浓度为180 mmol·L-1时仍有60.64%的发芽率。盐胁迫对发芽起始时间并无影响,但当盐浓度超过90 mmol·L-1时,发芽高峰期会随着盐浓度的增大而推迟。辣椒叶片内的POD、SOD和CAT的活性均随着浓度升高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陇椒3号的酶活性升高幅度最大,陇椒2号的上升幅度最小。3个品种辣椒叶片内的MDA含量均随着盐浓度增大逐渐增加,陇椒2号的增加幅度最大,陇椒3号的最小。以上结果反映出3个辣椒品种的萌发和苗期的耐盐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陇椒3号、陇椒5号、陇椒2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