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无土育苗棉花与常规育苗棉花移栽后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的比较,结果表明,无土育苗棉花移栽后缓苗期推迟,棉苗偏小,蕾铃期营养生长量亦偏小,单株果枝、果节量偏低,棉花铃重相对较低;无土育苗棉花的优质铃成铃率较高,盛铃期后成铃速率高,持续时间长,结铃多,产量高;同时,棉花无土育苗技术具有省工节本效应。2005年试验中,无土育苗棉花前期活棵慢,发苗迟,苗间差异大。9号台风以后,秋桃成铃率降为最低,表明其根系比较浅,抗御干旱和雨涝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微钵育苗不同苗龄移栽的棉苗生长发育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微钵育苗不同苗龄移栽期试验,研究不同苗龄棉苗移栽后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微钵育苗15 d、20 d和25 d苗龄处理的移栽成活率均在97.1%以上,苗龄30 d处理移栽成活率下降.微钵育苗20 d苗龄处理棉苗干重积累适宜,移栽后14 d地上、地下部生长转化快;25 d苗龄处理棉苗与20d苗龄处理相比,根系干重增长缓慢,移栽后14 d地上部叶与茎干重均为负增长;苗龄短(15 d)棉苗干重积累少,但移栽后生长转化也很快,苗龄长(30 d)棉苗干重积累多但移栽后生长转化慢,可见25 d苗龄是棉苗移栽后生长转化变慢的转折期.20 d和25 d苗龄处理棉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最终产量水平高;15 d苗龄处理移栽后在持续高温条件下营养过旺,造成生殖生长迟且弱,苗龄30 d处理产量也低于20 d和25 d苗龄处理.可见,微钵育苗适龄移栽是提高移栽成活和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同育苗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几种不同的育苗方式开展棉花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水浮育、基质育、穴盘育3种育苗方式培育出来的棉苗较小,素质均差于营养钵苗,移栽后缓苗期分别比营养钵棉苗延长3 d、6 d、2 d,成活率分别降低5.3%、7.6%、3.1%,生育进程前期较慢,中期较快,后期长势较强,生育期分别推迟6、8、5 d,皮棉产量分别提高6....  相似文献   

4.
无土育苗地膜覆盖栽培棉花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地膜覆盖(地膜)和不覆盖(对照)2个处理,就无土育苗棉花在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苗在移栽后2周就进入快速生长期,解决了无土育苗棉花移栽后缓苗期长、形成老小苗的问题;苗蕾期的长势也快于对照,现蕾、成铃早于对照,由于前期形成大的营养体,中后期能保持较高的现蕾和成铃强度,且铃重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以西农9号为材料,研究了漂浮育苗法对西瓜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漂浮育苗法育出的西瓜苗在2叶1心期和3叶1心期移栽成活率高,达到95%以上,且缓苗期短;带基质移栽的成活率高于不带基质移栽的,移栽后浇水的高于不浇水苗,且缓苗期短:晴天、阴天、小雨天移栽3 d内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比传统土育苗移栽瓜苗缩短缓苗期3~4 d。  相似文献   

6.
不同育苗方式对当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育苗方式开展当归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常规育苗缓苗期较冬季温室无土育苗短11 d,成活率高37%;移栽定植后,山地育种苗的长势、株高、叶片数、小叶数、冠茎等指标均高于温室育苗;但山地育苗和温室育苗的抽薹率分别为53.21%、0.42%,其产量分别为2 116.12、1 656.28 kg/hm2,说明温室育苗可以解决当归抽薹的技术难题,但在提高产量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浮、无土、穴盘基质3种不同轻简育苗方式与常规营养钵育苗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这3种轻简育苗方式培育出来的棉苗较小,移栽后缓苗期较长,成活率下降,生育进程前期较慢,中期较快,后期长势较强,生育期略有延长,其皮棉产量水浮、穴盘基质2种育苗方式与常规育苗接近,效益优于常规营养钵育苗,无土育苗移栽方式表现减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棉苗不带土移栽试验,探究其成活率与其根系数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苗无土移栽时,侧根数量越大,移栽后的成活率越高,3号和2号品系侧根分别比1号品系(CK)多29.80%和7.89%,移栽成活率分别高28.00%和26.00%;移栽时侧根多的品系,移栽后缩短了缓苗期,促进了棉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棉花育苗移栽是解决茬口矛盾、提早和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移栽时难免损伤根系,影响棉苗对水分的正常吸收,出现“缓苗期”,即通常说的“打盹”。怎样才能使移栽棉苗不“打盹”呢?适期移栽一要适时,二要适龄。适时就是气温稳定在15℃以上,地表10厘米土温稳定在1  相似文献   

10.
高燕  赵其波  沙红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6):1213-1217
[目的]筛选最佳的棉花无土育苗营养液及最适壮苗效果的多效唑浓度.[方法]通过参考前人研究,设计出4种无土育苗营养液配方,研究分析育出棉苗移栽后的农艺及经济性状影响差异,同时在筛选出的最佳配方育苗营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多效唑,观测含有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棉花幼苗的调控效果.[结果]筛选确定Ⅲ号营养液为最佳棉花无土育苗营养液配方,最适多效唑浓度为100 mg/L.[结论]Ⅲ号营养液配方培养的棉苗壮而不旺,稳而不僵,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100 mg/L多效唑浓度下的壮苗效果较好,1叶1心、2叶1心期棉苗株高变矮2.8和1.2 cm,两期茎粗增加0.015 5和0.005 4 cm.  相似文献   

11.
水稻有色打孔塑料薄膜棚式育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多年对各种颜色塑料薄膜打孔与无孔,棚架式和平铺式的水稻育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深蓝色打孔膜棚式育秧,其膜内温、湿效应较好,光质效应也好,秧床松软透气,有利于培育壮秧,促使水稻早熟、高产。此外,还能简化秧田管理,节省秧田用工,提高经济效益。这些资料对水稻育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无土育苗移栽及直播3种栽培方式的苗期生长情况及产量的比较,结果表明:无土育苗方式移栽后生长有一定滞后,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营养钵移栽方式;无土育苗方式显著提高单株果节数及单株成铃数,最终提高产量;为解决棉花生产中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膜下滴灌棉田覆用降解地膜的保温保墒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DM1(普通聚乙烯地膜)、DM2(低降解率地膜)、DM3(中等程度降解率地膜)、DM4(高降解率地膜)4个覆膜处理,对各处理的地膜降解率、地温、土壤含水量、棉花产量进行调查测试,分析地膜不同降解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各生育期地膜降解率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地膜降解率与土壤温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其相关性在花期、花铃期、盛铃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相关系数在盛铃期达到0.924 9的最高值;地膜降解率与土壤含水量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其相关性在各生育期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相关系数的大小顺序是:花铃期(0.980 2)盛铃期(0.978 9)花期(0.771 2)苗期(0.703 4)蕾期(0.695 6)。说明,地膜不同降解率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地膜降解率与棉田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且地膜降解率高低对盛铃期地温影响最大,对花铃期土壤保墒作用调控最强。为实现环境和产量的双赢目标,在生产中选择适宜降解率的降解地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冬、春灌的棉田,一般都能满足棉花发芽、出苗和苗、蕾期发育的需水量。春旱年份,高密度棉田、早熟品种先显旱。地膜覆盖有明显的保墒提墒作用。花铃期棉田需水量最大,常年气候条件下,需补充灌水70~80立方/亩,这是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地膜棉田、早熟品种需水高峰期明显提前。吐絮期棉田一般不需灌溉,但个别秋旱年份,初絮期灌溉对创高产有利。在春旱情况下,提倡蕾期蓄水灌溉,但要注意控制徒长。  相似文献   

15.
在海晏县进行了乌柳扦插育苗的试验和探索,结果表明,采用地膜覆盖育苗的成效高,见效快,缩短了周期,提高了苗木质量,为林业工程造林提供大量的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16.
浓度、温度对山楂汁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25℃以下,不同浓度山楂汁的流变曲线。结果表明:山楂汁为牛顿流体。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浓度或温度对山楂汁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和浓度、温度对山楂汁粘度综合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麦后直播短季棉地膜覆盖效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52-6253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分别为123.74、105.75和87.5℃;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提高。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后麦后直播的短季棉苗期、蕾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快,现蕾期早4 d,开花期早6 d,吐絮期早8~10 d,株高高3.1 cm,单株叶片多2.2个,果枝增加1.3个,蕾增加2.7个,霜前花率提高11.15%,比对照增产33.2%。[结论]短季棉麦后直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量、霜前花,显著提高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分别持续受渍7d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植株成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受渍导致棉株各部位成铃率降低,蕾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下部果枝内转部位成铃,花铃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中上部中外围部位成铃,吐絮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上部、顶部中外围成铃;持续受渍对棉花成铃影响最大的时期是花铃期,其次是蕾期和吐絮期。棉株具有较强的自身补偿能力,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可提高棉花成铃和抗涝渍能力。  相似文献   

19.
棉花穴盘育苗移栽高产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设计,研究了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与地膜直播栽培方式(CK)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的棉花生育期较CK长12 d,虽然全生育期整齐度和苗期生长势较CK差,但花期和絮期的生长势好于CK,单株成铃数明显增多,增产显著。棉花穴盘育苗移栽栽培方式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露地移栽、地膜移栽、地膜移栽去早蕾和直播地膜4种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条件对棉花生育特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膜直播棉、露地移栽棉、移栽地膜棉相比,移栽地膜棉去早蕾处理生育期、株高和株高日增量、果枝数和果节量基本合理,节枝比增加,伏桃和早秋桃比例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产量最高;纤维长度、整齐度、纤维强度、伸长率、反射率和纺纱均匀度指数等品质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促进棉花早发、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