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金帮  孙本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16-5818
[目的]为滨州市小麦产量由中产向高产过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品种、行距、播量、尿素和过磷酸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各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尿素>过磷酸钙>品种>播量>行距,最优处理组合为品种辐63,行距16.7 cm,播量90.0 kg/hm2,尿素360 kg/hm2,过磷酸钙1 500 kg/hm2,产量达7 413.0 kg/hm2。方差分析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单因素试验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尿素以450kg/hm2为宜,播量以82.5~105.0kg/hm2即基本苗165万~210万株/hm2为宜。[结论]低产薄地施过磷酸钙1 500 kg/hm2、尿素525~600 kg/hm2,肥地施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基本苗120~180万株/hm2,行距20~25 cm,小麦产量才能达到7 500 kg/hm2。  相似文献   

2.
朱德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0-5041
[目的]为试验区半夏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7因素2位级正交试验研究种级、有机肥、地膜等技术措施对半夏产量的影响。[结果]7个措施组合的小区(面积为20 m2)平均产量为23.6 kg,组合7产量最高,组合4产量最低,分别为30.4和16.7 kg。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防旱保墒>地膜>种级>播期>遮阴>有机肥>叶面喷肥。撒麦糠与不撒麦糠2、级种与3级种间差异极显著;进行地膜覆盖与不进行地膜覆盖、早播与晚播间差异显著。[结论]防旱保墒、地膜和品种对半夏产量影响较大,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地膜覆盖,选用二级种在早期播种,其产量可达15 180 kg/hm2。  相似文献   

3.
总结出鸡腿菇栽培技术要点;引进的2个鸡腿菇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种植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 我区于1999年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引种早熟甜油桃曙光、华光、艳光、丰光4个品种,现已栽植200hm~2,其中:襄阳区林业局高效经济林基地66.7hm~2,伙牌、黄龙等乡镇栽植130.6hm~2,通过几年来栽培观察,上述引种的几个品种,在我县栽培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发挥出“早、美、甜、丰”四大优势。2001年区林业局高效经济林基地挂果面积66.7hm~2(定植27个月),  相似文献   

5.
旱地生姜-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整和优化旱地种植结构,发展多元化种植制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经济收益,2002年我们在仁庄镇小令等村进行旱地生姜--西瓜高产、高效生产示范,总面积4.9hm2,生姜667m2产量1482.5kg,单价1.00元/kg,667m2收入1482.5元;西瓜667m2产量1562kg,单价0.60元/kg,667m2收入937.20元;全年667m2收入2419.70元,总收入17.785万元.  相似文献   

6.
周军 《农技服务》2002,(12):9-10
<正> 1、品种选择 选择早、中熟,耐低温、弱光的杂交一代品种,如丽春,早丰,强丰,佳粉2、10号,双抗2号,中蔬4号等。为促早熟,宜主副行栽植,主行用中熟品种,留3穗果摘心;副行用早熟品种,留2穗果摘心,副行采收后拔除。  相似文献   

7.
<正> 温室香椿生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667m~2苗圃可生产香椿芽400~600kg,可创经济效益2万元左右,现就日光温室香椿的主要栽培技术阐述如下:1 整地施肥 塑料日光温室栽植香椿一定要施足底肥,按667m~2计算,优质农家肥应不少于  相似文献   

8.
冬闲田亚麻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冬闲田种植亚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选种高产抗寒品种如阿里安,晚稻收割后及时早播,一般在12月中旬播种;做好杂草防治工作,芽前封土处理以72%都尔乳油的效果较好,持效期长,施用量为2.00L/hm2.苗后防治的药剂可选择10.8%高效盖草能乳油、5%禾草杀星、17.5%快刀乳油,用药量为1.0 L/hm2,在亚麻出苗20~30 d(此时杂草约在2~3叶期)对水750 k喷雾;肥料(复合肥)施用总量为450 kg/hm2,基追肥比例2:1;后期要防止倒伏,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9.
冬油菜收后复种大豆不仅能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培肥地力.1997年环县冬油菜收后复种大豆133 hm2,平均产量948.0 kg/hm2,总产量126 t;1998年复种大豆133 hm2,平均产量1 105.5 kg/hm2,总产量147t,最高产量达1 851.0 kg/hm2;1999年复种大豆213hm2,平均产量936.0 kg/hm2,总产量199 t.3 a累计复种大豆479 hm2,总产量472 t.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皖豆 2 3号是涡阳县农科所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夏大豆新品种。一般产量 2 70 0kg/hm2 ,适合安徽省沿淮、淮北大豆产区种植。有限结荚习性 ,株高 70cm左右 ;叶披针形 ,上举 ;灰毛、紫花、粒椭圆形、脐褐色 ;不裂荚 ,3、4粒荚较多 ,有效分枝 1~2个 ,百粒重 2 2~ 2 4g ;粗蛋白含量 44 .82 %,粗脂肪含量 19.0 2 %;抗病、抗倒、抗旱、抗涝 ;生育期 96d左右 ,最佳播期 6月上中旬 ,基本苗 2 2 .5万 /hm2 。  相似文献   

11.
陕西榆林市示范推广马铃薯水肥一体化丰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平均产量达到2 360 kg·667m2,比普通栽培模式增产600 kg以上,节水、节肥率均超过60%,2018年推广面积达到1 200 hm2。  相似文献   

12.
扶芳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扶芳藤为卫矛科卫矛属多年生常绿灌木,药用带叶茎枝,有益气血、补肝肾、舒筋活络的功效,是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拳头产品“止血灵”胶囊的主要原料之一。其适应性强,黄河流域以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适于疏松、肥沃、砂壤土生长,适生温度15~30℃。栽培技术:选择1~2年生无病虫害、健壮、半木质化成熟藤茎扦插繁殖,经常淋水,保持床土湿润;苗高20cm以上,有2个以上分枝时移栽定植;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注意预防病虫害;定植后第2年即可采收,选择秋冬季晴天于距离地面20~30cm处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捆扎出售。  相似文献   

13.
水飞蓟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飞蓟为菊科水飞蓟属草本植物,已被作为适宜退耕还林、林药间作的中药材品种推广。在宁夏隆德县种植时干种产量在2550kg/hm2以上,产值17850元/hm2。作者介绍了水飞蓟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整地;选种;适时播种;及时中耕锄草,间苗、补苗;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以石菖蒲的野生苗为种植材料,随机区组设计,采用不同密度、底肥和追肥3种措施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技术措施对石菖蒲生长影响差异性显著,综合生长状况、土地利用率和产量,筛选出石菖蒲较佳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是:A2B1C1,A2B1C2,A2B2C1和A2B2C2;单位面积产量鲜重分别为9.52,7.96,8.78,8.32 t/hm2;干重分别为2.64,2.22,2.44,2.32 t/hm2.即采用40 cm×40 cm的种植密度、单位面积施1 kg/m2农家肥或普钙作底肥,并于种植期间每60 d追施20 g/m2或50 g/m2尿素,能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15.
在皖南山区 ,香料烟 (Samsun)适宜的移栽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栽植密度为 18~ 2 2 .5万株 /hm2 ,栽植方式以宽行密植较为适宜 ;在密度为 2 2 .5万株 /hm2 条件下 ,适宜行株距为 40cm× 10cm ,施氮量为 3 0kg/hm2 ,氮磷钾配比为 1∶2∶2~ 3。  相似文献   

16.
从河北、山东、黑龙江分别引进3种鲜食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表明,这3个引进玉米新品种适应当地气候,产量分别为7524.0kg·hm-2、7181.7kg·hm-2、5227.2kg·hm-2,可以在本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绿芦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棚避雨栽培绿芦笋,可有效解决芦笋茎枯病问题,获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选择抗性强、色泽浓绿、生长势旺盛的芦笋品种,种子催芽后于育苗床育苗,苗期保持床土湿润;苗高25cm以上、地上茎3根以上、肉质贮藏根4根以上时移栽定植;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预防病虫害;第一年起产的芦笋留2~3根母茎后起产;每年冬季当芦笋茎秆枯黄后应及时清园,并重施腊肥,为翌年优质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中等肥力旱地上,以影响玉米产量较大的肥料和密度两个因子为对象,研究了长玉16玉米的增产潜力与肥料、密度综合效应。结果表明,长玉16抗旱、抗倒伏性强,耐瘠、耐肥力好,丰产、抗病性突出。公顷产量11 700 kg左右的肥料、密度组合为:施N,P纯养分225~450 kg/hm2,N∶P为2∶1,密度4.95万~5.45万株/hm2。对肥料、密度与产量的关系配置了二元二次效应方程,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肥料>肥料×密度>密度。  相似文献   

19.
<正> 1998年我们在顺民屯村王国才家的1667.5m~2(2.5亩)麦茬地中,搞了中晚熟品种玉米移栽获一茬667m~2超吨粮的好收成。即平均667m~2产量为1026kg,总产达2566kg,解决了夏玉米生产中的“四  相似文献   

20.
油葵在华池县采用覆膜栽培可使其平均产量达3750kg/hm2,产值达9000元/hm2,比露地栽培的产值增加1000元/hm2。作者从轮作倒茬;深耕整地;选用良种;种子处理;施足底肥;起垄覆膜,合理密植;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油葵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