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GM-1菌株为分离自海洋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以菌体密度和无菌滤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GM-1菌株生长及产抗菌物质培养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该菌株生长和产抗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GM-1菌株生长及产抗菌物质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g/L,牛肉膏16g/L,酵母膏3g/L,FeSO40.4g/L。最佳发酵条件为:28℃,pH7.0,200r/min摇床培养60h,种子液浓度108cfu/mL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70mL/250mL。  相似文献   

2.
以芽孢产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查不同无机盐、pH值、装液量、培养时间、接种量对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影响,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最优产孢培养基配方为无水氯化钙0.15 g,七水硫酸镁0.40 g,四水氯化锰0.40 g,硫酸氢二钾0.30 g;最优产孢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装液量125 mL/250 mL,培养时间3 d,接种量4%,优化后枯草芽孢杆菌芽孢产率达72.1%。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RSS-1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条件,提高其抗菌活性物质的产量,以发酵液抑制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活性为指标,在摇瓶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RSS-1产生抗菌物质的最佳培养基组分比例为2.0%的玉米淀粉,1.5%的蛋白胨,0.05%的MgSO_4;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5天,100 mL三角瓶装液量25 mL,接种量为0.1%,转速为180 r/min。优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RSS-1菌株的无菌培养滤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B03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均匀设计试验对拮抗性枯草芽孢杆菌B03发酵生产活菌体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以经济、易得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为碳、氮源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6.0%,K2HPO4.3H2O 0.3%;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21~24 h,接种量5%,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60~66 h。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验证试验,获得了104.24×108~105.75×108cfu/mL的活菌体产量,较原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菌体产量提高了96%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巨大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及解磷效果研究,旨在为巨大芽孢杆菌的深入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以巨大芽孢杆菌为试材,用正交实验优化其发酵培养基条件,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解磷效果。确定最佳培养基及条件为:麸皮1%,豆粕粉0.5%,氯化钠1%,MnSO4 0.05%,pH 7.0,温度30℃,接种量8%,转速200 r/min,发酵有效活菌数达到29×108 cfu/mL;50 L发酵罐26 h基本达到终点,有效活菌数达到48×108 cfu/mL,芽孢率≥95%;其分别在卵磷脂和磷酸钙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天后,上清液中有效磷含量为1.67 mg/L和83 mg/L,分别是对照组的26倍和17倍;田间试验处理2周后,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65.3 mg/kg。通过本研究,其有效活菌数比原配方提高7倍,能够有效降解有机磷和无机磷,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6.
木霉广泛存在于土壤、根际及其它基质中,木霉对植物土传病具有拮抗作用。优化生防因子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突变体T1010发酵条件是扩大生产、大面积应用的前提。本试验通过测定黄绿木霉T1010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生长,优化了培养条件,确定最适宜种子培养用PD培养基,摇瓶培养,生长时间为3天,此时菌丝生长量为5.75g/ml;最经济适宜扩大培养基为玉米15g/L,豆粉5g/L,摇瓶培养时间为3天,此时菌丝生长量为5.83g/ml,发酵罐培养时间2.5天为宜;最适宜经济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为麦麸:醋渣:水=2:1:3.3,尿素为0.3%,发酵温度为26 ± 2°C,发酵产物孢子量为2.46×1010cfu/g。本文研究确定的发酵工艺参数为高效率、低成本、标准化生产黄绿木霉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515菌株进行紫外线、氯化锂、硫酸二乙酯的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几丁质酶活性菌株。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变异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变异菌株单位发酵液的几丁质酶活性达到了1.53U/mL。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乳杆菌L-110产L-乳酸的碳源、氮源和最适pH值,运用正交试验对摇瓶发酵条件做了初步的研究,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酸率的主要因子的配比,优化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100,豆粉40,磷酸氢二钾2,吐温801,硫酸镁0.1,硫酸锰0.05;培养条件为:一次性添加碳酸钙50g/L,装液量为250mL瓶装50mL培养基,静置培养,温度为37℃。其摇瓶发酵L—乳酸产量可达80g/L。  相似文献   

9.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B.subtilis LZ2-70产芽孢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ilae Kleb.)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LZ2-70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在摇瓶发酵基础上对影响该菌芽孢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培养基最佳浓度和组合,以及种龄、接种量、培养液初始pH和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摇瓶发酵生产芽孢的最佳条件为:0.5% 麦芽糖、2% 黄豆饼粉、0.05% KH2PO4和0.1% MnSO4·H2O、培养液初始pH值8.0、种龄24 h、装瓶量30 mL/ 250 mL 、接种量10%、发酵时间48 h、培养温度为30 ℃、摇床转速为200 r·min-1。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LZ2-70菌株的芽孢数量达到6.6×109 个·mL-1,芽孢形成率为98.94%。  相似文献   

10.
酿酒酵母培养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聪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9):302-306
为了确定酿酒酵母的最适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及最适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3)正交试验研究影响酿酒酵母生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摇床转速;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并进一步筛选出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9℃,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27 h,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酵母粉10 g/L,KH2PO4sub> 1.5 g/L,MgSO4 1 g/L。结论:影响酿酒酵母生长的关键因素为摇瓶培养时间及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  相似文献   

11.
枯草芽孢杆菌XK-1产芽孢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有机磷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XK-1的芽孢产量,对其产芽孢的条件进行系统研究。以菌体芽孢化的方式增强该菌适应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不同的氮源、碳源、无机盐、pH、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对枯草芽孢杆菌形成芽孢的影响。结果表明:XK-1产芽孢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3%麸皮,3%大豆蛋白胨,0.1% CaCl2,0.05% NaCl,在此基础上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7.5,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48 h,接种量为2%。经优化后,该菌株的产芽孢率达96%,为下一步该菌株在复合生物肥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在培养条件下对铀的富集能力及机理,为该菌在铀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探究铀的初始浓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各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富集铀特性的影响,并且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探究菌体富集铀的部位以探讨菌体富集铀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接菌量为6%,培养时间为48 h时,枯草芽孢杆菌对UO_2~(2+)的富集达到平衡。UO_2~(2+)初始浓度为25~100 mg/L时,枯草芽孢杆菌可正常生长,并且对铀具有富集能力。枯草芽孢杆菌对铀的主要富集部位为细胞壁,约占菌体总吸附量的89%。SEM、EDS表明菌体与铀作用后,细胞表面粗糙,铀沉积在细胞表面及周围。FTIR图谱中出现了UO_2~(2+)的特征吸收峰,羟基、胺基、羧基及菌体蛋白质等活性位点参与枯草芽孢杆菌对铀的富集作用。XPS表明菌体吸附的铀多以U(VI)形式存在。说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在培养条件下对铀有良好的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13.
纳他霉素(Natamycin)广泛应用在医药、食品和保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高效的广谱抗真菌剂,它能有效的抑制真菌及真菌孢子的生长。为了提高纳他霉素的发酵水平,通过摇瓶分批发酵试验的方法应用纳塔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natalensis)生产纳他霉素,重点研究了种子质量、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等单因素条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单因素变量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40g/L,大豆蛋白胨20g/L,酵母粉5g/L,初始pH7.0;最佳发酵条件:培养至48h的种子液以6%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为25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28℃,220r/min进行发酵。纳他霉素的产量在此最优工艺下可达1.472g/L,比优化前提高了150%,为相关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以竹子为原料生产γ-PGA的工艺,首先将原料经碱法预处理,然后加入木糖异构酶和纤维素酶等复合酶酶解得出竹子糖液,再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γ-PGA。结果表明,添加木糖异构酶可提高酶解率,单因素试验得出还原糖含量达到3.086%。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γ-PGA培养基条件为竹糖80 g/L,有机氮源8 g/L,谷氨酸钠80 g/L,NH4Cl 3 g/L,K2HPO4·3H2O 2 g/L,MgSO4·7H2O 0.25 g/L,接种量为2%,培养条件为pH值7.0~7.2,温度37℃,培养时间48 h,产量可达35.31 g/L,纯度达87.5%。以竹子为原料,γ-PGA的产量和纯度较高,产业前景好,木糖异构酶对酶解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化学药剂,减少农户用药盲目性,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新疆棉花的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和序列分析鉴定4株棉花枯萎病病原菌菌株,并选取4种杀菌剂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8%宁南霉素水剂、0.3%四霉素水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分别对编号为DD64、DD89、DD11和DD22病原菌菌株进行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经鉴定,4株病原菌菌株均为强致病性菌株。抑菌率结果表明,测定北疆地区DD64和DD89菌株定,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抑菌率最好为96.47%和95.29%,四霉素次之。南疆地区DD11和DD22菌株经测定,0.3%四霉素水剂抑菌效果理想为97.91%和99.35%,其次是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在DD64和DD89毒力测定时发现,8%宁南霉素水剂毒力最强,EC50值为0.044 mg/L和0.046 mg/L。[结论]0.3%四霉素水剂在生产上建议在病害发生初期使用以防止病害的扩展和蔓延,1000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8%宁南霉素水剂可作为轮换药剂对该类病害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6.
以兔血为原料,依次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和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兔血抗氧化低聚肽,选取ABTS+·清除率和多肽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和酶解工艺,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和最优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接菌量5.5 CFU/mL,底物浓度10 g/mL,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3.5 d,此条件下,兔血低聚肽ABTS+·清除率为84.42%,多肽含量为2.84 mg/mL;最优酶解工艺参数为:酶底比200 U/g,酶解时间2.5 h,pH 10.4,酶解温度60℃,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兔血低聚肽的ABTS+·清除率为87.22%,与单一发酵工艺比较,差异不显著,而多肽含量为3.81 mg/mL,较单一发酵提高了1.34倍。综上,菌酶联合反应制备兔血抗氧化低聚肽法优于传统单一发酵法。  相似文献   

17.
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影响,分别以多粘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苦参碱4种生物药剂和戊唑醇、咪鲜胺2种化学药剂为材料,采用培养皿离体培养方式,研究单一药剂和不同药剂组合对苹果腐烂病病原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单一药剂时,多粘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浓度为180 mg /L、多抗霉素浓度为225 mg /L、苦参碱浓度为5 mL/L和戊唑醇、咪鲜胺浓度为0.75 mL/L时,抑菌率均可达100%。另外,0.02 mL/L咪鲜胺分别与45 mg/L枯草芽孢杆菌、45 mg/L多粘类芽孢杆菌、0.045 mg/L多抗霉素以及0.02 mL/L戊唑醇与45 mg/L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4种组合的菌丝抑菌率与孢子抑制率都达到100%,抑菌效果明显好于其他药剂组合。说明这4种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组合可作为高效、低毒的混合型药剂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