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景跃波  张劲峰  陈隽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210-213,218
对生活在云南的藏民族的生态文化体系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总结了藏民族传统文化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就今后复兴及进一步弘扬该民族的生态文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从自然与社会、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入手,综合分析云南藏文化在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岭山区广西龙脊壮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龙脊壮族为对象,研究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观.从壮族核心文化,即物质文化的代表"稻作文化",精神层面的宗教信仰文化,以及两者的制衡点"乡规民约"制度文化3方面阐述该地区民族文化和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分析南岭山区壮族传统文化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观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区保护地是世居民族基于当地传统生态智慧自发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实践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文中通过梳理国内外社区保护地的缘起和发展脉络,指出其发展贯穿于当地世居民族的生态保护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区保护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阐明其在保护主体、保护方法、保护对象、保护动力、保护效果等方面均与自然保护地相补充,可多方位助力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对社区保护地由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构成的多元价值体系进行挖掘剖析,旨在提高认知深度,为后续保护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贾芝洁 《广东园林》2021,43(2):46-49
园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传承与弘扬传统优良文化具有时代意义。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独特的精神内涵,而学界对其进行译介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指导却较少呈现。鉴于此,对安怀起所著的《中国园林艺术》一书中"石头艺术"进行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三层生态的美学内涵挖掘,并借助翻译向世界传递民族生态智慧,指出生态诗学视阈下园林文本翻译实践能更有效地向世人"讲好中国园林故事"。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保护传统文化与藏传佛教、自然崇拜、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等方面对迪庆藏区的民俗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生态环境与民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迪庆藏民敬山、敬水、敬树,约束和节制一切破坏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南岭山区瑶族的原始信仰、禁忌、生活民俗和习惯法、生产方式、乡规民约等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对生态的保护作用,揭示了瑶族的生态智慧,进一步阐明瑶族生态观对于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藏民族传统文化对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藏民族传统文化源于居民经过千百年与自然抗争,获得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图腾崇拜及自然崇拜都以植物和动物为直接的崇拜对象,客观上对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遗传基因多样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当对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以研究、挖掘,取其精华,去取糟粕,为自然保护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9.
对殡葬环境绿化法规现状及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生态殡葬文化习俗的林学内涵,阐明了生态殡葬文化习俗创新的作用,提出了创新生态殡葬文化习俗的基本对策,对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殡葬改革与管理工作全局、科学处理殡葬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乃至促进国土绿化与环境整治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敬兰 《中国林业》2013,(15):49-49
生态文化的崛起,顺应与契合了生态文明时代的发展大趋势。2013年召开的第六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的主旨报告中提出,21世纪,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将融合各国优秀文化元素,以其巨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文化,引领人类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阐述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特点以及管理现状与成效.分析西藏林业发展中存在着的协调管理不利、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保护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树立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理念,积极开发和利用替代性新能源,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增加投入,科学规划、分期整治等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迪庆州藏药文化与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藏医药学的理论、重要著作、特色疗法,以及藏药植物种类、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分析认为,藏药植物资源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市场需求量日益加大,相关研究欠缺等挑战.藉此,提出了加强藏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研究机制建设,就地保护,坚持传统的采收原则,提高综合利用率等藏医药文化及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盟佤族有大量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传统观念、规定和习俗,这些内容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生态保护特征,反映了佤族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文章对西盟佤族生态文化及其与森林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挖掘和借鉴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对促进我国林业法制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分析西藏湿地资源特点基础上,结合其自然地理条件、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湿地保护建设主要目标,并考虑与现有规划相衔接等因素,将西藏湿地分为藏北高原湖盆湿地保护建设区、喜马拉雅山麓—藏南山原湿地保护恢复区、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湿地利用示范建设区和藏东南高山峡谷湿地保护建设区,分析各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重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东巴文化和造纸植物、纳西族传统生态信仰、纳西族信仰的圣山、圣境信仰与东巴文化、纳西族对神树和神兽的崇拜与保护、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及其保护几方面论述纳西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认为上述这些传统文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