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从化市风云岭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中,对2002年种植的5个乡土阔叶树种进行高生长测定,结果表明:各树种间高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黎蒴林木生长较好,红苞木、枫香、红荷木次之,铁冬青较差。  相似文献   

2.
珠海市典型区域生态景观林树种资源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珠海市2005-2009年间营建的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与理论、调查与评价的研究方法,对该地区的植物区系、植物资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的24个典型样地以及沿途路线中,共有39种乔木,分属于19科31属;(2)有24种观赏性比较突出的植物:南洋楹、樟树、黎蒴、红锥、青冈、铁冬青、海南红豆、杨梅、红花荷、醉香含笑、大头茶、木荷、灰木莲、蓝花楹、海南蒲桃、银桦、山杜英、尖叶杜英、南酸枣、乌桕、山乌桕、木蜡树、枫香、楝叶吴茱萸;(3)将选取的24个样地利用SPSS软件进行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聚类,划分为6个群系:米老排群系、樟树群系、金合欢属群系、木荷群系、山杜英+马占相思群系、大头茶群系。  相似文献   

3.
以广梧高速公路云浮段生态景观林带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坡位下16种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木荷(Schima superba)、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e)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的造林成活率较高,大叶紫薇(Lagetstroemia speciosa)、木荷(Schima superba)和宫粉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e)的地径增长系数较高,火焰木(Spathodea campanulata)、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和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的树高增长系数较高,大叶紫薇、蓝花楹冠幅较大,总体而言,下坡位生长最好,其次是中坡,最差是上坡。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广东省揭西县北山林场大头茶自然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20多年来大头茶的采种、育苗、造林等人工栽培技术作了系统总结,结果表明:大头茶是一个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长势旺盛、具有良好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乡土树种,也是揭西县高寒贫瘠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5.
2005年在广东省广从公路从化温泉段两侧营建生态景观林带,种植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黎蒴(Castanopsis fiss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凤凰木(Delonix regia)4种阔叶树。造林后调查树种保存率、高生长、胸径生长和树冠生长。结果表明:2a生时,枫香、山杜英、凤凰木的造林保存率均超过96%,黎蒴相对较低,为94.4%;3a生时,3个生长性状在树种间与种植坡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树种生长快慢次序为黎蒴〉山杜英〉枫香〉凤凰木,生长最快的在山坡下部,其次是山坡中部,最慢是山坡上部。黎蒴、山杜英和枫香主干清晰,树形和叶色美观,是适宜的景观树种;凤凰木丛生现象突出,树形不佳,不宜种植在山地。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边坡陡坡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开展了乡土树种枫香、木荷、马尾松以及马甲子等4个树种直播种子造林试验研究,对木屑、稻草覆盖以及不加覆盖物(对照)3种处理的成活率、保存率以及苗高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覆盖处理方式上看,表现为覆盖处理各树种直播苗平均成活率、平均保存率、苗高生长量均略高于对照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从不同树种来看,枫香、马尾松、马甲子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木荷的成活率,而枫香、马尾松、马甲子的保存率仅略高于木荷的保存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枫香、马尾松1、2年生苗高生长量均显著高于木荷、马甲子的苗高生长量,说明枫香、马尾松比木荷、马甲子更适合在边坡陡坡地生长。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镇棕南进行山乌桕等24个乡土阔叶树种山地造林对比试验,4年生结果显示,24个树种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山地造林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树种选择。24种乡土阔叶树种的高生长与胸径(地径)生长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01)。根据各树种的造林成活率与生长量的综合表现,山乌桕、枫香、山杜英、拟赤杨、石栎、木荷、杨梅在山地造林表现较优,可作为当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乐昌龙山林场进行山乌桕等43个乡土阔叶树种山地造林对比试验,4年生结果显示,43个树种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北江流域山地造林成功的技术关键之一是树种选择.43种乡土阔叶树种的高生长与胸径(地径)生长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0 1).根据各树种的造林成活率与生长量的综合表现,山乌桕、黎蒴、冬桃杜英、枫香、山杜英、拟赤杨、网脉山龙眼、石栎、荷木、杨梅、拐枣在北江流域山地造林表现较优,可作为当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9.
红菇和正红菇菌种接种三个乡土树种的苗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正红菇和鳞盖红菇2个菌种,对木荷、红锥和黎蒴3个乡土树种的苗木进行接种试验,定期观测苗木的苗高、地径及最终生物质量。结果表明两个菌种对3个乡土树种的苗期生长均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接种270d后,3个树种接种处理苗期的苗高、地径、地下干质量和地上千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的各生长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红锥接种苗的苗期各生长指标极显著优于未接种对照苗;黎蒴和木荷接种苗苗期的各生长指标与未接种对照苗有显著差异。菌根感染强度及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红锥的感染强度为4级,属强依赖性;黎蒴与木荷的感染强度为一般,属弱依赖性。红锥树种可与两个红菇菌形成较佳的共生体,其中以鳞盖红菇的接种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广西南部低山区乡土阔叶树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造林树种,在广西南部低山区进行了17个树种造林试验,通过3年试验,结果表明:除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明显不适应外,其它15个树种生长表现较好。综合排序,以桉树(Eucalyptus spp.)生长最好,其次是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任豆(Zenia insignis)、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海南菜豆树(Radermachera hainanens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秋风(Bischofia javanica)、木荷(Schima superba)、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糖胶树、马蹄荷。广西南部低山区,发展乡土阔叶树种,可优先选择光皮桦、顶果木、西南桦、任豆、大叶栎、米老排、海南菜豆树、枫香及木荷。灰木莲、山白兰2个外来阔叶树种在本次试验中表现较好生长速度,尤其山白兰表现为中龄林生长快、树体高大,可选择肥沃立地规模发展。桉树具有生长快,成材快,造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远大于其它所有树种。  相似文献   

11.
在30年生马尾松林下进行了不同阔叶树种套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不同阔叶树种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蓄积大小排序为拉氏栲>格氏栲>青栲>苦槠,其中20年生拉氏栲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分别是格氏栲、青栲和苦槠的1.06、1.26和1.49倍;拉氏栲和格氏栲是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的首选树种,生长中等的树种有青栲,苦槠生长较差,不适宜作为马尾松林冠下造林树种;利用马尾松林分具有林冠稀疏和透光度大的特点,在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拉氏栲、格氏栲不仅能充分利用林分地上和地下的空间,而且对于减轻马尾松林松毛虫危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林冠下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福建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福建 1 0种珍贵阔叶树种的速生丰产特性、经济性状和适应性调查基础上 ,运用多目标决策原理 ,进行福建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 :在 1 0种珍贵阔叶树种中 ,檫树的速生丰产指标得分最高 ,闽楠的经济性状指标得分最高 ,福建青冈、刺栲、青钩栲的适应性指标最好 ;1 0个阔叶树种可分为 3个等级 ,其中一级的刺栲、闽楠为福建适宜的阔叶造林树种 ;二级的檫树、青钩栲、沉水樟、福建青冈为福建次适宜的阔叶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3.
广东象头山吊皮锥种群及其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Hayata)为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稀有种。文章应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了惠州市象头山吊皮锥种群结构及其所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1800m。的样方内,共记录了维管植物172种,隶属73科126属;胸径≥2.5cm的乔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为8.3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06,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0。该群落以樟科、壳斗科和山茶科为优势科,樟科植物种类最丰富,具有最高的重要值。重要值最高的树种为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其次为荷木(Schimasuperba)、唐竹(Sinobambusatootsik)和硬斗稠(Lithocarpus hancei)。比较分析了黄果厚壳桂、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鼠刺(Iteachinensis)、硬斗稠、荷木、黄杞(Engelhardtiaroxburghian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吊皮锥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黄果厚壳桂和鼠刺的种群较大,但以Ⅰ~Ⅲ级苗和幼树为主,缺乏大径级林冠层大树;荷木种群也较大,但缺乏幼苗;吊皮锥和硬斗稠为稳定型种群;阿丁枫、马尾松和黄杞的种群较小,有少量林冠层大树,但缺乏幼苗,林下自然更新不良,为衰退种群。建议加强吊皮锥的种群动态监测和迁地保护研究,促进吊皮锥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广州从化市江埔风水林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广州从化江埔地区的5个群落类型9个400m^2的样地数据,对该地区风水林的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9个风水林群落样方中,共统计有维管植物96种,隶属于48科。群落类型主要有荷木林、藜蒴林、中华锥林、黄桐林和黄樟林,乔木层常见树种为荷木(SchimaSU—perba)、藜蒴(Castanopsisfissa)、中华锥(Castanopsischinensis)、黄桐(Endospermumchinense)、黄樟(Cinnamo—mumparthenoxylon)等;灌草层以罗伞树(Ardisiaquinquegona)、九节(Psychotriaasiatica)、疏花卫矛(Euonymuslaxiflorus)、华山姜(Alpiniachinensis)、半边旗(Pterissemipinnata)等植物为优势种。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荷木林〉中华锥林〉黄桐林〉黄樟林〉藜蒴林,灌草层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锥林〉黄桐林〉荷木林〉黄樟林〉藜蒴林。藜蒴林群落乔木层和灌草层种类较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杉木适宜多用途伴生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21种潜在的多用途杉木伴生树种从经济、生态及可行性3方面出发,采用22个因素评价,进行选择.结果表明在前7名的适宜多用途什生树种有马尾松、丝栗栲、毛竹、木荷、苦槠、上杭锥、三年桐,为筛选多用途伴生树种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藜蒴的研究概况,指出藜蒴是一种分布广、种源丰富的优良乡土树种,在广东分布尤广;藜蒴人工林生物量较大,林地的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均比火力楠林地、荷木林地的好;藜蒴造林可用实生苗和扦插苗,马尾松、藜蒴混交林比马尾松纯林树种根系的吸收能力强。藜蒴主要病虫害种类达30多种,其中虫害25种,病害8种以上;藜蒴木材用途广,可应用于中纤板生产,通过不同的抽提处理来改变或控制其弦界面性质。  相似文献   

17.
闽北乡土阔叶树幼年生长与立地互作效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设置在福建省建瓯市的闽北乡土阔叶树种试验示范林测定材料 ,研究其早期生长表现差异、对立地的反应敏感性及与立地互作等。结果表明 ,不同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差异巨大 ,其中南酸枣和光皮桦的早期生长最为迅速 ,火力楠、马褂木、乳源木莲、枫香、丝栗栲次之 ,观光木、罗浮栲和闽粤栲等生长相对较缓。研究发现 ,多数落叶阔叶树种的高径生长对立地条件反应敏感 ,而一些常绿阔叶树种对立地的反应则较为迟钝。统计分析结果揭示 ,不仅存在显著的树种效应和立地效应 ,而且树种与立地的互作效应也非常显著 ,不同阔叶树种的遗传稳定性差异较大。为达到阔叶树种与立地环境的优化配置 ,制定了不同阔叶树种的立地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8.
采用18个树种袋料进行栽培香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袋料对香菇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以马褂木、南酸枣、拟赤杨的产量最高,枫香、桤木、胡枝子次之,而传统菇木树种甜槠、锥栗等产量一般,苦槠量差。  相似文献   

19.
在东江中上游,对6年生木荷、红锥、火力楠、藜蒴、灰木莲和枫香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生态指标开展观测研究,结果表明:8月,6种树种均表现较强的生活力,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10月,6树种均通过降低光合、蒸腾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适应逆境。8月平均Pn和Tr要比10月均值分别高71.86%和129.22%,10月WUE却要比8月均值高25.78%。6树种Pn、WUE的平均值高低排序,均表现为木荷〉红锥、藜蒴和火力楠〉枫香和灰木莲,说明木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旱能力,其次为红锥、火力楠和藜蒴,而灰木莲和枫香较低。  相似文献   

20.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结构参数,结合树种组成,对湖北桂花林场4块苦槠混交林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槠为优势树种,多单种聚集生长,其他树种强度混交、极强度混交的比例大;枫香在大小分化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他树种则分化严重;从林木水平空间格局上来看.该试验地树种分布格局以团状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