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一直是中国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发达国家通过农作物秸秆计划焚烧较好地对秸秆焚烧进行了管控。本文系统总结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秸秆计划焚烧相关法规,并提出对中国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制定的"烟雾管理计划"和《稻草减量焚烧法案》、英国的《农作物残余物(焚烧)条例1993》、加拿大的《作物秸秆和牧草焚烧法规》对焚烧的每个环节进行立法管理,规定了严苛的焚烧标准。发达国家农作物秸秆计划焚烧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有4个方面的启示:一是建立秸秆焚烧立法管理体系;二是因地制宜地开展秸秆计划焚烧试点示范;三是制定秸秆禁烧区划定管理办法;四是出台秸秆焚烧总量控制分阶段削减计划。  相似文献   

2.
金华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华市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达100万t以上,农作物秸秆主要利用方式是作肥料、饲料、原料等,利用粗放低效、普遍存在随意丢弃、田间焚烧等污染环境问题,指出今后主要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的主要模式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碳排放强度,根据2009—2017年湖北省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草谷比,估算了主要农作物的秸秆产量,结合秸秆露天焚烧比例计算了湖北省2009—2017年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进一步依据相关排放因子得出CO和CO2的排放量及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作物年平均秸秆产量达到32.65×106t;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平均为7.01×106t,约占作物秸秆总量的21.47%,其中水稻秸秆露天焚烧量占到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的49.37%;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CO和CO2总量平均每年分别为0.72×106t和9.74×106t;排放的总碳量平均每年为2.96×106t,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秸秆露天焚烧释放的总碳量分别为1.47×106、0.50×106、0.52×106和0.48×106t。  相似文献   

4.
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已成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大产业。总结了五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提出了领导重视、规划利用、开发与研究并重、示范推广、禁止焚烧等对策措施,以期指导农作物秸秆的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秸秆禁烧的困惑(一)秸秆焚烧的危害1.直接危害(1)污染环境。每到夏收季节,农作物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排出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致使空气污浊,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黏膜产生刺激,辛辣的味道常使人泪流不止。秸秆焚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诱发呼吸道、眼科等疾病,间接地会导致肺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财产缺失。农作物秸秆本身也是资源,烧掉可惜。而且由于焚烧秸秆失控会导致毗邻农作物、果树、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作物单产的提高,农业秸秆总量迅速增加,每年都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影响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有效阻止秸秆焚烧,并对其进行综合利用,总结了秸秆焚烧的危害,分析了农民采取秸秆焚烧处理方式的原因,并依此提出了相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秸秆是农作物在收获后所留下的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水稻、麦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等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秸秆焚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是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秸秆焚烧的危害及其还田综合利用技术介绍如下。一、秸秆焚烧的危害1.污染空气环境。秸秆燃烧不完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省是我国的产粮大省,每年到水稻、玉米和小麦收割的时候,农户通常会焚烧这些作物的秸秆来清理农田,为一轮播种做准备。由于焚烧秸秆时间集中在夏秋两季,并且秸秆数量庞大,通常会造成那一段时间空气的严重污染。为改善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现状,湖北省制定了一系列秸秆焚烧治理政策。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年来湖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和露天焚烧情况,再在湖北省秸秆焚烧治理政策内容和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在现有管理政策上还需完善改进的内容,以期为湖北省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管理提供参考。一、湖北省秸秆资源量与焚烧情况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作物秸秆生产量大,秸秆综合利用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危害及综合利用方式,提出强化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以期为减少我国秸秆禁烧及促进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危害及“禁焚”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危害性和屡禁不止的原因,提出采取疏导和寻求多种综合利用途径等“禁止焚烧”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是农业生产中较为普遍地一种增加土壤营养,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秸秆还田除了可以提高土壤肥沃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避免或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对于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性也有着重要意义;当然若是秸秆还田的处理方式不妥,就会给土壤带来病菌,从而造成农作物病害及缺苗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孔凡标  沈军  臧峥峥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249-249,253
农作物秸秆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分析了农作物秸秆焚烧多发、频发的原因,针对秸秆利用过程中严重浪费现象,提出了遏制秸秆焚烧多发、频发的对策,以期提高秸秆利用率,妥善利用秸秆资源。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是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秸秆生成量大、还田难度高,对秸秆的处理多是焚烧、还田、沤肥、作饲料、原料等,而焚烧引发污染环境,还田方式不正确影响还田效果,其它利用方式相对于生成的大量秸秆也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为了推动农作物秸秆还田工作,2015年开始,黑龙江省以机械化技术为核心,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在不影响耕种质量的前提下,把秸秆还田作为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实现用地和养地结合。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亳州市是农业大市,每到午收时节,亳州田间地头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就地被焚烧,到处都是浓烟滚滚。这不仅造成了秸秆资源的大量浪费,也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大气污染,妨碍了交通的正常通行,引起了亳州市全市的关注和不满。试图通过介绍亳州市当前秸秆焚烧现状和治理措施,分析秸秆就地焚烧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和农民就地焚烧秸秆的原因,并试着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如果加以利用,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肥料、饲料、燃料及副业生产等诸多方面,不仅可以缓解传统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还间接地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为切入点,围绕着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展开,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宗旨,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现状发展、现实意义和改进措施等,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对现阶段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展开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秸秆利用对策,以期为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种植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秸秆产出量与日俱增。然而,农作物秸秆虽是优质的生物质资源,但若缺乏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采用焚烧、丢弃等方式,不仅不利于保护农村自然环境,甚至会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如何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所需重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是具有多种用途的重要物质资源。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秸秆污染。如何治理焚烧秸秆污染,开发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为治理焚烧秸秆污染,有些地方采取的禁烧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治理效果并不彻底。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采取  相似文献   

18.
郭平  黄子琪 《河南农业》2023,(16):14-15
<正>农作物秸秆通常指农作物生产中,果实收获后剩余的叶、茎等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秸秆产出大省,常年秸秆产出量在1亿t左右。长期以来,秸秆的焚烧和丢弃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大量浪费,科学、合理、有序利用秸秆是一个重大而急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推出了秸秆还田措施,通过将农作物秸秆还田的做法,来改变土壤的性状,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萌芽和生长。本文通过阐述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所在,进一步介绍秸秆还田的利用方式,供广大农户借鉴交流。秸秆还田技术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战略性的思维转变。农作物秸秆还田策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大变革,是一次思维的创新。尤其是现在,稍有管理不当就会出现雾霾天气,秸秆还田使因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现象得到控制,做为农业生产来说,农作物秸秆本是无用的  相似文献   

20.
林淑敏  韩荣华 《新农业》2023,(19):34-36
<正>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秋冬、春播之际,总有大量的玉米、水稻和大豆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为了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逐步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为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秸秆的新突破,近十年来做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相关试验示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归纳以下综合利用措施,变废为宝,加快可循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