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春成 《吉林农业》2011,(11):102-102
黑木耳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特殊的药用功效,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日常佳肴。黑木耳栽培生产遍布我国的20几个省区市,木段生产黑木耳由于木材原料的减少和昂贵的价格,已经逐渐被淘汰,取代它的是木屑、麦麸、稻糠、玉米芯等代替培养料,因此,塑料袋代料地栽黑木耳已经成为现在黑木耳生产的主要形式。以前袋料栽培黑木耳出耳采用的是大孔出耳栽培技术,割口是割“V”字型口,边长是2.5-3cm,每袋割12—15个口,生产的木耳根部呈疙瘩状,采摘晾晒时需削根、掰片,品质不佳,售价低,食用时口感不好。最近几年我们成功试验推广了小孔出耳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简单易行,实际可操作性强,由于割的口是小孔,生产出的木耳单片、无根、肉厚、色黑,食用时口感好,由于品质上乘,市场售价此大孔栽培出的黑木耳高30%左右,同时又可节省割口、晾晒时削根、掰片等的人工费用40%。因此,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增加了茵农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吉林省已经把黑木耳小孔出耳栽培技术列为2011年特产行业重点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5倍.同时,南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高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菌袋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有畸形耳片、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和耳片颜色浅等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棚室吊袋诸多问题,对关键性栽培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黑木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单片小孔木耳栽培与传统的黑木耳栽培在菌种选择、三级菌制作、催芽浇水、采收晾晒等一些技术环节上存在着不同.单片小孔木耳栽培技术要点是:选择木耳品种好的优良菌种,克服袋料分离,孔数孔径适宜,严格保湿形成单片,及时采收晾晒,以提高木耳产量.  相似文献   

4.
单片小孔木耳栽培与传统的黑木耳栽培在菌种选择、三级菌制作、催芽浇水、采收晾晒等一些技术环节上存在着不同。单片小孔木耳栽培技术要点是:选择木耳品种好的优良菌种,克服袋料分离,孔数孔径适宜,严格保湿形成单片,及时采收晾晒,以提高木耳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清水县露天栽培木耳品种杂乱、栽培技术不规范、产量和品质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开展了黑木耳引种试验,对不同黑木耳品种打孔时间、打孔数量和摆放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清水县露地栽培的黑木耳品种为青优,清水县地栽木耳最适宜打孔时间为4月下旬,每棒最优打孔数量为234~252孔,最优摆放密度为12万~15万棒/hm2。本研究为清水县木耳优质栽培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十堰市椴木黑木耳效益不断下降的不利局面,积极进行了黑木耳代料栽培试验。对其栽培模式、品种选用、栽培管理进行了探索,采用小孔全光及大棚吊袋等生产技术,生产的木耳单片、无根、产量高、效益好,并总结出了一套黑木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菌袋开口数量是为了定位诱导出耳方式,它不仅影响耳芽的形成,也会影响耳片品质和产量。本文采用"I"形口,每个菌袋开口数量分别为18个口、54个口、140个口、180个口,进行对比试验,测定耳片形状、产量、商品率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每袋开口数量为140个口的产量最高。每袋180个开口数量的黑木耳以单片为主,无根,耳片厚、耳型碗状、晾晒省时省工、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8.
<正>黑木耳,俗称黑耳子、黑菜,简称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地栽黑木耳,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栽培技术,具有原料来源丰富、设备简单、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黑龙江省宁安市目前推广地栽黑木耳面积1.8万亩,每亩产值1.5万~1.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地栽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春耳、秋耳和春耳秋管增产增收模式,现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确定春耳栽培季节  相似文献   

9.
采用硬杂木屑、玉米芯与稻草等进行黑木耳代料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40%硬杂木屑+20%玉米芯+18.5%稻草为主料的组合及40%硬杂木+38.5%玉米芯为主料组合污染率低,平均产量达44.9g/袋和41.4g/袋。同时划口出耳产量达45.9g/袋,扎眼出耳产量达39.6g/袋,扎眼出耳可作为优质黑木耳栽培技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黑木耳袋装栽培技术的介绍,包括基料配制、接种划口出耳管理采收等重要环节。科学的栽培方法带来黑木耳高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气候寒凉,地袋栽培黑木耳通常采用春季、秋季两茬栽培法,本文介绍春耳秋管技术,通过栽培袋生产、划口和出耳管理、秋季开盖和采收晾晒生产要点,在高效利用锯末资源的同时每袋增产10~15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黑木耳生产是黑龙江特色产业之一,它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绝佳的生产环境,品质卓越,久负盛名。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广大菌农慢慢摸索出了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的产生真正地给农民带来了财富,增加了收入。小孔木耳呈单片、碗状、无根、耳厚,市场价格较传统栽培的黑木耳要高很多,由于菌袋孔多、多潮采摘,产量也较高,使得这项技术给菌农们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作为一种优质的食药用菌,在我国栽培广泛。近年来随着黑木耳代料栽培的快速发展,既满足了黑木耳的市场供应,又保护了森林生态健康。本文全面介绍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经验,包括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栽培料配方及栽培袋制备、接种及发菌管理、划口催耳、出耳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14.
<正>单片黑木耳是近些年辽东地区新兴的木耳栽培新品种,具有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好等优点。栽培方式适宜地摆,也适宜吊袋。从接种到采耳,如各种气象因素调控管理得当,两个月即可完成。特别在出耳期,如果各种气象因素调控得好,可极大  相似文献   

15.
<正>黑木耳生产是牡丹江特色产业之一,它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绝佳的生产环境,品质卓越,久负盛名。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广大菌农慢慢摸索出了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的产生真正地给农民带来了财富,增加了收入。小孔木耳呈单片、碗状、无根、耳厚,市场价格较传统栽培的黑木耳要高很多,由于菌袋孔多、多潮采摘,产量也较高,使得这项技术给菌农们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黑木耳小孔单片栽培技术要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试验比较了环割、脱袋、划“√”和划“X”开袋方式对影响黑木耳产量因素的作用。同时对开袋的菌袋进行悬挂和置湿沙上栽培比较。结果表明:环割方式菌袋现耳早,展片快,第—茬产量所占比重较大,能有效避开霉菌大发生期,产量高。因此是一种较好的开袋方式。湿度差别影响着黑木耳产量。由于湿沙保湿性能好,有利耳芽形成,耳片生长。因此置于湿沙上的栽培黑木耳产量高于挂袋栽培  相似文献   

17.
<正>黑木耳,又名木耳、光木耳等,属于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是目前国内栽培量位居第二的食用菌,产区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栽培模式上有东北短袋和南方长棒二种。浙江的木耳生产主要采用长菌棒全日光露地栽培模式,栽培季节一般安排当年秋季—次年春季,其中秋冬季是主产期,此期生产的木耳由于菌棒营养贮备充足,气温适宜,所以耳片厚、色泽深、品质佳,一般称之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创新栽培技术。打破了传统地摆栽培模式,改为吊袋栽培,在相同面积下,其悬挂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5~6倍。而且省地、省水、省工,并能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可控性强。采用该技术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好、无泥沙、除草剂污染,既干净又安全。比地栽春耳能提前一个月采收,比地栽秋耳采摘期能延后一个月。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现已成熟,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黑木耳立体(吊袋)栽培,由于棚膜避雨栽培生产的木耳既干净又安全,春耳能提前1个月,秋耳能延后1个月,满足木耳对温度、湿度及光照的要求,保证质优高产;省工、省水又省地;能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完善配套设施后可实现自动化程控管理,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其平均收益是地摆栽培黑木耳的两倍,推广以来深受广大菌农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对比板栗林下与露天两种模式栽培黑木耳,结果表明,林下栽培比露天栽培黑木耳的出耳周期可缩短15天;袋均鲜耳、干耳分别增产22.88%和24.03%;耳片形状、厚度和耳片筋脉方面明显表现更优,售价更高;每1万棒节水44.27%,效益提高1256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