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充分发挥食蚜蝇访花传粉和控制蚜虫种群的作用,摸清其种类资源和田间动态,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经多年调查,已知麦田常见食蚜蝇有10属23种,其中大灰后食蚜蝇、黑带垂边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为优势种群。麦田早春的4月中旬和5月中旬是出现成虫的2次高峰期。根据食蚜蝇周年转移规律,实施保越冬、保虫源、保转移的区域性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蚜虫为多种作物的重要害虫,为了探索蚜虫生物防治的途径,我们初步对辽宁地区食蚜蝇进行了种类调查,共收集到食蚜蝇21种,初步定名的有12种,其中9种确定取食蚜虫;对其中主要种类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等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蚜虫控制作用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5月初、6月初是控制麦蚜增长的重要因素。这些材料为今后蚜虫的生物防治和天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1979-1981年,在延津县对食蚜蝇的生活习性及其对麦蚜的控制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取得初步结果.一、麦田食蚜蝇的种群结构麦田食蚜蝇种类较多,已知成虫有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斜斑鼓额食蚜蝇、月斑鼓额食蚜蝇、短翅细腹食蚜蝇等,据1981年4月23日网捕成虫分类观察,主要为前三种:大灰食蚜蝇占80%,斜斑鼓额占11%,黑带食蚜蝇占9%.但在麦田是否是大灰食  相似文献   

4.
大灰食蚜蝇对3种蚜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大灰食蚜蝇对3种蚜虫的捕食作用,得到1,2,3龄幼虫对甘蓝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分别为Na=0.608 2 N/(1+0.608 2×0.113 2 N),Na=0.981 0 N/(1+0.981 0×0.011 7 N),Na=0.958 5 N/(1+0.958 5×0.004 6 N),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8.8头、85.4头、217.4头;3龄幼虫对豌豆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为Na=1.178 7 N/(1+1.178 7×0.014 7 N),日最大捕食量为68.03头;1,2,3龄幼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为Na=1.000 5 N/(1+1.000 5×0.095 8 N),Na=1.106 1 N/(1+1.106 1×0.018 0 N),Na=1.056 6 N/(1+1.056 6×0.006 0 N),日最大捕食量为10.44头,55.71头,166.67头。结果表明,利用大灰食蚜蝇防治蚜虫是具有一定潜力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作者研究结合别人工作.综述了食蚜蝇的饲养和利用评价.第一部分为饲养内容,包括饲养条件、饲养难度及介绍两种捕食性食蚜蝇的饲养方法.第二部分为利用评价内容,包括授粉媒介、抑制杂草和害虫生物防治.认为在捕食性食蚜蝇中.以大灰食蚜蝇Eupeodescorollae(Fabricius)在蚜虫的生物防治中,最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以甘蓝、苤兰、青花、油菜植物上的甘蓝蚜喂食大灰食蚜蝇幼虫,研究了这4种十字花科植物次生物质对大灰食蚜蝇生物学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生的差异是明显的。幼虫历期最短的和最长的是青花与油菜,为9.5d和11.06d。蛹期最短和最长的是甘蓝和油菜,为8.81d和9.68d。蛹重以苤兰的处理最轻,为26.46mg。产卵期以甘蓝和油菜最短,分别为10d和10.5d。产卵量以青花的处理为少,为214.6粒,甘蓝最多,达364.4粒。而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卵孵化率差异都不显著。大灰食蚜蝇幼虫可以取食死亡的甘蓝蚜。对高温致死的取食量是8.3~10.5头,低温致死的是8.3~12.7头,机械致死的为19.7~22.7头。带蚜植物与涂抹蚜虫体液植物均能使其产卵,而无蚜植物则不会产卵。  相似文献   

7.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德州市麦田天敌昆虫共有70多种,其中对麦田害虫种群影响较大的有中华草蛉、七星瓢虫、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蚜茧蜂等;同时,对麦田主要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作了系统观察,分析了影响天敌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并对主要天敌昆虫对麦蚜的控制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1990年春秋两季,我们在塑料大棚和田间,利用大灰食蚜蝇 Eupeodes corollae(Fabricius)和黑带食蚜蝇 Episyrphus balteatus(De Geer)幼虫防治蔬菜和菊花上蚜虫,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麦田生态系统中主要捕食性天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la (Thumberg)]成虫、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 (Pallas)]成虫、大灰食蚜蝇(Syrphus corollae Fabricius)幼虫与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Thumberg)]、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r Kirby)共存条件下天敌对麦蚜的控制作用,从而建立天敌一麦蚜捕食模型。该模型可反映麦蚜存活率与各参试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失拟因素。模型主效应分析表明:影响禾缢管蚜存活率的因子由大到小排序为异色瓢虫、自身密度、龟纹瓢虫、大灰食蚜蝇;影响麦长管蚜存活率的因子由大到小排序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自身密度、大灰食蚜蝇。分析了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两种麦蚜的存活影响,初步建立了天敌控制麦蚜的最佳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10.
黑带食蚜蝇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带食蚜蝇各龄幼虫对禾谷缢管蚜的功能反应符合 Holling 型反应 ,其数学模型为 :Nα=0 .2 80 4N / (1 0 .0 460 N ) (1龄幼虫 ) ;Na=1 .45 3 5 N / (1 0 .0 5 5 5 N ) (2龄幼虫 ) ;N a=1 .1 62 8N / (1 0 .0 0 71 N) (3龄幼虫 )。食蚜蝇幼虫捕食禾谷缢管蚜的数量随蚜虫密度增加而增加 ,但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增加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 :4.3 6头和 7.1 6头 (1龄幼虫 )、2 3 .1 0头和 9.41头 (2龄幼虫 )、1 0 0 .2 8头和 40 .5 5头 (3龄幼虫 )。黑带食蚜蝇 3龄幼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其数学模型为 :E=0 .442 6P- 0 .4 72 8;其分摊竞争强度与其密度度 P的关系为 :I=-0 .0 91 8 0 .7662lg P。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目测法和网捕法系统调查了河南省漯河市小麦田害虫与天敌群落动态变化和时间生态位。结果表明,该地区麦田害虫与天敌群落共有9目20科31种,其中优势害虫和优势天敌分别为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烟蚜茧蜂(Aphidius guifuensis)。麦田群落总个体数随时间呈抛物线形变化,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4月份小麦抽穗灌浆时降低,而在5月份小麦乳熟期升高。在麦田害虫群落中,禾谷缢管蚜(Rhopalosiohum padi)和麦长管蚜的种内竞争较缓和,但两者之间的种间竞争最强;麦岩螨(Bryobia rubrioculus)的种内竞争最为激烈。在天敌群落中,大灰食蚜蝇(Eupeodes corollae)种内竞争最为缓和,而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的种内竞争最为激烈;烟蚜茧蜂与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ae)种间竞争最强,其次为大灰食蚜蝇和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月斑鼓额食蚜蝇和中华草蛉种间竞争最弱。害虫与天敌种群之间,烟蚜茧蜂、大灰食蚜蝇和黑带食蚜蝇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控制作用较强,但各个天敌对麦岩螨和麦圆叶爪螨的控制作用均较弱。在生产上,小麦拔节期应注意防治麦螨;抽穗灌浆期重点防治麦蚜,并注意对烟蚜茧蜂和大灰食蚜蝇等优势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食蚜蝇是果园、农田、森林等生态系中的重要天敌类群,种群数量大,分布范围广,捕食能力强,对蚜虫有较大的控制作用。为了摸清食蚜蝇天敌资源,为食蚜蝇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1984年我们在天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湖北省食蚜蝇的种类、食性及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研究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胡麻蚜虫的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多异瓢虫4龄幼虫捕食亚麻蚜的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最大日捕食量为56.9头/皿;种内干扰条件下,2种天敌捕食率E与天敌密度P的关系分别为E=0.346 4P-0.277 9、E=0.178 6P-0.321 9;胡麻蚜虫的分布对2种天敌捕食效率有一定影响,2张复叶时捕食量最大;2种天敌的捕食量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捕食量明显降低,在湿度为60%~80%时捕食量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培养皿和纱笼饲养两种方法,研究了在林间捕食蚜虫的3种天敌: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草蛉之间相互竞争干扰作用,结果表明,3种幼虫在空间狭小的培养皿中,出现相互残杀现象,低龄期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较高,都可捕杀龟纹瓢虫幼虫,中龄之后的大草蛉幼虫竞争优势明显,捕杀瓢虫幼虫.在空间相对较大的纱笼中,食物充足时,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均较高,龟纹瓢虫幼虫存活率随虫龄增加而增加;食物不足时大草蛉幼虫存活率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较低.对成虫间竞争干扰的研究表明,3种天敌成虫在共同捕食中,龟纹瓢虫寻找猎物时间最短,大草蛉最长.异色瓢虫受干扰最小、捕食的蚜虫数量最多,异色瓢虫成虫优势明显大于龟纹瓢虫和大草蛉.  相似文献   

15.
黑带食蚜蝇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黑带食蚜蝇对烟蚜的捕食作用研究,得到1,2,3龄幼虫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为Na=0.249 7 N/(1+0.249 7×0.148 6 N),Na=1.175 6 N/(1+1.175 6×0.029 8 N),Na=0.989 9 N/(1+0.989 9×0.005 0 N),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6.73头,33.56头,202.1头。结果表明,利用黑带食蚜蝇防治烟蚜是有一定潜力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频次法”、“指标法”等,对麦田食蚜蝇的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麦田食蚜蝇幼虫在田间分布型为疏密相间的负二项式分布,属聚集分布。聚集分布的原因是由昆虫行为引起的,可能与成虫集中产卵于蚜虫附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用不同蚜虫饲养黑带食蚜蝇和用同种蚜虫饲养不同密度的食蚜蝇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饲养食蚜蝇时,用甘蓝蚜喂养优势比较明显,无论是成活率、化蛹率都要高于用另2种蚜虫喂养。尽量供给足够的蚜虫,黑带食蚜蝇幼虫的成活率仍随饲养密度的增加而降低,5头/皿的成活率为80%,10头/皿的成活率为70%,15头/皿的成活率为53.3%。化蛹率也是随着饲养头数的增加而降低,5头/皿的为100%,10头/皿的为85.7%,15头/皿的为75%。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松华乡梨园进行主要害虫、捕食性天敌的组成与数量特征的调查发现:该区域有害虫6目26科49种,主要害虫有蚜虫类、蝽类、天牛类、刺蛾类等;梨树上的主要害虫是梨二叉蚜、稻绿蝽、梨眼天牛、黄刺蛾等。捕食性天敌种类有5目6科17种,主要为瓢虫类、食蚜蝇类、草蛉类、螳螂类和捕食性蜘蛛;天敌与害虫之间有明显的时间与数量的跟随关系,天敌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食蚜蝇科的一些种类,幼虫捕食蚜虫,是控制蚜害的重要天敌。我们曾记述过10种捕食性食蚜蝇成虫,发表于《新疆农业科学》1983年第2期。现再将幼期虫态记述如下,供天敌调查参考。一、食蚜蝇幼期虫态特征 (一)卵:初产时白色,后变为灰白色,孵化前淡灰褐色。长卵圆形,较小的一端具卵孔,色稍深。卵长0.7—1.3毫米,宽0.3—0.4毫米。卵壳表面具纵脊,纵脊分段,每段两侧又常分出横向小脊。卵脊的形状、大小、疏密可作为识别种类的依据。卵期一般3天左右。 (二)幼虫:近圆柱形,无足,前端尖,后端平截。伪头小,常缩入体内,附器简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异色瓢虫对两种常见苹果蚜虫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on der Goot)和苹果瘤蚜(Myzus malisuctus Matsumura)的控制作用,于2010年6月,在青岛农业大学实验室内,研究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同时也研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两种蚜虫的捕食选择性。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两种苹果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异色瓢虫成虫对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3.91和180.98头/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29 1和1.335 7;4龄幼虫对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28.88和187.29头/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56 0和1.163 4。在两种蚜虫的混合种群中,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苹果瘤蚜的选择效应略大于绣线菊蚜,但这种选择性差异在两种蚜虫之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