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1鱼类病害的诊断1.1现场调查全面了解鱼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鱼病的发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蹿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若是前者原因,鱼会慢慢死亡,损失不太大;若后者原  相似文献   

2.
鲤鱼烂腮病是一种在秋季传染迅速、病程较长的常见鱼病。烂腮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寄生虫性烂腮病,一种是细菌性烂腮病。发病后病鱼游动缓慢,食欲不振,上下窜游;死亡后有的腮丝腐烂,有的成花瓣腮,有的开天窗。长期的养殖实践表明,预防较好时,一般不易发生鱼病,如果忽视预防,鱼病  相似文献   

3.
五、鱼病防治 除了淡水养鱼常见鱼病防治之外,在盐碱地新挖鱼塘养鱼出现的特殊情况,主要是与高盐碱度有关的鱼病,如三毛金藻毒素中毒病、鲤巨角鳋病和急性氨中毒症等。 (一)三毛金藻毒素中毒症 1.症状:中毒初期,病鱼游向鱼  相似文献   

4.
鱼类生活在水中,生了病也不易被发现。要想知道养殖的鱼类是否生病,应先了解病鱼与健康鱼的区别。生产上一般可以从下述几种情形来判断。1.从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若鱼的吃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食,即有可能是鱼病发生。2.从活动情况判断若有鱼儿  相似文献   

5.
<正>某区小型鸡场6日龄的雏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经1周后出现死亡,死亡率达10%。经过初步诊断为肾型传支,选用了相应兽用药物治疗后,病雏鸡死亡得到有效控制,鸡群健康情况也有了显著的体现。1本病流行情况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病,主要是支气管型、肾型。其中尤以肾型传支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准确判断养殖鱼类是否生病,正确诊断鱼病,是广大养鱼生产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1.鱼病的发现 一是从养殖鱼类的吃食情况来判断:在天气、水温和其他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鱼的摄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止吃食,即有鱼病发生的可能。二是从鱼的活动情况判别:若鱼儿在水中(水面)离群独游,游动迟缓,或停浮在岸边;鱼儿表现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打转、斜游,或时常跳出水面,或是头朝下尾朝上,尾巴翘  相似文献   

7.
<正> 春季水温回升,鱼类开始吃食,同时,鱼病也开始发生,甚至蔓延。调节水质虽然有利于预防鱼病,但若发生鱼病还应及时采取具体防治方法,现将几种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1 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和灰白色棉花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在放鱼前用生石  相似文献   

8.
(二)月鳢常见病的防治 1、晕头病(暂称)病因不明.发病初期,病鱼停食,体色变黑,活动迟缓,群集在池角,严重时在水中窜游,急剧挣扎或旋转狂游后下沉池底死亡.该病多见于体重4厘米之前的当年苗种,流行季节为3~7月,4~5月大流行,此病属急性型,发病迅速、传染快.几天内便可大批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是月鳢苗种阶段危害最大的暴发性疾病.目前尚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年来在我国流行范围广、导致患病鱼类种类多、死亡率高、危害和损失大的养殖鱼类急性传染性疾病,也被称为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1.病鱼症状该病由病原体产生毒素,引起鱼体溶血、出血、组织严重坏死,最后导致死亡。疾病初起时,病鱼的颌部、口腔、眼睛、鳃盖、体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1990~1993年荆州及附近地区淡水养殖鱼类的鱼病调查结果,共发现鱼病34种,其中由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鱼病14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侵袭性鱼病16种。其它鱼病4种;还报道了黄颡鱼肝吸虫病的新发现、小瓜虫病流行情况的新变化及草鱼暴发疖疮病等鱼病新动态.  相似文献   

1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为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猪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呈现胸膜肺炎症状与病变为特征。急性型死亡率较高,慢性型常能耐过,是目前集约化养猪场的主要猪病之一,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4—5月龄的猪死亡较多。现将一猪场发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情况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2.
鲤鱼烂腮病是一种在秋季传染迅速、病程较长的常见鱼病。烂腮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寄生虫性烂腮病,一种是细菌性烂腮病。发病后病鱼游动缓慢,食欲不振,上下窜游;死亡后有的腮丝腐烂,有的成花瓣腮,有的开天窗。长期的养殖实践表明,预防较好时,一般不易发生鱼病,如果忽视预防,鱼病极易发生,迅速蔓延,且不易控制。因此,在鲤鱼的养殖过程中,(尤其在秋季)要极为重视烂腮病的防治,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一旦发病,用以下方法,1周后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禽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症,亦是一种环境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幼禽大多呈急性型,成为败血症;中雏和成年鸡多呈慢性型特征,表现症状为关节炎或趾病。一般发病率为5%-10%,死亡率低于5%,但也有少数急性暴发群,病死率可高达50%-60%以上。 一、发病症状。潜伏期长。此  相似文献   

14.
冬季是渔业的农闲时节,大部分鱼类都已捕捞上市,越冬的水产品较少,很容易放松对水产养殖的管理和鱼病防治工作。其实,冬季也是鱼病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因此,冬季防鱼病十分重要。冬季比较常见的鱼病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斜管虫病由斜管虫寄生于鱼的鳃部而引起。病鱼的体表和鳃分泌大量黏液,同时组织被破坏,形成淡灰色薄膜,严重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之呼吸困难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猪巴氏杆菌病又名猪肺疫、猪出血性败血症,俗称“锁喉疯”,是由多杀陛巴氏杆菌引起以肺部病变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型可因败血症变化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2006年6月,我县兽医局接诊了一起商品肉猪发生急性死亡的病例,最后确诊为急性巴氏杆菌病。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快,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16,(7)
正鱼病流行季节,定期对鱼塘施用药物,可杀灭鱼体及水体中的各种病原体,起到防治鱼病的作用。但若施药不当,不但起不到防病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加重鱼病,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鱼塘施药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对症用药一般对濒于死亡的病鱼或病死而未腐烂的鱼  相似文献   

17.
鸡球虫病是养鸡业生产中较难防治的寄生原虫病。该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二种。 1.急性型:病雏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羽毛耸立,头蜷缩,呆立一旁或拥挤在一起。排血便,肛门周围羽毛被排泄物污染。病鸡在发病后6~10天死亡。雏鸡死亡率达50%以上,严重时全鸡群覆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马来西亚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幼鱼的耐盐性能,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盐度胁迫对体质量为(27.27±2.03)g的红罗非鱼幼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试验,急性盐度胁迫试验设置7个盐度(0、5、10、15、20、25、30),分别记为S_0、S_5、S_(10)、S_(15)、S_(20)、S_(25)、S_(30)组,试验周期为5d,慢性盐度驯化试验设置5个盐度(0、5、10、15、20),分别记为G_0、G_5、G_(10_、G_(15)、G_(20)组,试验周期为25 d。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开始死亡盐度为15,随着盐度的升高死亡率急剧上升,并在盐度为25及以上时达到100%,96 h半致死盐度为18;急性盐度胁迫下,红罗非鱼肌肉的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在各盐度中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_(30)组鱼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盐度15及以下组(P0.05);慢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从盐度10开始死亡,并且累计死亡率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在最高盐度20时,25 d的累计死亡率仍低于40%;慢性盐度驯化下,G_5组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_(15)组(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G_(15)和G_(20)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_(10)、G_(15)和G_(20)组(P0.05)。研究表明,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可以直接在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生活,经过盐度驯化后该鱼具有在较高盐度海水中生活的可能性,适宜的盐度和养殖驯化方式可改善红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玉米茎腐病甜玉米茎腐病常由几种真菌和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一般发生在甜玉米的吐丝后期,症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即"青枯型",常出现在暴风雨过后,或天气有大风,经过2—3天叶片失水呈青枯萎蔫状。慢性型病程进展缓慢,叶片从下向上逐渐黄枯,后期茎基部变色,腐朽,感染部腐烂,有腐嗅味,植株青枯,病部如水渍状。髓部中空,易倒伏,果穗下垂,籽粒干瘪。  相似文献   

20.
一、夏季鱼病成因 夏季,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夏季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鱼体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由于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鱼受伤后被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