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埋植褪黑激素促进幼貉生长、换毛、毛皮早熟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幼公貉1135只进行埋植褪黑激素(梅拉克林2粒)的试验,对照组为500只.试验结果表明:埋植后试验貉体重明显增加.成年貉提前78天取皮,尺码达120%;幼公貉提前42天取皮,尺码达100%.成年貉每只可降低饲养成本30.00元左右;幼公貉可降低10.00元左右.成年貉和幼公貉埋植1粒褪黑激素后,也取得了同样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的水貂(Mustela vison)冬季直针毛生长过程及形态学性状的特点,测量埋植褪黑激素后31 d、62 d和75 d的水貂鲜皮腹部、背部和臀部新生冬季直针毛的毛长度、毛最粗处细度、毛根无髓段长度及毛根扁平型鳞片总长度等形态学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埋植褪黑激素31 d后,水貂3个部位均出现了新生冬季直针毛;且臀部的新生冬季直针毛的毛长度最大,单位面积上新生冬季直针毛数量最多。埋植褪黑激素后31 d至62 d冬季直针毛的平均生长速度为:腹部(0. 33±0. 07) mm/d、背部(0. 44±0. 07) mm/d、臀部(0. 45±0. 08) mm/d,埋植褪黑激素后62 d至75 d冬季直针毛的平均生长速度为:腹部(0. 25±0. 06) mm/d、背部(0. 29±0. 10) mm/d、臀部(0. 36±0. 03) mm/d,均表现为臀部>背部>腹部的情形。埋植褪黑激素后31 d至62 d的冬季直针毛平均生长速度较快;埋植褪黑激素后62 d至75 d的冬季直针毛平均生长速度降低。冬季直针毛的长度与毛根无髓段长度、毛根扁平型鳞片总长度相关性不显著(P>0. 05);毛最粗处细度与毛根无髓段长度、毛根扁平型鳞片总长度相关性不显著(P>0. 05);毛根无髓段长度与毛根扁平型鳞片总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判断水貂取皮时间时,可以选择冬季直针毛的毛根无髓段长度作为指标。  相似文献   

3.
外源褪黑激素对乌苏里貉冬皮成熟日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3年—1995年期间,进行了外源褪黑激素对乌苏里貉冬皮成熟日期影响的研究。对496只乌苏里貉进行了皮下埋植褪黑激素植入物的试验,所用的植入物均为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繁殖实验室研制的新型褪黑激素植入物。试验结果表明,在夏至前后期间用适量的外源褪黑激素处理,有促进乌苏里貉冬皮早熟的效果。成年母貉在6月4日、15日、22日埋植含10.6mg,12mg或15mg褪黑激素的植入物,冬皮成熟日期提前到9月25日,10月4和8日,比正常提前6周—8周。当年生幼貉在7月6日、11日期间埋植含8.6mg,10mg,12mg褪黑激激素植入物,冬皮成熟日期提前到10月15和28日。  相似文献   

4.
水貂皮下埋植外源性褪黑激素效果观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辽宁省某水貂场历经5 年对取皮貂皮下埋植外源性褪黑激素试验,现场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可使水貂冬毛生长期提前,提高毛皮品质和尺码,缩短皮貂饲养周期,降低饲料成本。同时,也可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东北林业大学产褪黑激素(1、2号)、俄罗斯产褪黑激素(3号)和美国产的褪黑激素(4号)对水貂进行生长、换毛和毛皮早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号药效果理想,2、4号药次之,而俄罗斯产药最不理想.该药能促进水貂的新陈代谢和毛皮早熟,降低死亡率.并能提前30天取皮,每只貂节省成本21.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经济动物学报》2021,25(3):128-131,139
由于褪黑激素能够促进水貂皮张提前成熟,所以其被广泛应用于养貂业。水貂打皮后胴体的随意丢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浪费资源。为了解使用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作为饲料原料利用价值的影响,选取黑色雄性、黑色雌性、红眼白色雄性、红眼白色雌性、咖啡色雌性各6只动物,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只,共计10组,试验组3只埋植褪黑激素。相同条件下饲养,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季取皮后,除去头、四肢以及内脏,收集胴体制备样品,测定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及钙、磷、铁、锌、铜、锰、镁等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埋植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无影响(P0.05);但是,导致铁元素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降低黑色母貂和红眼白色母貂胴体中镁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黑色公貂、红眼白公貂胴体中镁的含量(P0.05)。从常规营养成分上看,埋植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未产生显著影响,具备作为其他动物饲料原料的初步条件。  相似文献   

7.
了解褪黑激素(Melatonin,MT)在激素水貂、银霜狐血液、肌肉内的残留及观察其对小鼠生物学影响。首先对埋植MT的水貂、银霜狐取皮前采集血液和肌肉,使用褪黑激素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液肌肉内MT的含量;其次,选用Balb/c小鼠36只,根据检测的结果和MT蓄积埋植量,对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低剂量(5 mg/只)、高剂量(50 mg/只)的MT,并设生理盐水注射组为对照组。注射后记录小鼠体重、采食量的变化,每周采集一次外周血,ELISA检测血液MT含量和血细胞自动检测仪检测血液常规指标,并记录小鼠行为变化;试验观察24 d。结果表明:56只激素水貂和35只激素银霜狐取皮前血液MT含量分别为(101.40±52.14)ng/L和(72.31±24.84)ng/L,肌肉中MT含量分别为(240.31±45.12)ng/g和(663.43±26.36)ng/g。相对对照组,高剂量MT组和低剂量MT组24 d内小鼠采食量分别增加13.02%(P0.05)和14.98%(P0.05),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0.87%(P0.05)和13.06%(P0.05),这种增加作用主要表现在注射MT的2周内;注射MT 7 d后的两组小鼠血液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出现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小鼠血液内MT浓度增加56.57%(P0.05),高剂量组增加74.43%(P0.05),14~28 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小鼠的行为如运动、睡眠、采食和内脏器官等没有显著的变化。埋植褪黑激素的水貂、银霜狐血液肌肉内均有一定激素残留,一定量的MT可导致Balb/c小鼠采食量短期内增加、生长加快和血液血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这种作用维持1~2周。本研究为指导科学利用埋植褪黑激素水貂、银霜狐胴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慢速长绒期施用褪黑激素对机体生长及山羊绒生产的影响,并对褪黑激素埋植和饲喂2种施用方式进行比较。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上一年产绒量基本一致的3周岁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母羊18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3月和5月埋植组(2 mg/kg BW)和3—7月饲喂组(3 mg/d)。试验羊采用舍饲的饲养方式。试验从3月20日开始,7月20日结束,试验期共121 d。结果表明:施用褪黑激素显著提高了山羊绒长度和生长速率(P0.05),且埋植组显著高于饲喂组(P0.05),而对山羊绒细度没有影响(P0.05);试验羊结束体重和日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慢速长绒期施用褪黑激素可能是一种提高山羊绒生产的有效方法,且埋植比饲喂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用埋植内装褪黑激素(melatonin)的硅橡胶管的方法诱发水貂提早生长冬毛的研究已进行多年。早在1965年,C.C.Rust等人就提出了“激素控制水貂毛皮生长周期”的论文。1969年,Rust和Meyer提出光周期对鼬科动物毛皮生长是受松果腺及其分泌物—褪黑激素调节的。1970年,Adair等还研究了水貂性别之间对褪黑激素反应的差异。1980年J.Rougect  相似文献   

10.
选取体重为1.4kg左右日龄相近的健康獭兔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半。分别皮下埋植褪黑激素0mg、10mg、20mg,研究褪黑激素对獭兔日增重及其毛皮皮尺的影响。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獭兔的日增重增加4.1%(P>0.05)、毛皮长度以及毛皮厚度均无显著(P>0.05)影响;但埋植10mg组的獭兔毛皮宽度要显著(P<0.05)大于埋植20mg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外源性褪黑激素对和田公羊精液品质的影响,在非繁殖季节(6月)将20只和田公羊分为4组,每组5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3个试验组分别按照每只羊10、20、30 mg 3个剂量皮下埋植褪黑激素;在繁殖季节(10月)将20只和田公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试验组每只羊在皮下埋植褪黑激素20 mg。结果表明:在非繁殖季节,试验组的精子活力、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埋植20 mg褪黑激素试验组的精子活力与其他试验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繁殖季节,试验组与对照组公羊精液在射精量、精子密度、活力和畸形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皮下埋植褪黑激素能够显著提高非繁殖季节和田公羊精液品质,但在繁殖季节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褪黑激素植入物是用人工合成的褪黑激素(MT)制成的一种体内缓释植入物,可用特制的埋植器埋植于动物的皮下。该技术是国际毛皮兽养殖业公认的一项先进技术,于1985年首先在北美的毛皮兽养殖场应用。MT植入物在毛皮兽养殖业中的应用:(1)用于促进冬皮提前成熟。适时皮下埋植MT,成年毛皮兽(水貂、狐、貉)的冬皮可提前2~3个月成熟,当年生幼兽冬皮提前1个多月成熟。另外,埋植MT有增强动物免疫力的作用,使死亡率下降。(2)用于人工调控银狐和兰狐的繁殖季节(提前或延后),使之同步,以扩大高效益兰霜狐皮的生产规模。我国于1993年掌握了用国产化工…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晚夏期间,由于逐渐减少的日照长度的刺激,水貂开始换秋毛、长冬毛.罗斯等1984年曾证实,人工缩短光周期或用松果体激素——褪黑激素埋植处理,可以在10月份取皮,比正常取应时间提前6—8周,而且皮张并未因此降低质量.褪黑激素诱导冬毛提前生长,对毛皮生产者来说,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尤其是从节省劳力和饲料的观点来评价.可是,水貂饲养场主们仍表示忧虑,他们担心用褪黑激素处理的水貂皮,颜色和质  相似文献   

14.
选取30日龄健康白色獭兔7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4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皮下埋植10 mg褪黑激素,Ⅲ组埋植20 mg褪黑激素,饲养110 d后屠宰取皮,每组随机选取8张毛皮进行鞣制后测定獭兔皮板和被毛质量,其他做石蜡切片后测定毛囊发育指标。结果显示:Ⅱ组和Ⅲ组埋植褪黑激素后,獭兔初、次级毛囊长度、次级毛囊深度、次级毛囊个数均显著大于Ⅰ组(P<0.05);Ⅲ组獭兔皮张的抗张强度和负荷伸长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獭兔毛密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毛直径显著低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獭兔在30 d埋植20 mg褪黑激素可促进毛囊发育,增强皮板强韧度,提高獭兔毛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和外源褪黑激素(MT)水平对水貂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选取90只50日龄体重一致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采用3×2两因子试验设计,即3个饲粮CP水平(32%、36%和40%)和2个皮下埋植的外源MT水平(0、10 mg/只)。试验期64 d。结果表明:1)40%CP水平时,10 mg/只MT组水貂末重显著高于0 mg/只MT组(P<0.05);32%CP水平时,10 mg/只MT组水貂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 mg/只MT组(P<0.05);饲粮CP和外源MT水平对水貂末重、平均日增重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2)32%和40%CP水平时,皮下埋植10mg/只MT可极显著降低水貂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1);32%CP水平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高于40%CP水平(P<0.05);饲粮CP和外源MT水平对水貂血清ALB含量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P<0.01),对血清总蛋白(TP)、尿素氮(UN)、TG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3)10 mg/只MT组中,32%和36%CP水平的水貂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40%CP水平(P<0.01);0 mg/只MT组水貂中,32%CP水平的干物质采食量和干物质排出量极显著高于40%CP水平(P<0.01);饲粮CP和外源MT水平对水貂采食量、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均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4)10 mg/只MT组中,36%CP水平的水貂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32%和40%CP水平(P<0.05),32%CP水平的水貂钙消化率极显著高于40%CP水平(P<0.01),32%CP水平的水貂磷消化率极显著高于36%和40%CP水平(P<0.01);0 mg/只MT组中,36%CP水平钙消化率极显著高于40%CP水平(P<0.01),32%CP水平的水貂磷消化率极显著高于36%和40%CP水平(P<0.01);饲粮CP和外源MT水平对水貂CP、粗脂肪、钙和磷的消化率无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合本试验各项测定指标可以得出,皮下埋植10 mg/只外源MT时,水貂较适宜的饲粮CP水平为32%~36%。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资料报道,褪黑激素是一种高效毛皮生长激素,对促毛皮早熟有一定的效果。国内外一些貂场早已推广使用,我市也有部分貂场近一两年来推广使用。为验证褪黑激素对促进水貂毛皮早熟的效果,进一步在全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8年7月1日至11月20日进行了埋植褪黑激素促进水貂毛皮早熟的试验。经过一年来的试验,该项目获得成功,现将整个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离乳恢复期及冬毛生长期经产美国短毛黑母貂40只,随机分成A、B、C、D 4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4%和0.6%蛋氨酸的4种试验饲粮,以探讨不同水平蛋氨酸对埋植褪黑激素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后4组水貂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能量的消化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A、D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增重、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B、D组(P0.05),A、B、D组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C、D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P0.05);B、C、D组总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各组甘油三酯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B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D两组(P0.05);C、D组总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与B、D组总蛋白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此日粮基础上,综合各项指标可得出,埋植褪黑激素后恢复期和冬毛生长期经产母水貂日粮中蛋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周岁羔羊产绒性能和毛囊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况相近的绒山羊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羔羊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羔羊分别于15、75和135日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 mg/kg BW)。记录羊只周岁抓绒前的体重,抓绒时记录产绒量,并采集绒毛和皮肤样品,分析羊绒长度、细度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周岁羊抓绒前体重和绒毛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其产绒量和绒毛长度(P0.01);褪黑激素对周岁羊初级毛囊密度和成熟次级毛囊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地提高其次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和成熟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P0.01)。说明藏西北绒山羊羔羊埋植褪黑激素能够促进其周岁时的毛囊发育,提升产绒性能。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褪黑激素(MLT)埋植剂埋植239 d对发情期水貂卵巢形态和卵泡发育及血清主要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MLT埋植剂18 mg/只埋植239 d),每组水貂各4只。分别采集卵巢和血清,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宽、厚,计算体积并称重,制备卵巢石蜡切片,用光学显微镜测量各级卵泡和卵母细胞直径及透明带厚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主要生殖激素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卵巢长、宽、厚及重量均显著增大(P<0.05),体积极显著增大(P<0.01);原始卵泡及其卵母细胞的直径、三级卵泡直径显著增大(P<0.05),透明带厚度仅在三级卵泡阶段差异显著(P<0.05);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水貂于7月初埋植MLT埋植剂(18 mg/只)239 d对发情期水貂卵巢的重量和体积及原始卵泡和三级卵泡的提前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对血清FSH、LH、E2和P4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用体重相近、1周岁放牧的内蒙古绒山羊羯羊12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褪黑激素埋植组,埋植部位为颈部皮下,剂量为2 mg/kg BW。埋植后1个月,进行为期7 d的消化试验,试验羊安装集粪袋,每天08:00和17:00称量粪量后取10%用于制作混合粪样,并随放牧羊采集所食牧草混合样品,研究埋植褪黑激素对绒山羊采食量,以及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埋植组绒山羊采食量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两组间也无差异(P0.05)。因此,埋植褪黑激素对放牧绒山羊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