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油桐角斑病(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ake)是我国南方油桐林区的主要病害,为害油桐叶片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和落果,影响油桐生长,降低油桐产量。该病自四十多年前欧世潢对病原菌定名以后,渐为人们熟知,但有关该病记载的资料不多,参照原有的方法防治效果甚微。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作者于1982—1984年在对该病发生规律进行观察的同时,还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分布与分害油桐角斑病在贵州省主要分布于遵义、铜仁、黔南、黔西南等二十七个县。经十七个县  相似文献   

2.
橙斑白条天牛( Batocera davidis Deyrolle)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河南省以西峡、内乡、鲁山和嵩县分布较普遍,尤以鲁山为害较严重。1982~1985年省油桐科技协作组对全省油桐产区作了橙斑白条天牛的生活习性及防治试验研究,探讨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3.
橙斑白条天牛,别名油桐天牛。在大别山林区主要危害油桐,近年逐趋严重,严重影响油桐产量。现将2000~2005年连续6年对橙斑白条天牛的观察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低温对油桐伤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桐是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经济林木,在北亚热带地区油桐冻害是影响桐林丰产因素之一,研究低温对油桐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抗冻害因素分析,从而控制低温对油桐的伤害,使桐林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1983—1985年我们在浙江富阳亚林所、城阳乡双江村油桐试验林和建德县新安江林场苗圃对油桐枝条抗寒性能周年变化,实生苗和无性系苗木抗寒性能,油桐挂果多寡枝条的抗寒性能、油桐施肥种类与抗寒性的关系,及油桐受低温伤害与树林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ey)是四川主要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面广,除西部高山地区外,平原、丘陵地区均有分布。现行油桐约3亿余株。但在油桐生产中存在品种混杂,低产植株比例大,单产偏低。为尽快实现油桐生产良种化,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油桐资源,发挥其最佳的经济效益。于1979年—1984年我们协同万县、万县市、开县、渠县、巴中县、平昌县、苍溪县等,进行优良单株表型选择。这里将结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6.
露天地下埋藏是油桐种子贮藏较好的方法之一,但未进行过长期露天地下埋藏试验,为了解决油桐结实歉收年对油桐良种的需要,为今后油桐种子的贮藏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关于油桐种子贮藏期长短对苗木生长影响的探索.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由尖孢镰刀菌油桐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aleuritidis)引起的油桐枯萎病,是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生产上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在全国油桐主要产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该病害的严重威胁。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几年来我们对油桐主要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同时对接种方法也作了些探索。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油桐是河南省南阳地区主要木本油料树种,油桐是国计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该地区油桐分布广,面积大,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是全省重要产区之一。为此,我们对油桐进行了良种选育、施肥试验和丰产栽培综合技术开发研究工作,通过四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基本情况影响油桐产量和性状的因素很多,为了促进油桐速生丰产和高产稳产,对油桐资源进行了栽培历史、生产现状、栽培技术和油桐生长发育规律的调查并开展油桐选优工作。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油村可产区的生产潜力和最大经济效益,地区林科所与省林科所共同主持,在油桐集中产区内乡县赤眉乡的杨店、东北川大队,西庙岗乡的庙岗、桃庄河大队,  相似文献   

9.
油桐果实、种子经济性状和种仁含油量的高低是衡量油桐产量高低的重要经济指标.因此,了解油桐果实、种子各性状之间的关系、油桐的含油率及其经济性状的优劣,这对油桐良种选育、基因资源的鉴定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就1980—1981年结合油桐优树选择,油桐果实种子收集,进行了这方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结果.现初步整理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果实、种子性状的测定材料系省内1979—1980年选择的18株油桐优良单株;种仁含油率的测定除18个单株外还有初选,复选的28个单株及从外省湖南、广西、浙江、福建引进的7个品种类型或单株,  相似文献   

10.
<正> 油桐是我国主要经济树种,四川桐籽年产量1.5亿公斤,居全国之冠。自1957年四川桐区发生油桐根腐病以来,连年导致桐林大片死亡,产量急剧下降。1978—1986年发病桐林24.6万亩,死亡桐树49.25万株,直接损失82.24万元,累计损失657.98万元。三十年来,由于病因不明,生产上难以对症防治,并常与油桐枯萎病混淆,以致扩大蔓延至今。1982—1987年我们对其发病原因进行了系统试验研  相似文献   

11.
安康地区位于秦巴低山丘陵区。北纬31°17′-33°54′。东经103°05′-119°20′。年平均气温12.1℃-15.7℃。年降雨量756.5mm-1107.8mm,无霜期250天以上,土壤条件适宜于发展油桐。全国油桐区划,我区列为主要栽培区。  相似文献   

12.
<正> 油桐产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黄壤,养分贫乏。土壤中的磷易被铁、铝固定,形成难溶性的FePO_4和AlPO_4,速效磷含量很低,因此不能满足油桐生长需要。据有关试验证明,内生菌根(VA) 可增加植物根部的磷含量。本试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明油桐与VA菌根真菌的关系,了解接种不同VA真菌对油桐苗期菌根的感染、生长效应、以及对N、P、K的吸收状况的影响,从而为油桐育苗、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不同基肥对油桐幼年期生长的影响,我们在1982年春营造油桐丰产试验林时,进行了不同基肥的试验。 一、立地条件与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  相似文献   

14.
油桐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但产量较低,除了栽培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品种低劣。利用杂种优势能有效地进行油桐遗传改良。但因其生育周期长,签定杂种后代需要一定的年限。本研究旨在通过油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摸索出油桐杂种与亲本同工酶的差异及同工酶与杂种后代表现的关系,为油桐的杂交育种提供依据,这对缩短育种周期有一定价值。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材料 采用浙江林学院经济林组培育出来的“五爪桐×少花丛生桐”杂交组合的双亲和F_1代的3个优株(优_1、优_2,杂_4)、一个劣株。采集1—2年生的细根以及叶柄,叶片作为样品。采样的时间为4月22日至5月27日,林龄为8—9年生(“五×少丛”,F_1代4个单株)和15年生(亲本)。 (二)样品处理 野外采集的样品,按不同单株及不同部位,分别编号装入纸袋,立即放入冰壶,拿回实验室,用自来水冲洗  相似文献   

15.
橙斑白条天牛(Batoccra davidis Deyrolle)是为害油桐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各油桐产区均有分布。幼虫钻蛀树干,轻者导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重者全株枯死。成虫补充营养时取食嫩枝、幼果,造成枯梢、断梢和落果。我县1981年为害面积达六万亩,占全县油桐总面积的2/3。1982年地、县有关部门在卵洞公社调查,该社约有111589株油桐受天牛为害,占全社油桐总株数的10%,死亡株占1—2.60%,仅这一年因天牛致死约三万株,损失桐油近二万斤。全县因土壤、气候、地形、海拔及栽培品种的不同,该虫发生的情况也不尽一致,笔者于1981—1982年对它的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了调查,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松桃县牛郎区是铜仁地区油桐集中产地之一。全区共有油桐林七万亩,桐林集中成片,丰产年可为国家提供桐油五十万斤。历年来不同程度受到油桐尺蠖危害。在尺蠖大发生时,一棵大树可捉虫六百多条,个把星期可将桐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桐树的长势和结实。近三年,我们协同区、县林业部门对该区油桐尺蠖越冬虫情作了连续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初步整理报告,以供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用人工剪叶方法,模拟油桐尺蠖对油桐的为害。结果表明,油桐尺蠖的为害对油桐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桐油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害程度(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具有幂函数回归关系y=ax~b,按照Headley的防治指标原理,利用Chiang H C的防治指标计算公式,求得进行化防时,以成年树每株3龄幼虫数及卵块数为标准的防治指标分别为:第1代191.3条和1.06个印块;第2代212.8条和1.18个卵块。人工挖蛹的防治指标舞株蛹置为:第1代2.58个.第2代2.53个。  相似文献   

18.
人们曾根据油桐的花性和果型,来区别油桐的品种;或研究油桐花芽的形成和分化,来观察油桐雌花的发端和子房的形成。但对油桐结籽、长油等胚胎发育过程,却很少研究。研究油桐胚胎发育过程及丰产条件对油桐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一、研究方法本文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石腊切片、整体解剖、花粉培养和装片,在观察和分析中注意结合外界条件对油桐结籽的影响。从3月中旬到油桐开花前,分期固定油桐花芽;在绽蕾时对雌花套袋,开花时进行人工授粉,并逐日固定人工授粉的胚珠;然后将上述的花芽和胚珠,进行石腊切片;观察油桐胚珠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这些特  相似文献   

19.
1964—1970年间,四川泸县玉蝉林业试验站建立油桐品种园,曾发生严重嫩梢枯死的情况。至1981年,油桐枯枝率达46.0%,产量下降57.3%,1982年下降为66.5%。采集油桐枯枝病菌,经人工培养、接种试验,证明为致病菌,称油桐枯枝病。现鉴定为丛赤壳(Nectria Fr.)一新种。  相似文献   

20.
油桐是长江流域各省主要经济林树种。由于油桐林不耐荒芜,需常年垦复、间种,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我们对油桐林自身保水效果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油桐林冠截留量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