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围垦工程项目,界定其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其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环节及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对围垦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直观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严峻形势,该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以及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要求等方面阐明了福建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必须不断进行直观实践教学改革;详细阐述了本专业直观实践教学改革经历的思路和历程,并介绍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技术路线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裘涛  潘学良 《吉林农业》2013,(3):262-262
山区水库工程建设内容复杂,水土流失点分布广泛,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造成较强的水土流失,探讨合理而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是该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以安徽省广德县粮长门水库工程为例,根据工程特点及区域环境,分析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研究较为合理科学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为类似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随之加快,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列的"城市化问题"。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问题成为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们通过此篇文章进一步了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科学划分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并针对分区特征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对指导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以六盘水市为研究区,总结六盘水市水土流失防治经验及模式;基于3S技术平台,选取水土流失比例、岩溶面积比例、平均高程、坡耕地面积比例、林草覆盖率等5个定量指标,地质条件、地貌类型、气候类型、土壤类型等4个定性指标进行六盘水市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各区域的水土保持模式,为岩溶山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安徽省水土流失现状,在对水土保持现状面临的形势、挑战和发展机遇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该省水土保持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鉴于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反复性和艰巨性,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使灌区走上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我国所具有的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问题十分严重,而且还处于不断恶化的发展趋势中。在我国的范围内,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范围比较大,而且治理难度比较大。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3S技术的进步,3S技术已经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治理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的问题时,应用了3S技术。基于此,介绍了3S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水电站工程的实施必然会对工程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带来负面影响。以花坪河水电站工程为例,对小水电站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为保证小水电站工程的安全发电、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分析靖宇至辉南铁路工程建设沿线区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和造成水土流失的成因入手,对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做出预测,探讨了在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期在今后的重点工程建设中更好地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甘肃农业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主要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水保人才,为地方经济生态建设服务。为了有利于"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甘肃省地域特色及其水土流失的特点,提出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目标,构建了"三个模块"+"三大重点"的实践教学,即"3+3"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大一到大四"产-学-研"结合的循序渐进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实践教学的"区域特色"和"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两河口水电站为新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永久占地,造成植被和地表受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本文结合工程组成情况和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对9个防治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达到并超过了各项水土流失预期的治理目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主要课程现状的基础上,以专业内涵、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主干课程为课程筛选依据,提出了以土壤侵蚀学、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林学、风蚀荒漠化防治技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水土保持规划学和开发建设项目保持为核心的19门左右的主要课程,构成了水体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59-260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正是依赖水土这份宝贵资源,人类才得以创造万年文明,而现在,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经对我们的家园造成严重破坏。依据咸宁市水土保持现状,分析其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宣传水土保持知识等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玉门昌马第二风电场工程为例,结合风电工程的特点,根据施工布局特征划分防治分区,分区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通过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力求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达到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供水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重点研究了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特征以及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清—嘉”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地貌、土地及植被破坏情况 ,弃土、弃石、占地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等情况 ,分析了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预测了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八年原地面水土流失量 4 0 .34万吨 ,经过建设扰动后八年的水土流失量为 71 .76万吨 ,新增水土流失量为 31 .4 2万吨。可以看出 ,在河西地区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遏制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的发生 ,搞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明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分析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概述了沈阳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在产学研结合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魏佳 《乡村科技》2019,(11):65-66
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峻,诱发了其他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林业措施作为水土保持的措施之一,对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稳固土壤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采用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模式和有效的选择防护林体系的林种,配以其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可控制水土流失,防止进一步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土地问题不断出现。土地作为其他产业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形势日益严峻,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