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天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综合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猪源性水肿病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病.猪水肿病是由产类志贺毒素SLT-2e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神经症状和全身水肿,特别是胃大弯、肠系膜及脑部水肿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1~2周的仔猪,尤其在发育良好的仔猪群,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是断奶仔猪危害较严重的疾病.本试验对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为研究仔猪水肿病的耐药性做了铺垫,并为进一步消除耐药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捻转血矛线虫病是反刍动物重要的寄生虫病,当夏季湿度大时常见该病严重爆发.该病能引起羊大量死亡、生长不良和生产性能的下降,羔羊特别是刚断奶的羔羊损失最大.2003年陕西省咸阳市某养羊户饲养的断奶羔羊发生了以贫血、虚弱无力、颌下水肿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死亡率高,经确诊为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  相似文献   

4.
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天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从病源、流行医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天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从病源、流行医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邹海荣 《兽医导刊》2016,(2):140-140
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组织器官水肿、神经症状、低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剖检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该病主要侵害断奶后5~14 d或刚转入肥育群的断奶仔猪。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pigs)又名猪胃肠水肿病,是由产类志贺毒素SLT-2e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神经症状和全身水肿特别是胃大弯部和贲门部、肠系膜及脑部水肿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1~2周的仔猪,尤其在发育良好的仔猪群中发病率虽不很高,但病死率很高.本试验对疑似仔猪水肿病的猪...  相似文献   

8.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swine ED)是断奶后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为主要症状,剖检变化以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病率约10%~15%,病死率达90%,给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近年来,许多猪场屡次出现疑似该病的病例,笔者对疑似水肿病的病猪采集了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9.
猪水肿病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断奶仔猪,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最为常见,瘦小的仔猪很少发生.本病的发生一般认为与某些应激因素有关,断奶前后生活条件骤然变化、过量地饲喂高蛋白饲料、饲料单一、昼夜温差大等情况下容易诱发.本病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胃壁、肠系膜呈胶冻状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等神经症状为特征.笔者在三都县诊治该病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猪水肿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E coli引起的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该病以突然发病,患猪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以及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为特征。该病常见于肥胖的断乳后1~2周的仔猪。气候骤变,饲料单一的情况下易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1.
仔猪水肿病(俗称红眼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往往以生长发育好、体格大的仔猪最容易发病, 死亡快。临床上多表现以局部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为特征。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前后,集中发生于  相似文献   

12.
<正>仔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是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断奶后仔猪急性高度致死性、散发性传染病。猪只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和胃壁后肠系膜水肿为特征。该病的发病率高达15%~35%,致死率达50%~80%,常常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以断奶后1~3周内发病率最高,低营养水平少发。发病规律一般是中等以上体况、仔猪生长发育良好的同窝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13.
猪水肿病主要是由病原菌即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毒血症.主要以患猪全身或是局部麻痹,运动系统及平衡功能失调,剖检主要为胃壁和肠系膜水肿为主要特征.就易感群体而言,该病主要侵害1~3月龄的仔猪,其中多发于断奶后的1~2周内仔猪.造成该病的原因主要是断奶后饲料突变,或是饲料单一,或是过量食用高蛋白质饲料导致消化不良,或是长期喂以抗生素添加剂,如上原因均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标防治.本文就该病的中兽医疗法做一介绍,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水肿病多见于断奶后仔猪,又称猪胃肠水肿病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该病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眼睑肿、眼睛发红、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为特征,胃壁、肠系膜和头部皮下呈胶冻样水肿的病变具有诊断意义。1诊断  相似文献   

15.
猪水肿病,通常又被称作为大肠杆菌毒血症、浮肿病、胃水肿,是断乳仔猪的一种发病率低,但是死亡率高的地方性流行病,发病时间多是在猪仔断奶后的10天左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多见于春秋两季.该病特征为胃壁和其它某些部位发生水肿,病情严重的猪,会全身瘫痪,甚至昏迷,直至死亡.本文将对猪水肿病的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留 《中国猪业》2011,(6):22-22
仔猪水肿病又称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突然发病、头部眼睑水肿、胃大弯及肠系膜水肿、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断奶后仔猪,发病率低,病死率高,一旦发病很难救治,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疑难病症之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仔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病之一。该病症状一但出现多为急性经过。病程短、很难救治。但是该病发生后常出现头部水肿,共济失调特征性病状,掌握这些对于该病的诊断及科学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仔猪水肿病病原是溶血性大肠杆菌,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特别是断奶后15d内生长最健壮的仔猪,临床上以突然发病、眼睑水肿、四肢站立不稳,严重的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剖检胃壁水肿。该病关键在预防,临床上往往来不及治疗就已死亡。预防方法是:在仔猪易发水肿病的这段时间内(如仔猪断奶1~15d内)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9.
仔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溶血性埃杀氏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调查,该病多发生于出生6~15周龄(断奶1~2周)的仔和一窝中膘情较好的仔猪,特别是腹泻治愈的仔猪。该病发病率高达  相似文献   

20.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又称为肠毒血症、猪水肿.本病自1938年首次在爱尔兰发现以后,全世界各养猪地区均有发生.该病易发于断奶猪和生长旺盛的猪,饲料和饲喂方式的改变是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