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研究植物群落复层次下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本文分别对三种类型植物群落复层次下的土壤进行了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类型植物群落复层次下土壤的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都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绿化配置对土壤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天津市住宅小区中四种典型的绿化配置模式,测定不同绿化配置下表层土(10-20cm)中的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4种绿化配置模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顺序为:乔草模式〉灌草模式〉乔灌草模式〉乔灌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顺序为:乔草模式〉灌草模式〉乔灌草模式〉乔灌模式。4种绿化配置模式对土壤脲酶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顺序相同。  相似文献   

3.
熊刚  籍汝琳  马永甫  熊运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67-15769
[目的]对重庆地区新推广的6个草坪草种进行抗旱性比较。[方法]对试验组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后,每3d记录草坪外观质量,并参照NTEP9分制评价法分别评定试验组和对照组草坪外观质量。同时自干旱胁迫开始后,每3d对草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3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6个试验草种的抗旱能力排序为马蹄金〉肯塔基早熟禾〉红三叶〉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马蹄金和肯塔基早熟禾是适宜在重庆地区生长的草种,白三叶不适合种植在重庆地区。[结论]该试验为重庆地区建设抗旱性草坪选择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草对库尔勒香梨梨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园生草是建设省力高效优质果园的一项关键土壤管理技术。为推动果园生草在新疆地区的推广应用,本文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行间种植白三叶、黑麦草、早熟禾、紫花苜蓿、自然生草,以清耕作为对照,研究生草对梨园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pH、有机质及氨、磷、钾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全氮的含量,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对土壤全磷和全钾的影响因土壤深度和牧草草种的不同而不同。果园生草改善了果园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得到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对果园草的追肥,采取及时施肥措施来补充果园生草消耗的养分。推荐三叶草作为省力化高效密植香梨园生草栽培的草种。  相似文献   

5.
探讨生草对猕猴桃园土壤微生学特性的影响。采用Biolog生态板技术,研究自然留养杂草(CK)、黑麦草/白三叶复合种植(2种草)、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复合种植(4种草)、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紫羊茅/毛苕子/波斯菊/百日草(8种草)4种生草处理模式对猕猴桃园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草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96 h时,生态板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排序为4种草处理8种草处理2种草处理CK。2种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对照,而4种草和8种草处理则均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生草处理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4种草和8种草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泊湖湿地不同群落下土壤SOC、N的剖面分布规律。[方法]选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下的青海湖小泊湖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群落类型土壤SOC、N的含量及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不同群落类型下土壤SOC及N含量差异显著;SOC和N含量在剖面分布上表现为表层大于底层;SOC在剖面的变异系数大于土壤N的变异系数。[结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越高,有机碳含量越大,有机氮越容易矿化,土壤碳氮比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格局分析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对影响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分布格局的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DCCA排序将喀纳斯森林群落划分为9个类型;②DCCA排序第一轴与坡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pH值显著相关,第二轴主要与海拔、坡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相关,但是对森林群落分布格...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祁连山南坡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电导率沿剖面(0~50 cm)垂直变化特征及空间变异性。[方法]对祁连山南坡5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进行采样,通过单因素方差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电导率的垂直分异,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大外,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及电导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减小趋势。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性,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pH值、含水量、有机质和电导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及电导率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而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性较小,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电导率的变异性逐渐减小。[结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较肥沃;土壤pH呈弱碱性,符合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大多呈碱性的特征;土壤电导率较低,未出现盐碱化现象。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及电导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而土壤pH值具有弱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金毛狗群落的数量分类及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金毛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研究了重庆市金毛狗群落相对集中的北碚、涪陵、江津、永川、大足和铜梁等地区的环境因子、TWINSPAN分类、物种和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DCCA排序。结果表明:1)金毛狗群落生长在土壤为酸性、土壤含水量较高、郁闭度较高,并处于西北和东北坡向的水沟边。区域相近的金毛狗群落较相近,金毛狗的主要伴生物种为镰羽复叶耳蕨、狗脊、芒萁、山姜、大叶排草、荩草和里白;2)土壤含水量和海拔高度对金毛狗群落的影响较显著;3)金毛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相似度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3种绿肥对茶园土壤pH值和交换性 阳离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种植马唐、白三叶草、油菜花等3种绿肥对茶园土壤pH值和交换性阳离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结果]随着植物的生长,茶园土壤酸化得到缓解。处理407 d后,与空白处理(CK)相比,种植马唐、白三叶草、油菜花的茶园土壤pH值分别提高了0.15、0.46、0.26;交换性酸总量分别降低了0.70、1.57、1.16 cmol·kg~(-1),其中Al~(3+)含量分别降低了0.66、1.52、1.08 cmol·kg~(-1);交换性盐基总量分别提高了0.44、2.29、1.54 cmol·kg~(-1)。相关分析表明,种植马唐、白三叶草、油菜花后,茶园土壤pH值与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酸总量与交换性盐基总量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种植油菜花后茶园土壤交换性酸总量与交换性盐基总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1,达极显著水平。[结论]种植这3种绿肥不仅能降低茶园土壤活性酸含量,还能减少其潜在酸含量,从而缓解茶园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控盐效果及对枸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及预防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灌、沟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枸杞进行灌水处理,探索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全盐、产量变化以及水分生产效率高低。[结果]枸杞萌芽前,漫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滴灌略低;土壤pH沟灌>滴灌>漫灌;土壤全盐漫灌>滴灌>沟灌。随着枸杞的生长发育以及灌水的实施,秋果采摘后,滴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漫灌最低;土壤pH仍表现为沟灌>滴灌>漫灌;滴灌表层0~20 cm出现盐分表聚现象,20 cm以下漫灌土壤全盐含量最大,滴灌次之,沟灌最低。沟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滴灌,漫灌虽灌水量大,但水分利用率最低,枸杞产量最低。[结论]在盐碱地栽植枸杞实行沟灌、滴灌灌溉方式在节水控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枸杞产量,是经济、高效、可行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2.
郭永强  张永清  刘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79-18581,18584
[目的]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中条山浍河河谷区小果博落回生物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并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小果博落回植株养分累积量高于其他植物,且呈现出P﹥N﹥K的趋势。小果博落回对不同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体表现为对表层土壤(0~20 cm)的含水量、土壤机械组成、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的提高效果显著高于深层土壤(20~40 cm),而对速效钾含量的提高作用则表现为深层土壤大于表层土壤。[结论]先锋植物小果博落回有助于改良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进而为其他植物群落的生长提供基础条件,为植物群落的恢复与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山地与平地土壤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养分对板栗品质的影响以及山地与平地板栗品质的差异。[方法]以东陵明珠板栗为试材,比较了山地与平地上板栗的水分、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等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以及山地与平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氮(N)、磷(P)、钾(K)含量的差异;分析了板栗水分、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N、P、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山地板栗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平地板栗,但果实淀粉糊化温度高于平地;在山地中,板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与土壤全P含量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全K含量呈负相关;平地板栗的含水量与土壤全P含量呈正相关,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对板栗下山栽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东  万福绪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04-7206
[目的]分析海堤防护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关系。[方法]以苏北海堤6种主要防护林为研究对象,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来研究影响海堤防护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土壤肥力因子。[结果]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为土壤pH,且呈显著负相关,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的解释能力分别达到84.6%、56.1%和59.1%;其次是土壤全磷含量,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对3个物种多样性指标的解释能力分别为11.3%、32.1%和31.9%;其他入选的因子有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容重和全氮含量。[结论]营造混交林后,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有所增加,林下草本层多样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钝化剂对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有效控制Cd污染土壤上小白菜对重金属Cd吸收的技术方法。[方法]2015年进行小白菜盆栽试验,选取生物质炭、凹凸棒石、石灰石作为土壤Cd钝化剂。于小白菜收获时,取样分析小白菜产量、株高,以及小白菜和土壤中Cd含量。[结果]施用3种钝化剂均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pH,促进小白菜生长;施用3种钝化剂可显著增加土壤对Cd的吸持固定,降低土壤生物有效性Cd含量,显著降低小白菜地上部Cd含量和小白菜对Cd的富集系数;3种钝化剂对Cd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表现为:石灰石凹凸棒石生物质炭。[结论]该研究可为污染土壤上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化黄腐酸土壤改良剂对盐碱菜田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生化黄腐酸(BFA)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蔬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盐碱土壤与黄腐酸试剂分别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以种植小白菜,统计小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观察其生长势,并分别在播种前、秧苗生长盛期和生长末期测定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含量与pH值。[结果]BFA最佳施用量为2%左右,对盐渍化程度高的土壤,使用量适当加大效果更好。施用时间越长,碱性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越好,植株长势也越强。[结论]菜田盐碱土壤施用一定量的生化黄腐酸土壤改良剂有较明显的改碱效果,并可改善植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本性质及肥力的差异。[方法]以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王家沟为试验基地,研究侧柏和碱草混交、欧李、柠条、苜蓿、油松5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基本性质、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基本性质不同;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柠条、欧李、油松、苜蓿用地;有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油松、柠条、欧李、苜蓿用地;碱解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侧柏和碱草混交、苜蓿、欧李、柠条、油松用地。[结论]侧柏和碱草混交最有利于改良土壤、保土保肥。  相似文献   

18.
胡世玮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75+11685-11675
[目的]为了解礼泉县果园土壤现状.[方法]采取主要的果园即苹果、葡萄、石榴、樱桃地的土壤样品,对土壤pH、速效钾、铵态氮、水分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石榴园的铵态氮含量最高,为(51.89±1.15) mg/kg,其次是苹果园,最低的为葡萄园;速效钾含量在(114.46~ 146.99) mg,/kg之间,苹果园的速效钾含量最高;土壤pH没有明显的差异,pH接近于7;樱桃园的水分含量最高,约10 mg/kg,其余果园的水分含量较低.[结论]不同的果园土壤养分差异较大,不同的果树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王小云  张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88-17092
[目的]以赋石水库和上游河道沉积物以及流域内代表性土壤3组共9个样品为对象来研究上覆水体磷浓度和pH的变化对沉积物和土壤对磷吸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与模型预测。[结果]3组样品对磷的吸附量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达到平衡状态,用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磷等温吸附过程。磷最大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土壤>水库沉积物>河道沉积物。水库和河道沉积物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均大于其上浮水体TP浓度。它们向水体释放磷,起污染"源"的作用。样品对上覆水pH有较强的缓冲性。上覆水pH在3~11时,平衡溶液pH在微酸到微碱之间,在1和13时为强酸和强碱性。上覆水pH在3~9时,样品均吸附磷,但对各个样品的影响较小,在1.62和10.53时样品对磷的吸附量为0,低于1.62和高于10.53时沉积物释放磷,且释放量随酸性和碱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力度,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抗蚀力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持力,达到控制水土流失和营养物质流失的目的,并最终起到改善流域内水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集海南省剑麻主产区土壤,分析土壤养分状况。[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结果]土壤微酸性,pH平均值为5.81,属于4级微酸性土的采样点占总数的55.26%;有机质含量处于较缺水平,平均值为19.31 g/kg;碱解氮含量为缺乏水平,平均值为51.94 mg/kg;不同地区有效磷含量差异性较大,平均值为65.80 mg/kg;有效钾含量总体上偏低,平均值为92.91 mg/kg。[结论]海南不同地区剑麻土壤pH差异较小,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含量差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