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冬莲 《作物研究》1989,3(3):11-14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杂交油菜菜籽的商品价值。在这一点上最现实的问题是要克服已有“三系”的高芥酸和高硫甙等品质性状,即将低芥酸和低流甙基因结合到三系材料的遗传背景中去。这是近期一个重要的育种目标。由于油菜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之间的负相关性,而有必要去评价这些等位基因在合成的亲本品种及其杂交组合中在产量和其他性状的配合力和变异。为此,进行了本次甘蓝型油菜非完全双列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2.
氮、磷、钾、硼营养元素与油菜芥酸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研究表明,低芥酸油菜的低芥酸性状受遗传基因控制。当一个品种群体的芥酸含量为零时,在良好的隔离条件和无高芥酸油菜自生植株的情况下其低芥酸性状是比较稳定的。但该性状是否与生态环境有关,目前这方面报道的资料尚少。  相似文献   

3.
芥酸(C_(22):1)是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脂肪酸,未经改良的油菜品种含量较高,约为50%左右。由于芥酸的碳链较长,人体不易消化吸收,同时在肪脂酸总成分中占的比例较大,限制了营养价值较高的油酸(C_(18):1)、亚油酸(G_(18):2)的含量。因此,降低脂肪酸中的芥酸含量成为六十年代以来油菜籽品质改良的中心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巳先后育成一大批低芥酸新品种(系)。但由于低芥基因源自西德饲用油菜“Liho”,带来的问题是低芥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抗性差,产量不理想。我国油菜品种资源丰富,据中国农科院油料作  相似文献   

4.
植物芥酸合成代谢与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芥酸是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中特异积累的长链脂肪酸,是目前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对象之一.FAE1基因是控制芥酸合成的关键基因.由FAE1基因编码的β-酮酯酰-CoA合酶(KCS)是芥酸合成的限速酶.目前发现的FAE1基因在植物中高度同源,只含一个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521bp左右,不含有内含子.目前的低芥酸油菜品种主要来自ORO低芥酸血缘,其低芥酸特性是由于高芥酸品种FAE1基因的点突变造成的,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在282位上的氨基酸产生差异,高芥酸品种中是丝氨酸,低芥酸品种中是苯丙氨酸.卢长明等在我国双低油菜品种中发现并克隆获得一种新型FAE1基因,标志着在国际上找到第二个低芥酸基因源.对FAE1基因的深入了解使得从分子水平培育高芥酸和低芥酸品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在对两个组合的分离世代群体按芥酸含量高低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了回交和F_2群体中不同芥酸基因数目的各组间含油量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差异。回交世代不同芥酸含量的各组在产量和大多数其他性状上没有明显差异。F_2低芥酸(<2%)基因型的产量比芥酸含量在10%以上的其他各组低3.7—47.9%,含油量低0.8—10%,产量构成因素和一些形态学性状也表现较差。对这些结果在油菜单、双低育种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首次提出了在品质育种中应重视亚群体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陆地棉的单交、复交和改良回交法可提高6个品种,即棉属陆地棉10、Mcu5、Buri1007、爱字棉4-42,AC738和巴格牙拉克斯米等理想的基因重组和性状相关。业已表明,复交法可有效地提高在产量,衣分和月梳长度的基因重组上有所表现的品系比率(13.3%)。同时,复交法对降低产量与纤维强度间的负相关也是有效的,而单交和改良回交法用于打破产量与纤维强度间的连锁则是有效的。用改良回交法打破衣分与纤维品质(即纤维长度与强度)间的密切负相关是成功的。为提高具有理想性状品系的出现比率,复交法将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而对于有效地打破性状的连锁关系,改良回交法则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7.
新油4号和新油5号是我国第一代芥菜型低芥酸春油菜品种。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81年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引入澳大利亚泽蒙2号(群体芥酸含  相似文献   

8.
单低油菜(即低芥酸油菜)和双低油菜(即低芥酸和低硫苷油莱)是油菜生产中的新事物,在我国于1985年前后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由于其优质高产,深受农民的欢迎,发展很快,至1985年全国单低油菜和双低菜面积占油菜总面积的20%以上.湖南是全国单低和双低油菜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已占全省油菜总面积的50%左右.由于单低和双低油菜的发展迅速,必须制定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9.
低芥酸和低硫葡糖甙的油菜新品种,所含油分对人类营养有益,榨油后饼粕又是有益于动物的饲料。但对这些新品种的营养规律和产量潜力的研究资料还少。 用4个冬油菜品种(Brassica napus,ssp.oleifera,其中3个是新育成的低芥酸品种,另1个品种Diamant作为对照)进行盆栽试验,每盆4株,盛装13公斤砂质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已培育出一批单、双低新品种。但育成品种的产量和抗性一般都不如原当家品种,难于大面积推广。我们在育种工作中以品质为基础,以高产稳产为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湘油12号。 选育经过 (一)材料来源 1983年春,以澳大利亚的双低品种“Wesroona”  相似文献   

11.
油菜籽小粒多,成熟时角果极易炸裂,收获过程中种子难免大量抛散地面。其中一部份当即发芽出苗,一部份则随耕地埋入土中进入休眠状态。以后随着耕地和中耕又不断发芽出苗,成为自生油菜。此种情况如换种低芥酸油菜品种势必会遇到大量高芥酸油菜自生植株造成机械和生物学混杂,使其品种品质迅速变劣。据瑞典种子协会对211户农民种植低芥酸品种“Sinus”的调查后指出:从播种到收获芥酸含量每年平均提高7%左右,主要是由于混有高芥酸自生植株所产种子。因此研究高芥油菜自生植株的发生规律,寻求减少和消除自生植株影响的栽培措施,是大面积繁殖和推广低芥酸新品种并确保其纯度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是一种潜在的油料作物,但至今尚未报道低芥酸种质资源。埃塞俄比亚同甘蓝型油菜(B.napus)低芥酸品种之间正反交的结果表明,这属间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生产低芥酸油菜品种的同时,为了满足工业上的需要,人们也注意继续生产高芥酸油菜籽,因此,在加拿大西部地区,根据合同,也种植高芥酸油菜品种。虽然褐芥或东方芥(黄籽粒,Brassica.Juncea(L.)Doss.)作为高芥酸油菜品种具有最大的潜力,但由于硫葡萄糖甙的存在而妨碍了在生产上进行大量推广,因为硫葡萄糖甙对动物有害或影响动物的食欲。最近人们又从芥菜型油菜(B.juncea)中选育出低芥酸的品种资源(Kirk,1981),  相似文献   

14.
国外16个杧果品种的引进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澳大利亚引进广东湛江的16个杧果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包括果实形状、果形指数、果实颜色、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等)、生长结果习性(包括花期、株抽穗率、两性花比率、果实发育天数、产量等)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16个品种中,除维伦西亚和奥奴外,其余14个品种均具有较好的品质性状。综合品质和产量等指标,晚熟品种吉莱特(Zillate)综合表现较好,产量和品质性状俱佳,可作为我国晚熟品种的有益补充,在我国其它产区进一步试种推广;马丽卡(mallika)具有比其亲本椰香杧(Deshehari)更佳的综合性状,作为椰香杧的更新换代品种推广的潜力较大;其它品种则需在我国其它产区作进一步试种观察。  相似文献   

15.
低酚棉修饰回交育种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酚棉不仅要求高产、抗病、早熟、纤维品质好,而且还要求种仁含棉酚量低,营养品质好。研究发现,低酚棉gl_2gl_2和gl_3gl_3两对隐性基因与诸性状有连锁关系,如果只两个亲本进行简单的杂交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本试验应用修饰回交育种法,以打破低酚棉与诸性状间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1979年春,以法国低芥酸品种普里莫尔(Primor)为母本,湘矮B为父本,进行杂交转育,F_2代与湘矮A测交,选彻底不育株母本与父本单株成对回交,定性或定量分析父母本芥酸含量;采用三种方案寻找低芥酸不育材料及共低芥酸保持材料。同时,还用低芥酸恢复  相似文献   

17.
李纯  吴继红 《作物研究》1990,4(4):33-34
华杂2号为我校育成的甘蓝型低芥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由低芥酸雄性不育系1238A和低芥酸恢复系85-恢10配制而成,其芥酸含量为1~2%,属优质杂交种。目前已在湖北省进行多点试种、示范。经过1988和1989两年25个点次正规试验,比高芥酸(芥酸含量40~50%)当家品种821增产2.5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与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共同主持的研究项目“低芥酸油菜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技术研究应用”,系“六五”期间研究课题和“七五”期间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研究任务。于1988年4月26日通过技术鉴定,出席鉴定会的专家、教授认为该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1985年秋主持单位组织“湖北低芥酸油菜高产攻关协作组”,协作单位14个。通过1982—1988年对中油低芥1号(原名81002)和中油低芥2号(原名81007)的栽培技术研究,并与常规油菜对比,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优质面包、馒头、面条专用品种选育提供品质辅助选择指标,以30份新疆冬小麦品种(包括自育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新疆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与面包、馒头、面条加工品质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性状、面粉品质、面团特性、淀粉糊化特性以及面粉色泽对新疆冬小麦品种面包、馒头和面条加工品质均有显著影响;面粉灰分、湿面筋、稀懈值、亮度和红度是影响面包、馒头和面条加工品质的共同品质性状;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展度是影响面包和面条加工品质的共同品质性状;而籽粒性状仅对新疆冬小麦品种馒头加工品质有显著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红度和黄度与面包总分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60、0.516、0.537、0.719、0.707、0.534和-0.403;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馒头总分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97、-0.458和-0.552,面团延展度、稀懈值与面条总分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38和0.432.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面包与面团流变学特性,馒头与蛋白质和面筋数量,面条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些品质性状可以作为新疆冬小麦品种面包、馒头、面条加工品质改良时的辅助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甜糯玉米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山西南部种植的13个甜糯玉米品种(系)的22个农艺、经济、生理和品质指标综合抗旱性进行鉴定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抗旱系数的直接抗旱评价相比,隶属函数法间接抗旱鉴定更能全面地评价品种(系)抗旱性。与抗旱系数相关性较大的性状有单穗粒重、穗长、行粒数、产量、百粒重,相关较小的性状有粗脂肪、株高、总淀粉,生理性状的相关性介于农艺和品质性状之间。隶属函数综合D值的大小代表品种(系)的抗旱能力,抗旱系数分别与农艺经济性状D值、品质性状D值及总D值均达极显著相关,生理性状的抗旱权重要小于农艺、经济及品质性状。按照D值大小可将参试品种(系)分为3大类,品系15TN025、15TN033和品种彩甜糯1965有较高的综合抗旱性,品系15TN034和17TN029抗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