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了解黄鳝仔稚鱼对不同饵料的适应性,以便找到黄鳝稚鳝合适的开口饵料,从而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培育提供大批量的黄鳝苗种。本试验通过给全长25mm~100mm的稚鳝投喂鳗鱼饵料、血虫、水蚤、鲢鱼糜、水蚯蚓、配合饲料六种不同的饵料来分析其各项生长性能的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水蚯蚓可以作为黄鳝仔稚鱼最合适的开口饵料,同时可以配合投喂含有诱食剂的人工配合饲料能够取得较好的增长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相同水温条件下,3种不同的开口饵料对施氏鲟(♀)与欧洲鳇(♂)杂交仔稚鱼开口期(3-15日龄)生长、成活率的影响。开口饵料分别是丰年虫、水蚯蚓和微粒配合饲料,试验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日龄仔鱼3500尾。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鱼苗成活差异显著。水蚯蚓组稚鱼成活率为99.3%;丰年虫组稚鱼成活率为93.2%;微粒饲料组稚鱼成活率为75.9%。提示:水蚯蚓、丰年虫等天然饵料作为鲟鱼仔鱼开口饲料更具有适口性,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3.
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鲟鱼饵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良好的人工饵料取代生物饵料,可以降低鲟鱼的饲养成本。试验对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鲟鱼饵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挤出滚圆工艺加工鲟鱼饵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海水仔鱼开口生物饵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饵料是鱼类仔鱼开口所必需的,不能完全由配合饲料替代。目前生物饵料在仔鱼培育中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1)各种生物饵料的营养差异。2)仔鱼对生物饵料的营养需求。3)生物饵料的强化。4)仔鱼生物饵料的代谢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鱼(Cyprinus carpio)仔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采用丰年虫、熟蛋黄、红线虫、人工配合饲料4种开口饵料投喂清水江鲤鱼仔鱼28d。结果显示:通过二次回归分析试验鲤鱼特定生长率变化,发现投喂红线虫和丰年虫能保证清水江鲤鱼仔鱼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且保持较高的成活率,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5.71±1.59)%、(94.25±1.83)%;而人工配合饲料组生长速度在试验期间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为(76.46±1.92)%。综述,4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是清水江鲤鱼仔鱼最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6.
该饲料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发完成,为名贵大型冷水鱼性鱼类哲罗鱼用开口饲料,解决了哲罗鱼开口期饲料只能依靠如水蚯蚓等生物性饵料进行饲喂的现状,避免了生物饵料存在的质量不稳定、货源不充足、季节影响大以及因生物性饵料携带病源导致疾病经常性暴发而造成的转口死亡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配合饲料替代水蚯蚓作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仔鱼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刚开口的1 200尾中华鲟仔鱼,平均体重为(86.57±3.05) mg、平均体长为(28.40±0.28) mm,随机分为水蚯蚓组和开口饲料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尾。投喂水蚯蚓和开口饲料9 d后,研究开口饲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存活率、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口饲料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水蚯蚓,而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于水蚯蚓。2)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中华鲟仔鱼终末体重、终末体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但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溶菌酶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  相似文献   

8.
潘凤莲  吴凡  吴遵霖  李蓓 《饲料工业》2006,27(18):34-36
采用自行研制的鲟鱼配合饲料与某国产及进口鲟鱼配合饲料,经驯饵试验后,进行鲟鱼养殖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驯饵,待鱼种阶段适应后,以相对生长率与饲料系数为衡量指标,自配鲟鱼饲料的养殖效果明显优于国产配合饲料,与进口配合饲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从饲料价格来看,自配鲟鱼配合饲料比国产鲟鱼配合饲料和进口鲟鱼配合饲料分别低25%与41.3%。故自行研制的鲟鱼配合饲料经济效益较好,存在一定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9.
宋晓敏  卢迪 《饲料研究》1990,(10):6-12,27
一、试验目的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解决了虾苗种问题以后,饵料便成为养殖生产中的关键。天然饵料在数量上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解决饵料供应、降低饵料成本的主要途径,就是研制和应用对虾人工配合饵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商业部给我们下达了《中国对虾人工系列配合饵料的研究》课题,目的是:1、探讨用人工配合饵料完全代替天然饵料养殖中国对虾的生产效果;2、研究运用微机设计对虾人工饵料配方的数字模型,软件及操作方法;3、研究能有效防治虾病,促进对虾生长的高效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饵料对鳜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鳜(Siniperca chuatsi)分为蚯蚓组、鲢内组和饲料组,分别对3个组试验鱼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鳜鱼在整个试验期间的特定生长率,蚯蚓组>鲢肉组>饲料组,且三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摄食不同饵料30 d后,鳜各消化组织中蛋白酶活性增加幅度大小依次为蚯蚓组>鲢肉组>配合饲料组;脂肪酶活性增加幅度大小依次为鲢肉组>蚯蚓组>配合饲料组;淀粉酶活性增加幅度大小依次为配合饲料组>鲢肉组>蚯蚓组.  相似文献   

11.
鱼苗饵料轮虫培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钢  王宇  张建国 《湖南饲料》2010,(3):36-37,41
轮虫因其含有丰富的DHA和EPA为鱼苗最佳的开口饵料,能培育出高质量和高成活率的鱼苗。本文综述了轮虫的培育历史和培育方法,重点总结了近十多年对培育轮虫的饵料研究以及用不同营养饵料培育的轮虫培育鱼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美国大豆协会提供的大豆浓缩蛋白膨化鲟鱼饲料与普通国产鲟鱼配合饲料,进行鲟鱼养殖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就整个试验周期来看,以增重率与饲料系数为衡量指标,大豆浓缩蛋白膨化鲟鱼饲料的养殖效果略优于国产配合饲料,而从饲料价格来看,大豆浓缩蛋白膨化鲟鱼饲料比国产鲟鱼配合饲料便宜近15%.故美国大豆协会提供的大豆浓缩蛋白膨化鲟鱼饲料经济效益较好,存在一定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大鲵稚体的最佳饵料,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08±0.01)g的大鲵稚体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5组大鲵稚体投喂5种不同的饵料,分别为鱼块、黄粉虫、水蚯蚓、卤虫和米虾,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的存活率以及全鱼水分、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米虾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各组最高,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卤虫组(P0.05);黄粉虫组和水蚯蚓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卤虫组(P0.05)。干物质效率表现为鱼块组和水蚯蚓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米虾组显著高于卤虫组和黄粉虫组(P0.05),卤虫组显著高于黄粉虫组(P0.05);各组间大鲵稚体蛋白质效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水蚯蚓组米虾组鱼块组卤虫组黄粉虫组;鱼块组脂肪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卤虫组和米虾组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黄粉虫组(P0.05),水蚯蚓组显著高于黄粉虫组(P0.05)。米虾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为各组最高,显著高于黄粉虫组和卤虫组(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黄粉虫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大鲵稚体全鱼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水蚯蚓组、卤虫组和米虾组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显著高于鱼块组和黄粉虫组(P0.05)。鱼块组和米虾组大鲵稚体胃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黄粉虫组和卤虫组(P0.05);黄粉虫组胃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胃肠道淀粉酶活性仅卤虫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米虾是大鲵稚体的最佳饵料,鱼块次之,水蚯蚓和黄粉虫最后选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膨化饲料在鲟鱼(sturgeon)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设计试验网箱(使用膨化饲料),对照网箱(使用自制颗粒饲料)各4口,在水温16.1~19.2℃条件下进行鲟鱼养殖60d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商品鲟鱼产出方面同类网箱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网箱与对照网箱相比鱼体增重率、成活率、饵料系数以及养殖效益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以卤虫、饲料、蛋黄作为开口饵料,针对祁连山裸鲤(Cymnocypris chilianensis)进行开口饵料的饲养试验。经过30 d饲养,卤虫组裸鲤组的生长速度最快,其全长23.82 mm,体重为0.1382 g;其次为饲料组,其全长为18.02 mm,体重为0.0594 g,经统计投喂卤虫和饲料的祁连山裸鲤的成活率分别为55%和51%,所以卤虫是祁连山裸鲤人工培育的最佳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6.
赵德福 《饲料研究》1992,(10):17-17,20
河南省荥阳县楚楼水库渔场1991年从无锡引进建鲤水花,利用配合颗粒饵料培育大规格建鲤鱼种获得成功,夺得亩产1318.1公斤的好收成.出塘规格平均为137克,饵料系数1.88,亩获纯利达到3500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养殖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于70年代初开始进行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据试验,颗粒在水中浸泡的稳定性不足30分钟时,饵料在水中的损失率可在40%以上。这不但浪费了饵料,而且污染了水质。提高颗粒的稳定性,除了在生产工艺上可以解决外,主要是试验研究有效的饵料粘合剂。作为饵料的粘合剂,必须对鱼、虾的生长无害。因此,粘合剂的研究包括粘合剂的粘合特性试验及粘合剂饵料的养殖试验两部分。  相似文献   

18.
美国水产科研人员对美洲鲟鱼苗的适口饵料和培育进行了研究。在54L的圆形水槽中放养仔鱼20000尾,放养密度37~296尾/L,投喂饵料为新鲜卤虫、冷冻卤虫和人工配合饲料。养殖26d,测出各组鱼苗成活率在93%以上,鱼苗特定生长率与仔鱼放养密度成反相关。投喂冷冻卤虫的鱼苗生长慢于投喂新鲜卤虫的鱼苗,但鱼苗成活率无差异。完全投喂配合饲料的鲟鱼苗成活率75%,放养密度为74尾/L的20~26日龄的鱼苗总体长为345mm,体重018g。试验证明20~26日龄的鲟鱼苗应不断提供活卤虫以便成功转食人工配合饲料,转食时的放养密度应控制在总生物量为222g/L…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业刚刚兴起,饵料配合比较落后,科学性不强,经济效益不高。我们在调查分析大部分养殖场现有饵料种类、比例和结构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筛选了符合生产实际需要的对虾饵料添加剂,经初步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时间:1988年6月20日放苗,10月10日捕捞,全期为110天。2.试验地点:青岛警备区农场即墨对虾养殖场。3.试验对虾:中国对虾,虾苗购自山东即墨县丰城对虾育苗场,经暂养池中间培育后平均体长3.0厘米左右。4.试验池:试验池10个,均为土池,水  相似文献   

20.
水产动物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一环,人工育苗在传统上主要依赖于单胞藻、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等活饵(也使用少量豆浆、蛋黄等代用饲料)作为开口饵料。然而活饵产量受到自然资源、天气状况和培养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且占用养殖水面,还有引入病原生物的可能。故水产界一直在探索用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替代活饵,微粒饲料顺应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1概述   微粒饲料 (micro- partical diet),又称微颗粒饲料或微型饲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人工饲料,用以替代生物饵料作为水产养殖苗种的开口饵料。英国 A.D.Jones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