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长时间浸泡法:在静水饲养池中,全池均匀泼洒低浓度的药液,治疗水产动物体表和鳃部的各种寄生虫。浸泡后的药物在池水中分解,一般不需要对药物废液进行处理。恒流浸泡法:这是一种常在水族馆等封闭的循环水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将一定量的药物添加在水体中循环流动,预防各种寄生虫病。3.涂抹在水产动物体表患病部位涂抹浓度较高的药液以  相似文献   

2.
3.剂型与给药途径它们对药效的影响,是因吸收的速率不同,导致体内浓度也有区别,因而影响药物的作用。一般而言,经注射给药速度较快,有效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排出药量也多,维持时间也短。对口服型而言,溶液吸收的速度最快,散剂其次,片剂最慢。药效出现的时间是注射快于口服。药浴为水产动物养殖的一种重要给药途径,是一种发挥局部作用的给药途径。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水产动物放入溶有药物的水中浸洗,称为短期药浴,另一种是水产动物栖息水中溶入药物,称为长期药浴或称为全池泼洒。药浴用的药物要水溶性好。遇难溶的药物时,要先用溶媒将药物溶…  相似文献   

3.
氟苯尼考是一种新型动物专用氯霉素类广谱抗菌药,在畜禽及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应用较广。而其在水中溶解度小,所配药液浓度低,长时间贮存稳定性差,使用极其不便。本实验摸索了常用的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种助溶剂在不超过70%添加量下促进氟苯尼考水溶液所能达到的最大浓度,观察了在低温(4℃)、常温(20℃)和高温(30℃)下药物的稳定性,通过抑菌实验检测了助溶剂对药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助溶效果最好,对药效影响最小,可作为氟苯尼考水溶制剂的首选助溶剂。甲醇最大可促进氟苯尼考溶液达到2%,乙醇仅为0.7%,两者对药物抑菌效果影响较大,但可增强药液在低温下的稳定性,长时间放置(7d)无药物析出。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集约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养殖规模突飞猛进。但由于忽视了防范措施,再加上高密度饲养增加了水产动物之间病原体交叉感染的机会,致使病害日益加剧。到目前为止,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主要依靠药物。但经常用药物防治疾病,病原体很可能对某些药物产生抗药性,致使防治失败,且药物在水中积累过多,极易污染水体,造成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采用免疫学方法防治疾病既可避免这种弊端,又可提高产品质量。因此,通过人工免疫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多糖在水产动物免疫促进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害频发一直是限制水产养殖产量和质量的严重问题之一。传统的药物防治方法一方面会使病原体对某些药物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差;另一方面药物在水中积累过多会污染水体,若在养殖生物体内累积则会造成药物残留,降低水产品的质量,影响销售和产值。因此研究和提高水产动物自身的抗病能力,通过增强免疫力来防治病害,发展健康养殖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通过口服或注射免疫促进剂,激活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来抵抗疾病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1 水产动物药物残留的成因 1.1 药物防治理念和方法是导致水产动物药物残留的根本原因 药物防治的理念和方法长期在水产动物病害控制中根深蒂固,即使在当前相当多的药物被列为严禁使用的"违禁药物"之后,人们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寻找新的"替代药物"的阶段,并热衷于寻找新的药物(如中草药)来替代现有的药物,而未能把控制水产动物药物残留的重点放在控制其源头病原菌上.一种药物被禁用,就找另一种未被"禁用"的药物取代,这是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事件层出不穷、新的违禁药物不断增加的根本因素.可以预见,如果目前水产病害药物防治的理念和方法得不到根本改变,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和氯霉素等药物被查禁以后,像喹诺酮类药物(各种"沙星"类药物)等新型广谱抗菌药将会是接踵而来的被查禁药物.  相似文献   

7.
水产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是指:饲料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冲击和浸泡,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其组分不被溶解和饲料不散失的性能.一般以单位时间内饲料在水中的散失量与饲料质量之比的百分数(即散失率)表示,也可用饲料在水中不散失的最小时间表示.  相似文献   

8.
免疫刺激剂(immunologic stimulant)是指能够调节动物免疫系统并激活免疫机能,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抵抗力的一类物质.近年来,国内、外均开展了将免疫刺激剂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免疫刺激剂用于预防使用化学药物难于奏效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和细菌性疾病.本文在简要叙述水产动物的免疫防御机制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的免疫刺激剂种类、特性和水产用免疫刺激剂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上接2015年第10期)四、水产养殖用抗生素的选择与使用对于细菌性水产养殖动物疾病,一般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注意患病动物的局部感染还是全身性感染,由此来选择给药方式。如鳗鱼的爱德华菌病,因病菌可以通过血液在全身流动,所以,采用投喂药饵法可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而对于细菌性鳃病和柱状菌病,其患病部位主要是鱼鳃和体表,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可采用浸泡药浴法治疗。而将抗生素作为防病  相似文献   

10.
随着饲料在高密度养殖中的大量投入,饵料残余和水产动物的排泄物在水中大量积增以及防治病害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养殖水体污染,导致水产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频发、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出现.在此情况下,微生物制剂和生物肥料以其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污染、无残留和价廉、高效、安全可靠的优越性,正在被广泛的推广应用于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水产健康和高效养殖的一个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在渔业生产过程中,有一些养殖户施用药物时,因用药不当,药害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养殖户因用药不当造成渔业损失,安全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笔者根据多年技术服务经验,现把易造成药害事故的原因及用药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导致药害的原因1.不了解水产动物对药物的药敏性在选择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必须掌握水产养殖动物对不同类别药物的药敏性。众所周  相似文献   

12.
渔用药物作为外源的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水产养殖动植物及养殖水环境中药物残留,如果使用不当或滥用药,就会造成水产动物体内药物残留的超标,以及引起养殖水体理化指标的改变,破坏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环境.在水产品中残留的渔用药物引起急性中毒事件发生相对来说很少,对人类或其它动物的主要危害是残留的药物可通过食物链长期富集,当人体长期摄入残留某种药物的水产品后,可导致该药物在体内蓄积,最终引发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3.
<正>安全用药是鱼病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同的养殖品种、用药季节、池塘环境与药物不同的理化性质及其含量,决定了选择不同的药物对水产养殖品种发生的疾病进行防治。为做到安全施用药物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笔者结合生产实践,现将药物的安全使用事项总结如下。1.养殖品种的药敏性不同的水产养殖动物对不同类别的药物药敏性与耐受力是不相同的,这对鱼用杀虫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中普遍使用的高效抗感染药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概述了国内外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包括检测方法、模型研究、药物动力学(吸收、分布和消除)、生物利用度和残留消除规律等的研究情况,并总结分析了生理差异、药理、环境等各种因素对其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渔用中草药制剂是利用中草药加工而成的渔药。在我国现有渔药中,渔用中草药制剂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也能称为我国水产养殖用药物的特色之一。由于中草药中含有各种多糖类物质,对水产养殖动物使用这些药物后,可以达到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最终达到增强水产动物抗病能力的目的。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将中草药渔药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药物是非常适宜的。此外,有一部分中草药中还  相似文献   

16.
水产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是指饲料入水浸泡一定时间后,保持组成成分不被溶解和不散失的性能。一般以单位时间内饲料在水中的散失量与饲料质量之比来表示,也可用饲料在水中不溃散的最少时间来表示。通常要求鱼饲料的散失率  相似文献   

17.
(3)药物与饲料的混合方法为了提高药物对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效果,将药物均匀地拌和在饲料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水产动物均匀摄食药物饲料的前提。用颗粒饲料制作药饵:当采用颗粒饲料做药饵时,以水溶性药物最好,其次是脂溶性药物,而药物散剂最差。在制作药饵时,可以将水溶性药物用相当于饲料重量3.0%左右的水溶解后,将颗粒饲料加入其中,让水分被吸入到饲料中即可。  相似文献   

18.
3.通过理化指标鉴别(1)溶氧溶解氧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命要素,虾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域溶解氧应保持在5~8毫克/升,至少要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缺氧调控措施:①定期开动增氧机。一般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续阴雨天午夜开,增加水中溶氧。②根据轻度浮头、严重浮头等不同缺氧程度将氧动力按500克/亩直接  相似文献   

19.
韩杰 《海鲜世界》2007,(5):55-56
水产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是指:饲料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冲击和浸泡,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其组分不被溶解和饲料不散失的性能。一般以单位时间内饲料在水中的散失量与饲料质量之比的百分数(即散失率)表示,也可用饲料在水中不散失的最小时间表示。  相似文献   

20.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规律的一门学科。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是制定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和休药期(withdrawal time,WDT)的基础。中国现已开展了不少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但创新发展方向尚不够明确。本文阐明药物残留超标是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介绍并说明了现有药物残留监管体系的不足及原因,概述了生理药动学模型的起源及其在药物残留规律外推和预测上的功能、优势及发展历程,综述了其在畜牧和水产领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现状、质量安全现状和监管需求,从药物残留预测角度,指出并构想未来中国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研究与创新发展的方向:研究建立基于PBPK模型的水产动物药物代谢残留预测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